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美术是幼儿发展的一种表现,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是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的一条途径。
大家都知道,幼儿对于画画,更多的是像在玩一场游戏,绘画作品则是他们自娱自乐原创的产物,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美术创作的主要特征是表达自己稚嫩而纯真的内在情感。因此幼儿在画画过程中应该是非常快乐的,整个绘画过程中他们的全脑功能会得到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天赋也会得到发展。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开展好美术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教”才更适合3-6岁的幼儿,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呢?我通过以往的带班经验,现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发现并培养绘画兴趣
对于小年龄的幼儿来说,他们的绘画兴趣比绘画本身要来得更为重要,因为兴趣是幼儿绘画的内在驱动力,许多幼儿从小就爱拿着笔乱涂乱画,这种表现恰恰体现出他们对绘画萌发了最初的兴趣,这时我们应该对幼儿的兴趣予以支持和鼓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浓厚兴趣。比如可以饶有兴致地询问幼儿涂鸦的内容,并以肯定的、积极的语言来鼓励他,引导其不断表现,尝试把内心的想法画出来、表现出来。
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
重视幼儿平时的生活经验积累,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教育,幼儿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才能发挥其效能。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活动,其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从中捕捉各种题材内容,比如,可以让幼儿画画身边经历或发生的事,画画他们最近最热衷的动画人物等等。
三、关注绘画创作的过程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美术创作过程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让幼儿充满热情地自由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比如有幼儿喜欢五彩缤纷的天空,但是因为被限制于现实生活,他会害怕所描绘出来的彩色天空会引起同伴的嘲笑和成人的反对,于是迟迟不敢下笔;还有幼儿因为总是画不“圆”,总是有各种顾虑,这时我往往会对他们说:“我们画画的时候就和平时玩一样,想怎么玩(画)都可以,勇敢一点!老师相信你会画得很棒!”
四、适当教授绘画技巧
适当地教幼儿掌握美术表现所必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当幼儿在将意象转换为画面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应适当地教幼儿一些绘画的基本技巧,以帮助幼儿完成这种转换。让幼儿慢慢学,坚持练,培养其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渐投入到感兴趣的美术活动中去。比如,幼儿常常无法掌握绘画主题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他们的手掌或拳头来感受所要绘画的主题或留白的大小比例。
五、适时插入评价
适时、精练、恰当的评价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点拨和提高的作用,但若把握不好时机则将会适得其反。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切忌在一旁指指点点,看似指导,实是干扰。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掌握“动口”的最佳时机,当发现幼儿已无法继续作画,表现出迷茫、或开始“画蛇添足”时,教师即可插入式进行指导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指导语的运用。首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绘画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出的指导语应有明确的指向性。其次,要引导幼儿大胆表现,使幼儿的作品凸显个性。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鼓励幼儿采用“与别人不同”的表现方法。及时从不同的审美角度给予口头上的肯定和评价,从而使幼儿从最初相互的学习、自我欣赏,到最后創作出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的作品。
六、适当赞美
赞美的语言会激励幼儿的绘画欲望,相反的,不恰当的赞美不但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还会使他们失去原有的绘画兴趣。因此,称赞幼儿美术作品一定要尊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要让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对作品的想法及感受。我们应该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更乐于参与活动,更放松、更大胆;我们应该用欣赏鼓励的语言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自信心,细心发现每一位幼儿的点滴进步。比如常常拍拍幼儿的肩膀、对幼儿竖竖大姆指、开开班级画展等等。
七、师生互动
教师提供合适的机会与幼儿共同协作完成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感。在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一幅作品的过程中,我们要完全把幼儿当成一个“小老师”,时常问问他,我这样画对吗?我这样做可以吗?在这样的对话中,其实你是在潜意识地引导幼儿正确的方法。作品完成后,告诉他们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帮助,这幅作品才那么漂亮。在幼儿体验成功的同时,他们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八、开展不同形式的美术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绘画天赋和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室的某个区域布置艺术角,在个别化活动或自由活动的时候,让他们想要即兴创作的时候就有丰富的材料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星期和能力。在我们班,我会特意留出一面墙作为美术区,墙上会不定期地更换各种铅华纸、彩色卡纸、浅色画布和彩色雨帘。在平时的创作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选取运用我们提供的各种创作材料,通过画、贴、剪等方法,使得他们绘画能力和绘画水平在积极主动的游戏和学习中得到提高。当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图画,玩具架上摆放着幼儿制作的玩具,墙角摆放着幼儿自己做的手工作品。当教室里随处可见幼儿的用心创作,他们对于自己绘画的能力和水平也会越来越充满信心,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美术教育的目的关乎幼儿未来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全面审视美术教育的目标,在日常的美术教育中有效地加以贯彻落实。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幼儿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
幼儿创作的每件美术作品,都是他们小小心灵的探索。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视幼儿为创造的主体,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在美术活动中的喜悦。
大家都知道,幼儿对于画画,更多的是像在玩一场游戏,绘画作品则是他们自娱自乐原创的产物,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美术创作的主要特征是表达自己稚嫩而纯真的内在情感。因此幼儿在画画过程中应该是非常快乐的,整个绘画过程中他们的全脑功能会得到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天赋也会得到发展。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开展好美术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教”才更适合3-6岁的幼儿,更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呢?我通过以往的带班经验,现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发现并培养绘画兴趣
对于小年龄的幼儿来说,他们的绘画兴趣比绘画本身要来得更为重要,因为兴趣是幼儿绘画的内在驱动力,许多幼儿从小就爱拿着笔乱涂乱画,这种表现恰恰体现出他们对绘画萌发了最初的兴趣,这时我们应该对幼儿的兴趣予以支持和鼓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浓厚兴趣。比如可以饶有兴致地询问幼儿涂鸦的内容,并以肯定的、积极的语言来鼓励他,引导其不断表现,尝试把内心的想法画出来、表现出来。
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
重视幼儿平时的生活经验积累,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教育,幼儿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才能发挥其效能。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活动,其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从中捕捉各种题材内容,比如,可以让幼儿画画身边经历或发生的事,画画他们最近最热衷的动画人物等等。
三、关注绘画创作的过程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美术创作过程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让幼儿充满热情地自由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比如有幼儿喜欢五彩缤纷的天空,但是因为被限制于现实生活,他会害怕所描绘出来的彩色天空会引起同伴的嘲笑和成人的反对,于是迟迟不敢下笔;还有幼儿因为总是画不“圆”,总是有各种顾虑,这时我往往会对他们说:“我们画画的时候就和平时玩一样,想怎么玩(画)都可以,勇敢一点!老师相信你会画得很棒!”
四、适当教授绘画技巧
适当地教幼儿掌握美术表现所必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当幼儿在将意象转换为画面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应适当地教幼儿一些绘画的基本技巧,以帮助幼儿完成这种转换。让幼儿慢慢学,坚持练,培养其在绘画方面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渐投入到感兴趣的美术活动中去。比如,幼儿常常无法掌握绘画主题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他们的手掌或拳头来感受所要绘画的主题或留白的大小比例。
五、适时插入评价
适时、精练、恰当的评价在幼儿作画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点拨和提高的作用,但若把握不好时机则将会适得其反。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切忌在一旁指指点点,看似指导,实是干扰。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掌握“动口”的最佳时机,当发现幼儿已无法继续作画,表现出迷茫、或开始“画蛇添足”时,教师即可插入式进行指导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指导语的运用。首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绘画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出的指导语应有明确的指向性。其次,要引导幼儿大胆表现,使幼儿的作品凸显个性。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鼓励幼儿采用“与别人不同”的表现方法。及时从不同的审美角度给予口头上的肯定和评价,从而使幼儿从最初相互的学习、自我欣赏,到最后創作出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的作品。
六、适当赞美
赞美的语言会激励幼儿的绘画欲望,相反的,不恰当的赞美不但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还会使他们失去原有的绘画兴趣。因此,称赞幼儿美术作品一定要尊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要让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对作品的想法及感受。我们应该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更乐于参与活动,更放松、更大胆;我们应该用欣赏鼓励的语言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自信心,细心发现每一位幼儿的点滴进步。比如常常拍拍幼儿的肩膀、对幼儿竖竖大姆指、开开班级画展等等。
七、师生互动
教师提供合适的机会与幼儿共同协作完成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感。在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一幅作品的过程中,我们要完全把幼儿当成一个“小老师”,时常问问他,我这样画对吗?我这样做可以吗?在这样的对话中,其实你是在潜意识地引导幼儿正确的方法。作品完成后,告诉他们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帮助,这幅作品才那么漂亮。在幼儿体验成功的同时,他们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八、开展不同形式的美术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绘画天赋和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室的某个区域布置艺术角,在个别化活动或自由活动的时候,让他们想要即兴创作的时候就有丰富的材料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星期和能力。在我们班,我会特意留出一面墙作为美术区,墙上会不定期地更换各种铅华纸、彩色卡纸、浅色画布和彩色雨帘。在平时的创作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选取运用我们提供的各种创作材料,通过画、贴、剪等方法,使得他们绘画能力和绘画水平在积极主动的游戏和学习中得到提高。当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图画,玩具架上摆放着幼儿制作的玩具,墙角摆放着幼儿自己做的手工作品。当教室里随处可见幼儿的用心创作,他们对于自己绘画的能力和水平也会越来越充满信心,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美术教育的目的关乎幼儿未来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全面审视美术教育的目标,在日常的美术教育中有效地加以贯彻落实。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幼儿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
幼儿创作的每件美术作品,都是他们小小心灵的探索。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视幼儿为创造的主体,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在美术活动中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