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中文本对话存在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形式多样,虽然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学生直接提取文本信息,对于掌握文本内容有事半功倍之效,但是由于是人和物之间的对话,所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较少。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都是较为注重师生对话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而给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是相对较少的。在一堂阅读课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接下来给你们几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文本对话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学生还没开始揣摩文本,时间就已经结束了。其次,教师的主观干涉,使得文本对话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即使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也为抛出几个所谓的主线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虽然降低了学生阅读文本的难度,看似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丧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自己的体会与感悟。最后,缺乏对学生文本对话的评价,使得学生陷入了茫然。在阅读课中,教师让学生阅读某段文章并发言,对于学生的发言只是简单地说好,并没有深入地对学生文本对话的效果进行评价,使得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从而陷入茫然,更有甚者因觉得自己没有缺陷而沾沾自喜。
阅读教学实现文本对话的策略
针对上述所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对话主要存在的三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吸收前人对于如何更好实现文本对话的实践研究,简单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文本对话虽然是学生直接从文章中提取信息,感悟作者思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少之又少,被师生对话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大量挤占了。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布置文本阅读时通常只给予短短的两三分钟,更有甚者仅短短数十秒,学生还没读完文章,教师就已经命令停止,生怕占用了课堂时间。然而这种流于形式的文本对话,学生连文章都没有读完,更不用说体悟文本内容了。因此,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应该根据文本内容给予相应的文本对话时间。针对于篇幅较长的文本,考虑到上课时间的安排,教师则可以采取整体粗读,部分精读的方式,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文本对话的时间。例如,在《桂花雨》一课中,先布置学生粗读全文,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而对于摇桂花的那一段落,则让学生花较多的时间进行精读。通过采取粗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技巧,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文本进行对话,感悟作者内心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文本对话与师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同,是人与物之间的对话,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关键在于如何激起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它需要教师结合文本内容运用PPT、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和谐感人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本情境当中,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感知文本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另一方面,轻松愉悦的文本情境,能够让学生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文本阅读中,提升了文本对话的流畅性。例如在《詹天佑》一课中,如果直接让学生阅读课文,学生根本难以理解到八达岭隧道和京张铁路工程的难度之大,更无法体会到詹天佑的伟大。所以在上课前,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近代因为落后饱受欺凌的历史,再展示八达岭的地势地貌,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当时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当中,引导学生阅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鼓励续写文章
小学语文课本所摘录的文章很多都是描述生活、感知生活的好文章,其创作大多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通过长期的实践所得出的思想的结晶。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更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取鼓励学生续写文章,或者给作者回信的形式,发挥孩子自己的创造力,让他们通过续写或者回信的方式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从而实现与作者以及文本的对话。
例如:在《少年闰土》一课中,在讲解完课文后,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作者,成年以后再次遇到闰土,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通過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感知,纷纷写出了自己所想象的成年之后的闰土。通过以这种续写或者回信形式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拉近了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文本,从而实现文本对话。
结语
语文既是一门知识学科,更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因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无数语文教师一直所追求的目标。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师生对话、同学对话以及文本对话对于阅读教学效果提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文本对话的流畅性。自然,这需要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形式多样,虽然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学生直接提取文本信息,对于掌握文本内容有事半功倍之效,但是由于是人和物之间的对话,所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较少。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都是较为注重师生对话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而给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是相对较少的。在一堂阅读课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接下来给你们几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文本对话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学生还没开始揣摩文本,时间就已经结束了。其次,教师的主观干涉,使得文本对话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即使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也为抛出几个所谓的主线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虽然降低了学生阅读文本的难度,看似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丧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自己的体会与感悟。最后,缺乏对学生文本对话的评价,使得学生陷入了茫然。在阅读课中,教师让学生阅读某段文章并发言,对于学生的发言只是简单地说好,并没有深入地对学生文本对话的效果进行评价,使得学生并不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从而陷入茫然,更有甚者因觉得自己没有缺陷而沾沾自喜。
阅读教学实现文本对话的策略
针对上述所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对话主要存在的三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吸收前人对于如何更好实现文本对话的实践研究,简单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文本对话虽然是学生直接从文章中提取信息,感悟作者思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少之又少,被师生对话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大量挤占了。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布置文本阅读时通常只给予短短的两三分钟,更有甚者仅短短数十秒,学生还没读完文章,教师就已经命令停止,生怕占用了课堂时间。然而这种流于形式的文本对话,学生连文章都没有读完,更不用说体悟文本内容了。因此,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应该根据文本内容给予相应的文本对话时间。针对于篇幅较长的文本,考虑到上课时间的安排,教师则可以采取整体粗读,部分精读的方式,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文本对话的时间。例如,在《桂花雨》一课中,先布置学生粗读全文,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而对于摇桂花的那一段落,则让学生花较多的时间进行精读。通过采取粗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技巧,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文本进行对话,感悟作者内心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文本对话与师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同,是人与物之间的对话,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关键在于如何激起他们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它需要教师结合文本内容运用PPT、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和谐感人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本情境当中,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感知文本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另一方面,轻松愉悦的文本情境,能够让学生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文本阅读中,提升了文本对话的流畅性。例如在《詹天佑》一课中,如果直接让学生阅读课文,学生根本难以理解到八达岭隧道和京张铁路工程的难度之大,更无法体会到詹天佑的伟大。所以在上课前,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近代因为落后饱受欺凌的历史,再展示八达岭的地势地貌,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当时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当中,引导学生阅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鼓励续写文章
小学语文课本所摘录的文章很多都是描述生活、感知生活的好文章,其创作大多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通过长期的实践所得出的思想的结晶。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更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采取鼓励学生续写文章,或者给作者回信的形式,发挥孩子自己的创造力,让他们通过续写或者回信的方式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从而实现与作者以及文本的对话。
例如:在《少年闰土》一课中,在讲解完课文后,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作者,成年以后再次遇到闰土,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通過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感知,纷纷写出了自己所想象的成年之后的闰土。通过以这种续写或者回信形式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拉近了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文本,从而实现文本对话。
结语
语文既是一门知识学科,更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因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无数语文教师一直所追求的目标。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师生对话、同学对话以及文本对话对于阅读教学效果提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文本对话的流畅性。自然,这需要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