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探讨翻译经济性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335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其他一切人类行为的本质一样,翻译活动也在追求其效用的最大化,翻译的经济性可以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去研究。基于向明友提出的新经济原则,本文构建了翻译的最经济原则,并探讨了其内部的经济性运作机制和翻译本身的博弈过程,提出了翻译就是在局外人译者的决策之下协调作者和目标语读者需求之间均衡关系的博弈过程。译者要实现翻译经济性就需从纵向上遵循翻译经济性的运作进程,同时,从横向上把握作者和目标语读者需求之间的均衡,而只有达到一般均衡的译文才是最具经济性的译文。
  【关键词】翻译经济性 均衡 博弈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89-03
  1.引言
  经济原则(the economy principle),又称省力原则(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它是“指导人类行为的一条根本性原则”(姜望琪,2005: 87-95)。但在某些情况下,单方面的追求省力反而给接受的一方造成费力的局面,因此,经济原则不能只追求省力,而应该把目标放在效用最大化上。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G. S. Becker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蕴含着效用最大化动机”(贝克尔,1976: 4),翻译活动同样具有此特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有其潜在的经济价值,而翻译正是对语言的经济价值进行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表现,与语言经济性讲求言语的优化配置不同的是,翻译经济性讲求的是对原语资源的重新分配并获取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这个过程不仅要省力,而且要实现语用最大化。省力不仅对译者来说翻译过程是省力的,而且对目标语读者的阅读来说也是省力的,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只有在原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有足够提前共识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此效果,如果提前共识不充分,译者重点考虑的是如何将语用效应最大化,才能达到最经济效果,因此,翻译的经济性并非单一追求省力,而是在尽量省力的情况下使译文达到和原文等同或比原文更大的语用效应,若省力和语用效应最大化两者之间发生冲突,应优先考虑语用效应最大化。翻译的经济性来自于译者对语言本身的经济性(言语的优化配置)的掌握;译者通过对所能获取的信息进行恰当选取,进而评估翻译目的所带来的经济性;因原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共通性范围及其扩大所带来的经济效果。相对于翻译研究,经济原则被广泛的运用到语言学分析中,在传统言语经济性分析的基础上,向明友(2002)构建了言语优化配置的新经济原则,由“言语配置的一般均衡准则、前提共识准则、择近准则、从众准则以及言语生效准则”5大准则构成,用来指导言语的优化配置以获得最大的言语效用。翻译是为言语交流服务的,也是为了达到交流目的,因此,言语配置的新经济原则也可以运用到翻译经济性研究中,但并非所有的准则都是适用的。其中的一般均衡原则、前提共识准则和从众准则为两者所共享,但翻译作为一种服务,译者不能单方面为了追求自身的省力,而是以目标语读者的需求中心,择近准则不适用于翻译的经济性研究,此外,翻译的本质决定了译者不能随意对言语过程进行策略性动态调整,言语生效准则主要针对发话人本身,译者能做的只是对原语资源的优化重组。但是,翻译的交际目的决定了翻译行为必定会受其目的性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为了达到某种翻译目的,译者会相应地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来达到其目的,因此,翻译经济性原则应包含目的调控准则和策略导向准则。
  2. 翻译经济性原则
  2.1 一般均衡准则
  市场讲求的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只有供需平衡了才能达到整个经济圈的稳定。翻译的一般均衡就是译文不仅满足作者的需求,也满足目标语读者的需求,也就是译文不仅要传达原作的思想和意图,而且对目标语读者来说也有阅读价值。而非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完全对等,即完全满足作者的需求,目标语读者作为整个翻译活动的消费目标,对其需求的关注才是译作成功的关键。译者不仅要攻克语言和文化障碍,而且还要调节好作者和读者需求之间的关系,使两者达到均衡。Arrow,K.J 和Debreu, G(1954)运用Brouwer的不动点定理和数学公式化法严格证明了Walras经济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和最优性,也就是说达到一般均衡的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就翻译来说,达到一般均衡的译文就是最好的译文,杨炳钧(2012)将其称之为原语原型的最佳样例。由于原作目的和读者需求是变量因子,受时空和人文因素的影响,译者对作者和读者各自需求的预测和把握不一定准确,大多数情况下形成的译文样例只能达到局部均衡,即译文只满足一定时空下和某个特定大文化环境下的作者和目标语读者的需求,随着时间和空间的移动,译者对作者的需求(原文所传达的目的和思想)的领略各不相同,处于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目标语读者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而达到一般均衡的译文并非满足某个特殊读者群体的需求,而是绝大多数读者的普遍需求,这需要一个或多个处于不同时空和人文环境下的译者不断调整目的和策略来实现作者和读者需求之间的均衡,经历一个不断积淀和筛选的过程,才能形成一般均衡的译文。
  2.2 提前共识准则
  按照向明友(2008)提出的言语交际的恒力定律,即只要做的是同一件事,不管语境因素如何变化,言语力、社会力和经验力三股力量的总和永远是相等的.提前共识增加经验力,以减轻语言力或社会力,使说话者不用很费力就能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言语交际不同的是,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和文化重构活动,是把作者的思想和意图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同时把一种文化语境下的思想放置到另一种文化中,因此,语言转换力,文化重构力和经验力是构成翻译活动的三股力量,不管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三股力量的总和也是永远相等的。原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的心理、思维和文化的共同经验(经验力)越多,译者所需要的语言转换力或文化重构力就越少,也就越能接近经济的目的。但并非对提前共识的运用越多,语用效用就越好,在一些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还应考虑读者对异域文化的猎奇心理需求,满足需求才是经济的核心,而非省力,译者适当放弃对提前共识的运用,而故意制造阅读阻力,以激起读者获取新知识和新文化的欲望。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翻译作品的大批量涌现为全球范围内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提供更多交流文化知识、接受对方民族文化的机会,人类的提前共识也变得更多,也更加易于实现翻译的经济性。   2.3 目的调控准则
  曼塔里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了“翻译行为理论”,并认为翻译过程的核心要素是“为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复杂的行为”(黄勇昌,2012:73)。与人类说有的其他行为一样,翻译行为也受到经济性的驱使,即不仅要省力,而且要达到最大的语用效应,既满足作者的需求(尽可能忠实于原文),也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文化和心理需求),要达到此目标,译者不得不考虑译文的目的性,只有锁定译文的目的性,才能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快速达到经济性目的,因此,译者在翻译经济性运作的过程中一直受到预设目的的调控。目的调控中的“目的”不是译者的目的,而是译者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推断出的译文所能达到的功能,在此过程中,译者会考虑原作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等背景来预测作品的影响力;考虑原作者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教育、宗教和政治立场等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考虑原语读者群体背景和需求、所处的大文化背景、作品在原语读者中的反响,并将这些因素投射到目标语读者中,找出原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在心理、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上的异同,进而推断出目标语读者的心理和文化需求,这些因素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抽象性,需要译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能力,有时译者在推断作品的目的时也会受翻译发起人和委托人的要求和建议的影响,但译者的主要推断信息来自于能为其提供最直接、最客观的作品功能信息的文本类型,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翻译的目的可以分为商业目的、文化目的、科研目的和政治目的等。此外,有口译过程中,由于受时间和记忆力的限制,再优秀的口译员也不能百分百传达发话人的所有原话,译者会受翻译目的的调控,挑选有目的性和代表性的原文进行翻译。
  2.4 翻译策略导向准则
  译者确定译文目的之后,便开始考虑以何种翻译策略来实现的目的,优秀的译文必须是译者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才能形成,这也是检验译者翻译水平最主要的标准,而翻译要想达到其最经济的目的,就必须采用一些策略和技巧,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将其称之为实行方案和优化策略,所以,译者为了使译文的语用效应最大化,必定会倾向于重视和采用翻译策略,也就是说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会受到翻译策略的导向,而非生硬的一一对应的转换。在经济性动机的驱使之下,翻译策略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还应着力于省力和语用效应的最大化,这需要译者的翻译智慧和创造力,如果译文在目标语中不仅易于理解,而且语用效应大于原文在原语中的语用效应,则可以被确定为最具经济性的译文,而要创造最具经济性的译文,译者必须正确和巧妙地运用翻译策略和技巧。如,对“Benz”一词采用音译的翻译策略,译文就是最具经济性译文的典型,“Benz”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姓-本茨,但因家族里出了一位Karl Friedrich Benz(1844-1929) 是德国汽车业的先驱而家喻户晓,他制造了第一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因此,以他的姓来命名了Benz”这款车型,在汉语中被译为“奔驰”,其语用效应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汉语中有成语“骏马奔腾”“驰骋万里”,当人们提到“奔驰”时会不自然地想起“飞奔”“疾驰”“俊美”“洒脱”等隐含的意义,与“奔驰”这一款车的特征非常吻合,让本来以一个普通的姓来命名的车更具文化内涵,引起消费者的喜爱和向往,译者在翻译“Benz”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其商业目的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使译文产生了比在原语中更大的语用效应,成功了创造了最具经济性的译文。
  2.5 从众准则
  为了实现语用行为中的言语效用最大化, 交际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从众准则,必须遵守语言社团内大多数成员都共同遵守的长幼、尊卑、真假、善恶、美丑等社会文化方面的道德、信念及价值观规则, 法律、法规及公约等社会组织规则以及语言工具的结构规则(向明友,2002)。翻译活动也需遵守从众原则,必须在公众认可的范围内进行操作。目的调控准则对准了商业活动中的市场,不断地调节着译者的翻译策略,但翻译经济性不能只关注目的,不能是纯功利性行为。当每个人都能自由地选择某种方式追求自己最大利益时,一只无形的手会将他们对私利的追求引导到能够为公共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途径上去(邹东涛 1992:28),翻译活动亦是如此。目的只是为经济性提供方向,必须受从众原则的制约,不仅是译者的翻译目的,还包括原作中作者所要传达的目的和读者的阅读目的,即文化及心理需求都必须符合大众对善恶、丑美等的要求,才能保证译文的传播意义和价值,才能达到真正的翻译经济性,目的不正当的译文最终是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伦理道德的谴责,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获取到的经济性都会被取缔,因此,从众原则是翻译经济性的大前提,起保障性作用,避免让翻译行为误入纯功利主义的圈套。
  3. 翻译经济性的纵向运作机制
  实现翻译经济性的五大准则要在一定的机制下运作才能实现其经济性的目的。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五大准则的运作进程及其内部的关系:
  图1: 翻译经济性运作机制
  从图1中可以看出,翻译的经济性是翻译活动的驱动力,这决定了译者会先确定译文的目的,并受目的的调控,而翻译的目的又决定了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翻译目的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调控着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也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1957)。同时,翻译目的会得益于原语读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的提前共识,这不仅能减轻译者在翻译时的阻力,还能为读者扫除阅读障碍,达到省力的目的,但整个翻译运作过程都受到从众准则的制约,在从众准则制约下的翻译运作在不停的平衡作者需求和目标语读者之间的需求,形成的译文便达到局部均衡的状态,而译文要达到一般均衡,即译文是原语原型的最佳样例的目标还需考虑人文和时空因素的影响,只有找到绝大多数读者都认为是最好的译文时,才能被确定为已达到一般均衡的译文,图1是从纵向上呈现了翻译经济性的运作机制。就五大准则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般均衡准则是最终目标;提前共识准则提供先天条件,翻译策略导向准则是实现翻译经济性的有效途径和实际载体,任何译者在达到自己的翻译目标的过程中都不知不觉地受到翻译策略的导向,优秀译文只有在译者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之后才能形成。从众准则是约束条件,翻译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都受到其约束和限制,也是保证翻译经济性的基本大前提。   4. 翻译经济性横的向博弈关系
  除了纵向的运作机制之外,从横向考虑的话,翻译经济性运作过程中隐藏着作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的博弈关系,而且是一场合作性非零和博弈。博弈过程主要发生在译者对译文目的的预测、对翻译策略的运用和对提前共识的利用过程中,译者需平衡作者和目标语读者需求之间的关系。在部分博弈中,博弈过程是由一个能够自我实施(self-enforcing)的局外研究者或建模者对博弈者应该如何进行博弈的行动提供方案建议, 规定博弈者之间如何进行博弈的协议,成为博弈活动的决策者(丁利, 2006:44),译者是整个博弈过程的决策者,在翻译过程中先对需求进行预测,然后锁定目的,并通过对目标语本身经济性的运用、对提前共识的利用和对翻译策略、技巧的选择来均衡目标读者和作者之间的需求,这些是译者的经济策略,而对局结果,即支付,也就是翻译活动所产生的已达到局部均衡或者一般均衡的译文。博弈有合作和非合作博弈之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博弈方的行为相互作用时, 博弈方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有效协议(binding agreement),如果能, 就是合作博弈,否则,就是非合作博弈(丁利, 2006:(下转197页)(上接190页)44)。作者和目标语读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即作品要有可读性和传播价值,而且双方对译文的要求都是不能过度篡改,因此二者处于合作的状态,属合作博弈。两者并非处于敌对立场,即一方要得到利益并非建立在牺牲另一方的基础上,而是在双方进行妥协之后,达成共赢的状态,其结局为非零和,大于零。作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的博弈可以用表1来体现:
  表1: 作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的博弈
  目标语读者 作 者
  完全忠实 尽可能忠实
  全部新知识+全部新文化 A B
  全部新知识+部分新文化 C D
  在表1中,出于作者自身的理性考虑,最好的译文是将原文按原样复制到目标语中,完全忠实于原文,不能有所改动,而目标语心目中的好译文是看到作品原来的模样,即作品包含的所有知识和文化,但是鉴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性的制约,对于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完全忠实是不可能的。完全采用归化策的译文会对目标语读者造成很大的阅读障碍,大大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在表1中A状态下的译文没有可实施性,B、C状态下的译文并不存在。只有当作者和目标语读者做出退让时,即作者允许译者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性,对原文进行适当调整,只需做到尽可能忠实,目标语读者也放弃获取所有新知识和新文化的需求,可允许译者适当放弃过于陌生和不易理解的文化内容,而以符合自身思维方式的文化形式表达来降低自身的阅读障碍来提高自身的阅读兴趣,在双方的合作性妥协之后,才能实现传播作品和获取新知识、新文化的目的,也就是说,在表1中,只有双方处于D点的时候才能达到共赢的非零和博弈结局。
  在翻译经济性的整个运作过程中,译者提前假定了作者和目标语读者在规约性条件上已经达成一致:译者在推断原作目的和目标语读者的心理文化需求时已认定两者都已经遵守了从众准则;作者和目标语读者就作品的忠实程度上都已经做出了妥协,即表1中D点的博弈结局。此外,译者在确定翻译目的、采用翻译策略和利用提前共识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是保证译文始终能满足D点时的博弈状态,也就是使作者和目标语读者的需求始终处于均衡的状态,才能达到局部均衡,而只有当译者采用最优化的翻译策略及技巧、使每一个步骤都达到完美均衡的状态下,译文才达到一般均衡。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推断出,译者必须从纵向上遵守翻译经济性的各个准则及其内部的运作进程,还需在横向上时刻把握作者和目标语读者需求之间的均衡,才能在整体结构上保证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稳定,最终才能使译文达到最具经济性的目标。
  5.结语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翻译行为的经济原则及其内在的运作机制,从博弈论的角度平衡了作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的需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用战略性措施的目的要让翻译标准和翻译效果达到经济性接轨,使两者形成制衡关系,而非偏向于任何一方。受制于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作者和目标语读者都必须牺牲自己身的部分利益才能达到共赢的目的,也可以说完全忠实的翻译标准没有可实施性,而能达到与原文动态对等的译文必须受翻译经济性的引导,并最终达到作者和目标语读者需求的一般均衡才能体现其应有价值,才能算作是原语原型的最佳样例。翻译标准是一种理想的翻译要求,过于强调翻译的对等、淡化了翻译的目的性和语用最大化,反而限制译者发挥其创造性,限制其完成高质量或语用效用高于原文的译文,而翻译的目的论太过于注重目的性而忽略翻译的准则和规范,导致了一些差质量、有违翻译道德的译文的出现,而翻译的经济原则弥补了这两种极端,起到调和的作用,既给予了译者发挥创造力的空间,也保证了翻译的质量,最终达到翻译应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Arrow,K.J & Debreu, G.. Existence of an equilibrium for a competitive economy [J]. Econometric, 1954:265-290.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 :三联书店,1957
  [3]贝克尔(Becker).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 王业宇,陈琪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6
  [4]丁利. 非合作博弈论与纳什均衡: 一个概览, 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2006:44
  [5]黄勇昌. 为“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演进历程正名[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1(25):73
  [6]姜望琪. Zipf与省力原则[J]. 同济大学学报,2005(1): 87-95
  [7]向明友. 论言语配置的新经济原则[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5(34):309-315
  [8]向明友. 语用三律[J].外语教学,2008,2(29)
  [9]杨 炳 钧. 翻译原型论的系统功能框架[J].山东外语教,2012,4(149):19
  [10]邹东涛等. 微观经济学[1].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
其他文献
【摘要】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亦是我国卓越不凡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历经千年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现代教育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特别是现如今面对来自不同家庭,在认知、个性和才智方面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孔子其“因材施教”的思想尤为值得高校辅导员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因材施教 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56-02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我国各级政府也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率及成功率仍然不高,本文试图解读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难题及解决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0  全球创业观察报告称,每增加一个机会型创业者,当年带动的就业数量平均为2.77人,未来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估高职护理专业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甘肃省卫生职业学院2014级护理新生共240人实施90项症状清单测量。结果 新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抑郁因子的得分均高,其中农村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双亲家庭学生。结论 高职护理新生存在
期刊
摘要: 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理应成为高等院校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 但是我国目前从事外语学科教学的教师总体上对这个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就精读教学来说, 相关教师可通过运用学生参与制定教学内容,苏格拉底式提问教学,以及让学生撰写评论文章何反思日志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有效促进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和提高。  关键词: discovering Socr
期刊
摘要:本文从实践教育理念、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实践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分析温哥华社区学院的实践教育体系,借鉴温哥华社区学院的实践教育的先进经验,对我省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实践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温哥华社区学院 实践教育 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0  加拿大职业教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其实践教育发展也非常成熟。他们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
期刊
摘要: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高校的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存发展之本。针对当今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人为主观性,提出了一些列改进方法;同时要对教学质量进行相应的保障,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方法。  关键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根据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应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提高人才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5  1调查概况  乌鲁木齐市与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于2001年开始执行新课标,2011年开始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这使得更多的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兴趣和能力培养上有进一步的思考。本次调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2013年选取了乌鲁木齐市实验中学、新疆师大附中和乌鲁木齐市三中的300名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试图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兴趣和能力基
期刊
摘要: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教学方法改革 数学分析 数学思想方法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1引言  数学分析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基础主干课程,也是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该课程理论性强、抽象度高,且蕴含丰富的思想方法,不仅是后继课程学习的重要工具,
期刊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approach at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HVE), with over teacher-orientated classroom, low efficient passive cramming teaching method,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期刊
【摘要】本文以我校为例,旨在培养自立自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已经有的文明寝室建设基础之上引进5S管理模式,提高学生自身素养,最终达到学生公寓干净整洁的最好效果。  【关键词】5S管理 学生公寓 学生干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88-02  一、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实践探索的背景  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