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适宜游戏环境促进区域良性互动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宜的游戏环境能给予幼儿积极暗示,并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就我园游戏空间创设的有效策略作了较为详尽的实践研究,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游戏空间现状调查
  游戏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各种人工或非人工的游戏空间和场地、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等。我们主要侧重对游戏空间和场地的现状调查,先请老师对自己班级的游戏空间和场地设置进行描述,然后一一分析归纳, 最后将我园各班游戏空间和场地设置的结果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二、游戏空间问题研讨
  游戏空间创设的现状摆在大家面前,“现有的空间设置是否合理?”“到底什么样的环境是适合幼儿的好环境?”“如何充分发挥空间的效用?”结合这些问题,我们采用“学理论——细分析——重调整”的研究方法,帮助教师实现了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
  学理论——组织教师学习《游戏环境的创设》,明晰游戏环境的概念,了解游戏环境的要求,只有安全的、具有丰富刺激性的和可参与性的环境,才能让幼儿充分、自由、积极主动地开展游戏活动,同时也懂得了创设良好环境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游戏观,有利于儿童与环境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
  细分析——组织分组讨论,环境是否符合游戏环境的要求?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该如何改进?大家对照分析发现,我们的空间设置表面看是教室现有活动面积不足,但仔细分析一下,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重教育轻游戏的思想影响了区域设置的合理性,教师们普遍认为集体教育活动是惯性的,因此,每班必须留有一大块空地用于进行集体教学。但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发展的。
  重调整——如何才能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为孩子自由、自主地游戏提供支持、开放、互动的环境支撑呢?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这一重要思想的指导,教师们放开手脚,结合班级空间实情,调整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将集体教育活动改为分组教育,调整教育时间和空间分配,努力实现游戏空间的合理、有效、互动。
  三、游戏空间创设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用好空间,提高利用效度
  活动室的面积是固定的,如何将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除了用足已有空间外,还在空间自己利用上做好文章,通过对主题墙、空中楼阁、地面游戏等设置策略的运用,构建立体游戏环境,较好地提高了活动空间的利用效度,为幼儿游戏提供了积极的互动支撑。
  1. 构建立体环境——活用主题墙
  主题墙是根据当前主题内容需要而设置的,用来呈现与主题相关的幼儿作品、资料等墙面环境。它一般固定在教室的后面或侧面的墙壁上,高度比幼儿的身高略高10~20厘米。当主题活动时,不妨改变一下思路,让“固定”的主题墙“活”起来。例如:小班《热闹的马路》主题中,我们在主题墙上设计的几条宽宽的马路、红灯、绿灯、人行横道等物体,游戏时,幼儿可以选择玩具汽车在主题墙的马路上行驶,遇到红灯,必须停下来数秒(秒数可随幼儿点数能力的提高而增加),遇到绿灯就可以顺利通过。幼儿也可以抱着娃娃过人行横道,规则同上。这样的主题墙,其功能不单单是呈现,还融进了幼儿的参与,让幼儿在自主的体验中提高了点数的能力,了解了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让主题墙成为孩子游戏的背景,更好地体现了环境对幼儿游戏的支持作用。
  2. 构建立体环境——妙用空中楼阁
  除了发挥墙壁的作用,在区域设置中巧妙地向空中延伸,提高空间利用率,也是缓解地面空间狭小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悬挂、垂吊、支撑的方法在离幼儿身高50~100厘米的空中、侧面拉网。游戏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主题的变化将自己制作的物品悬挂在网上,在取放的过程中,锻炼手眼协调的能力和数物匹配的能力。例如商店游戏,由于需要摆放的东西多,需要的空间也多,因此,教师可以将空间向空中延伸,在靠墙的一面垂直悬挂或横着挂一张网,也可以是多层吊架。网上(吊架上)的物品可以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的(幼儿根据主题内容变化自己制作物品),网的高度视幼儿发展而定,挂的方法可以直接用手挂,也可以借助工具挂。空中楼阁的建立一方面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美化了教室环境,再一方面锻炼了幼儿准确挂、取的能力,增进了游戏的趣味性,可谓一举三得。
  3. 构建立体环境——巧用地面游戏
  地面游戏是我园教师为了解决游戏场地不够而想出的又一个游戏方法。教师用彩色KT板做成可以分合的地面游戏框架,用时打开摊放在教室中间的空地上,游戏结束将KT板对合即可,方便轻巧,收放灵活。游戏的内容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确定。例如,小班进行《热闹的马路》这一主题时,老师在两块可以分合的KT板上用即时贴勾画了马路、停车场等大框架,游戏时,根据主题进展,分别让幼儿进行了设置路标(停车场、红绿灯、急弯、修理等)——看路标开车——按路标停车——修补马路等游戏。既解决了空间小的难题,又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了部分交通规则。这样的地面游戏同样适用于建构、美工等区域。
  (二)灵活运用隔断,促进区域交流
  隔断即区域之间的分隔物。分隔物使用得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发展。一个开放、通透、可变又相对独立的区域空间,可以让幼儿在参与本区域的活动过程中,不断接受周围区域的活动信息,从而产生积极的互动交流。因此,在环境创设中,区域间不妨采用一些具有较强通透性与开放性的分隔物,如珠帘、开放式的小门、变矮的柜子等,增加幼儿和外界的交流。“墙壁开窗户啦!”这一案例较好地反映了分隔物运用的重要性。
  案例片段:小(3)班的娃娃家之间是用KT板间隔的,家和家之间高高地竖起“一堵墙”,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随着游戏情节的深入,娃娃家增添了水池和拖把,老师期待进入家的幼儿能发现新增的物品,并开展相应的角色活动如拖地、洗东西等。活动开始了,幼儿进入区域,小狗家的爸爸妈妈似乎没有发现家里有新增的物品;小兔家的爸爸发现了拖把,他不知道拖把的用途,拿在手里挥了两下,似乎觉得家里空间太小不方便挥舞又随手放下了;小鸡家的妈妈在做饭时发现了水池,她开始使用水池了,淘米、洗菜……家里的爸爸妈妈很少有言语的交流,都各管各的,于是老师在这时就适时介入,“我可以进来作客吗”当老师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家里以后,孩子们在客人的指导下,开始了互动:“爸爸,你的饭做好了吗,宝宝饿了”“快了,马上好了”“妈妈,我来帮你抱娃娃吧,你休息一下”“好的”……但是很快,老师发现,有老师介入的家,孩子的交流和互动是积极的,没有老师介入的家,孩子还像原来那样独自玩,怎么办呢?
  反思与策略:娃娃家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情况,增强了幼儿的角色意识,为进入区域进行社会性角色扮演做好了准备。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都在角色扮演上,虽然教师的适时介入对幼儿的互动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但由于家与家之间空间的隔离,幼儿间缺少了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因而教师的介入收效甚微。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以模仿为主,由于空间的隔离,减少了幼儿模仿、学习的机会,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采取了相应的空间策略,降低了区域间分隔物的高度,把原有的KT板裁掉10厘米,并在家和家的墙壁上开了各种水果形状的窗户,用半透明的窗纱、珠帘进行遮挡,半通透的分隔物既形成了“家”的独立空间,又便于幼儿通过视觉接受来自相邻区域的信息,利用开放式的活动环境,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拉近了相邻区域幼儿之间的距离。果然在调整分隔物后的区域活动中,幼儿间的交往更积极、更互动,“看,娃娃家的墙壁开窗户啦”“有了窗户真好”“我可以和隔壁家妈妈说话啦”。幼儿兴奋地透过小窗户看看隔壁家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微笑着互相传递家里的美味小吃……
  区域间分隔物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诱发和促进了不同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合理运用区域间的分隔物,除了要选择合适的分隔物外,还包括分隔物的合理添加、移动或撤销,这实质上就是区域的分隔、调整和拓通。例如,当教师发现幼儿在建构区中搭建高楼、汽车等不同物体时,就可以考虑在高楼和汽车的中间添加分隔物,自然将这区域一分为二;当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将汽车、房子等搬进角色游戏区使用时,就可以果断地撤销这两个区域间的分隔物,自然地将这两个区域结合拓通了。
  (三)相邻设置区域,引发空间互动
  在设置区域的空间位置时,相关的区域在空间上邻近而设,有助于引发与促进彼此之间的流动与交流。例如,在“汽车嘀嘀嘀”主题中,教师设置了图书区、建构区、玩具城、饰品坊等区域。一开始,教师考虑到建构区需要的空间较大,就将建构区设置在教室一角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在活动进程中,教师发现幼儿用积木、插塑建构的汽车较为单调,并且幼儿很快便没了兴趣。后来教师对区域的空间位置进行了调整,将幼儿自带的汽车玩具组成的“汽车玩具城”,并将此区域设置在建构区旁,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师发现,幼儿建构汽车由原来的无意浏览邻近的“汽车玩具”进行模仿制作,到后来能够有意识观察汽车玩具,并选择材料加以制作。正是由于玩具汽车城和建构区这两个区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且又是相邻而设,才引发了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幼儿游戏中的互动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是动态的,一开始相关的区域,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经常会发生变化,可能会更强,也可能最终不再相关,在此过程中,新的相关区域又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密切关注并根据区域间的相关性,及时对区域的空间设置作出调整。
  合理、有效、科学地设置游戏空间,是创设良好游戏环境的一个方面,游戏材料也是幼儿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媒介与支撑,它是影响区域互动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在游戏环境创设中教师如何巧妙地将某一区域的材料(包括幼儿的作品),巧妙地移植到另一区域中,从而更好地引发两个区域之间的互动将是我们下一主题重点研究的内容,期待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幼儿创设一方安全、自主、丰富、多元的游戏天空。
其他文献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民间童谣总能轻易唤起人们对于童年的美好记忆。   民间童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它来源于民间,篇幅短小、童趣盎然、富有节奏、声韵的美感。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幼儿的朗诵特点,便于幼儿吟诵与理解,并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长知识、扩大生活经验,陶冶幽雅性情,提高文学素养。   童谣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如此大的教育价值,而我们传统的童谣
期刊
园本课程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新一轮幼教改革中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个热点。园本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实践与行动。园本课程的建设不只是课程内容和活动的确定,首要的和更重要的是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活动观、评价观及环境观等基本理念的形成。在园本课程研发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教师是课程园本化研究的主体。在实施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不断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
期刊
新《纲要》在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已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操作探索,而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满足好奇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是需要环境和材料为依托的。新《纲要》也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
期刊
在幼儿园里,学前儿童和教师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学前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融洽甚至紧张,会成为引起学前儿童心理失调的重要原因。所以创设有益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是很必要的。   一、拥有体谅和宽容的心态   幼儿的行为受动机驱使,而动机是建筑在需要之上的。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特别是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有益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建构。动机的冲突在幼儿之间经常发生,有时还会发生挫折,让幼儿在
期刊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就十分崇尚“礼”,也极为重视礼仪教育,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节、礼仪、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对文明礼仪的要求越来越高,礼仪是走向成功必备的基本素质。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显示:那些懂得礼仪的孩子,其身心健康,而且更
期刊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幼儿园的保育工作由于认识不到位、经费不足、管理不规范等情况导致保育员队伍整体素质低,保育游离于幼儿园工作中心之外。如何加强对农村保育工作的认识和管理,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水平,促进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整体提升,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农村幼儿园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实际性问题。本文从分析目前存在的现状入手,具体从源于人本的真情关怀,来自于实践的有效帮助和关注于激励的考核促进三个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功能和作用。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适合幼儿特点,突出主体地位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发展需要相适应。不同年龄阶段
期刊
一、活动设计意图  海面宝宝是现在每一位幼儿都耳熟能详的卡通人物,他们对海绵宝宝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既然幼儿那么喜欢这个卡通人物,那为什么不把它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呢,根据小班幼儿对故事、小动物、游戏感兴趣的特点,选择游戏化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们以海绵宝宝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来,能激发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整个游戏抓水母(海绵宝宝最喜欢的一项室外活动)为主,以闯关的形式开展,闯关包括:大嘴巴怪兽、高高的
期刊
设计背景  出去游玩看到孩子们跳稻草动作,让我想起儿时的我们常在稻草堆里嬉戏,用稻草当马骑、搭房子等。稻草在农村来说是垂手可得的东西,每一捆稻草有一定的宽度和高度,它可以进行垒高和加宽,可增加跳跃的难度,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动作的发展来挑战自己,使每个幼儿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本活动旨在利用稻草进行一物多跳,让幼儿体验在体育活动中创造性跳稻草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稻草的多种跳法,体验
期刊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我园在健康领域中,体育课组织模式的一个大胆尝试。以往体育活动的组织中总是以游戏情境来开展,本次活动打破了这样的情境模式,采用结构式的游戏来组织体育活动。整个活动由一个个游戏组成,每个游戏之间没有直接的情境贯穿,但这并不影响幼儿的兴趣,相反,孩子在活动中的氛围更加宽松、自主、平等;孩子也更加会玩、爱玩。  活动目标  1. 通过玩球游戏发展幼儿走、跳、爬、平衡等基本动作,促进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