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了解、关怀、爱护学生入手,引导鼓励,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亲其师,然后信其道,教育就能水到渠成了。
曾经有人对教师进行过调查访问,绝大部分的教师都认为自己对学生倾注了自己的爱。但有教育工作者选了3所学校,对学生进行师生关系现状调查,从学生问卷统计表中得出,67%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为“不满意”。主要反映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一是让学生看不出教师喜欢或不喜欢谁。二是根据教师的心情而定。而在对这600个学生的调查中显示:“你最不喜欢教师怎样对待学生?”选“讽刺挖苦”的45.1%;选“不公平”的22.0%。“你觉得教师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选“与学生的沟通与交往”的占72.4%;选“教学能力”的占15.3%。
在调查中,学生们认为与教师的关系融洽的连一半的比例也没有,品德学困生们害怕教师更像老鼠怕猫一样。这是我们教育者值得深思的事情。
如何做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要理解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话:“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而如何做到心心相印?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多了解,不随意呵斥批评学生
教师们认为对学生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什么孩子们感受不到呢?调查中,72.4%学生们觉得教师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与学生的沟通方式。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教育工作者总是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需要。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作为教师,总会不明所以就呵斥或批评,有多少教师能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呢?就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故事: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让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的言行,我们要深深地记在脑海,教师要做学生的工作离不开学生的理解,明白他的所思所想,对症下药,他才会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多尊重,不讽刺挖苦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调查中,“你最不喜欢老师怎样对待学生?”选“讽刺挖苦”的学生占45.1%,学生们对这方面是相当敏感而且在意的。
笔者在年少的时候,曾遇到一位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嘲笑我个子长得太矮,同桌看起来都可以做我爸爸了。我不知道当时教师为什么这么说,我只记得,我当时就觉得十分讨厌她,以后再也不想听她的课了,就在这一年中,我的英语成绩差得不得了。幸而在第二年换了另一位很尊重学生的教师,让我重新获得了学习的自信。
现在,我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我知道,教师简单的一句话,在学生的心里的分量可不轻。对学生多尊重,多给学生赞赏,学生会更努力自觉地去学习,不辜负教师的期望。
多鼓励,不放任自流
人有时会有偏心眼,教师也不例外。比如好学生犯了错,我们一般和声细语,耐心教诲,而如果学困生犯了错,我们则大呼小叫,恶语相向。这种对学生的不同态度,使学困生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他们认为教师很不公正,偏疼偏爱,于是顶撞教师。而且,品德学困生之所以有很多所谓的恶习,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事情了,他总是会有反复犯错的时候。次数一多,我们的教师就容易失去信心和耐心。我们教师应该用心地去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起克服缺点的毅力和信心,发现他们的某些细小的进步表现,抓住时机及时进行表扬、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不再是无用之人。然后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況提出切实的、可以达到的要求,并帮助他们拟定达到要求的计划,为他们努力创造达到要求的条件,双方努力,学生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记住这句话。从了解、关怀、爱护入手,然后引导鼓励,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慢慢地使双方有了共同语言,又有了共同的愿望,亲其师,然后信其道,教育就能水到渠成了。
只要我们把一腔热情洒向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们学在一起,乐在一起,想在一起,就一定能创造和谐美好的教育氛围。
曾经有人对教师进行过调查访问,绝大部分的教师都认为自己对学生倾注了自己的爱。但有教育工作者选了3所学校,对学生进行师生关系现状调查,从学生问卷统计表中得出,67%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为“不满意”。主要反映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一是让学生看不出教师喜欢或不喜欢谁。二是根据教师的心情而定。而在对这600个学生的调查中显示:“你最不喜欢教师怎样对待学生?”选“讽刺挖苦”的45.1%;选“不公平”的22.0%。“你觉得教师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选“与学生的沟通与交往”的占72.4%;选“教学能力”的占15.3%。
在调查中,学生们认为与教师的关系融洽的连一半的比例也没有,品德学困生们害怕教师更像老鼠怕猫一样。这是我们教育者值得深思的事情。
如何做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要理解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话:“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而如何做到心心相印?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多了解,不随意呵斥批评学生
教师们认为对学生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什么孩子们感受不到呢?调查中,72.4%学生们觉得教师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与学生的沟通方式。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教育工作者总是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需要。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作为教师,总会不明所以就呵斥或批评,有多少教师能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呢?就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故事: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让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的言行,我们要深深地记在脑海,教师要做学生的工作离不开学生的理解,明白他的所思所想,对症下药,他才会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多尊重,不讽刺挖苦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调查中,“你最不喜欢老师怎样对待学生?”选“讽刺挖苦”的学生占45.1%,学生们对这方面是相当敏感而且在意的。
笔者在年少的时候,曾遇到一位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嘲笑我个子长得太矮,同桌看起来都可以做我爸爸了。我不知道当时教师为什么这么说,我只记得,我当时就觉得十分讨厌她,以后再也不想听她的课了,就在这一年中,我的英语成绩差得不得了。幸而在第二年换了另一位很尊重学生的教师,让我重新获得了学习的自信。
现在,我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我知道,教师简单的一句话,在学生的心里的分量可不轻。对学生多尊重,多给学生赞赏,学生会更努力自觉地去学习,不辜负教师的期望。
多鼓励,不放任自流
人有时会有偏心眼,教师也不例外。比如好学生犯了错,我们一般和声细语,耐心教诲,而如果学困生犯了错,我们则大呼小叫,恶语相向。这种对学生的不同态度,使学困生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他们认为教师很不公正,偏疼偏爱,于是顶撞教师。而且,品德学困生之所以有很多所谓的恶习,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事情了,他总是会有反复犯错的时候。次数一多,我们的教师就容易失去信心和耐心。我们教师应该用心地去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起克服缺点的毅力和信心,发现他们的某些细小的进步表现,抓住时机及时进行表扬、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不再是无用之人。然后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況提出切实的、可以达到的要求,并帮助他们拟定达到要求的计划,为他们努力创造达到要求的条件,双方努力,学生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记住这句话。从了解、关怀、爱护入手,然后引导鼓励,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慢慢地使双方有了共同语言,又有了共同的愿望,亲其师,然后信其道,教育就能水到渠成了。
只要我们把一腔热情洒向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们学在一起,乐在一起,想在一起,就一定能创造和谐美好的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