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中国EAP中心首席心理咨询专家朱晓平只要是基于理性自知、可持续的,就不失为一种不错的过年选择。多元与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特别是在过年时。
过年有多种方式。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会选择依旧疯狂工作。过年工作狂,究竟是一种病态,还是仅仅是一种选择而已?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还有哪些或许连自己都没意识到内心需要的关怀?
请看专业心理工作者的解读。狂与不狂,只是一种选择
《中外管理》:尽管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最重要的节,但依然有不少人在这个大节选择了主动加班。这通常让人很难理解,从心理学角度,该怎样看待这个群体?
朱晓平:工作和生活之间,到底该按照怎样的比例来进行分配才算是平衡的,实在是因人而异。归根结底,其平衡点要以个人的主观感受来决定。有的人就是喜欢忙忙碌碌,而有的人能少做,就绝不会多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因为这都是经过思考和权衡之后做出的决定,无论是来自于内在需要,还是外在压力,最后都会变成他们自己的行动意愿,从而导致一定行为的产生。
《中外管理》:有人认为,工作狂是一种病,事实如此吗?和一般人相比,工作狂在心理上通常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朱晓平;我并不同意把这种状态看成是一种病。从统计上来看,把自己极端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的是很少数的一部分人,大多数所谓的“工作狂”还是属于正常的人群。
在大多数情况下,工作狂是出自对工作的极度热爱,他们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极大乐趣。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人生价值观,肩负着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或使命感,具有强烈的成就愿望和工作动机,并且能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地追求一个目标。或者他们被某种巨大的外在诱因或压力所激发。
当然,在客观上,工作狂献身在工作上,一定是以减少个人生活时间为代价的。但他们往往不会把这种减少看作是一种牺牲或无奈,相反,他们仍会认为这在隋理之中。狂亦需适度
《中外管理》:工作狂也是分类型、分等级的吗?把“狂”保持在什么限度是最合适的?大家该如何判别自己是否属于工作狂?
朱晓平:工作狂们的行为通常是由内在的动机所激发,但也有的是被外部驱动力所迫使,后者的表现往往不能持续太久,或一旦外部诱因不存在了,他们对工作的“狂热”表现也就自然消退了,所以他们的工作狂等级自然在真正的工作狂之下。
但只要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有清醒的察觉和控制,能够与外界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的,其狂热程度就是最合适的。
一般来讲,如果一个人投入在工作上的时间,超过正常时间的30%,并且在非工作时间,也在想着工作中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且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三个月以上,就可以判定这个人是工作狂。
《中外管理》:有老板认为:工作狂只是一种生活习惯,一旦适应,乐在其中。那么这种状态长期持续,是否有负面影响?
朱晓平:只要对身体、对心理感受没有负面影响,只要这个人的工作狂不是出于外部动机,那么这些工作狂们所表现出的行为应该是不会对个人生活带来任何负面影响的。
《中外管理》:在不刻意改变现有状态的基础上,有哪些问题是工作狂最需要注意的?
朱晓平: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二是要善于及时调解自己的负面因素。建议“工作狂”们的家人,要对他们予以理解、给予支持,要鼓励他们适当调整一下,参与其他活动,从而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绩。
责任编辑:杨光
过年有多种方式。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会选择依旧疯狂工作。过年工作狂,究竟是一种病态,还是仅仅是一种选择而已?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还有哪些或许连自己都没意识到内心需要的关怀?
请看专业心理工作者的解读。狂与不狂,只是一种选择
《中外管理》:尽管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最重要的节,但依然有不少人在这个大节选择了主动加班。这通常让人很难理解,从心理学角度,该怎样看待这个群体?
朱晓平:工作和生活之间,到底该按照怎样的比例来进行分配才算是平衡的,实在是因人而异。归根结底,其平衡点要以个人的主观感受来决定。有的人就是喜欢忙忙碌碌,而有的人能少做,就绝不会多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因为这都是经过思考和权衡之后做出的决定,无论是来自于内在需要,还是外在压力,最后都会变成他们自己的行动意愿,从而导致一定行为的产生。
《中外管理》:有人认为,工作狂是一种病,事实如此吗?和一般人相比,工作狂在心理上通常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朱晓平;我并不同意把这种状态看成是一种病。从统计上来看,把自己极端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的是很少数的一部分人,大多数所谓的“工作狂”还是属于正常的人群。
在大多数情况下,工作狂是出自对工作的极度热爱,他们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极大乐趣。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人生价值观,肩负着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或使命感,具有强烈的成就愿望和工作动机,并且能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地追求一个目标。或者他们被某种巨大的外在诱因或压力所激发。
当然,在客观上,工作狂献身在工作上,一定是以减少个人生活时间为代价的。但他们往往不会把这种减少看作是一种牺牲或无奈,相反,他们仍会认为这在隋理之中。狂亦需适度
《中外管理》:工作狂也是分类型、分等级的吗?把“狂”保持在什么限度是最合适的?大家该如何判别自己是否属于工作狂?
朱晓平:工作狂们的行为通常是由内在的动机所激发,但也有的是被外部驱动力所迫使,后者的表现往往不能持续太久,或一旦外部诱因不存在了,他们对工作的“狂热”表现也就自然消退了,所以他们的工作狂等级自然在真正的工作狂之下。
但只要能够对自己的行为有清醒的察觉和控制,能够与外界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的,其狂热程度就是最合适的。
一般来讲,如果一个人投入在工作上的时间,超过正常时间的30%,并且在非工作时间,也在想着工作中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且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三个月以上,就可以判定这个人是工作狂。
《中外管理》:有老板认为:工作狂只是一种生活习惯,一旦适应,乐在其中。那么这种状态长期持续,是否有负面影响?
朱晓平:只要对身体、对心理感受没有负面影响,只要这个人的工作狂不是出于外部动机,那么这些工作狂们所表现出的行为应该是不会对个人生活带来任何负面影响的。
《中外管理》:在不刻意改变现有状态的基础上,有哪些问题是工作狂最需要注意的?
朱晓平: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二是要善于及时调解自己的负面因素。建议“工作狂”们的家人,要对他们予以理解、给予支持,要鼓励他们适当调整一下,参与其他活动,从而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绩。
责任编辑: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