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积仁的童趣哲学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在刘积仁眼里,东软的20年是很幸福的20年?因为他始终保有一颗愉悦的童心。
  
  因势而动,闻风而动
  
  《中外管理》:东软20年了,20岁对于个人来说通常是一个人走向成年的标志,那么作为一家中国企业走过20年,您觉得这意味着什么?
  刘积仁:回顾这20年好像不是很长,但这是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20年。可能未来的20年不会有过去的20年变化得这么大。我们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也经历了我们每个人对社会,包括对资本、对财富的认识的一个巨大的转变。
  而这20年里,中国从孤立于世界之外,变成世界里重要的成员,从一个经济上弱小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大国,而我们创造中国的经济发展腾飞的这种动力,除了劳动力以外,加入了知识的成分、创造的成分、国际化的成分,我想这是一个很幸福的20年。
  《中外管理》:从外界看来东软确实体现出多变,而且很多时候就像您说的这个变化会超越常人的思维,但是在这背后贯穿始终的主线是什么?
  刘积仁:我们在业务的定位是解决方案和服务,不管怎么变我们都未脱离解决方案与服务这个模式,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变更多的是围绕软件和解决方案这条主线,把握市场的形势,找到落地的模式,所以我们进入了医疗、通讯、电力等行业。
  这么多年,给东软带来很多的自信,就是因为我们每次变都为下一步寻求更多的变打下基础,也为我们在下一次变里面的风险回避打下基础,因为在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机会。
  最最根本的,就是因势而动、闻风而动。这个所谓的势,一是大的趋势,另一个是你自己现在的位置和状态。闻风而动则是你得看你未来的发展趋势,你不能看到了、触摸到了才开始行动,你可能是感受到的时候就要开始行动。
  《中外管理》:您保持这种敏感是靠什么?
  刘积仁:这不是一个复杂的道理,就是做未来有发展趋势的产业。为什么能够持续做到呢?首先要对时机多长时间到来有判断,然后看自己是否有资源。这要考验的一个是你的胆略,是否愿意坚持?第二是你能不能坚持,就是你的资源。所以东软在过去发展战略里面部有一个最最基本的,就是我们选择了一个长线战略。开始的时候,我们拿海外的收入来支持国内长线业务的发展,也使得我们一旦在机会到来的时候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公司。
  
  瞄准踮着脚都够不着的
  
  《中外管理》:做个情境假定,坐在您对面的是20年前的您,您最想对他说点儿什么?
  刘积仁:所有的成功都是来自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的这样一种预见,所以创业者一定要有一种心态,要试图做超越你自己能力和梦想的事情。这个时候可能你所处的环境里大多数人对你的做法是不认同或不相信的,但往往最终的结果就来自于这样的环境。所以,一个创业者如果期待着大家拿着鲜花或更多鼓励你的一种环境,我相信,可能得不到让你幸福的结果,这是我这20年的感觉。
  正因为道路的不平坦,才带来了让你兴奋的故事。所以,你必须乐观,保持童趣,以愉快的心情克服这些困难,就像你是孩子的时候你根本不在乎什么上刀山等所有这些东西。
  《中外管理》:在东软的20年画册《童年》里有一句话:在风险浪头上我们一次一次做了正确,但是与环境不匹配的选择。可我们常常说创新一定要依靠自己的长处来做,这不矛盾吗?
  刘积仁:我也经常跟团队说,我认为创新更多的是你有一个正确的方向,然后来缩短你的能力和正确方向之间的差距;你要去寻找机会,而不是说你已经准备好了,才来寻找方向,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创新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和改变你自己的过程。当你确定了目标,你知道自己以后,这就是你创新的起点。
  《中外管理》:就是一定要踮着脚才能够着的东西。
  刘积仁:要是踮着脚都够不着可能还差点的,不能说随便就跨越了。像我们的熙康业务一样,本身是连滚带爬的,但方向是对的,那我们就要去做。
  《中外管理》:您提到童趣,但其实东软有一点是蛮早熟的,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成为一个上市公司之后,是否感受到很多约束和管制?
  刘积仁:事实上我们真是像一个孩子,但我们又更像一个少年班的学生,每一步选择都提前于环境。1992年股份制改造,1996年就上市了。上市十分顺利是因为我们经历过了一个很完备的公司内部的建设,而这是因为从小我就明白一个道理,自己不懂的事情要找懂的人来做,所以我们从最开始就由证券公司来帮我们进入这个过程。
  1996年上市使我们公司变成一家公众公司,从更关注自己变成要关注多方因素。这个过程正是个学习过程,有更多的收获。认识到资本的力量,以及和投资者进行很好的沟通,平衡长线短线的利益等等。所以自从上市之后,我们一直维持着比较高的市盈率,我相信这也是资本市场对东软的一个认可。
  《中外管理》:您说过东软不是为了去竞争而生的,而是在回避竞争,那么是以柔克刚或者说是去寻找新的市场的缝隙?
  刘积仁:对我们来讲竞争不是目的,能不竞争尽量不竞争,能团结我们就不要跟人家争斗,这是中国人的哲学,也是我们做商业的哲学。我们生来那一天就不是想要打倒别人,东软是跟别人合作的文化,也是开放的文化。我们很少在市场看到我们跟哪一家对手争斗,我们也没有攻击任何一家企业,在我们周围始终有好的合作伙伴,有的时候是弯腰跟别人合作,有的时候是平等跟别人合作。合作,是我们一个基本的想法。
  
  有一种享受叫跳出
  
  《中外管理》:您提到童年的好奇心和激情,您本人在生活中也会表现出这种好奇心吗?
  刘积仁:我从小就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画画、音乐,有时候还自己弄点铸造。而做这个企业的时候也是同样的一种感觉。比如说,你看到东软做的建筑,很有热情。这和我有机会到全世界看不同风格的东西是有关系的。所以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超越你所做的专业本身保持其他方面的爱好,(对你的专业)是有帮助的。
  当然,遗憾的是,常常没有足够的时间。我特别喜欢旅游,但是因为时间限制,现在最大的旅游就是在飞机上看时尚旅游杂志。但靠这种途径也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叫跳出。当你压力很大的时候,你突然看见这些杂志会觉得特别有意思,会突然从一个状态走向另外一个状态,你会放松。
  《中外管理》:东软这些建筑都是您亲自过问的吗?
  刘积仁:我过问很细,每个石头,装修时屋里放什么东西我都会关心,还有设计我都会看。
  《中外管理》:有人形容您是一个性格上追求完美,把企业当成一种艺术经营的人,您觉得这种性格会不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阻碍?
  刘积仁:任何东西都是两方面的。就相当于画一幅画,你有自己的目标和打算,如果你的标准更高,你得到的作品哪怕没达到标准也是不错的。怕的就是你的标准太低了。所以我认为如果你把最高的标准和宽容两个字加在一起的话,会得到很好的结果,可能你的进步会快点儿,会好点儿。
  
  责任编辑:化石
其他文献
每个团队领袖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既可以满足岗位需要的各项硬件软件条件,又可以完全融于团队,并且最好可以给团队带来1+1>2的效果。满足硬件条件的人可能很多,但对于融入团队、增加价值来说,如何判断和甄别大概是很多HR甚至老板的痛处。  问题:如何甄别个人成功潜质和团队成功潜质  工具:成功洞察轮盘(success Insights Wheel)  讲解:潘瑞宝(Robert Parkinson),罗迈国
期刊
从职场学习迈向绩效改善,这里的学习绝非课堂学习,而是团队学习,学习的重点不是学习知识和技能,而是改变心智模式,并同公司的最高愿景相一致。  一家公司花了很多金钱和时间去做职场培训,终极目标是提升公司绩效考核。那么职场学习与组织绩效存在何种关系呢?就拿培训来说,课堂学习的效果很有限,一般只有10%。那么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什么?我认为是团队之间的学习,拿自己的案例进行分析学习,为了解公司问题来学习等等。
期刊
面对风险,大多数人会选择躲避,还是勇往直前?  答案是唯一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是,且慢,如果换一个方式,换一个预期目标,人们的选择却可能完全相反。  没错,没有最坏的事情,只有最坏的心态和处理方式。事实上,破釜沉舟的悲壮与义无反顾的坚定有时是一步之遥。许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及彼,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审视它。  对于一个团队领导者来说,认识到这一点尤其重要。要知道,你的视角和心态,你的思
期刊
那些把普通奥运选手打造成奥运冠军,把普通销售人员打造成顶尖销售冠军的管理准则,是什么?  伦敦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看着那些夺得金牌的奥运冠军,人们会想,这些冠军是怎样炼成的?在我们自己的领域里又该怎样培养冠军?  其实,优秀的销售人员和优秀的奥运冠军是被同样一套准则所练就的。而这套准则正是使企业走向卓越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只有少数企业的营销系统成功地从优秀走向了卓越,而大部分企业却始终
期刊
有时,刻意制造一个不冒险就会遭受更大损失的情境,也是一个激励的办法。  一说到风险投资,人们不免会联想到不确定的、高风险的,又可能带来高收益的,特别刺激的金钱游戏。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个行业的员工既要有缜密的理性思维,又要有极强的专业技能和能力,以及长远的眼光。  面对损失不如放手一搏  在我的员工中,不乏优秀人才,但有时面对风险,尽管整个投资决策流程已经非常完善,他们中的有些人也多少会有些发怵。
期刊
他们是全新的一代人,他们有着不同以往的想法和诉求,招聘难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我们一直缺乏对他们的了解和关注。  主持人:严明花 原三星集团HR总监  嘉宾:李久鑫 公众网CEO  钱国新 立邦中国人事总监  马增斌 净雅食品招聘专家  张勇 智联招聘HR总监  闫杰涛 华彬集团HR总监  新生代,新挑战  主持人:如今有一个新词儿叫“蓝领新贵”——蓝灰领工人招聘变得越来越难,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
期刊
大桥垮塌:超载有这么严重吗?    编者按:7月份最抢眼球的,几乎都是坏消息。但最可怕的,却并非这些坏消息本身,而是我们失去了敢于面对它们的勇气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4月12日,新疆库尔勒孔雀河大桥垮塌;5月17日,重庆石丰高速公路桥梁立柱垮塌;7月12日,江苏盐城通榆河桥垮塌;7月14日,武夷山市公馆大桥垮塌;7月15日,杭州钱江三桥主桥面垮塌……近日接连不断的大桥垮塌事件,让社会对公众设施安全
期刊
圈子里的职场人就像鸡蛋。自己主动突破是生命,被外力突破就是食品。  通过上期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圈子形成的原因、青春期企业圈子的形成过程,和恶性圈子的越界特征,及严重危害性。那幺面对圈子既然无可逃避,老板、元老、经理人该如何做呢?老板“破圈”应做到……  1.用法治代替人治  企业在前面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企业生存、为了抢占市场,可能用了很多灵活机动的战术,很多情况下都是老板说了算,结果大家都成
期刊
20年,足以让一个人木讷,让一个组织衰老。  但他们不。  他们是一群顽皮好奇的孩子,敢于梦想,在白纸上作画,在丛林中寻路,把冒险当做乐趣;他们更乐于结伴玩耍,还会“离家出走”,勇敢去闯世界,无畏而快乐!  20岁的东软,就这样快乐地度过了童年。  他们是一群咬定目标就执着地去拼的人,擅于把不行变成行,激情四射,从来不缺乏创新;他们更擅于与伙伴拉手,矢志于学习成长,把国际市场变成自己的阵地!  2
期刊
读者评刊  《封面文章:70后CEO:低调中坚者》2011年7月刊    新浪财经:[中外管理:70后CEO低调中坚者]  70后CEO,这看似平庸的一群人,他们既不像50后、60后企业家那样满怀“实业报国”的豪情,也没有80后创业者身上那种“唯我独尊”的霸气。他们内敛而平和的生存方式,很难让人联想到什么五光十色的“噱头”。而他们是理性而务实的实践者、过渡者和开创者。7月7日17:45来自新浪微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