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的“审丑”观念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dan718121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艺术的发展随着杜尚“反艺术”主义在历史舞台上拉开帷幕,人们开始思考艺术是什么、艺术的形式还可以是什么,自那之后艺术开始变得更自由。但在经历了艺术革新之后,艺术的精髓之处也被随之推倒。艺术不只是精准无比的复刻绘画,也不一定要是身形健硕的人体雕塑,艺术可以是美的同样也可以是丑的。中国当代艺术在不断追逐西方艺术的脚步,吸纳西方艺术思想。曾梵志是当代艺术中较为活跃的艺术家,被认为是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由于其作品绘画风格的诡异与在艺术市场当中颇高的市场价值,曾梵志也成为较有争议的当代艺术家。文章分析评论曾梵志“肉联”系列作品的艺术性,采用以小见大的形式尝试探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审丑”性。
  关键词:曾梵志;当代艺术;艺术性;艺术价值;审丑
  对于“审丑”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大多基于理论中不同观点的辩论,且中西对于丑在美学中的定义并不相同。当代艺术偏向于西方对于丑的定义,是对于以往對美的形态与形式的定义。如史忠贵在随笔中说到:“……艺术就可以是丑的,甚至可以是任何东西、任何样式了,当然艺术的媒介就可以是任何东西了。这种哲学思潮的混乱进而在艺术上演进,就当然会荒唐地将小便池、粪便、垃圾等叫作艺术了。”曾梵志便是随着当代艺术潮流凸显出的佼佼者。
  曾梵志于1964年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87年考入湖北省美术学院油画系,艺术家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从“文革美术”以及“八五美术新潮”,感受到从政治思想对艺术的作用,也感受到了努力想摆脱当时对待艺术的价值观的为了“现代化”美术新潮。当艺术发生变化时,欣赏的观众也在不停转变,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曾梵志绘画风格谈不上美,画面风格诡异凝重,但频频在艺术市场拍卖中拔得头筹,成绩不俗,这不得不认为是一种大众“审丑”或者是当代艺术中的“审丑”观念的普遍,本文将对其进行探究。
  一、美学中的“审丑”概念阐释
  中国美学相较于西方美学并不是那么系统,总体来说以观念和唯心思想出发的较多,更多时候是一种心境的传达。而西方美学史中会参考和运用社会科学对美做出一些实际性的认识与认知。
  对于丑的定义颇多,西方相对来说有较为具体的描述,如:苏格拉底认为美是有功利性的、实用的,丑是无实用性的。他认为:“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能很好地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也是美的,否则它就同时是恶的又是丑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于物的形式的和谐、秩序、比例、多样等,丑就是物的形式的不和谐、无秩序、不合比例、且无变化。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认为:“完美的外形就是美,相应不完善就是丑。因此,美本身就使观众喜爱,丑本身就令观者嫌厌。”
  在美学研究中,丑是与美相对的概念。研究美必然会注意到丑。《中国美学》一书中也说到:“……但‘丑’并不是西方美学中的主要问题,它主要是近代精神的一种产物,而在中国美学中,丑的问题却是它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的美学家或者称之哲学家老子曾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认为美和丑、善和恶都是相对而言的;人们说这个东西是美的,就有丑的概念比衬;没有美,也就没丑。
  当然,中国当代艺术并不是只有丑的艺术,也有许多延续传统美、主流美的艺术。
  二、曾梵志“肉联”艺术风格
  自20世纪90年代起,曾梵志的画面总是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讽刺,从艺术评论家到社会大众都都纷纷投向关注。受德国表现主义画家马克斯·贝克曼的影响,再加上曾梵志早期在医院附近居住的经历,他创作了“协和医院”系列绘画,再到“面具”系列,在表现主义手法下展示他眼中人的精神状态,虽然画面中人物类似于插画中的漫画人物,但整体画面流露出的寂静令人压抑,本文将选取曾梵志“肉联”系列的两幅作品进行评析。
  《肉联之二》(图1)是在曾梵志求学时期于1992年完成。整体画面氤氲着粉红色与暗棕色,人和动物的剖面都是统一色调。画面前部中央人物裸露的上半身,红色勾勒肌肉之下无法隐藏的肋骨,已分不清是宰杀畜类的血液还是周围色光投影。两个人物也与被宰杀好的肉排呼应融为一体。曾梵志在早期绘画作品中总是把双睛在“五眼”中的比例扩大,目光与身体正向保持一致。每个人物的眼神所投在画面中都有刻意的安排,有人参与画面故事,有人直视观众,但这些人物都神情专注,带着些许冷漠。中心人物站在画面前段,脚旁是刚屠宰的畜类,他手指夹烟,像是刚刚拆卸好这一批货物。后面的人物在缓缓向钩子上挂肉排。曾梵志本人比较满意的是“肉联”系列的第二幅。在一段采访中他这样描述到绘画“肉”的原因:“……有一个卖肉的地方,那些肉都是从肉联厂运来的,整个是一个冰块,冰冻的肉,夏天的时候,在冰肉上睡午觉是很舒服的。我拍了一些照片,回来画了这张画。……我故意把那些肉的颜色和人的颜色画得一样,还用肉被压在一起的感觉画人。”
  曾梵志描述的正是《肉·卧》(图2)这幅作品,画面中主题人物分别有四个主要人物,最左的女人眼神向右侧看去,依次右边是一个侧卧着的小孩,画面中间是一个男人,他的目光正顺着微仰的头看向画面外,同样最右侧的男人也是如此。曾梵志在每天去往医院取材绘画“协和医院”时都会路过一家肉铺,他惊讶地发现人们会用这种方法乘凉。但是画中主要人物眼神望向作者,望向观众,是一种对作者惊讶的反好奇,是对这种生活的习以为常,对观看者的一种质问。
  三、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的“审丑”现象
  中国美学强调崇尚自然,反对后天人工制造,但中国美学想表达的不是对美的否定、或是对丑的偏好,而是强调超越作为知识形态的美丑观念,返归自然本真。丑的问题展现出中国美学崇尚自然、规避理性秩序的独特旨趣,并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对于大众来说,艺术家、画家应该是创作出完全独一无二的、具有美感的、符合普通审美的,这些在曾梵志的画作中普通观众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亦或是大众审美与希望被传递的思想没有体现,反而发现其是一种丑的、血腥的、令人恐惧的。这必然与其高昂的拍卖成交价格形成强烈冲突。
  理解和欣赏艺术家作品的是大众,促成画家成为艺术家的也正是大众,但艺术市场与艺术品价格却不是大众所能操控的。当新的作品不断涌入艺术市场时,需要不断出现不被大众所欣赏,且被艺术评论家分析的艺术作品,拥有这些过程,才达到了大众无法接受的收藏价值。所以“审丑”不只是艺术对于形式的不约束,也是市场的发酵剂。它让艺术市场中不是传统的艺术作品反而具有了独一无二的收藏价值。
  四、结语
  当代艺术的艺术性也许和市场价值是分割不开的,曾梵志的作品在于不是一味延续他眼中没有看到的美,而是表达了真实世界、其他画家不敢突出的丑。总体来说,艺术满足于市场之后,市场也许才会释放艺术。
  但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丑,不乏大量借鉴国外已成型的脱离传统的艺术,在中国艺术市场中也是与西方相似的绘画、雕塑等作品在拍卖中摘得桂冠。中国当代艺术应该在既不丢失传统的同时打破美的束缚,营造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与审丑观念。
  参考文献:
  [1]何亦邨,中国艺术审丑的当代转向[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
  [2]史忠贵.苍穹下的独白:画家史忠贵艺术随笔[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7.
  [3]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包兆会.中国美学 第1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5]邵燕祥.审丑[M].江有生,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2003.
  [6]艾柯.丑的历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张超,硕士,湖南工艺美术职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陶瓷工艺与设计方向。
期刊
摘 要:蒲公英行动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民间美术进课堂,通过对海南文昌本土艺术资源的发掘,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采用美術的方式,用真正的艺术教育唤醒当地孩子的梦想,引导学生发现本土的特色文化,培养乡村孩子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海南椰雕;乡村美术课堂;“蒲公英行动”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椰雕在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Hys2019-249)研究成果。  
期刊
摘 要:内丘神码是河北地区居民在新春佳节等重大节日时为祈求平安、幸福而敬奉的神像,是一种传统的木版年画,被誉为中国木刻版画的“活化石”。其造型风格随意,人物形象概括,画面夹杂多种祈求祥瑞的符号。内丘神码色彩鲜艳,造型神秘,寓意丰富,是劳动人民对生命原始追求的真挚表达。但发展到今天,内丘神码面临传承危机,我们要积极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关键词:木刻版画;内丘神码;造型特
期刊
摘 要:每一个民族都有每一个民族的本土文化艺术。安塞民间绘画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一部分,两者必然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继承关系。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画家都不能凭空地产生和发展。在社会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中,民间艺术商品化严重,安塞民间绘画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对安塞优秀民间艺术家及其优秀作品的挖掘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社会艺术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薛玉琴传承
期刊
摘 要:回眸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美术史上曾经涌现出大批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承载时代精神的美术作品。文章以吴云华不同时期的油画作品为线索,解析其追寻时代风采的艺术创作与实践,特别是展现鲁艺精神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关键词:吴云华;时代精神;鲁艺精神  吴云华是一位勤奋多产的现实主义画家,是我国苏派写实主义油画家中的佼佼者,早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为其油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
期刊
摘 要:地域性是地理学概念,是某一地区因自然、人文环境及社会历史的发展等因素形成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人文特质。海南在中国最南端,地处热带,因其地理环境及历史发展等原因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这不仅反映在客观环境中,也体现在绘画等艺术形式中。生于斯长于斯或出于各种原因受海南影响的诸多画家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海南的地域性色彩,而因地缘、文化底蕴等因素,对海南绘画艺术地域性色彩的研究较少。文章通过对五位具有代表性的
期刊
摘 要:现代艺术市场系统由画廊(画商)、拍卖公司、私人收藏、公共收藏组成,这一成熟的运作系统自100多年前就已形成。画商、私人收藏取代了权贵阶层的赞助人,为先锋艺术家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在艺术界、艺术市场、艺术家私人交际圈内扮演着多重角色。现代艺术运动为艺术家、评论家所驱动,藝术界同艺术市场之间存在共生关系,自法国印象派时期一直伴随着现代艺术运动。文章考察法国的早期现代艺术市场,尝试探讨当时的先
期刊
摘 要:高剑父抱着实业救国的目的将国画导入广彩创作,赋予了广彩新的教化宣传功能,推动了广彩传承教育的改革。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也造成了广彩与其他彩瓷同质化的现象。一种工艺的创新还是应该建基于该工艺本身自有优势的改进,如果将一种工艺创新当作另一艺术种类跨媒介的创作,该工艺本身的特点将会被弱化或消灭。  关键词:广彩;国画;改良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项目“岭南‘非遗’的传承与活化——构建
期刊
摘 要:文章针对“创作性写生”的提出需要有相关课程的支撑这一问题,提出开设一些如创作赏析课、临摹课、构图设计课、命题写生创作课、现场写生创作课等课程帮助实施“创作性写生”,并重点论证了这些相关课程开设的内容、特点及必要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创作性写生课;创作赏析课;临摹课;构图设计课;命题写生创作课;现场写生创作课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规划课题“‘创作性写生
期刊
作者简介:   楊瑞洪,阿坝师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绘画、民族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