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慎终如始
袁志鸿
道祖老子对人生细微之处看得非常透彻,他总结人们在创业过程中,常常由于缺乏毅力和耐心而功败垂成,所以提出许多成功事业的格言。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他说:“民之从事,常干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人们往往在事业开创之初,心理上谨慎、思想上重视,因此失误较少而成功的几率就高,如果始终一贯地保持重视的态度和谨慎的心理,就会很少失误,而事业定会成功。
人的特点是惰性较重,做事过程中患得患失,难以持之以恒,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尤其是修道之士,以身体为鼎器,以心胸为天地,以意志为药物,多凭自身的修为,才会明明白白地感受,这其中既要方式得法,更要“慎终如始”、专心致志。唐李渤作道书《真系》记载:茅山第四代真人许道翔,其师尊对他说:“学道当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难出,若不坚心正行岂得见泉源耶?”
再看当今成功的企业界人物,许多人白手起家,走到今天这么辉煌的层次和境界,哪一位没有“慎终如始”的坚守和不屈不挠、艰难拼搏的顽强历程!他们奋进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后果,多少人因心浮气躁而被无情的经济大潮淘汰出局。所以“慎终如始”的理念,对于今天企业界说来亦尤为珍贵。
众生平等
袁志鸿
道教是重生贵生的宗教形式,教义内容并不止于“人本主义”的关爱,也不仅仅限定生活于现时社会人的关怀。道教的人文精神,包括所有曾经生活于社会和未来还将来到这个社会的人们,并由人类推而广之涵盖一切有生命的动植群体,也就是人们常说之“众生”。
所谓“众生者,下愚贪爱之人也,及一切含灵之物皆是众生。”经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万物”既为大道、天地、日月所生化养育,那么禀天地日月大道之正气的人类自然要“爱物惜命”关怀众生。
道教为了强化这种人文精神,通过清规戒律明确要求教徒去遵守。全真三坛大戒中就有戒条明文规定:“不得有心践踏虫蚁”,“不得惊散栖伏”,“不得无故采摘花草”,“不得无故砍伐树木”,“不得以火烧田野山林”,“不得冬月发掘地下蛰藏”等等。道教相信:不仅是人类禀赋道性,可以修真悟道,成仙了道,其他动植物生灵获得特殊机缘,亦能通过修持达到这种目标。这在道教经典中极易找到依据。
唐末有一部道书《无能子》,直白地将人与其他生物放在一个同等地位议论说:“人与鸟兽昆虫,共浮天地之中,一气而已”。“人者,裸虫也!与夫鳞虫、毛(虫)、羽(虫)、甲虫俱焉。同生天地,无所异也”。《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其中也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岂非也是在说:人与世间其他万物都是天地的宠儿,是自然界中同等一样的生物。
人类既然自诩为自然界的“万物之灵”,那么对自然万物就多了一份呵护的责任和义务。道教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内经》中称:龟为介虫之长,五行属金;麒为毛虫之长,五行属木;龙为鳞虫之长,五行属水;凤为羽虫之长,五行属火;人为裸虫之长,五行属土;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龟、麒、龙、凤与人被同作为五虫,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来认识,可见道教对自然界异类万物认同的包容胸怀。
袁志鸿
道祖老子对人生细微之处看得非常透彻,他总结人们在创业过程中,常常由于缺乏毅力和耐心而功败垂成,所以提出许多成功事业的格言。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他说:“民之从事,常干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人们往往在事业开创之初,心理上谨慎、思想上重视,因此失误较少而成功的几率就高,如果始终一贯地保持重视的态度和谨慎的心理,就会很少失误,而事业定会成功。
人的特点是惰性较重,做事过程中患得患失,难以持之以恒,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尤其是修道之士,以身体为鼎器,以心胸为天地,以意志为药物,多凭自身的修为,才会明明白白地感受,这其中既要方式得法,更要“慎终如始”、专心致志。唐李渤作道书《真系》记载:茅山第四代真人许道翔,其师尊对他说:“学道当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难出,若不坚心正行岂得见泉源耶?”
再看当今成功的企业界人物,许多人白手起家,走到今天这么辉煌的层次和境界,哪一位没有“慎终如始”的坚守和不屈不挠、艰难拼搏的顽强历程!他们奋进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后果,多少人因心浮气躁而被无情的经济大潮淘汰出局。所以“慎终如始”的理念,对于今天企业界说来亦尤为珍贵。
众生平等
袁志鸿
道教是重生贵生的宗教形式,教义内容并不止于“人本主义”的关爱,也不仅仅限定生活于现时社会人的关怀。道教的人文精神,包括所有曾经生活于社会和未来还将来到这个社会的人们,并由人类推而广之涵盖一切有生命的动植群体,也就是人们常说之“众生”。
所谓“众生者,下愚贪爱之人也,及一切含灵之物皆是众生。”经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万物”既为大道、天地、日月所生化养育,那么禀天地日月大道之正气的人类自然要“爱物惜命”关怀众生。
道教为了强化这种人文精神,通过清规戒律明确要求教徒去遵守。全真三坛大戒中就有戒条明文规定:“不得有心践踏虫蚁”,“不得惊散栖伏”,“不得无故采摘花草”,“不得无故砍伐树木”,“不得以火烧田野山林”,“不得冬月发掘地下蛰藏”等等。道教相信:不仅是人类禀赋道性,可以修真悟道,成仙了道,其他动植物生灵获得特殊机缘,亦能通过修持达到这种目标。这在道教经典中极易找到依据。
唐末有一部道书《无能子》,直白地将人与其他生物放在一个同等地位议论说:“人与鸟兽昆虫,共浮天地之中,一气而已”。“人者,裸虫也!与夫鳞虫、毛(虫)、羽(虫)、甲虫俱焉。同生天地,无所异也”。《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其中也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岂非也是在说:人与世间其他万物都是天地的宠儿,是自然界中同等一样的生物。
人类既然自诩为自然界的“万物之灵”,那么对自然万物就多了一份呵护的责任和义务。道教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内经》中称:龟为介虫之长,五行属金;麒为毛虫之长,五行属木;龙为鳞虫之长,五行属水;凤为羽虫之长,五行属火;人为裸虫之长,五行属土;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龟、麒、龙、凤与人被同作为五虫,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来认识,可见道教对自然界异类万物认同的包容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