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美学》选修课实施方案研究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s123456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美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从美学的角度去研究体育,把体育活动中的审美因素放在与别的事物的普遍联系中考察,把握体育活动的审美特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中美的欣赏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在高等院校开设《体育美学》选修课,能够满足现代大学生对高度文明精神生活的需求,实现现代大学生对自我个体社会化的需求,有利于完善学院课程结构,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
  一、开设《体育美学》选修课实施方案的依据
  (一)素质教育与人的现代化
  素质教育是指全面发展或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所进行的教育。体育教育目标包含学生的体质基础、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能力等,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有效手段之一,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它在促进人的现代化过程中的重任。
  (二)终身体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体育课程的运动参与目标为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使得体育欣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体育欣赏意识的形成需要科学指导。
  (三)体育课程自身发展需求
  2002年8约,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体育课程终极目标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完成学校体育目标,实现《指导纲要》的终极目的的主要途径就是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学的课程可以分为素质课、专修课、选修课等。课程教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是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有力保证,也是提高学生体育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体育美学》选修课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
  (一)教学目标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目标宗旨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体育美学》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隶属于选修课,其教学目标为通过对体育美学知识的学习,丰富学生运动健康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体育美的认识能力;诠释体育运动对健康美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二)教学内容
  《体育美学》是一门研究体育活动过程中美的特征的一门人文学科,主要以项目、受众、社会人与社会(文化)四者之间关系为主线,以重大体育赛事赏析为主体的认知活动。重大体育赛事美的特征、赏析角度与方法、美学形态与人文形态之间的关系,是《体育美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与重点。据此,《体育美学》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人类对身体活动的审美历史、健康美的标准、运动中的形式美法则、体育中的人文美、不同运动项群基础常识(基本技战术、规则与裁判法)。
  (三)教学评价
  相对评价为主体,日常观察为主线,结合绝对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并结合绝对评价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为平时成绩占40%(考勤占20%)、回答问题占20%)、期末考核占60%。
  三、《体育美学》选修课实施方案的实现条件
  (一)对教育者的要求
  从教育者业务能力的提高来看,要求教育者由内而外地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以体育专业为基础,拓展业务渠道,发展自身体育人文业务能力;从《体育美学》课程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求教育者具备现代人文视野,以终身体育意识视角,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积累与更新教学手段尤其是教学视频的更新,一定要及时,尽可能使用最新的比赛影像资料,避免单调的教学手段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况的出现。
  (二)对学习者的要求
  现代大学生对各类知识的需求情绪是高涨的,同时相对而言也是感性的,而从教学论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在选修课程之前,应适当了解教学课程的目标等相关情况,以便以理性态度参加日后学习。
  从《体育美学》教学目标来看,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运动经历,在教学过程中,积累各运动项目与美学基本常识,从美学角度比较分析学习各运动项目美学特征(主要以自身运动经历与美学特征作比较,同时相似类群项目美学特诊作比较)。
  (三)对硬件的要求
  学院多媒体教室的完善、校园网络的开通、学生宿舍网络的开通等硬件设施,为《体育美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结论
  (一)开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体育选修课程,是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现代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结构相对比较单一,突出表现在选修课程比例相对太小。而现代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上升趋势,表现在对重大体育赛事的赏析、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治、健身计划的制定与评价等几个方面。建构以日常专选体育教学为主体,以现代体育生活为主题,开发以对重大体育赛事的赏析、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治、健身计划的制定与评价等方面为主导内容的选修课程体系,是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挖掘体育课程隐性属性,塑造现代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是人类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特殊活动类型。体育课程,是促进人的社会化的特殊教育活动过程,其人文课程属性具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体育课程的显性属性主要体现在各类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尤其以各类运动能力的形成过程为突出特点。体育课程的隐性属性是以终身体育的形成为终极目的,包括道德与精神层面。
  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时代背景下,挖掘体育课程隐性课程属性,开展道德与精神维度课程体系,丰富学生体育知识体系,塑造现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具有时代意义。
  (三)开展体育选修课程教学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体育人文意识的增强,能够唤醒学生的力量。在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氛围下,构建良好的体育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意识,配合高等体育教育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终极目标。
  体育教学的设计再合理,教学内容再广泛,也只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体育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在高职院校中通过开展体育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更具有选择性地学习体育文化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无疑比传授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
  从学生个体发展角度来看,体育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实现个体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社会需要,教育必须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个体,换句话说,教育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走上社会之后怎么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从体育教学改革角度来看,体育人文素质教育必须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体育的内涵。现代体育认为素质教育必须把教会学生,通过相应的体育行为,改善体质,或者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为重心,实现体育教学现代化,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体育知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林琳.中国体育美学理论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 2007,(6).
  [2]侯艳清.体育美学学科体系现状考察及建构初探 [J].南京师范大学,2008,(6).
  [3]胡小明.体育美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一、湖南省少数民族体育现状分析  (一)已引起政府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受到政府的重视: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民族体育学学科;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民族传统体育"列入"体育学类";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进一步发挥
期刊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差,意志力薄弱,缺乏对逆境的能力是造成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许多大学生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理解肤浅,有的甚至不懂得珍惜和关爱生命,一遇到困难和矛盾,由于缺乏应对的能力和方法,往往不知所措,或悲观失望,或愤怒时常,很容易出现过激行为。  一、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产生积极影响的内在机制  随着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大众锻炼热潮的方兴未艾,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与心理学健
期刊
一、隧道交通事故的形态及特点   (一)高速公路隧道事故的形态  从高速公路隧道行车特点和事故现场的调查发现,可以将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形态分为如下几种:火灾,追尾;翻车;危险品泄漏,撞隧道壁。  (二)高速公路隧道事故的特点  高速公路隧道事故的发生率高,但不同隧道的事故特点既有共性的地方也有差异的方面。如果能从各事例中发现其共性的地方,便于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急需整改和完善的隧道中去,从而及时有效
期刊
一、前言  健美操是一项创造热情,使人健康向上、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运动。它既融合了现代舞、爵士舞、竞技体操、技巧、舞蹈的技术精髓,而又强调保留传统健美操项目所特有的风格特色。探索健美操美的规律,可以提高人们对健美操的鉴赏水平;挖掘健美操所带给人们的美的感受,可以激发人们对健美操的喜爱,从而达到发展健美操之目的。  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通过难度动作的完美完成,展示运动员连续表演复杂和高强度动作的能力
期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与日俱增,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设施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欧美文化的冲击下,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向同一化,城市独有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个性特征在逐渐消退,更使环境设施成为了缺乏个性的"通用标准件",怎样把握城市发展的脉搏,健全、完善的城市环境设施建设则更显得重要。  城市中每一条街,每一片街区,每座城市所形成的文化,都先由其民众去承载和维持
期刊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在逐步加深,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内外因素的交互影响下,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既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当然也孕育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适时进行创新,才能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
期刊
20世纪中叶以后,信息与新技术浪潮席卷世界,在学术研究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交流日益增多,学科互涉和边界跨越逐渐成为这个时代文化与科学研究的显著特征。综合材料绘画就是在缤纷复杂的学科知识交叉与融合的背景下,诸多学科渗透并结合得最为明显、最具创造性、最具自由品格,艺术精神树立得最为彻底的当代艺术表达形式之一。它让我们在跨越传统审美观念和形式的过程中融合中西艺术精神,在确立自身文化与民族艺术营
期刊
通感又称联觉(synaesthesia),在传统修辞学上被认为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技巧,与生理和认知无关。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通感来自人的各种感知的相互连通。身体某一感官受到刺激,产生反应,同时也引起其他感官的反映。人的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虽各司其职,但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彼此相通、互相影响的。德国美学家费歇尔在《美的主观主义印象》一书中说:"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们是感觉的分支,多少能够
期刊
一、前言  大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神圣使命。大学新生刚刚踏进大学校门,面对新环境的诸多变化,心理难免会发生某些变化甚至不适从,做好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情感与之沟通促进思想交流,实现以思想教育服人和以心理教育感人的双重效果,及时为新生排忧解难。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而且对于他们今后的整个
期刊
一、物权请求权的性质  物权请求权,是指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害或有被妨害的危险时,物权人为回复其物权的圆满状态,可以请求妨害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学者们对此定义没有太大争议,但是,对物权请求权的性质却众说纷纭,大体上可以归类为五种:债权说、物权作用说(又称物权说)、准债权说、物权效力所生请求权说。、物权派生的请求权说。  上述各说,第一说认为物权请求权是债权,显然不当,不可采;第二说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