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和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种语文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教学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面对色彩纷呈的教学模式,有的语文教师感觉眼花缭乱,有的则盲目照搬。其实,我们认为构建适合教师自身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才是最佳选择。
我校现有语文教师42人,青年教师32人,占到总数的70%以上。这些青年教师,由于从教时间短,大都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当然更不可能把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恰当自如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从学生一面看,我校虽是高中示范校,但由于地处农村,整体生源质量与城区还有较大差距,另外近八百名内地新疆班学生加入,更使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多数学生虽然勤奋刻苦,踏实努力,但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合作学习的要求和深入探索的精神。为了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曾广泛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比如,我们曾经直接移植过“大单元”教学模式、“自学·交流”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多数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而不得不放弃。我们也曾照搬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循环大课堂”模式,但由于我校学生整体水平达不到而不了了之。实践证明,我校需要一种更适合教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于是一个名为“611”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我们的实践和总结中逐步构建起来。
所谓“611”,“6”是指在课堂教学时要涉及的六个环节,即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以导学案的形式,将其分为“明确目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自我总结与发现”六个步骤;前一个“1”是指要建立一个个学习小组,以便课上交流、合作、探究;后一个“1”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也就是对每课学习的内容,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对于基础知识或较为容易解决的问题,先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然后对较难的问题通过小组相互启发,合作探究;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从而形成以教学六环节的推进为纵线,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关键,以平台展示交流为焦点的立体教学模式。
下面,我们就以《归去来兮辞》一文教学为例,简单阐释一下这“6”个环节。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诗句的意义,重点弄清下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积累。
役、奚、谏、觞、策、憩、岫、景、盘桓、畴、棹、窈窕、行、曷、期、聊。
2.积累阅读古代诗歌的方法,准确理解“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思想内涵。
3.从作品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自主学习】
利用教材、查找资料,向大家介绍有关作家和“辞”的知识。
【自主探究】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将本诗改写成白话文。
2.阅读全文,探究以下问题。
第一段研读: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第二段研读:归家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抵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从何看出?
第三段研读:前四句表明作者怎样的态度?作者隐居乡村,还有何乐?与上段有什么不同?在结构上本段起到什么作用?
第四段研读:既然意识到“人生苦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作者是否满足于他的隐士生活?从哪儿看出来的?
【合作探究】
1.理清全篇的脉络线索。
叙事线索:
情感线索:
2.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了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拓展延伸】
宋代著名诗人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陶渊明不为诗,写胸中之妙尔”。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感叹。学了本文之后,请对二人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自我总结与发现】
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的特点是文选式。一篇课文可学的内容很多,学生应当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则需要教师帮他们明确,这样学生学习才有方向。
“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来获取知识的过程。一篇课文即使是在规定目标的情况下,学习的内容也是很多的,但有些内容,学生通过自学是完全可以学会的。比如,上文所列《归去来兮辞》中有些生字生词,有关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等,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长期坚持这一环节,不但可以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还能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语文学习中,有些内容不像生字生词、作家介绍那样,一看便懂,但学生凭借已有的学习基础,再加上自己的研究,是完全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的。比如,疏通《归去来兮辞》一文的句意、文意,学生结合书后注释和各种工具书,完全可以解决。长期坚持,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当然,学习中有些内容理解上会有相当大的难度,不仅需要相互切磋,甚至需要教师的参与,这就需要学生的“合作研究”。比如,《归去来兮辞》一文思路的梳理,主旨的把握,单凭个人探究可能或理解不到位,或挂一漏万,合作探究一下,既可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又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培养其合作探究的精神。
语文学习,掌握教材内容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以教材为范例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广的时空,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由学习到实践的拓展延伸。
“自我总结与发现”,这里所说的“总结”,就是在每篇课文、每个专题或每个模块学完之后,由学生自己梳理总结。总结,是一个将零散的、过程性的点点滴滴进行整理的过程,也是一种反思的过程。这里所谓的“发现”,是指在课上共同探讨之后,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所谓“发现”,就是学生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或感悟。坚持这一环节既把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又可以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在这一环节中,强调“自我”,也就是要完成自己的总结或发现。比如,学生学完一篇课文之后,可以总结学过的生字新词,可以总结文章各自的特点,可以总结学到的学习方法,还可以谈文章带给自己的人生启迪等。形式上是纯文字的还是图表式的,是短文式的还是诗歌式的,也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学习同走路一样,要想达到目的,首先要明确方向。目标在前,这是理所当然的。学习过程按照“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自我总结与发现”也是恰当的。第一,它符合语文学习规律。比如,一篇课文学习,总要先疏通文字,了解写作背景,然后梳理文章结构,探究文章主题,鉴赏文章表达艺术等,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也应采用相应的学习方式。第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六个环节的安排,恰恰是遵循这一规律展开的。第三,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它有效改变了我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前文说过,我校学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深入探索的意识和习惯。导学案如此安排,恰恰通过学生每天的学习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这样一种意识和习惯。
所谓“一个小组”,即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或讨论或交流或竞争。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有效落实课标倡导的合作学习,又能形成相互赶超的局面,且培养了时代所需要的集体荣誉感,并让学生学会了担当。
所谓“一个展台”,是指小组合作探究之后,由各小组到讲台上展示探究成果。这样做,首先是一种需要。个人或小组探究的成果需要大家来确认、学习和分享。此外,在这一环节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碰撞,可以不断产生新的灵感。小组风采展示,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尤其可以锻炼我校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胆量和勇气。
“61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支撑。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61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1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更符合我校的教学实际需要。我们这样一所有近70个教学班的高中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构成千差万别,班级构成层次多样,再加上每个年级有整体水平相对内地更差一些的200名新疆学生,似乎很难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要求的教学模式,但“61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之后,我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61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既给了语文教学一种可遵循、能操作的教学方式,又可以适合不同的班级和教师的需要,目前已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61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也更让我们坚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只有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语文教学模式,才能立于改革的潮头。
我校现有语文教师42人,青年教师32人,占到总数的70%以上。这些青年教师,由于从教时间短,大都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当然更不可能把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恰当自如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从学生一面看,我校虽是高中示范校,但由于地处农村,整体生源质量与城区还有较大差距,另外近八百名内地新疆班学生加入,更使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多数学生虽然勤奋刻苦,踏实努力,但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合作学习的要求和深入探索的精神。为了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曾广泛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比如,我们曾经直接移植过“大单元”教学模式、“自学·交流”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多数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而不得不放弃。我们也曾照搬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循环大课堂”模式,但由于我校学生整体水平达不到而不了了之。实践证明,我校需要一种更适合教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于是一个名为“611”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我们的实践和总结中逐步构建起来。
所谓“611”,“6”是指在课堂教学时要涉及的六个环节,即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以导学案的形式,将其分为“明确目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自我总结与发现”六个步骤;前一个“1”是指要建立一个个学习小组,以便课上交流、合作、探究;后一个“1”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也就是对每课学习的内容,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对于基础知识或较为容易解决的问题,先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然后对较难的问题通过小组相互启发,合作探究;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从而形成以教学六环节的推进为纵线,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关键,以平台展示交流为焦点的立体教学模式。
下面,我们就以《归去来兮辞》一文教学为例,简单阐释一下这“6”个环节。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诗句的意义,重点弄清下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积累。
役、奚、谏、觞、策、憩、岫、景、盘桓、畴、棹、窈窕、行、曷、期、聊。
2.积累阅读古代诗歌的方法,准确理解“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思想内涵。
3.从作品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自主学习】
利用教材、查找资料,向大家介绍有关作家和“辞”的知识。
【自主探究】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将本诗改写成白话文。
2.阅读全文,探究以下问题。
第一段研读: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第二段研读:归家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抵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从何看出?
第三段研读:前四句表明作者怎样的态度?作者隐居乡村,还有何乐?与上段有什么不同?在结构上本段起到什么作用?
第四段研读:既然意识到“人生苦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作者是否满足于他的隐士生活?从哪儿看出来的?
【合作探究】
1.理清全篇的脉络线索。
叙事线索:
情感线索:
2.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了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拓展延伸】
宋代著名诗人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陶渊明不为诗,写胸中之妙尔”。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感叹。学了本文之后,请对二人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自我总结与发现】
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的特点是文选式。一篇课文可学的内容很多,学生应当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则需要教师帮他们明确,这样学生学习才有方向。
“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来获取知识的过程。一篇课文即使是在规定目标的情况下,学习的内容也是很多的,但有些内容,学生通过自学是完全可以学会的。比如,上文所列《归去来兮辞》中有些生字生词,有关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等,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长期坚持这一环节,不但可以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还能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语文学习中,有些内容不像生字生词、作家介绍那样,一看便懂,但学生凭借已有的学习基础,再加上自己的研究,是完全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的。比如,疏通《归去来兮辞》一文的句意、文意,学生结合书后注释和各种工具书,完全可以解决。长期坚持,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当然,学习中有些内容理解上会有相当大的难度,不仅需要相互切磋,甚至需要教师的参与,这就需要学生的“合作研究”。比如,《归去来兮辞》一文思路的梳理,主旨的把握,单凭个人探究可能或理解不到位,或挂一漏万,合作探究一下,既可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又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培养其合作探究的精神。
语文学习,掌握教材内容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以教材为范例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广的时空,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由学习到实践的拓展延伸。
“自我总结与发现”,这里所说的“总结”,就是在每篇课文、每个专题或每个模块学完之后,由学生自己梳理总结。总结,是一个将零散的、过程性的点点滴滴进行整理的过程,也是一种反思的过程。这里所谓的“发现”,是指在课上共同探讨之后,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所谓“发现”,就是学生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或感悟。坚持这一环节既把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又可以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在这一环节中,强调“自我”,也就是要完成自己的总结或发现。比如,学生学完一篇课文之后,可以总结学过的生字新词,可以总结文章各自的特点,可以总结学到的学习方法,还可以谈文章带给自己的人生启迪等。形式上是纯文字的还是图表式的,是短文式的还是诗歌式的,也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学习同走路一样,要想达到目的,首先要明确方向。目标在前,这是理所当然的。学习过程按照“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自我总结与发现”也是恰当的。第一,它符合语文学习规律。比如,一篇课文学习,总要先疏通文字,了解写作背景,然后梳理文章结构,探究文章主题,鉴赏文章表达艺术等,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也应采用相应的学习方式。第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六个环节的安排,恰恰是遵循这一规律展开的。第三,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它有效改变了我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前文说过,我校学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深入探索的意识和习惯。导学案如此安排,恰恰通过学生每天的学习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这样一种意识和习惯。
所谓“一个小组”,即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或讨论或交流或竞争。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有效落实课标倡导的合作学习,又能形成相互赶超的局面,且培养了时代所需要的集体荣誉感,并让学生学会了担当。
所谓“一个展台”,是指小组合作探究之后,由各小组到讲台上展示探究成果。这样做,首先是一种需要。个人或小组探究的成果需要大家来确认、学习和分享。此外,在这一环节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碰撞,可以不断产生新的灵感。小组风采展示,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尤其可以锻炼我校学生敢于展示自己的胆量和勇气。
“61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支撑。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61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1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更符合我校的教学实际需要。我们这样一所有近70个教学班的高中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构成千差万别,班级构成层次多样,再加上每个年级有整体水平相对内地更差一些的200名新疆学生,似乎很难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要求的教学模式,但“61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之后,我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61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既给了语文教学一种可遵循、能操作的教学方式,又可以适合不同的班级和教师的需要,目前已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61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也更让我们坚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只有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语文教学模式,才能立于改革的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