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外刑法学研究方法比较分析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gang8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当代的刑法学研究方法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这些缺陷和不足妨碍了我国刑法学理论的发展。通过比较分析当代我国与国外刑法学研究方法的差异,借鉴国外先进的法学研究理论,对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刑法学研究方法,进而推动我国刑法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刑法学研究方法;法学理论基础;主体;研究途径
  
  法学方法论是研究主体抽象的世界观在法学研究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它集中反映了主体抽象的世界观立场在法学领域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反映了主体在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和分析时所遵循的逻辑思维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法学方法论却是一个被我国法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刑法学研究领域长期忽视的理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忽视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当代刑法学研究方法与国外的刑法学研究方法相比,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一、我国当代刑法学研究方法综述
  
  目前我国刑法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对法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学研究方法中最根本的方法论和指导思想。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研究法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才会对法律有一个比较科学、全面的认识。
  (二)社会调查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都应采用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刑法学研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要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现状如何,有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的法制建设更好地适应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都要依靠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对策。
  (三)历史考查的方法。历史考查研究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以及状况如何。这种方法把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联系考查,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影响。
  (四)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分析或解释法律,就是把法律文件或法律条文与制定这些文件或条文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及其他因素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掌握法律的精神实质,弄清之所以这样规定而不那样规定的根源,以利于更好地实施法律。“比较研究的方法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法律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的法律加以比较研究,弄清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1]
  
  二、当代国外法学研究方法综述
  
  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以及社会法学派是国外三足鼎立的法学流派,而构成“流派”的前提,又在于不同的学派在研究方法上的不同观念。自然法学派以自然法作为评判实在法的基本尺度,因而其研究方法常被人们称为“价值分析方法”;分析法学派突出强调法学的科学性,以实证分析作为其研究的主要方法;社会法学派则以社会分析作为其研究目标,突出强调法律与社会实在关系的考察。
  (一)价值分析方法
  所谓价值分析方法,是一种从价值入手,对刑事法律进行分析、评价的研究方法,其追问的基本问题是“刑事法律应当是怎样的?”,也就是说,这种分析方法以超越现行制定法的姿态分析法律为何存在以及应当如何存在的问题。价值分析的方法,在法律的发展史上曾经起过重大的作用。首先,它促成了立法事业的飞速发展;其次,它以自然法等价值观念作为法律的渊源之一,拓宽了法律渊源的范围;再次,在执法、司法的场合,价值分析或者说价值判断是确立法律责任的基础。
  (二)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对于促成法学的科学化,提高人们对法学方法论的认识,有着重大的贡献。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非科学信念的批评;二是阐述了法律规范的理论结构;三是对于传统法理论的批判。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首先在于,完全排除价值分析,导致刑法学研究只有法律的躯干而无法律的实质内容。刑法学的研究是一种人文的研究,要完全实现“价值中立”,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其次,这种方法并没有摆脱“事实”与“价值”严格区分的理论预设。第三,实证分析方法将法律当作一种自给自足的逻辑统一体。但是,法律是由那些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决定的,而这些变化的发展方向又是由法律之外的思想来规定的。这种“自我封闭”的体系只能是一种观念上的理想,在社会生活的变化大潮面前,这样的一种假定必然就会崩溃。
  (三)社会分析方法
  社会分析方法是随着社会学,特别是随着社会法学的兴起所产生的法律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主张法律既是一种静态的官方文件体系,同时又必须在社会中予以实施,由此造成法律问题的分析,既可以从规范的层面来进行,也可以从社会的角度来进行的交叉现象。但是用法学的眼光还是用社会学的眼光来分析法律问题,两者在前提和结论上并不相同。[2]
  社会分析方法的内容包括:(1)研究法律制度和法律学说的实际社会效果;(2)结合社会学研究和法学研究,为立法做准备;(3)研究使法律规则生效的手段;(4)对法律史进行社会学的研究;(5)研究如何使各个案件能够合理地和公正地得到解决;(6)研究如何使法律的目的更有效地实现。
  社会分析方法着重分析的是刑事法律的实然性问题,尤其是集中于法律的动态过程中的实然性问题,即考察和检测刑法的实际运行、刑法的实际效力、实际作用和实际效果。这填补了传统刑法学研究的一个盲点。此外,价值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二者都是根据某种预先建构的标准(道德或逻辑)来评价法律规则的正确性或有效性的,而社会分析方法则是“实证性的”,它关注于法律规则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实际发生作用的方式。在采取这种方法的研究之中,法律规则的制定、解释和实施过程都被看作是人类有目的的社会行动,而研究者的任务则在于揭示这些社会行动的“意义”。用社会分析方法去分析、解释法律是一种具有功利主义因素的立场,但这种分析方法,不仅为法律上的利益衡量提供了标准,同时也为“社会法”作为一种新的法律体系的出现,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三、中外刑法学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外刑法学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法学理论基础不同。不论是建构法学理论问题还是探索法学实践问题,在其背后的理论基础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一基础就是哲学和理论法学基础。[3]但在我国,这一问题很少有人注意。我国刑法学在研究方法上经常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很多问题的研究具有“教条主义”的痕迹,研究仍限于简单、枯燥、空泛的说明上。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刑法学理论基本上还属于传统的、僵化的、陈旧的法学理论。在思维模式上,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纯洁性而缺乏重视实证经验的科学态度,唯书唯上、崇尚权威、不尚创新,在立论的出发点上,单纯用阶级关系这种简单的公式来代替生动、具体的社会关系,机械地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固定的结论去演绎、推导一切复杂多变的过程。
  国外尤其是西方的刑法学研究则非常重视理论基础的革新。从价值分析方法到实证分析方法,再到社会分析方法,这些研究方法的产生与自然法学理论、分析法学理论及社会法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2、对主体,即对人的关注程度不同。人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主体,对人的关注是理论研究上主体意识的充分展现,也应该是一切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现在我国许多学者也在大声疾呼“以人为本”,但多数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却更多是政治上的空谈,根本不是理论意义上的主体意识展现,是立足点于政治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这种“以人为本”的刑法学研究缺乏知识传统和理论脉络,也就没有自身的学术自主性。而没有学术自主性的研究是很难被称为学术研究的。
  国外的刑法学研究起初受神学思想的影响较大,同样缺乏对人的关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本思想”的正式提出,几乎一切研究都将“人”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法学研究也不例外。在当代,这种以承认个人价值,注重保护存在于普通个人和“公民”之间的抽象人格为最终价值目标的研究方法已经在西方各国及日本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日本著名的法学学者棚濑孝雄在他的著作《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一书中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一般的法作为排除人们自主自律意思的外在系统而侵入人们生活世界的异化过程,由于个人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涉创造出小文字的法,重新构成自己的生活世界。每一个人和他人之间形成的世界尽管非常小,但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里时时刻刻在进行这种民主主义的实践集积起来,就获得了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的革命性意义。”[4]这一论述充分说明了关注人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的巨大意义。
  3、研究的路径不同。从我国刑法学研究的现状看,它注重研究的是“应当是怎样的法”,而忽视研究“实际上是怎样的法”,或者说,它过分强调了“书本上的法律”,而忽视对“行动中的法律”的研究,甚至往往认为两者是一回事。因而往往造成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的分裂状况。刑法学研究跟不上现实,导致刑法学理论总是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法律实践也因得不到先进理论的指导而使一些实际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而当代国外的刑法学研究,在经历了研究“应然法”的价值分析法和研究“实在法”的实证分析法的对立之后,已出现了两种研究方法相互融合的趋势。无论是自然法学派,还是分析法学派,都不再以只进行价值分析,或只进行实证分析作为其研究方法,而是更多地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其对刑法的研究既能固守一些基本原则,也能不落后于时代。
  
  四、结语
  
  我国法学研究坚持和贯彻的那些方法,曾经推动了中国刑法学的发展和繁荣。但是,这些方法在当代看来,仍存在着很多缺陷。要促进中国刑法学的发展,首先要在坚持传统法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使刑法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具体化和实践化,在传统法学理论研究中找到更新和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促进刑法学向纵深方向发展,从而不致使法学陷于僵化和封闭。其次,要借鉴比较科学的规范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刑法规范自身的一些纯理论(如法律体系、制度、结构、概念、渊源、规则等),使法律的规范理论具有可证性、逻辑性。再次,要淡化法学的意识形态色彩,使法学真正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最后,要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法学研究所应坚持的价值标准,改变传统刑法学只重注释、大谈空论的旧习,进而改变整个法律思维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蔡轶明.简论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J].时代经贸.2006(4):76。
  [2]李鹏.论法学方法论[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9):20。
  [3]杨国庆.中日法学研究方法与视角比较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30。
  [4][日]棚濑孝雄,王亚新译.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47–150。
其他文献
摘 要:郁达夫以自传体的形式和主情的笔调,在《沉沦》中刻画了一个真“我”的形象,这个“我”既忧郁感伤又激进恶俗,因而充满悖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群体心理特征的观照下,继续探求其悲剧的根源和内在的意蕴,成为解读这一形象的关键。  关键词:欲望;颓废;环境;圆整性    “沉沦”具有无尽的寓意,“我”的忧郁正来自于这股难以抵御的力量。钱钟书《围城》里的方鸿渐走不出“围城”的困扰,而郁达夫《沉沦》中的“
期刊
摘 要: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的问题也利益突出。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角度研究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分析了农民工工伤保险的现状及其与城镇职工实现城乡统筹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城乡统筹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工伤保险;城乡统筹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是一种创新。但我国现阶段在运用公允价值时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计量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这一新的准则体系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
期刊
摘 要:东南亚是世界华侨华人最集中的地区,全球80%的华侨华人居住在东南亚。当今的时代在全球化大的背景下,是一个移民盛行的时代,海外华人如同叶叶扁舟漂泊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并落地生根分布在各个国家里,维系着他们与祖籍地中国的文化纽带,最独具特色且微妙稳固的就是语言。本文试图以东南亚华人为例探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文化;东南亚华人    作为中国的海外移民及其后裔,东南亚华人与中国
期刊
摘 要:当人们面对灾难、危机时,如果处理得好,人们会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使危机转化,使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处理不好,则会产生不良后果,如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对于社会而言,处理得好与不好则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文章从新的视角对灾后心理干预的必要性,目前我国灾后心理干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灾难性危机事件心理干预机制体系的构建几方面作了论述,以期对我国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的完善与进步有所奉献。  关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境界是“知内而达外”,即为知道里面(认识自身)之后还要认识外面(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它是真正能使人类文化前进的;同时,还需建立在认识自身的基础之上。在开发了人的直觉思维的基础上,再去认识世界,主动的影响世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追求“形而上者”的道统,就成了真正的道统文化的特征。道统文化的优越性及其对医学的影响,就是文章力求探讨的主题。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珠三角农民工为例,从家庭婚姻伦理、道德规范与职业理想、消费伦理、人格尊严和政治伦理、意志品格和心理因素等方面对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伦理道德状况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流动人口伦理与道德状况的变迁态势,并对此进行反思和展望。  关键词:珠三角;新老两代农民工;伦理与道德;变迁    一、珠三角两代农民工的变迁态势    具有代表性的流动人口的概念界定是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段成荣的
期刊
摘 要:1928年10月至1930年底,张静江主政浙江,为把浙江建设成为一个模范省份以为全国各省之表率,他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治浙主张,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其中他积极推进浙江电力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张静江;浙江;电力    张静江(1877-1950),名人杰,浙江吴兴南浔镇人,早年到法经商,以巨资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后又扶助蒋介石登上权
期刊
摘 要:黔东南苗族服饰是我国苗族服饰中最为雍容华贵,工艺最为精湛,造型最为独特,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服饰系统,是苗族人民的一部“无字的史书”。近年来贵州黔东南地区许多珍贵的苗族古装大量流失,作为文化载体的传统服饰的流失,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旨在以苗族古装大量流失的方式与经过为突破口,来进一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苗族服饰文化;古装流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一、苗族
期刊
摘 要:当今对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的激励问题已有了许多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而对于公共部门等非营利性组织的激励问题并未得到同样程度的重视。随着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有必要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进行与时俱进的探讨和研究。文章就现在我国公共部门的激励机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如何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