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在田野:珠三角工厂大考察

来源 :艺术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zh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甚至在亚洲或全世界,珠江三角洲都是非常独特的一个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具有殖民经历的城市香港和澳门,在汇通中西经济文化中起重要作用的口岸城市广州,以及乘改革开放春风突飞猛进的特区深圳,它们扮演着贸易交流、体制创新和全球化的中国窗口等特殊性的角色,同时又仍然保留独特的地缘和文化基因。
  实际上,珠三角作为全世界瞩目的“另类”现代化实验区域,已经被广为研究。1998年,建筑师库哈斯与他的哈佛研究生对珠三角展开持续考察,他将其研究成果形成的专著命名为《大跃进》,以这样一个富有政治内涵的词汇来象征性地表达广东经济发展的模式以及所具有的全球化的意义。2005年,由侯瀚如、汉斯·尤利斯,奥布里斯特、郭晓彦策划的以“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化实验空间”为主题的“第二届广州三年展”,以珠三角为核心探讨全球化语境下的另类的现代化模式及当代艺术文化现象。邀请国内外当代艺术家就珠三角及可资对比区域的城市模式、历史与记忆、生活与想象、移民与边界等全球化语境下别样的本土特质进行研究和创作。
  在当下,艺术的边界日益开阔,艺术越来越强调的是以何种具有创造性的形式带给我们哪样的新体验和新思路,故而,它也急需新资源的补充。我们认为,珠三角迅疾万变的社会景观理应成为艺术家关注的母题,同时,其极具特色的现代化进程中本土与全球的张力关系也势必给艺术家们以强烈刺激。
  正因为如此,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从自身定位和地缘关系出发,非常希望组织一次针对珠三角的考察与交流活动。2016年美术馆创办了“珠三角艺术单位观察展”,选取的是植根于珠三角的各类团体式艺术组合,但本次组织考察的则是社会生态。我们知道,艺术圈的“下乡写生”和“社会介入行动”都很流行,
  但我们希望艺术家的这次探访既不是浮于表面的采风举动,也不是要以艺术作为一种介入的力量。此次考察避开中心城市绚丽的街景和时尚生活,从珠三角最为突出的经济现象——工厂云集入手,让艺术家走入厂区,了解工厂的运营、生产面貌以及人群状况,为的是扩展艺术家的视野和促进其社会关注意识,丰富其创作的经验和思想层面,同时也促进不同领域和层面的人群的交流与认识。
  考察实施进行得很紧凑。2017年12月5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联合东莞21空间美术馆以及长期关注珠三角问题的自媒体“打边炉”一起发布招雾艺术家考察珠三角工厂的广告。12月20日,根据报名资料确定了19名/组艺术家的入選名单。12月26日至27日,按照计划,组织艺术家考察了东莞市星海阳制衣厂、宏达通讯云计算中心、华美法罗家具有限公司、东莞市味菇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思朗食品有限公司以及东莞誉铭新工业有限公司共六家不同类型的代表性企业。白天赴工厂考察,晚上则是讲座与研讨。26日晚上安排了两场讲座,分别是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万向东的《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和公共服务》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李公明的《在读书中遇见工人》。前啻主要谈的是农民工就业与生活的现状、原因以及策略,后者则是从阅读和历史梳理中来理解工人、工厂以及阶层变革的意义。27日晚考察结束,策划人与参加考察的艺术家以及部分工厂管理者等进行了座谈,交流了考察的体会。
  这是近些年艺术圈少有的一次针对工厂的集中考察,也引起了艺术圈的广泛关注。参与的艺术家来自广东、香港、北京、上海、长沙等地,不少人拥有海外留学背景,考察过程除了增强了他们对于该区域的了解,也增进了彼此的交流。从艺术家们现场反应以及事后完成的考察报告来看,他们对于工人的工作环境、工厂的生产模式以及智能技术使用等方面产生了强烈兴趣,并由此引发有关人的存在、人机关系以及世界经济体系等问题的思考。很显然,这种经历给艺术家以强烈的思想和视觉冲击,有些艺术家正在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而对于较少接触艺术的工厂人群来说,他们有了一次近距离对话艺术家的机会,增进了对于艺术群体和艺术创作的理解。长期以来,所谓艺术生效的机制局限在某个自足而封闭的系统,这样的考察无疑是打破工种、阶层的壁垒,让艺术的触觉得以延展的一次尝试。
  附:部分艺术家考察体会
  我们的意志在云端
  蔡远河,广州
  工厂一庞大的机制对心灵和身体实施着分析和支配。密闭的车间,统一的制服,清晰的等级,励志的宣言,严苛的守则,宏大的企业文化,模块化的分类生产……身体被封闭在空间之中,感知被排除在身体之外。它使用成熟且完备的操练方法让意识变得透明,实现了肉身的工具化。
  工人生产产品,产品亦反过来生产他们的生活方式。在劳作以外,人们的喜好、网娱、消费、遴讯、朋友、支付、财富信息都保存在了千里开外的服务器中,通过云储存和大数据调研,计算出一系列对应的商品,不断投其所好地创造需求,创造欲望,创造此刻的遗憾和不满。于是,大家叉继续踏上生产的征程,追赶那更大的沟壑。
  事实上,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这个庞大的价值系统从未松懈,持续地制造消费,加大流通。人们的身体与资本相结合,从行为的被规训到消费的被操纵,从社会劳动的异化到人的物化,人们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悖论中循环不止。
  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当所有的外在符号被抹去之后,我们的意志和肉体还在场么?如果它们相分离,叉会变得怎样?
  不久后的此刻,人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将取代劳动者的位置——高效、精密、稳定、廉价,肉身终将失去原有的价值。
  新的价值将体现在基因所规划的意义世界中,信怠图谱复制了第二自我、第三自我……赛博人成为科技的新高峰,更快,更强,更持久,时尚且健康,它克服了物种媒介并调解了场域之熵——新的广告语将出现。
  我们的意志在云端,在数据库和服务器之间来回转换,在打印的各异的肉身角色里来回切换,在虚实空间中翱翔,我们成为了古希腊的神话,超越了时空的维度,回到艺术化的生命之中,进入了无尽虚无的后现代想象。
  商业要解读它的未来,一定要观察时代的文化   常宇晗,北京
  对我来说,如果要避免把此次颇为紧凑的行程概括为传统美术创作意义上的“采风”,同时避免以当代艺术家身份进行一场包含着工厂资本、生产、劳动、身份、性别、人权等话语的“工业景观猎奇拼贴”的素材收集工作,而是想要真正深入到行业运转的链条中的话,那我们至少应该减少使用“工厂”这个单一而叉携带着丰富刻板印象的词汇。
  在这个印象中,工厂往往包含机器与工人,机器的强大和工人的处境一般很容易吸引到视觉工作者的关注。而正如不能根据富士康十三连跳事件去推定中国的经济主体为“富士康模式”,在缺乏一个清晰的批判对象之前,对某条流水线工人生存状况的外在描绘很难帮助其形成一个普遍意义上的自为群体,对中国经济主体和产业从业人员的认识,不止要关照个体的生存状况,还要将现象放置在中国处于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位置,不同产业分工状况以及不同企业中的内部运作方式。
  在星海制衣厂和法罗家具公司,我们在关心生产线上工人的健康状况和权益保障的同时,也会发现近几年随着依靠外贸驱动的传统制造业后劲不足和互联网、物联网变革的深化,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开始从原先单纯做代工(OEM)、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在作为代工厂的同时转而经营自有品牌(OBM)。这只是在过去十年来珠三角“世界工厂”在维持全球制造业优势的同时,试图提升自己在产业链中较低位置所作出努力的一个缩影。伴随着劳动保护和劳动权利的缓步提升的还有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綱要指导整个珠三角地区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力图建设“服务化的制造业”。我们还可以在所参观的其他企业中找到它们向微笑曲线两端拼命延伸的例证。比如味菇坊和思朗食品代表的是企业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发展方式打造竞争力强的农业和食品品牌。而誉铭新工业有限公司、宏达通讯云计算中心与三十公里之外的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一道,践行着东莞建设“全价值链的、全供应链的、全产业链的先进制造业”的目标。在拥有着柯布西耶风格服务器储存厂房的通讯云计算中心,人们已经无法看到流水线上操作的工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已经渐渐改变了人们探讨劳动、主体、异化等概念的范畴。另一方面,中心所属的广东宏达工贸集团,同时作为此次考察活动的组织方之一——东莞21空间美术馆的最大股东,以某种意志支持着区域文化的发展。
  上文做出的对几家考察企业带出的简要事实的概括,如世界大多数地方的情形一样,在很多时候,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远不止接受赞助而创作一幅作品那么简单。艺术呈现出的潮流和形式都受到来自政治、经济政策以及所引发的资方运蓉模式的影响。如果结合这个关系,并基于上述提到的区域政策、经济状况等事实去认识艺术家进入到企业与工厂中的意图和行为,20世纪70年代英国APG(艺术家安置团体)的实践或许值得参考。他们通过将艺术家安置在企业内部,参与日常工作,艺术的功能开始转向了“决策”,而作品变成了“计划/项目”。后来由于政府和资金问题停滞了很久。APG在近几年一直试图在主创之一John Latham去世之后以某种方式重启他们的工作。反观中国,具有一定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同时结台本土情况找到艺术从业人员与企业进行良性互动的条件。一方面,相较于英国低迷的经济和动荡的政局,中国具备一定资金和区域政策的优势;另一方面,以宏达工贸为代表的意图占领更多市场制高点而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民营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也进行着对文化领域的支持。
  我在此引用在APG展览筹备文件中罗伯特·凯利(RobertKelly)的一句话作为这篇简短报告的注脚:“如果商业要解读它的未来,它最好不只是看到商业,而受观察我们时代的整个文化,包括艺术——绘画、音乐、剧场、文学——以及哲学和宗教。在哲学活动中,最能清楚预示明天的市场、企业立法和新的商业结构。”
  我们和他们并不在事实的两端,而是在同一端
  康赫,北京
  这次考察的六家工厂中,家具厂和饼干厂给我很大刺激。家具厂的刺激是现场的,饼干厂的刺激是事后的。
  家具厂一侧的厂房里噪音和灰尘特别大。工人戴着口罩埋头苦干。
  另一侧,我听到了类似交响乐一般嗡嗡呜叫的巨大底噪,上面是一层弱小但清晰的敲敲打打的声响。这里的噪音不像对面车间那么刺耳,但持续的高频刺激对工人的隔膜伤害应该是一样的,或许它的“悦耳”让工人的耳朵失去戒备,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伤。我被这种声音打动.
  这里的工人都是手工作业。个子弱小一些的女工需要动员整个身体与手里的工具一起配合作业,比如,拿腋窝外侧的部位来顶刀具柄,为椅腿雕出华丽的巴洛克式纹样。
  很多状况混合在这个生产车间里,让我感到错乱、荒谬、难过。
  木工们的工作与传统木匠没有区别,都是身体动荡剧烈的纯手工,与自己加工的产品血汗相联。工艺之精美也接近传统木匠干的活。与对面的厂房里流水线上的工人相比,她们这边的工作要具体可感得多,人的体温似乎在阻止异化入侵。
  但与传统工匠不一样的是,她们只负责加工一个产品的小局部,并且是统一规格的标准件加工,因而仍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一环。她们既不生产自己熟悉的物品,也不生产某个具体的客户订制的产品,而是生产着与她们的日常生活完全隔绝的另一些人可能想要的产品。她们并不知道或许也没有热情想去关心到底是谁最终买走了这些自己参与加工的产品。
  她们以身体的高损耗运动换取一个产品的形式,但这个产品形式构筑的生活方式却是排斥她们这种血汗交织的劳动本身。在公其空间里,她们劳动的身体会发出令我们不快的酸臭味。
  在对面厂房,异化只是一个抽象的事实。灰尘,纯噪音,口罩,挡下我们尖锐的视线。但在这一侧,我们并没有这样的逃避机会,异化直接侵入展开在我们面前的血肉之躯。
  去饼干厂路上,大家伙想象着车间里的情形:满溢的色香味,工人们围绕着无数形状各异的小饼干忙碌,心情愉快,神情友善。结果出人所料,我们被领进了一条百米来长的密闭通道,一倒是墙一侧是大玻璃。玻璃后面是漫长的流水线,工人稀少,穿着消毒工作服,像模型一般隔着桌子一动不动坐成两排,或隐身于机械设备之间,默默走动,看不到他们之间有什么交流。   我们的世界是由视觉和视觉传播统治的,视觉悲惨事实就悲惨,视觉欢乐事实就欢乐。资本和权力比我们更了解这一点,它们知道应当如何制造不刺痛我们眼睛的视觉,阻断我们传递信息的愿望。“凄凉”像瘟疫一样被隔离,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在我们视而不见的地方。
  这些工人,我们看他们有多抽象,他们看我们也有多抽象。他们只是被隔绝了。我们离他们有十几米远,完全看不到传送带上的饼干。我们甚至听不到从他们那里发出的工业噪音,只听到自己缓绥向前的脚步声和边上讲解员告知的一些数据:从打粉到饼干装箱只需半小时,可以产出多少吨饼干……
  没什么可拍,偶尔有人举起相机来,也被讲解员及时制止。情形有些可笑,既然什么都拍不到,她制止什么?她要制止的也许就是那个“我们拍到了什么都拍不到”。这可能只是我的个人臆想。但有一点绝不是臆想:确实你在这里什么都拍不到,也很难想起要拍下眼前这个空洞的饼干生产场景。
  这一点让我感到不舒服。工人在这样一种彻底密封的环境里工作,从早上到晚上几乎不跟人说话,除了三五个穿着同样的消毒服的同事,几乎就再见不到别人。他们长年累月就这么度过。他们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无论作为景象还是作为故事都抽象到了极点,抽象到不能激起我们一点关注和记录的热情。我们看他们有多抽象,他们看我们也有多抽象。但事实上,他们只是被隔绝了。他们的感受和他们的身体,被身上的标准工作服和光秃秃的空间囚禁。他们知道我们无法听到他们发出的和想要发出的任何声音,慢慢,他们习惯不发出自己想对他人发出的声音,慢慢他们没有能力发出那些声音来。他们需要休息,需要泡在温水中一样泡在自由空间里,让身体慢慢地舒展开来,发出一个声音来,“爱”,或是“恨”。
  这同样也是我们需要去做的。我们和他们并不在事实的两端,而是在同一端。
  人类之手、机器之手与神之手
  刘佳婧,广州
  手工劳动,既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也是一种非创造性活动。在人们赞颂民艺精神时,手工劳动是人类意志的表达。在工厂中,工人的手好像在自动地活动,它脱离了意志,是一个自转的主体。甚至,一旦它被意识到,它就是不老练的手,会因不小心而受伤。将手割伤的机器没有手的弱点,没有疲惫、恐惧、欲望等任何生命特征,因此在生产效率面前,机器确实让人手大规模地退场。然而,在已裁员50%的精密仪器厂里,我们看到机器手臂和工人和谐又紧密地在完成工作流程,人类之手和机器之手并不对立,在这种增补关系中,机器的精确性和人类的敏感性并沒有削减,也没有增强,但这种难以描述的关系确实存在,像是一种新的能力,“人——机器”的相互依靠,无法分离。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描述的“上手状态”:“对锤子这物越少瞠目凝视,用它用的越起劲,对它的关系也就变得越原始,它也就越发昭然若揭的作为它所是的东西来照面,作为用具来照面。”这种手的活动方式在中国的文化中也被艺术化的描述成“游刃有余、技近乎道”。机器之手代替了让人类疲乏的重复劳动,也让创造性劳动和非创造性劳动的差异更为明显。所有需要创造性的活动,都可以成为艺术活动,创造性劳动所能够带来的快感,不是机器之手可以复制,甚至人类之手也无法复制,这时人们为其笼罩“光晕”,谓之“神来之笔”。
  工厂之行关键意象:
  这里生产了全球60%的牛仔裤|1人年产量1万|网络销售i%|1000块买一张设计图纸|耒发行的产品是商业秘密|术讷|冷漠|隔离|割裂|面无表情|机械重复|美式家具|健康食品|潮流仔裤|贴牌的产品与身份|文化想象中的理想与差距|照相机看到的是照片|人看到的才是人|需要一个舒适的被观察角度|非创造性劳动不同于创造性劳动|手工劳动不同于机械劳动|手工雕刻也不同于手工雕刻|毕节同龄女工|毕节到东莞1169km|我并不想留在东莞粉尘、嗓音恶劣的工作环境|失火的厂房像一魔地富|梦想|同情|代言|抗争|无政府主义|工人运动与工人权利|用审美的方式来看|立场是个闭合圆环|左翼也可以自由|用克隆技术取代自然规律|科技可以模拟最自然的环境|每个蘑菇都要150克|单向透气膜包装可以保鲜两个月|日光灯下13亿味菇发力生长
其他文献
我的新作,以手工纸为主要材料,采取了绘画、拼贴、摄影等元素相结合的综合绘画方法。它们主要源自我2016年的西班牙之旅,内容上大致分两个系列:一个是延续了偏抽象的绘画形态的大幅纸本创作《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另一批,就是创作在这些我亲手制作的手工本子上的作品,源自于西班牙街头的即景,叫<书上的记忆》。后来《书上的记忆》内容又有拓展,图像资源包括了我在欧洲其他城市,如米兰、西西里、巴黎等地拍摄的街景,
期刊
2018年2月10日至4月29日,“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作启发的展览”在泰特圣艾夫斯美术馆展出。伍尔夫的代表作有《到灯塔去》《达洛维夫人》。她的童年正是在圣艾夫斯度过的。本展览由伍尔夫的著作为启发,通过当代艺术,以女性主义的视角,犹如棱镜艘透析景观、家庭生活和女性身份,涵盖Laura Knighf、GwenJohn、Vanessa Bell等八十位知名女艺术家的作品。  琼·乔纳斯个展  2018
期刊
若有留心这两年的艺术圈,郭熙及其“大航海”项目想必不会陌生。而对有心了解项目背后故事的人来说,那必然就是印象深刻了。  一切,源自一个大胆的想象:“大航海”是郭熙与张健伶发起,由杭州想象力学实验室支持的长期创作计划。这是一个异想天开的计划,2014年,两位艺术家发布了十二个将于海中发生的预言,并于2015年踏上为期八十六天的环球航海旅行,见证预言的发生。郭熙和张健伶要用一次货真价实的航行实现一个完
期刊
霍洛维茨的近作“堆叠画”以其工作室来访者的脚印为底,以意大利传统大师的名作为注脚并进行挪用,再叠加以卡通样式的大面积色块—一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融合了多方能量,充分诠释了“每件画作都包含了有关绘画过程的记忆”这一理念。而他那些极具讽刺意味的雕塑祀视频作品,则在今天非线性、游牧式的时代背景下,对造物和创造力提出了质疑。马克·霍洛维茨曾经发起过许多疯狂的社會实践行为,他善于在当下的瞬息万变中提取幽默与戏
期刊
关于这个题为“疆域:地缘的拓扑”的展览,策展人鲁明军曾言,“这个展览是非常政治化的”。诡吊的是纯粹政治化展览是以冷战意识形态作为先决来对应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的展览,而此次展览学究气十足,涉及和探讨范畴之广,反倒削弱了策展人的态度,也许正是由于这一切都是发生时,它有关于中国历史变迁和后全球化语境对当下我们每个公民所遇到的非常具体叉十分复杂的问题。对于展览也许我们可以回馈的只是应急机制下的反应,这
期刊
英国艺术史家爱德华·路希·史密斯曾写道:“余友涵是最早把国际风格化为自己艺术语言的画家之一,正因这点,他很可能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余友涵是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和政治波普风格的重要开创者,早在1993年和1994年,他就代表中国首次参加了威尼斯和圣保罗双年展。2018年3月17日开始在龙美术馆(重庆馆)举办的余友涵“具象·抽象”个展是一次重要的回顾展,参屣作品包含了其五十年创作历程中各个时期、
期刊
2008年4月1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国人期待已久的“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正式启动商用试运行。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沈阳、秦皇岛、厦门和深圳等八地成为本次商用试运行的首批网络开通城市,首批放号为157号段。对于经历了十年艰辛准备才迎来收获的TD-SCDMA而言,尽管到今天仍有许多不足需要改进,但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就是其光明前景的美好开端。  每一个中国人对于TD-
期刊
2018年3月10日,梁铨的最新个展“坐看云起:梁铨创作风格与流变”在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开幕。作为蜂巢代理的重要艺术家,梁铨先后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发布了“烟色轻染:粱铨个展”(2013)、“蓄素守中:梁铨三十年绘画作品展”(2015)、“被遗忘的典范:梁铨创作与潇湘八景美学传统”(2017)、“蜂巢香港巴塞尔:梁铨个展”(2017)等重要展览。此次个展将推出梁铨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作品
期刊
2018年3月3日,CGK昆明当代美术馆正式开馆,“地缘笔记”作为开馆展预示藿一个新的艺术与商业结合的地标在昆明诞生。通常,提到“地缘”这个概念,大都会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这些方面去分析研究,从地区辐射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历史的状况。在艺术界,随着阿布扎比罗浮宫的开馆,大家都在讨论在今天“地缘政治”的格局下,美术馆对大众参观访问,馆藏艺术对艺术市场的影响,讨论如何在文化输入中避
期刊
内容摘要:自从“八五新潮”美术在国内打响了当代艺术的第一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火苗便蔓延开来。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当代艺术家与他们的作品,因为自身独特的政治文化身份而备受西方艺术界的青睐。尤其是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从本土走向国际舞台的开端。也是从那时起,文化资本开始逐渐渗透中国的当代艺术领域。在这种跨文化语境之中,许多作品独有的“中国身份”表现形式成为东西方共同的焦点,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