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留守学生同伴交往的引导及干预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81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集体教育理论认为,健康的、积极的同伴交往关系对中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是有必要的。同伴群体是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来源,中学生重视同伴群体的评价。同伴群体给中学生提供了归属的目标,在同伴群体发展不力的情况下,中学生会转向网络,转向恋爱,转向各种不良的群体,而这将给教育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积极的同伴群体能够互相监督,共同进步,不良的同伴群体则共同退步。
  [关键词]集体教育;同伴交往;引导;干预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刘长海博士主持、云南省富宁县第二中学共同参与的“以核心价值观反思为基础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的子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EEA080239)。
  
  人际交往是学生心理成熟与个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能适应环境、与人正常交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具备较好协调能力的表现。对中学生而言,人际交往的效果将直接地影响学习、影响自我意识的形成。通过矫正性格特点中的缺陷,及良好的教育引导灵活运用创造性交际知识较好的进行思想交流,巧妙地建立和谐融洽的交际氛围突现交往目标。
  
  1 学生人际关系内涵的解析
  
  学生人际关系通常是指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和父母关系,其中生生关系存在竞争与合作这柄双刃剑,所以最为复杂,而师生关系和父母关系没有利益冲突,有的只是老师、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和爱,但是由于老师、父母的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教育失当,近些年来一起起因学生与老师、父母发生冲突酿成惨剧的新闻时常充斥着我们的视野,不容忽视。
  
  2 留守学生在同伴交往方面的现状
  
  2.1 为完成好本课题,本课题组人员从我校七年级到高三1600多学生中调查了解到留守学生的有439名,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女童有95名,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324名,双亲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115名。从这部分学生中共发放问卷调查439份,并对部分学生的同伴交往进行引导和干预分析结果如下:
  


  评价系数在0.1-0.45之间,交往能力较弱;评价系数在0.46-0.55之间,交往能力中下;评价系数在0.56-0.65之间,交往能力中等;评价系数在0.66-0.75之间,交往能力较强;评价系数在0.76-1,交往能力强。
  2.2 具体分析其中干预前交往能力较弱的79位学生,交往障碍因子可分为怯弱、自卑、冷漠、猜忌、排斥等几项,以全体439位学生的平均得分值为标准,低于分值为障碍者,统计结果如下:
  


  由表二可知,交往能力较弱学生中一半强是不自信者,他们可能因为生理原因、成绩原因、个性特点而不敢与人交往。自卑与怯弱的人数相近,但自卑是一种自我评价偏低的价值取向,而怯弱只是个性特点,本身不是障碍。另外猜忌的比例女生比男生较高,近四分之一,推测与性别特点和留守环境有关。
  2.3 以表二的五个因子分析干预后的28位交往能力弱的学生,结果如下:
  


  表三中,排斥、冷漠的比例最高,占三分之一,充分说明留守学生存在很大的心理障碍,并且现实主义色彩较弄,这与他们缺乏父母家庭的爱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排斥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这部分学生的个性形成较稳定,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也可能因为学生群体对个别学生的排斥而产生的副作用。
  四、比较表二及表三,发现班主任积极干预后,交往能力较弱学生有了明显减少,尤其是怯弱、自卑类型学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进步较大。而冷漠、排斥类型学生虽有所减少,但效果不理想。
  所以对于留守学生的问题,不应当隔离全体进行教育,个体教育虽然具有针对性,但是同伴群体是中学生价值观的建设及健康,更是无不在潜移默化响应着学生。
  
  3 引导留守学生同伴交往的基本思路
  
  同伴群体是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来源,中学生重视同伴群体的评价。同伴群体给中学生提供了归属的目标,在同伴群体发展不力的情况下,中学生会转向网络,转向恋爱,转向各种不良的群体,而这将给教育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积极的同伴群体能够互相监督,共同进步,不良的同伴群体则共同退步。
  
  3.1 重视学生同伴交往的群体性引导
  将留守学生同伴交往的引导,扩展到全体学生的同伴交往引导。因为我们不可能将这部分学生从班级中分离出来。鉴于班级中存在的同伴交往引导不力、同学之间感情冷漠的现象,在班级建设中加强学习小组和班集体的建设,引导同学们在小组和班级中寻找归属感。学习小组以5~7人为宜,小组进行每周定期会议,采取一起预习、复习、趣味运动等方式来建立小组内的健康氛围。在班级层面,倡导小组之间友好竞争的积极气氛。
  
  3.2 在实践反思中引导学生同伴交往
  在交往实践中进行引导的原则。怎样的同伴交往是好的,健康的,不是由班主任来说教的,而是让学生在实际交往中去经验,体会和反思的。围绕在同伴交往方面发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反思自己在同伴交往中的问题。进行自主规划。
  
  3.3 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为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原则。针对学生平日学习生活中一些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以及开展一些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班主任与同学之间的伙伴关系,追求友好、民主的师生交往气氛,关心和了解学生,为学生做一些比如:庆祝生日,提出鼓励性建议等事情。
  
  3.4 做好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贫困地区的学生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把握不清晰,教育理念不科学的问题较普遍。学校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和研讨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家访、电话访问等,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的同伴交往问题。针对部分学生可能面对的与校外同龄人的交往问题,引导同学善于分析问题,能够把握交往的方向。
  
  3.5 重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内涵
  在学校里提倡合作还是竞争,是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是竞争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个具有非常实际意义的问题,也是过去一直存在争议的话题。但是现在人们越来越发现,其实“合作与是竞争”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彼此共存关系。
  留守学生同伴交往的问题,不但要正确应用教育学、心理的理论来正面引导,还应该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治疗,以到达标本兼治的效果。然而留守学生作为班级群体的一部分,如果只进行个体引导,而忽略学生同伴交往群体构建和评价,那是不科学的,同伴群体是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来源,是影响学生交往的那支无形的手,中学生重视同伴群体的评价,同伴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支持力量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起着暗示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是有着明确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一方面,它是为了满足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它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不应该单纯局限于挖掘思政元素知识点。在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共行的同时,特别要重视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实现教育力的整体提升。显然,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有助于教师的师德养成,有助于推进施教者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师生的共同
期刊
[摘要]语文教育,应该努力让“人文”之光朗照于学生的心田,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他们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人生打下浓厚而温润的人文精神的底色!  [关键词]语文教育;人文关怀;平等对话;语文实践    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呼唤人文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现实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作为
期刊
[摘要]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工作特点,提出了主要从班主任工作以及语文教学工作两方面对留守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中,通过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及德育导师机制等措施,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两方面相辅相成,探讨了一条解决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的快速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图谱工具,以2005—2019年发表于CSSCI期刊的537篇文献为研究样本,从多个视角系统揭示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研究发现:(1)近15年来,国内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高水平学者及研究机构对此作出了卓越贡献;(2)研究遵循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价值认同理论、资源整合理论和特色教育理论,研究的关键词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要]“非主流”文化的产生及流行实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符号体系”,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时也与青年人自身的主观因素密不可分。而大学校园是“非主流”文化的主要传播源。这样的文化存在于学校中是否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个问题不管现在的教育学者是如何的批判,它还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并能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同和追捧。本文从客观角度分析“非主流”文化的好与坏,肯定其有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是教师提供案例,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彼此对话,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相较传统教学,案例教学实现了教学目标从“既定性”到“多样成为性”转变,教学内容从“静态固定”到“动态生成”转变,教学过程从“程序性”到“体验性”转变,教学方法从“单向传递”到“多向互动对话”转变。提出加强案例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重构教师的角色价值、注重课后的反思与研究等优化案例教学的路径,以实现本科课
期刊
[摘要]笔者结合平时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从五个方面介绍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方法。其中有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人格,与学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用表扬成功者的方式激励他人;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树立表扬的基本原则,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等。  [关键词]成功;和谐;民主;评价;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
期刊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新的战略决策,教育界中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和谐教育”的说法。“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过程中冲突是必然存在的,必要的矛盾冲突推动着教育的变革,促使教育继续向前发展。本文以独特的视角对“和谐教育”在创建进程中存在的冲突进行分析和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  [关键词]和谐教育;教育公平;教育个人成本    1 对“和谐教育”
期刊
摘要:地方院校卓越师范生培养已在前期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不足。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教师资格证国考和师范专业认证等政策引导下,新时代卓越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师范生入学阶段专业意愿、培养初期职业认知、培养过程职业成熟度和培养后期从教意愿的测试,可以摸索出卓越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测试的实施方法及其作用,并为提升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和培养质量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地方院校;卓越教师;职
期刊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如何创建和谐校园,是我们将要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校园;师德建设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