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造型在中职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awa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由其衍生出的传统室内造型设计也在中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从使学生了解传统造型艺术风格,培养学生对传统造型的审美情趣和合理借鉴、融合现代造型的优点三个角度,对如何在中职室内设计教学中应用传统造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和阐释,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传统造型;室内设计教学
  从传统造型入手讲解室内设计是中职室内设计教学的重点。传统室内设计造型讲究抽象感悟,这跟现代室内设计中所注重的形象感悟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传统造型设计中的艺术形式,还要让学生了解到其深刻内涵,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造型的理解,对其审美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了解传统造型的艺术风格
  第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传统造型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因此,为了更好地将传统造型应用到中职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传统造型多观察、多认识,以此来深入了解我国传统造型艺术的风格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造型艺术。
  第二,教师在对传统造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照搬照抄,而要鼓励他们创新传统造型,使其按照现代审美标准做出相应的改动,这样才会让传统造型被更多人认可和接受。
  例如,为了增加学生对传统造型艺术风格的了解,某中职学校教师在室内设计课上为学生找来了记载传统造型设计理念的相关文字资料,并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对传统造型艺术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古典文献中对传统室内造型的记载,让学生了解了傳统造型的发展脉络,加深了他们对传统造型艺术风格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对传统造型的审美情趣
  传统室内设计造型往往具备很强的文艺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室内设计教学,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造型的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加深对传统造型的理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为了提高学生对传统造型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找一些成功造型应用案例讲解。多让学生观察这些传统造型的设计方式,可以使其了解传统造型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方法。但不能让学生将这些成功的设计案例生搬硬套到自己设计的作品中,因为这样不利于学生形成有自我特色的传统造型设计理念,这对于传统造型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创新是十分不利的。
  第二,传统造型注重设计的整体和谐性,讲究情感含蓄,这与现代造型中所讲求的直接表达方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必须引导学生,通过传统造型的表象深入到造型中,感受其内在的精神气蕴,然后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对室内设计的理解。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造型设计的表现形式,某中职学校教师在室内设计课上向学生展示了北京故宫、颐和园等传统建筑内部的室内造型设计图片,使学生对传统室内设计造型的表现手法有了全新的认识,有效地提升了其在室内设计中应用传统造型的能力。
  三、合理借鉴、融合现代造型的优点
  传统造型设计若想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借鉴现代造型的优点和长处是必不可少的,这也使其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从而被广泛接受。为此,教师在传统造型的室内设计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传统造型讲究对称和唯美,而现代造型则讲究时尚和简约。因此,在了解传统艺术造型的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传统造型有选择性地进行传承和利用。在保留传统造型优秀部分的同时,还要利用现代造型对其加以创新,从而使传统室内设计造型艺术在教学中获得新的发展,并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第二,合理借鉴现代造型风格,能够让传统造型设计更国际化,这对传统造型“走出去”,在国际上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在开展室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设计兼具传统和现代的特点,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两者结合的成功设计案例,如北京香山饭店和苏州博物馆等兼具传统和现代造型特点的建筑内部设计图片,并与学生深入研究了现代造型如何才能更好地与传统造型相结合。学生踊跃思考,充分发散思维,对结合二者开展室内设计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综上所述,本文简要探讨了传统造型在中职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经研究发现,运用本文所列举的研究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传统造型艺术风格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传统造型设计理念,从而使传统造型在国际上取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平.混合教学模式在中职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193-194.
  [2]胡志栋.室内设计风格的教学探讨[J].艺术教育,2011(11):138.
  (责任编辑:吴田田 章 蒙)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式,以期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多数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有的甚至厌烦学习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提高成绩,实施“题海战术”,这样不仅教师累,学生也会产生规避心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数学教学的本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才能使其
期刊
摘 要: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其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特别是在以慕课为背景的各类教学改革中。本文阐述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慕课;学生参与度;教学模式  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于2017年5月申报课题“慕课背景下职业院校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同年6月通过审批立项,7月经专家评估审核开题,8~9月课题组成员收集了历年任课教师的课件、视频文件、电子教案、试卷资料等,并对
期刊
摘 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为了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本文通过举例证明运用“故事教学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英语;故事教学法  当前,小学英语的学科地位正在逐渐提高。在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方式也在不断革新。在此背景下,故事教学法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式。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运用“
期刊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开始了相应的改革。小學数学教学在作业设计方面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在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与策略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对基础学科的规范化。新课程标准为各基础学科教学指明了方向,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
期刊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稳定,难以持久。基于此,数学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情景  一、通过活动,培养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以活动为载体,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玩”数学,在操作中“做”数学,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是培
期刊
摘 要:为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教师要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搭建好竞争平台——小组。本文主要介绍了以小组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的途径,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合作;竞争;动力;学习  有人预言,在不久的将来,缺乏竞争意识的人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不能与他人合作的人不会取得成功。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学
期刊
摘 要:高一英语学法指导主要研究初高中英语教材衔接、高中英语教学规律和学习方法。本文将通过对学法指导重要性的分析,提出有效的高一英语学法指导策略,以期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一;英语教学;学法指导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培养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英语教师必须加以落实的。  一、加强学法
期刊
摘 要: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不断革新。高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关注高中生的身心健康。从某种程度上讲,高中阶段属于学生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基于此,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注重情感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沟通机制。本文就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从某种程度上讲,加强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弥补
期刊
摘 要: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学习难度比较高的基础课程。本文通过简述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提升技巧,以期提高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技巧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理工学科尤其是电子信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是培养电子信息类高端人才的基础和关键。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会在
期刊
摘 要:随着“对口高考”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中职院校基本的教學形式需要改变。中职院校的全体教职工应该认识到“对口高考”的重要性及当前中职院校在对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构建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中职学生总体的竞争力。本文主要研究了中职院校对口升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对口高考;创新研究  面对激烈的竞争,中职院校想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要顺应当前“对口高考”的政策和形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