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展开作文教学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15295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现今的作文教学似乎进入了一种无米之炊的境地,笔者提出立足文本的观点。语文教学的主要素材是文本,运用所教的文本来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可以有的放矢,更具有操作性。文章以经典作品《白杨礼赞》为范本,从几个角度谈写作,结合学生的当堂练习,展开作文教学。
  【关键词】文本;作文教学;白杨礼赞
  语文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就一篇课文而言,所教的内容虽有一定标准,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又有些微差别,如何教,怎么教,教什么,是单一还是丰富,都是问题。笔者结合教学中的感悟,谈谈自己的看法。
  茅盾的《白杨礼赞》形象地塑造了西北地区的白杨树,它的正直、伟岸、严肃、质朴令人称赞。这篇优秀的散文是茅盾延安行的一段回忆,通过白杨树赞美了陕北地区抗日军民的革命精神以及抗战的信心。
  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在教学过程中,《白杨礼赞》在写作上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在教学文本后,笔者以此作为一堂写作课的方法指导,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了短文写作训练。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度高,那么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既轻松又容易掌握,可以说有一定效果。下面针对学生写作的常见问题,笔者选取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选材的真实
  如今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过多虚假的故事型作文,很足让人啼笑皆非。
  茅盾先生的这篇《白杨礼赞》,是他在西北平原上亲身走过一次之后,回到重庆后写的。经典文学作品,更多的是能反映社会生活,以此引人深思,但又不同于生活。作品经过作家的加工,注入自我的情感,表现出作者对社会和自然的自我解读,赋予作品独特的魅力,使作品更好地感染读者。可见作家创作作品亦要从现实生活中来。文章的素材来自真实的生活,这就与我们提倡写作要求真情实感相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的内容是真实的,观察天地万物,展开对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索。真情实感在写作中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学生比较缺乏这点。学生的观察力不足,虚假的套作、伪作比比皆是,闭门造车的现象比较多,这也是写作最忌讳的事情。
  写作杜绝虚伪、胡编乱造的情节。如果选取不熟悉的事物来写,容易造成文章的空洞、有神无形。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写,便于观察,也容易写出真实情感,可以是身边的一棵树、一个花盆,以及校园里、田野里……
  学生在《玉兰花赞歌》中描写的是家门旁的一棵树,真实自然,易于抒情,也不显做作。
  “我家车库门旁的那棵玉兰花树很不起眼,但就在去年夏天它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棵玉兰花树生长在墙边的一个角落里,树干底部周围生长着繁盛的花草,三面被矮树丛包围。在相隔不远处有几棵长得比它高的树木,如果不仔细探寻,还真难寻着它的踪迹。万里晴空的日子,我走下楼去买冷饮,买完便走到路边树荫下乘凉,顺便观察一下这棵不起眼的玉兰树……等等,那是什么!遮盖在树叶下的那一点闪着诱人光芒的是什么!不错,那是花苞!这一幕景象使我万分惊奇,我不由停下,走近仔细观察着它,那一点花苞并不大,但好似充满生气,像探出头在观察这个新世界。这时,我不再觉得它只是一个花苞,而是觉得它就是一条小生命,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朝气的生命。
  我思考着是否还有其他生命被掩盖在死寂之下。这儿,那儿,还有那儿……我仿佛听见它在向我倾诉心声:‘我要开花!’我仔细聆听着,生怕遗漏了一句。
  我眼前的不再是一棵树,而是一位勇者,即使它被包围,它被遮挡,它也会用自己的力量将困难踩在脚下,拨开空中的乌云,用汗水来迎接胜利光芒的照耀。
  这棵玉兰花的精神和意志让我肃然起敬。”
  同样,《梨树礼赞》也具有生活气息,学生的稚嫩语言更显得朴实自然。
  “记得老屋家门前有一颗梨树,它很瘦小,也没有特别粗壮的枝丫。如果美專指‘高大’‘粗壮’,那么这颗梨树真算不得树中的伟丈夫。但它姿态美,枝丫参差错落不齐,所以它是树中的好女子。
  记得种梨树时,我家特地到街上买上株幼苗,用铁锹把泥土掘一个深深的洞,把树苗轻放在挖好的洞里,盖上泥土,压平,将水浇在泥土上,把梨树浇活,以后便不用给它浇水,大约一月份发芽,等它长高了,树上开始爬上梨花与梨树的叶子。那梨花粉的、白的、淡粉的,像棉花糖,像果冻布丁,敞着怀,露出羞涩的颜色,那梨树上长的叶子又尖又青,与梨花相辉映,一起待在参差不齐的枝丫上,那尖尖的叶子就是它的武器,护卫着每一朵娇嫩的主子。”
  二、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线索可以理清文章脉络。《白杨礼赞》的线索是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文章从第一段开头到文章第四段开头,然后第六段的独立成段再到第八段的开头,最后在第九段的结尾,基本在每一段的开头都明确点明这种感情,用这条感情线索串联起文章,整篇文章九段文字整体感强,文章的篇幅再长,有了线索,就如同一条线串联起各个如珠子般的段落,情感清晰,凝聚力强,主题突出。
  的确,文章线索如一串玉珠,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如学生在《兰花赞》中的描述:“我喜爱兰花,爱她的形;我喜爱兰花,更是因为她的品质幽幽;我喜爱她,礼赞她独特的精神。”语言上简单的几句话,使整篇文章变得有整体感,条理清晰,挖掘兰花的内涵,情感不断升华,赞美便水到渠成。
  三、欲扬先抑的手法
  《白杨礼赞》中作者的主体意图是要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此作者运用了多重表现的手法。其中一个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这在文章第七段的开头体现得淋漓尽致。开始连用两个“没有”,之后又说“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再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先贬低白杨树,说它的“缺点”和“不足”,让人对白杨树的印象不佳,正待此时,又反转了,一个“但是”,直接赞美白杨树的优点“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挺拔”,称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样处理,一抑一扬,读者的心情随着文字一起一伏,对白杨树的认识便逐渐加深。   又如,“看着它的生长环境:杂草与它争养分,矮树丛跟它强抢发展空间,大树取走了烈日的呼吸,我真为它的前程叹息”。
  学生在习作《赞歌》中就借鉴了这种手法:“它没有大树的伟岸高大,不能帮人遮阳挡雨;它没有花朵的芬芳艳丽,不能给人视觉和嗅觉的感官享受;它更不比瓜果有用,不能填饱饥饿的肚子。但是,它却比大树坚强,比花朵生命力强,它是小草。”
  又如习作《青松》:“青松是一种普通的树,它没有像茶树那样美丽的花,没有梨树那样香甜的果,也没有芭蕉那样肥硕的叶,甚至走过它的身旁,你也会对它视而不见。但是,风吹雨打它都屹立不倒,让人敬畏。”
  再如习作《沙漠中的绿意》:“一说起仙人掌,人们就会说很难看,仙人掌浑身都是刺,它的颜色单一,形状简单,或圆或笔直。但是,它生命力很强,是沙漠中的一抹绿。”
  以上这些习作都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四、对比手法
  《白杨礼赞》短短两行多字的结尾中,作者把楠木和白杨树进行了对比。对比在文中一般起到强调的作用。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出现不知所云的现象,写作对象不鲜明,老师在教学中一直强调用细节来塑造形象,学生想学但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笔者认为用对比手法切入会更好些。
  比如学生写道:“我家院后长的那些野草和窗台上花盆里的那株吊兰是有些不同的,它叶子都是狭长的,颜色都是碧绿的。那些野草在风中随意地舒展着柔嫩的躯体,而那株吊兰只是在透过玻璃挺直自己的触须,极力想抓住丝缕阳光。”
  这个文段虽然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但从学生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其观察仔细。没有全全面面地描写,但仅一个方面的对比,就显出吊兰的与众不同,比一些杂七杂八的所谓的细节描写要好得多。
  文本浩瀚,选取一二,如淘金一般。一篇经典的課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只是为教学而教学,还应进行拓展延伸。文本是教学的素材,是展开教学的基石,我们常常为如何指导学生写作而犯愁,实际上课本就是最好的、最易理解的写作范本。
  当然,作文指导关键是指导,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帮助是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其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某种 “道”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才能举一反三,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 王玉芳,屠宁.浅析《白杨礼赞》的写作特色[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3(01).
  [2] 齐国栋.白杨礼赞》结构美[J]. 语文天地, 2004(02).
  [3] 丁小平.作文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J]. 语文天地,2015(21).
  [4] 于军民.论中学作文教学的真实性问题[J]. 语文建设,2010(03).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提问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方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问题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课堂提问,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实施策略。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实施现状展开分析,进而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实施策略,旨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实施策略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互联网
教育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明确提出在社会建设中,要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放在首位。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对于动员和激励教育工作者努力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连日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主要领导及直属单位领导和各处室部门负责同志,一起进行了多次集中学习,并
【摘要】随着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的更新,教师更加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境式教学具有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开展具体的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情境式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强化
【摘要】“引领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扎实推进”是当代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文章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结合语文版初中教材,着力从三方面分析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以期达到让青少年“不忘初心,赓续传统,砥砺前行”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不忘初心,守本创新,创造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向前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一
【摘要】教学《金色花》,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本,感受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也让学生了解想象,深入文本赏析想象,最后走进生活,以想象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教学设计便是让学生回归生活,把动情点以想象的方式流淌出一首首赞歌,把阅读教学投射到生活力增长的方向上。  【关键词】想象;真情;生活力  《金色花》这首诗是泰戈尔谱写的重塑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精彩诗篇。泰戈尔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观察自然,感受生
【摘要】随着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及学校教育系统的改革,馆校合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为例,介绍了馆校合作模式,分析了这种模式的特点,同时指出其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馆校合作;博物馆;学校  博物馆与学校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主动调整自身的行为策略,促进合作并实现教育产品的供给。然而,在实践层面上,博物馆依然并非介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博物馆和学校之间
【摘要】数学新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从过去的偏重知识技能的落实这单一的目标转向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维合一的多元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四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是优化教学的首要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四维目标;整合策略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维合一的多元目标是《基
课改进行到今天,人们逐步认识到,关注学生的发展,首先要关注教师的发展。确立教师在课改以及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导作用,才会引领学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教师主体地位的确立必须以教师的持续发展与不断提高为根基。课改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的落实,是教师自我生命自由与健全发展、专业化素质与通识素养全面提高的具体显现。   课改以来的无数案例表明,学生素质提高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大多是文学佳品,是自然美、艺术美、人性美的荟萃。山水有情,草木知意,为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证。那么,如何用文本之美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滋润学生的心灵,推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呢?我的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能够透过文字,对它所展示的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有敏锐的感知力。      一、形美以感目   ——让学生拥有“绘
首先来谈谈我对德育的认识。    德育是帮助学生获得一生幸福的重要途径。以往我们谈论德育,强调的是各种社会规范对人的制约,而“幸福”多指向自由、愉快的心理感受,与“制约”之间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我为什么把“幸福”寄托于德育呢?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他的社会性。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最重要的纽带就是道德。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意识,不能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不能被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