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媒体多模态多环境集成式全生态外语培训体系

来源 :继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92141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记者:北外承担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
  曹文(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北外承担的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是多媒体多模态多环境集成式全生态外语培训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三多体系”)。它以语言培训为切入点,以4岁直至成年外语学习者为对象,采取与团体合作以及面向个人的方式,将课程体系、资源体系、教学体系、测评体系以及学习平台作为整体,提供多媒体、多模态和多环境集成性学习解决方案。
  北外三多体系的主要内容涵盖学术研究、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以及产品研发和推广,其中非学历教育包括国际语言服务提供商的ISO标准的制定,建立团体外语培训、青少英语培训、出国留学培训、国际外语证书四大方向的课程体系(资源、教学、测评和学习平台),并且依托这些项目,与企业、行业、政府、学校等建立合作基地。
  本刊记者:三多体系的提出理念是什么?三多体系的特色有哪些?


  曹文:这一体系基于三大核心理念:一是教育生态学理论:即基于学习者的学习生态开展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估,确保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和谐相处;二是三多学习:即多媒体、多模态、多环境集成性学习研究与实践;三是网络时代的教育:即网络教育不是网上学习,而是研究和实现在网络时代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三多体系”特色非常鲜明,它的学习者年龄跨度广(4岁以上直至成人语言学习者)、课程体系全面(少儿英语、留学英语、企业英语、英语师训、英语证书等多样化课程体系;每个体系都涵盖资源、教学、测评和学习平台完整学习系统)、产品链完整(从零起点到大学,通用英语、英语素养、职业英语、学术英语、学习方法和小语种等各类课程)、合作对象多样化(国内外的企业、行业、政府、教育机构、学校等)、媒介丰富(面授、纸介、互联网、手机、互动白板、点读笔等)。
  本刊记者:三多体系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曹文:在学术研究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带给我们的不是简单的教学媒介的转变,而是对教学理念和实践的重新思考和锐意创新。这些成就不仅对外语继续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启发我们对网络时代的教育的探索和研究。
  为了研究信息技术在外语教育中的运用,探索现代远程外语教育的最佳发展模式,培养更多新时代高水平的外语人才,我们先后成立了“中国外语网络教育研究中心”以及“中国计算机辅助教学专业委员会”,开展了丰富深入的学术研究。自项目开始,北外继续教育主办了包括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领域最高级别会议——“2012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在内的3次外语网络教育国际研讨会,2013年11月将主办第十届教育技术与大学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出版了3部外语网络教育专著,开展了2个科研立项,发表12篇论文。
  本刊记者:三多体系在学历教育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曹文:在学历教育方面,北外外语网络学历教育突出英语教学特色,研发了学生自主构建的模块制多证书英语课程体系(又称“彩虹塔”),与国内外具有广泛认可度的英语标准体系相对接,建立了网络课件、实时在线课程、非实时论坛交流、学习中心面授相结合的学习体系,并将入学测评、在线自测、教师评判作业、课程终结考试、论文答辩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辅导过程进行有效的支持、监控和评估。
  网络外语学历教育团队一直承担网络学历教育的教学和辅导,在工作中积极探索面授与网络相结合的最佳远程教学模式,而远程外语学习者大多是在职成人,每个人学习情况以及程度各异,外语学科特点决定了互动将是外语教学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网络学历教育团队充分借鉴国际同行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助学经验,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基于网络的个性化的远程外语助学模式,通过网络和导师制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助学支持和服务,确保了远程外语教学质量。该模式在国内远程外语教学界属于首创。
  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基于网络的课程形成性考核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表现进行实施记录和监控,有助于师生关注教学过程,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正是这些措施使得学院在教学模式、助学以及课程评价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创新。这支外语网络学历教育团队在2013年荣获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授予的“2013年北京市继续教育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本刊记者:三多体系在非学历教育方面有哪些建树?形成了什么规模?
  曹文: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北外继续教育积极利用北外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优势,并结合现代网络的技术优势,创立了多个非学历培训品牌。它通过对学习者学习生态(learning ecology)的分析,采用“多模态”的教学方式(multimodal teaching and learning),向广大学生、在职人士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化、多层次、多样化、高水准的外语培训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国际语言服务提供商的ISO标准的制定,建立团体外语培训、青少英语培训、出国留学培训、国际外语证书培训四大培训品牌。
  目前我院团体与企业培训着重推进两个方面的内容建设,一是打造精品培训项目,包括中共中央组织部项目和井冈山市政府干部英语培训项目;二是共建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按照在示范基地建设中发挥作用的不同而分类建设,重点建设了两个基地,包括北京市政府和北京交通大学。
  北外与外研社共同创办了“北外青少英语”培训,它拥有国内外最权威的学术平台和号召力、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源。北外青少英语以大学的视角和高度的专业性与系统性,为青少年英语学习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领先国内4-18岁英语教育行业。北外青少英语在北京新建了12所实体校区,在南京建立了1所实体校区,目前学生人数达到4000人。   北外与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联手共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该基地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外语师资,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致力于为有出国留学意愿的学生顺利出国留学,提供语言培训、学分转移、申请国外院校和签证服务等全方位配套服务。目前,基地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5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出国留学学生提供了涵盖商科、媒体、计算机、文学、工程、理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选择,可以确保学生找到符合自己兴趣和市场需求的专业。
  我院成功引进了14大类70项国际证书考试项目,年均考生3万多人,其中包括剑桥证书考试、翻译证书考试、项目管理考试等。北外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已成为中国地区规模最大,项目最全的剑桥考试基地,涵盖了商务英语证书(BEC)、语言教学能力证书(TKT)、财务英语证书(ICFE)、法律英语证书(ILEC)、剑桥通用五级证书(MSE)、博思职业外语水平考试(BULAS)等认证项目。目前已经在外地成立了两个剑桥证书认证基地: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ICFE认证基地和云南TKT考试基地。
  本刊记者:三多体系在产品研发和推广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
  曹文:201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课堂上线,从上线开始至今共推出8大系列,36个类别的课程,课件数量现已达到148门,学习小时数长达9038个小时。自项目建设开始至今,自主研发和制作了英语118门网络课程、管理学32门网络课程、3344题测试题库。
  我们做了大量的B to B合作项目,与众多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开展了合作,还为北京外事办、西藏民族学院、北京市政府提供公益合作,免费提供网络学习课件。
  我们建立了北外网络课堂在线学习平台,http://eclass.beiwaibest.com。截止2013年7月,北外网络课堂一共进行了4次改版。改版后,网络课堂在原电子商务平台的框架基础上,扩展了学习和考试资讯板块,使网络课堂集资讯浏览发布和电子商务功能于一体,在体现课程商业推广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站的教育化特征和公益性特性。
  目前,北外网络课堂上线课程为326个,内容涵盖通用英语、学术英语、职业行业英语、英语证书备考课程、多语言和管理学等在线课程。同时,通过微博、资讯和论坛等推广方式,使网络课堂的日访问量突破1000PV(PV为浏览量),在线访问与成功下单转化比率达到35%左右。
  本刊记者:项目进展到现在,下一步如何应用项目成果,促进继续教育的新发展?
  曹文:经过近两年的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北外进一步明确了其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办学理念、业务领域和合作模式。2012年12月,北外对校内从事继续教育的机构进行了整合,成立了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这一整合让大学的各类继续教育项目集合到了一个统一的管理规划平台上,有利于资源研发、教学开展、教师发展、业务拓展的跨项目融合,为未来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外继续教育确立了“高品质、多语言、全生态和国际化”四大核心竞争力,“资源、服务、过程、监控、质量和效益”12字办学方针,面向学生的“全人教育”(十大21世纪人才的可转换素养),以及面向教师的“三新”教育(新技术、新理念、新角色),基于学术科研、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外语网络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四大业务板块,提炼现有项目优势,开拓新项目。
  同时,北外继续教育将在管理机制上谋求创新,将校内各院系资源、社会资源、国际资源和个人资源以资本为纽带结合在一起,使继续教育得到更大的发展。
  北外继续教育以高科技的发展为载体,创新外语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在新的发展时期,肩负历史使命,放眼于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与竞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跨国界的机遇和挑战,认真思考如何利用好网络拓展教育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施教育“走出去”的战略,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已是北外继续教育的努力方向,拥有更高的国际视野,同国际一流的继续教育机构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竞争、交流与合作。
  【责任编辑:李养正】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针对工程博士这一新型专业学位的设置要求及目的,结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学历博士培养管理经验,从培养过程的规范管理、个性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及博士论文的严格审查等方面,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工程博士教育;规范管理;特点;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需要而设
期刊
摘 要:知识管理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知识管理需要新型学习能力。因此,应该分别从社会建构学习的视角、组织工作过程的视角、成员能力发展的视角来看待知识管理。中德合作风电项目组织的“混合式培训”经验表明,作为知识管理者的青年高知成员需要提高电子化学习能力,逐步接受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念,在实践中反思学习、在团队中协作学习,在持续改进机制的组织中学习。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社会建构主义;混
期刊
摘 要:文章从信息技术与教育应实现深度融合入手进行分析,以高职院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把“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作为主体结构,借鉴“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核心环节理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结合网站设计业内人员开发的顺序和借鉴相关社会培训机构的教学经验,设计出新的教学思路——“双项目双中心教学模式”。此模式重在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应从整体出发、学会独立创新、团队协作沟通和社会适应
期刊
摘 要:根据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对吉林省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查。研究较为客观的反映吉林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以期向教育部门以及高等职业院校提供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一、吉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吉林省的高
期刊
摘 要:学习型城区建设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键路径,但是学习型城市建设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如火如荼,而是出现了潮涨潮落的现象。杭州市滨江区在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中,围绕“要不要”、“谁来建”、“如何建”三大问题,积极探索,形成了扎根社区,发展社区教育,立足区情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滨江路径。  关键词:学习型城区;建设;终身学习;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处级领导干部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加强对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对于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气象台长培训班的实践,围绕培训需求、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方式选择、培训管理与评估四个方面对气象部门处级领导干部培训模式进行理论研究,以期为干部培训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干部培训;培训模式;气象台长;处级领导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根据中国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社区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社区教育在我国开展的现有实践经验,结合南通市社区的实际情况,以南通市社区大学建设为例探讨和提出了构建社区大学的思路,以期对我国社区大学建设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区大学;终身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社区大学是构建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大教育”的重要载体。建设好社区大学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终身学
期刊
摘 要: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美国远程教育发展概述  美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包括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阶段。美国大学校外教育协会有70多所传统大学、500多所私立函授学校为广大学习者提供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美国提供远程教育课程的高度院校,2001年达到56%。全美420所万人以上的高校中有400所
期刊
本刊记者: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展国家继续教育示范基地试点,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您认为华南理工大学开展国家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哪些自身特色?  刘芳(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作为项目先期实施单位,学校对此十分重视,紧抓机遇,坚持研究与应用并重,以质量和品牌建设为核心,发挥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2010年项目启动以来,学校围
期刊
摘 要:云南未来交通的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进入新时期继续教育先导性、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作用更加凸显,继续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取向,促进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开发。通过对云南交通行业职工的继续教育,提升云南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为云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与智力支撑。文章就云南交通继续教育发展的特征、机遇进行分析,探索云南交通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路和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