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黎族传统手工艺的设计再生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tt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传统手工艺扮演重要角色,包含着古代民众的生活智慧和民族精神。本文通过分析黎族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困境,探讨通过传统手工艺与不同类别的设计进行融合的方法,实现黎族传统手工艺的再生。
  【关键词】 黎族传统手工艺;设计再生;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07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项目“信息时代黎族手工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Hys2020-32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黎族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困境
  海南黎族聚集了很多传统手工技艺。比如被评为世界级非遗的黎锦技艺,被列入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的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了国家级和海南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的船型屋营造技艺、树皮布制作技艺、藤竹编技艺等。时代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频繁,传统手工艺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
  (一)手工艺传承艰难
  传统的手工技艺都是通过师傅传授徒弟的方式,使得技术传播范围窄,甚至有些技艺根本不外传,再加上缺少资金和规范的经营,很难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如果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回报,就很难吸引年轻的接班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年轻人往往倾向考虑高收入职业。真正热爱传统手工艺品、愿意坚守传统手工艺品的年轻人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后续传承人的丧失,加上从业人员的老龄化程度加深,传统手工艺逐渐陷入难以传承的困境。
  (二)文化生态的缺失
  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一种手工物品,更是手艺人的一种造物思想,它能够体现日常生产与生活智慧,同时也是文化生态的重要部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传统手工艺长期依存的环境消失了,包括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手工艺的发展止步不前。城市化其实就是机器化,传统手工艺制作渐渐地被机器所代替,节省了人力和财力,占有了市场。传统手工艺逐渐被遗忘,缺失了文化生态的传统手工艺发展面临危机。
  (三)创新性不足
  产品并不是为了制造而制造,而是要走进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所以设计者设计产品时首先要进行用户调查,知道大众需求。传统手工艺至今还保留着那些古老的制作方式,认为手工产品必须要保持之前的样子。市场发展迅速,再优秀的手工技艺,也会慢慢被人们遗忘。人们生活节奏快,喜欢新鲜的产品,传统手工艺必须具有创新性,得到市场的欢迎,才有可能发展下去。
  二、黎族传统手工艺的设计再生
  黎族传统手工艺“再生”的关键在于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当代生活的需要。传统手工艺蕴含着手艺人的生活智慧、经验积累、精神信仰,从此之中找出创新点,将其与不同类别的设计进行融合创新,设计出文创产品、艺术景观、共享空间、体验平台、移动互联网等手工艺载体,使其既具有社会价值又具有经济价值。
  (一)传统手工艺与文创设计融合
  文创产品主要以实用性为主,装饰性产品作为辅助。设计出的文创产品既具有手艺特色,又有人情温度,而且要把手工艺内含的精神、文化、思想等内容表现出来。比如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定汪村,设计师与村民一起合作,使用布依蜡染、彩绣技艺,制作了极具现代性和民族性的厨房四件套、茶具衍生品、箱包手袋、孩童玩具等,在线上和线下销售,深受大家欢迎。
  王下乡曾经是海南省最偏远、贫困的乡镇之一,通过教育移民、旅游经济和产业赋能,如今的王下乡成为了游客眼中的“海南的香格里拉”。王下乡通过王下乡·黎花里的文旅项目,带动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黎苗·三月三非遗文创大赛,期望以竞赛的方式提炼海南黎苗文化精粹。三个月的时间里来自国内外数百名参赛者们,贴近黎苗传统的生活场景,以设计介入的创新方式、创造性的思维与现代表现手法,为这片土地的传统再生带来别样思考。黎苗非遗文创市集产品围绕黎族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设计,从素雅精致的黎纹项链、丝巾,再到黎纹元素碰撞的抱枕、帽子、笔记本、布袋等文创单品,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不仅能满足买买买的欲望,还能品味满满的“黎族文化”。以传统黎苗文化为内核,进而衍生出精致小巧、日常实用的文创产品,是海南黎苗非遗文创始终不变的初衷。王下乡正在用全新的文化方式来留住记忆中的心灵家园,或许是在民宿里学会的几句方言,又或者是挂在身边的文创小物。每个来过这里的人都在身上留下了一点黎族的烙印,他们回到自己的归属地,也将黎族文化带到了五湖四海,越走越远。
  (二)传统手工艺与装置设计融合
  一些设计师将传统手工艺与装置设计相结合,在农村营造出新的艺术景观,打破了传统手工艺只能用作生产生活用品的固有思維。从乡土文化中“生长”出来的醒目、互动、赏心悦目的艺术景观,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葛家村,村民葛国青用48根空心竹片制作了一个大竹灯“葛家之光”,面积45平方米。它已成为一个参观景点,促进了乡村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三)传统手工艺与共享设计融合
  设计师将传统手工艺与共享设计相结合,能促进农村特色手工业的发展。农村家庭空间与城市生活空间相比,更具广阔性。把家中的闲置区域改造成手工艺时尚单品展示的共享空间。不仅能丰富乡村景观,而且能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不断更新。
  卓也小屋是以客家生活、蓝染等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宿,是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创新。卓也小屋的创建是为了保留台湾早期的文化与生活方式,让人们可以有一个地方回归到传统生活之中。郑美淑将蓝染技术及体验活动带入卓也小屋,并由体验慢慢发展至商品制造,2015年创立卓也蓝染品牌,全心推广台湾蓝染文化,如今卓也蓝染完整的产业升级深化流程由蓝草量化栽种、打蓝制靛蓝布染色自动化、商品设计及通路营销品牌成立将传统蓝染由手工艺走向产业化,更形成卓也园区的市场化区隔的一大定位特色。民宿里面应该有更多的内容与内涵,唯有深度挖掘在地的文化,才能保持自己的特色。   (四)传统手工艺与公共设计融合
  具有特色的乡村公共设施是建设美丽乡村环境、展现乡村文化的重要景观。设计师根据村民的生活需求、举止习惯为基础,将传统手工艺与公共设施融合,创造出一些“既美观又舒适”的公共设施。
  葛家村将传承数百年的垒石技艺进行创新,比如鹅卵石制作的波浪形墙、石块垒成的“沙发”和石块和圆竹筒垒成的“茶几”组成了露天“乡村客厅”等。设计团队和村民共同打造出了千年画廊、仙绒美术馆等40余个共享艺术空间,提升了村容村貌,还培养出了许多村民艺术家,提升了村民们的艺术素养、审美力和创造力。传统技艺与公共设计相辅相成,展现出乡村现代风格。
  (五)传统手工艺促进大众参与
  有的地方成立传统手工艺研学馆,以趣味性的形式向观众清晰地展示传统手工艺的创作过程,让观众参与创作。潘鲁生建议多措并举加强人才培养,具体在乡村手工艺产业方面,可在有条件地区建立“农村手工艺研发培训基地”,搭建“产学研”协作平台,集合创意研发、培训和交流三项职能,促进高校师生、企业设计师和手艺农户等开展交流协作。他还强调要加强手艺人培训,鼓励公益机构、慈善机构办学助教,开展职业培训,培养农村传统技艺人才,并举办主题展览,帮助产品直销;有关手艺技法传承、与当代生活结合的展览等可纳入公益纪录片、公益宣传等视野,全面动员吸收社会力量来发展乡村特色手工艺,提升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实现文化致富。如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城杨村村民俞振飞开设了“盎然知竹馆”,为体验者开设了一目了然、安排有序的体验课程,学习剪竹、编竹的技艺,吸引了很多人参与。
  (六)互联网促使手工艺经济兴起
  电商平台异军崛起,重构工艺品的发展方式。例如,一系列手工艺品APP大批量出现,世界各地的手艺人聚集在这些APP上,通过图片、文字、直播等方式,艺人和手工艺品为大众所熟知,或通过大量关注推出人气主播,通过流量IP与粉丝进行管理与互动,形成产品品牌化。网络平台拓宽了消费渠道,传统手艺人制作出的手藝品直接进入市场,减去了多余环节,改变了手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方法。
  草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临渭组织专业技能培训,聘用有编织技能的农村妇女加入,带动广大贫困妇女脱贫增收。目前,临渭的草编文化已经成功开枝散叶,由原来单一的草类编制产品发展到草、纸、柳、木制、机绣、机钉及其他天然纤维工艺品等7大系列8000多个品种。编制手法也由最初的编辫、平编、绞编、编花等发展到锥砌法、串接、串钉等30多种手法。在新思路的指导下,临渭如今已成为草编小型世界工厂,编织工艺甚至得到了国际大牌的青睐,编包、草帽登上了国际时装周的舞台。
  三、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发展乡村经济,又要弘扬乡村文化精神。黎族传统手工艺承载着乡村文化,将其进行创意设计融入乡村振兴,不仅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展契机,更能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为乡村发展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魏亮.皖北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以彩塑泥人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02)
  [2]李琳.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传承与创新[J].人文天下,2020,(24).
  [3]潘鲁生.乡村振兴与手工艺价值回归[J].美术观察,2020,(05).
  [4]吕行佳.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民间手工艺文化传播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张丽圆,海南师范大学设计学专业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 西班牙于1939年结束了三年内战,社会经济凋敝,人民生活贫困,弗朗哥上台后实行独裁统治,数万人被当作政治犯处决和迫害。小说中描写的1945年的巴塞罗那一角处处显示出战争的伤痕:失去亲人的家庭;身体或精神上遭受创伤的战争生还者;四处调查抓捕的社会政治联盟的警察……一贫如洗的青少年,失去了父亲的音信,怀孕的母亲也因为操劳家计对他疏于照顾,他被迫过早地成长,前途未卜。本文从叙事视角、空间和修辞
期刊
【摘要】 肯尼亞作家恩古吉的小说《一粒麦种》中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女性——梦碧,她的名字源于肯尼亚最大的部落吉库尤民族神话中的圣母“蒙比(Mumbi)”,但在小说中这位民族圣母的化身最终背叛了至爱的丈夫,颠覆了吉库尤圣母所代表的纯洁与神圣。是什么原因导致梦碧背叛了原本一直忠诚且珍惜的婚姻?这样矛盾的人物选择和令人疑惑的情节和当时肯尼亚被殖民的历史语境有着怎样的关联和隐喻?本文尝试结合肯尼亚被殖民的社会
期刊
【摘要】 本文对受张大千画展影响的林风眠进行个案研究,探寻其绘画风格、艺术思想的变化。林风眠运用其独到的中西融合思想将绘画理论推陈出新,在古老文明和新的艺术之间寻找平衡点,将调和思想发挥到极致,对近现代美术史上艺术变革起到功不可没的影响。因此,对于林风眠的个案研究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是引起人们对当下美术发展的正视和深思的一个途径。  【关键词】 西北写生;艺术变革;敦煌壁画  【中图分类号】J
期刊
【摘要】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绘画与诗作书法等艺术形式同属本源,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价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辋川集》中收录的二十首五言绝句较为鲜明地体现了其诗画合一的意境特色,但是意境的创构并不是“单层平面自然的再现”,而是由多个面向组织成的统一的有机整体内化于诗歌作品之中,给人以最高灵境的启示。  【关键词】 王维;“辋川集”;意境;时空观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万比洛夫的道德心理剧中并不存在承载主流价值观的正面中心人物,其多中心主义、巧合性的情节和肖似性的结局将思考与判断的权利交还观众。剧本世界中塑造有多重道德类型的女性形象,她们随着戏剧情境的变化发展而在行动素六格中移动,揭示出了剧本的深层意识形态。本文从女性形象塑造为切入点,在戏剧符号学视域下,分析万比洛夫戏剧中伦理秩序建构的策略,以期从新的角度对“万比洛夫之谜”作出解读。  【关键词】 戏
期刊
【摘要】 贺瑞麟和刘古愚同为晚清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在理学的前进道路上,两人作为保守派和前进派,所主思想有明显差异。在晚清国势复杂、命运交接的情况下,贺瑞麟坚守程朱理学的道统,试图通过传统理学振兴关学,实现自己道德救世的主张;刘古愚则通过将传统理学和近代西学相结合的原则,向实学方面落脚,讲求经世致用以救国,两人不论在教学方法、教育主张以及最终学术成果方面均有不同。  【关键词】 晚清关学;理学正统;
期刊
【摘要】 科举制度进入近代社会,由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发生重大危机。从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批判科举制度败坏人心、学非所用,到康梁等维新派把改革科举制度、建立近代教育体制作为变法的中心内容之一。他们的思想都对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产生了重大意义。但其实在资产阶级思想家产生之前,一部分具有政治忧患意识和人才危机意识的传统士绅如龚自珍、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就已经开始倡导改革科举制。  【关
期刊
【摘要】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庄子逍遥自在的境界和他看透生死的豁达,以及其达观的人生态度都影响着我们当代人的处世心态。《庄子》作为庄子的代表作,不但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还展现出他浪漫的文学意境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在庄子的文章中刻画了很多形体怪异甚至丑陋的残疾人,本文主要从庄子笔下的畸人形象来展开,对《庄子·内篇》中的9位畸人形象进行了整理和概括,著重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调研湖南通道侗锦织造技艺传承实践基地,分析其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困境,鼓励图案纹样进行著作权登记,强化衍生产品外观设计保护,加强侗锦地理标志保护。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侗锦织造技艺;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6-0078-02  基金项目:2019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侗
期刊
【摘要】 根雕是我国一门传统的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在原始社会人们就用根雕作为装饰品。我国的根雕水平非常高,江西开化也有中国根雕艺术之乡之称,其历史发展悠久。根雕可以化腐朽为神奇,通过一些神奇的手法让看起来很普通的木头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根雕也是一种美学的体现,展现了一种天然的创造,根雕艺术发展到现在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本身的特点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  【关键词】 江西根雕;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