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ang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经典的描写观察所得的课文,编者将它安排在第七册的第三单元,以“学会观察”为语文任务,以实现观察后的发现、感悟为人文价值。“学会观察”在教材中存在着“一根线”,从二年级的学写观察日记开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就会有发现,至于发现什么、如何发现等不作强化要求;三年级上册则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多感官观察、注意观察出事物的变化,如课文《搭船的鸟》 《金色的草地》等,这是在强化观察方法上的指导;三年级下册则是引导学生做观察实验,并记录下来,这是对观察提出了“有控制”地观察要求,如课文《花钟》 《蜜蜂》 《小虾》等,这是在强化观察的目的意识;四年级下册继续安排了观察发现事物特点的单元教学,如课文《猫》 《母鸡》 《白鹅》等,这是在强调观察中发现事物的个性特点,即独特性格与气质。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所在的这一单元,则是引导学生学会连续性地细致观察,这是在强化观察的细微之处与连续性变化。白居易的《暮江吟》,是诗人从傍晚至夜里的所见所感,苏轼的《题西林壁》,则是记录诗人游玩庐山时所见所感的一篇“游记”,庐山瑰丽的山水风光触发了诗人的雅兴、文思。卢钺则是和一群笔友评论雪和梅的高下,有点像个“会议记录”,一群文人基于各自对雪与梅的观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评论它们的异与同。三首诗作均基于观察,有某日一个时段内的持续观察,有连续几日的持续观察,还有不同主体的观察交流。而课文《蟋蟀的住宅》,则是对事物结构的不断观察,用上生活化的视角,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间的距离。
  课文《爬山虎的脚》是大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他一贯用朴实的语言来表达不同寻常的观察发现,读来让人好生喜欢。跟随作家的脚步,来到学校的操场边、小院的西墙上;呈现曾经的观察、今年的发现、连续几天的光顾。作家的观察既有时空的转换,更有时间的铺展,给我们启示:观察是需要“有投入”的,无论是时间方面,还是空间方面。品读全文,那些我们没有发觉、感觉、品觉得到的地方,作家不仅触及到了,而且描摹出来了,让我们折服并惊艳。他的观察为何能有这般效果,让我们细细品来:
  留心爬山虎的“叶”
  作者讲“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是说人们只会留意爬山虎叶子长大时的样子,不会留意爬山虎小时候的小不点儿。是的,人们的眼睛有时是很“世故”的,总是挑着最惹眼的先入眼。作者就不同了,他是看了的,“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作者不仅看到了爬山虎叶子由小变大,而且发现它的叶子由嫩红到嫩绿的过程,“不几天”一词,足以说明,在爬山虎跟前,作者一次次驻足,张望,点着脚尖细细品察。再往回溯,作者开篇不经意的一句平常话,“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说明他在学校能看到爬山虎,在家里也能看到爬山虎,难怪能发现别人未能发现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作者眼中的爬山虎叶子均匀一致、整齐划一、平铺有序,所以他用了“看得非常舒服”來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注意爬山虎的“脚”
  作者的文笔中总是透露出一股诚意,“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一句大实话,拉近了我们。作者以前也和我们一样没有注意爬山虎还有“脚”,是什么才引起他的注意?大概是一墙诱人的绿得发亮的爬山虎才引发他的探究。“今年”一词,看似随意,其实有心,作者分明在告诉我们他对爬山虎的脚观察由来已久,大概已有好多年了吧。但就是“今年”,突然产生进一步观察的好奇心:爬山虎怎么会有飞檐走壁的“功夫”?原来它有着无数双脚,稳稳站立在墙壁之上。“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好细腻的发现,连触须的根数都在一一细数。哦,还观察到颜色,“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原来为什么不容易被常人发现,嫩红的颜色,和爬山虎新叶子一般的颜色,所以也就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了。这是作者的进一步发现,为人们不大认识爬山虎的脚找出了原因。有脚就有行走喽。爬山虎的“走路”方式好特别哦:“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的脚由直到弯,形成拉力,就这样子将爬山虎一步一步“拉着”往上走。不能不让我们赞叹,任何生物都有着其独有的生长绝技。将爬山虎的一系列动作连在一起更有感觉:“巴住”“拉一把”“紧贴”“往上爬”,单看这一组动作,是不是能想起一只只小壁虎的模样来?作者的感觉更奇特,“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的蛟龙的爪子”。龙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想象,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更是中华民族腾飞向上的象征。我们要留意作家用了“图画上”一词,多么准确的表述,既表达了此刻眼前墙壁诚如一张画纸,更是表达了作者观察时产生出的美好联想。
  欣赏爬山虎的“姿态”
  大作家为何能对身边如此平常的事物这般着迷入心?郑板桥爱竹,爱的是竹子“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季羡林喜欢夹竹桃,喜欢的是夹竹桃的任性品格让他敬仰,是夹竹桃能“引起幻想”让他无限痴迷;叶圣陶为什么这般喜欢爬山虎?必有其内心相通之处。爬山虎默默攀爬,不张扬,不娇弱,恰是叶圣陶“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作文”的朴实人生。爬山虎不断向上,从不趾高气扬,从不畏惧艰难,这不正应和着叶圣陶一心向上,心无旁骛的专注与热情吗?爬山虎那种诱人自信的浓烈的绿总是令人难忘、让人欣赏,肖复兴回忆叶圣陶的文中说“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在朋友眼里,叶圣陶就是爬山虎一般,练就于足下,起步于足下,一步步坚实前行;像爬山虎一样,拥有了向上的毅力与专注,才有了今天的生机盎然的绿意人生,走出的一种“向上”的人生姿态。
  绿得鲜亮,看得细微,皆因爱得深沉。因为作者对爬山虎有了好感,才有了好奇;因为有了好奇,才有了留意;因为有了留意,才有了“专注地多看几眼”;也才有了与众不同的看似平常实则惊艳的文字。
  爬山虎,再平常不过的事物,叶圣陶先生却带给我们特别的惊喜。
  (姜树华,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校长)
其他文献
一、游戏导入,初识家乡风俗  1.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叫“你话我猜”。游戏规则: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用自己的家乡方言说一句话,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刚才说的是什么。再猜一猜他是哪儿的人。如果猜对了,我们就给他鼓鼓掌。如果没有猜对,我们就继续猜,或者让说话的人自己公布答案。明白了吗?谁想第一个挑战的?  2. 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也有不同。比如,地点上的不同,口音上的不同,当然还有
期刊
本文以2018年江苏小学语文学科抽测情况为例,呈现江苏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发展的基本状况,并针对监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提出改进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提升小学生思维品质的应对策略。  一、从检测数据看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状况  1. 小学生整体语文思维发展趋向看好。江苏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本次语文抽测中,有41%的学生达到优秀水平,32.8%的学生达到良好水平,20.6%的学生达到中等水平,仅有5.6%的学生待提
期刊
统编版三下第二单元以寓言为主题的文章组成,涉及中国古代寓言、现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守株待兔》 《陶罐和铁罐》 《美丽的鹿角》 《池子和河流》四篇课文分别用小古文、童话、诗歌等形式加以呈现。小故事大道理,是我们对寓言的基本认知,但寓言作品的意义显然不只是寓意的投射,寓言的诙谐表达、寓意多变、阅读快感等让寓言充满无限魔力。寓言的魔力,源自它是一面多棱镜。  一、余味悠长,伴生出丰富的阅
期刊
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一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索过程,也体现出学生的理解结果。教师面对学生的课堂发言,应给予他们一定的启示,必要时给予鼓励和指点,将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成效。  一、有依据,巧点评  评在“点子”上,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发现优点与不足,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才能走进学生心中。不能简单地用“好” “不好”这样
期刊
2019年11月底,笔者有幸聆听了江苏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十余位参赛选手的课堂教学展示,收获颇多,感触亦深。相较于反复打磨的优质示范课而言,选手在上课前3小时抽取上课内容,在断网条件下封闭备完课即开始教学,这对每一位选手来说,都是心理素质、知识、能力与经验的挑战。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为缺少了精心花哨的包装,甚至不提供任何音乐素材,这样的“裸课”风格更素朴,设计更平实,凸显了执教者对学生观
期刊
“作文课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模仿不是好办法,抄袭是自己骗自己。我恳切希望小朋友们记住这两点。”这段话,是叶圣陶先生1980年10月为南京小学生的题词。  题词发表后,在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大家通过学习认识到,叶老的题词不仅是对小学生怎样学习作文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也是向我们教师提出了进行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课题。题词从正反两个方面表达了叶老对学习作文的看法,其核心是“作
期刊
学校组织六年级全体师生去黄桥祁巷开展为期三天两夜的综合实践活动。回校后,年级组给语文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任务:组织学生以习作的方式再现活动情景,每班精选20篇习作汇编成册,参加全市“特色作业”开放日活动展示。  如果只是为完成20篇优秀习作的任务,教学过程就可能沦为少数“优秀学生”的舞台。我决定,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持续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获取素材和独立写作的能力,养成认真修改的习
期刊
前段时间,一名小学生结束了自己花儿一般的生命。网传老师对该学生作文的批语不当是其诱因。一时间,网友甚至学者纷纷批评教师扼杀学生说话的自由,摧残学生思想的萌芽。但也有网友认为该学生的言辞不是其真实的思想,涉嫌抄袭。不管孩子选择结束生命的诱因是什么,人们总觉得这事件给小学作文教学压上了一块重重的石头。最近在和同事们研究讨论课标对习作的要求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习作教学安排,发现关于“自己”和“自由”的
期刊
一、有序引导,阅“图”中培养观察能力  (一) 有意观察,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课文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学生从没见过或很少见过的事物,学生仅凭读书或老师讲解是很难理解弄清的,而课文中的插图正是为学生的理解搭桥铺路的。教学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可以提高他们对该事物具体形象的认识,这对后续文本的理解有非常大的帮助。  如学习《荷叶圆圆》一课时,据课前调查所知,大多数同学平时都没有仔细地观察
期刊
教材四上第四单元安排了四篇神话故事,分别是《盘古开天地》 《精卫填海》 《普罗米修斯》 《女娲补天》,四个故事的想象极为丰富且奇特,气魄雄伟且宏大,用极富想象力的文字解释了关于天地、人间的“大事件”,成为所有人都喜歡的精神佳品,让我们好好来感知一下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想象是神话的第一本领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没有想象,就构不成神话,但想象也有其道,让我们探其一二。  1. 想象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