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教学问题中的情境创设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HIQI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总是从问题入手,因此营造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关键词:问题情境 创设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所谓问题就是未解的疑难或矛盾,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辅助条件,去构建新的思想和概念,而当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不足以生成和建构新的思想和新的概念时,新旧知识之间将有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就表现为问题。"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不应从教师向学生提出已知、现成知识的模式开始,而應从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学习活动的内部条件开始,去激发学生对新的未知知识的认知需要,以形成学生真正的、内部的认识动机。"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是一种蕴涵问题的具有挑战性的,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在学生努力范围内的情境,能使学生达到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困境,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问题情境,主动参与探索、思考,主动参与"问题解决"。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课教学,我们该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问题情境呢?笔者结合科学学科特点及本人的教学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趣味性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青少年儿童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想象,当他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科学知识的呈现往往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研究物体浮沉条件时,教师先做一个浮沉子的有趣游戏:如下图,
  在滴管中滴入适量的水,使它恰好能浮在水面上。将滴管放入未装满水的塑料瓶中,然后盖紧瓶盖。把手放在滴管的下方,先问学生:"当用手压瓶塞时,滴管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通常会回答:"滴管将向上升起"。但用力挤压塑料瓶时,可以看到滴管下沉。撤去压力后,又可看到滴管上浮。用力得当时,可使滴管停止在水中某一位置。意想不到的实验结果一下子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兴趣,续而由趣生疑,由疑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思考:"为什么滴管在水中一会儿浮,一会儿沉,一会儿停留在水中?滴管在水中的浮沉的条件是什么?"并就此问题进行主动探索。
  上述以实验创设的情境,生动、鲜明、直观的实验现象及意想不到的实验事实和结果,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学生探究的热情也猛然高涨。
  当然,除了实验情境,学生的兴趣点很多,如通过语言描述(史料、事例、故事、生活、谜语等)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现代技术创设(动画、虚拟、录像、网络等)问题情境 。教师设计的情境是否有情趣、有吸引力,是否使学生在生疑、解疑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能够体会积极思维的欢乐是问题设计优劣的标准。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发散性和阶梯性
  问题应包括较丰富的内涵。以点带面,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方向,不同途径,不同角度逐渐扩展和深入,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发现和寻找与此中心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深化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太阳和月球"的教学中,科学家发现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请想象一下,月球和地球上的景观有何不同?以上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学生会联系与水和空气这两个因素有关的现象进行思考。如:月球上听不到声音、没有刮风下雨的天气现象、昼夜温差大、没有流星雨、布满陨石坑等多种答案。这样不仅更好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四、"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活动性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而不是要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以活动为载体,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问题情境,主动参与探究,主动参与"问题解决"。
  如在组织学生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先给学生不同材料、不同粗细、不同长度的导线,一节电池,一只小灯泡,让学生用不同的导线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用不同的导线连接时,灯泡亮度不同。于是产生疑问:"为什么用不同的导线,灯泡亮度不同?"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灯泡的亮度不同,表明不同导线的电阻大小不同。于是进一步提出问题:"导线的电阻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
  在以上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活动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引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思考、分析、判断,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课教学,必须要创设一些学生觉得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克服,又觉得是力所能及的活动性问题情境,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探究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取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而不是知识的被灌输者。通过活动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引领学生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发现性学习转变。
  五、"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具体性和生活性
  科学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需与具体的科学概念、科学规律等知识结合起来,不能追求那种只注意问题情境而忽视问题本身与具体知识相联系的纯粹性问题情境。同时科学源于生产、生活,新教材注重生活化,科学一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就会使学生感到科学的学习对自己来说是有意义的。而只有对学生有意义的知识,才会为学生所选择。所以,源于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为学生所关注,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
  熟悉的生活现象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对事物从熟知进入真知和深知,是人的一种内心需求。例如,在学习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刮大风,风向平行于窗户,只见一个打开的窗户中窗帘往外吹出。与窗户平行吹过的风,为什么会使窗帘飘向窗外?窗外的风为什么没使窗帘飘向屋里?窗帘的飘向是否跟屋内外的气压有关呢?科学的教育既要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现实生活,也要使学生了解未知的生活,以扩大生活视野。所以,在由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景时,我们不能局限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要突破学生生活经验的束缚。
  总之,教学知识情境化就成了"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不仅深刻地理解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都要本着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动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科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更加能够彰显出其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方面的突出功能。所以,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意识地精心创设课堂问题情境,使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一粒种子、一抹阳光、一汪清泉,成为一种唤醒、一种体验,学习的另一个起点。
  参考文献:
  [1]《科学探究式学习100个问题》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9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3]朱志平《什么样的问题情境能促进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第3期
  作者简介:王作仁(1982--)汉族,浙江苍南人,工作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教学理念对高中政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在教学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注重在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为政治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是值得政治教师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教学谈一下简单的认识。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
期刊
【摘 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任务,而在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中心便是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是历史教学思想教育的主题。而在新课程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  “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教学的目的,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历史的不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班里的学生中并不都是身体健康的孩子,也有个别特殊的情况如身残或智残,这就要求对特殊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让他们今后自信的参与社会生活,并且通过对他们的帮助和教育达到引导和感染其他学生的目的让所有的学生学会爱他人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绝对数巨大,养老服务滞后,老年护理人才严重匮乏,不能适应老年人的需求。老年公寓作为养老的重要合作单位,是老年护理人才需求的重要场所。学校与老年公寓如何建立"捆绑式"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对老年公寓和学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具有长远的意义。我院在与济南市历下区老年公寓合作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合作基础与运行机制并达到共识,成为我院与老年公寓合作的良好基础。  关键
期刊
摘 要:我国对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保障主要体现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但是对我国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层面上所面临的困扰缺乏关注。本课题从以上现状出发,深入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进行调研,揭示我国目前农村地区老年人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法理学思考,进而提出这一问题在法律建设上的前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言献策。  关键词: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与道德  我国以孝道为特
期刊
摘 要 :我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城乡二元结构。这种二元结构很大程度是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并一直持续到今天。改革开放近40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市场化的推进,我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因此,城市居民能更好的享有教育、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而农村居民却处于劣势。本文主要对城乡教育不公平这一现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教育;城乡不公平;现象;原因;对策  关于教育
期刊
摘 要:在党中央、各级政府的关怀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组建大学生义工队伍,同时开展各项义工服务活动。大学生义工服务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以商务管理学院义工队为例,就高职院校学生义工队伍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义工服务;思想政治教育  义工是指在不计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为改进社会而
期刊
摘 要:大运会既是大学生运动员的盛会, 也是志愿者的盛会, 大运会志愿者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也终将为今后的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本文以深圳第26届大学生运动会盐田综合体育馆志愿者团队为例,从大运会经验和目前志愿者团队组织的实际管理现状出发, 从志愿者团队的创建、管理、考核及思想政治教育四个方面对目前志愿者团队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大运会;志愿者团队;建设;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2
期刊
摘 要:作为先进学生的代表、高校学生组织因其学校与学生之间桥梁纽带作用逐步成为高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本文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组织特点,讨论如何通过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组织建设工作进而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学生组织;高校;校园文化;思政教育  作为学生群众性组织,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发展和完善的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
期刊
摘 要:从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出发,寻找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的切入点。中职语文教学在努力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同时,应该将表达思维作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在有了明确表达目标后,能够以正确的形式进行思维,有条不紊地理清思路,最终将内心意愿清晰地表达出来。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表达思维  近几年,一种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见解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认同:"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中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