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YJL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15-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为冠心病中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各方面压力的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不过在条件成熟的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明显的降低了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而且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就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就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概述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
  临床研究表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如血管内膜损伤、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小板激活间相互的动态作用都可以造成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其中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造成冠状动脉血栓的重要因素[1]。总结临床中发病,体力负荷是导致粥样硬化破裂的因素,因体力负荷会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和血管压力的急剧变化,造成斑块爆裂,此时富含脂质的斑块冠部裂开, 血管中胶原纤维和细胞外脂质也随之而暴露出来,接着就可以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从而在斑块内形成血栓且富含很多的血小板,同时也增大了斑块的体积。
  2 AMI的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突然,症状危重,是中年人因疾病发生猝死的原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先兆为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出现心悸,气促,烦躁、心绞痛等症状。AMI的诊断标准中有三项条件依次为:①患者有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心电图发生的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发生的动态改变。在临床诊断时患者必须至少出现有上述三项条件中的两项。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也包括有三种情况:心肌损伤变化、心肌坏死改变和T波倒置。主要根据是否出现S-T段抬高,病理波的类型及其出现位置等特点来进行辨别。未出现有S-T段抬高的情况称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心电图则有两种类型:无病理性 Q波但是有S-T段抬高或压低;无病理性Q波,也无S-T段变化,仅有 T波倒置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性癥状表现有疼痛,全身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加,恶心呕吐,低血压休克和心力衰竭等,疼痛最先出现且多发生于临晨,并且还有疼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急性心肌梗死还有很多的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调、心脏破裂、心室壁瘤和心肌梗死后综合征。急诊时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丝毫不能马虎,应要清楚了解各种症状,然后结合心电图检测等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尽早的做出诊断,再安排最有效的治疗时间。
  3 AMI的治疗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恶化迅速,且病情严重,所以在治疗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迅速的的制定抢救方案。治疗时的步骤原则应以先限制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缩小梗死面积,尽量保护并稳住患者心脏的功能,然后再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疾病治疗。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研究,可以采取通过尽快恢复冠状动脉的正常血液运行的方式来限制心肌梗死的范围,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可以使心肌重新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从而达到阻止心肌梗死范围的目的。临床治疗中具体的监护和治疗方法如下:
  3.1 一般护理检测:患者在监护室时应做好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等检测和监测,保证患者的处于安静状态,确保患者可以得到有限的休息,同时还监护人要提高警惕,观察患者有无任何异常变化,一经发现,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状态。当患者处于安静的状态时可以使部分坏死的心肌承受的负荷降低至最低限度;无论患者是否有并发症都要给予吸氧,以调整肺部通气和血流量的比例减小肺部淤血,从而改善患者由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动脉血氧张力降低的情况,有效的减轻胸部疼痛,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止心律失常的作用;患者还应适当的被禁食一段时间,直至胸部疼痛消失为止,之后随着病情的好转患者可以服用一些半流质的食物,多餐少食。同时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大便通畅。
  3.2 初步治疗:及早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的时间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阿斯匹林可以使血小板环氧化酶的活性部分被乙酰化,减少血栓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使用时应当注意阿斯匹林的副作用,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其他不良情况的发生;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剧烈的疼痛可使患者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兴奋,过度的兴奋会产生心动过速、心缩力增强、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产生心律失常,故应及早给予镇痛治疗。
  3.3 溶栓治疗:溶栓药物指当心肌梗死发生时可以将血栓溶解,使冠状动脉再次通畅的药物,使心肌梗死重新得到血液灌注。链激酶和尿激酶是临床上常用的溶栓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使血液中的纤维素原及纤维素得到溶解,从而使血栓溶解,解除阻塞。使用溶栓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准确的掌握用药剂量,还要注意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 其他治疗方法
  对于不适用溶栓治疗的患者可以在监护和初步控制的基础上再给予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静脉给予控制心绞痛、缩小梗死范围的硝酸甘油等药物的治疗。治疗中也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 刘文红;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6(2),144~145
  [2] 席孟杰;急性心肌梗死324例治疗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26(1),29~30
  [3] 刘万车;耿光三;戴鹤君;宋庆慧.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J].吉林医学.2005,26(6),565~570
  [4] 杨汉杰.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8~9
  [5] 刘万车;孙雅珍;焦志玲;李永新.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的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5),395~400
  作者单位:418000 湖南怀化辰溪县人民医院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02-01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甲旁亢)是由于甲状旁腺腺瘤(单个腺瘤占绝大多数,约75%)、增生或腺癌(罕见)导致甲状旁腺素(PTH)分泌过多,引起骨、肾、消化、神经系统等病变及钙磷代谢紊乱疾病。 本病好发于女性,男女之比约1:2~4,妇女绝经期发病率最高,在一组选择性病例调查中,〉40岁者甲旁亢的发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类肝素酶在非酒精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类肝素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为脂肪肝的临床监测与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建立正常大鼠模型(30只),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30只),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两组模型肝脏组织中类肝素酶的表达。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组织中类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经半月线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10年9月本院562例阑尾切除术,随机采用经半月线切口或常规麦氏切口,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经半月线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其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等方面均优于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结论:经半月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术中暴露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经济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15-01  结核病是HIV/AIDS常见的机会性感染,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概率是一般人群的30倍[1,2]。TB和HIV/AIDS是相互促进、共同消耗的伴发病。为了解艾滋病中TB/HIV双重感染情况,我们2007年1月启动了TB/HIV双重感染筛查项目,现将筛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桶装饮用水卫生质量,为提高桶装饮用水卫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年随机抽取辖区内桶装饮用水生产厂家6家进行现场卫生状况调查,于不同月份对市场流通桶装水全部抽样进行微生物和理化指标检测。结果:我市桶装饮用水生产厂家卫生状况较差,市场流通桶装饮用水合格率低。结论:应加强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和规范化管理工作。  【關键词】桶装饮用水;卫生质量;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B超监测下输卵管插管在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对50例不孕症患者分别应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和B超监测下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 结果:两组诊断相符率为72%,不符率为28%。不符合病例共14例。结论: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B超监测下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是安全、准确、理想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不孕;B超监测下输卵管插管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5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在肠梗阻一般治疗的同时辅以中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全胃肠外营养并结合中药等治疗,49例保守治疗治愈,1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后治愈,平均治疗时间为12 d,无1例发生肠坏死。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较单纯性西医保守治疗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
期刊
【摘要】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p73的表达,探讨其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p73的表達情况。结果: p73蛋白在良性肿瘤无表达,在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中均有表达。结论: p73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人类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p73;卵巢上皮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讨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效果。方法:按照黑龙江省出生缺陷监测工作要求,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抽样地区出生缺陷儿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3.40/万,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3.58/万有上升趋势,黑龙江省出生缺陷以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为主。结论:全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丙球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7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IVIG 400 mg/kg静脉滴注1次。两组均计退热时间及手、足、口腔疱疹消失时间。 结果: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及疱疹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全部67例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均予“更昔洛韦”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