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对其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年内的来经量、痛经程度、子宫大小变化及该手术对于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 随访结果表明,患者的痛经程度较术前减轻,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对于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子宫腺肌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67-01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了子宫肌层导致其发生弥漫性或者局限性的病变。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多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等要求。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对其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探讨分析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5.4±2.0)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常规进行宫颈刮片病理实验检查及临床诊断确诊;患者临床表现出进行性痛经、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贫血等症状;弥漫性病变24例,局灶型病变28例,均经药物治疗无效;均未发现恶变情况,未发现心、肺、肝肾等功能障碍及生殖道感染。
1.2 方法 于患者月经干净后的4天左右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DSA的引导下,在右侧股动脉采用Seldinger’s技术进行穿刺,将4-5F的Cobra导管经由右股动脉进入左髂内动脉,再有选择性地插入到左子宫动脉上行支,使用高压注射器将动脉造影剂注入血管,压力为136kPa,6ml/s连续注入,观察子宫动脉走行、子宫体造影染色及病灶分布情况。根据观察到的子宫动脉粗细状况及病灶位置,选择适量的直径为2mm左右大小的新鲜明胶海绵颗粒混合抗生素及造影剂经Cobra导管注入双侧子宫动脉以进行栓塞,栓塞过程可在X线的透视下进行。后进行DSA检查,栓塞效果达到后取出Cobra导管及导管鞘,对穿刺点进行压迫10min后进行止血操作,局部进行加压止血。右下肢6-8小时内限制活动。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1.3 观察指标 (1)在患者术后的第1、4、6、12个月每月月经干净后的一周内进行复查,观察经期、经量及痛经情况。采用慢性疼痛分级问卷进行痛经程度评估,疼痛程度为(0-100)分,影响活动程度为(0-100)分,活动能力为(0-6)点。分级标准见下,0级:疼痛程度为及活动能力均为0;Ⅰ级:疼痛程度小于50,活动能力丧失小于3;Ⅱ级:疼痛程度大于等于50,活动能力丧失小于3;Ⅲ级:不论疼痛程度,活动能力丧失等于3或4;Ⅳ级:不论疼痛程度,活动能力丧失等于5或6。级别越高说明痛经程度越严重。(2)月经量的判别根据患者月经周期时使用的卫生巾片数评价。(3)术后在月经来潮3-5天内检测患者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治疗后1、4、6、12个月痛经程度比较 52例患者中有43例在术后3个月内痛经完全消失;其余9例在术后3个月后痛经得到明显缓解。治疗前患者疼痛程度评分为(63.52±2.9)分,影响活动程度(44.21±21.25)分,活动能力丧失(4.21±1.31)点,疼痛分级(2.85±1.21)级;治疗后6个月其疼痛程度评分为(6.12±2.73)分,影响活动程度(4.67±2.16)分,活动能力丧失(0.41±0.26)点,疼痛分级(0.21±0.32)级。治疗前后相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月经量及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术前患者月经量为(100±0)%,术后月经量为(51.0±18.2)%,术后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SH为(5.58±1.93)IU/L,LH为(5.38±1.61)IU/L,E2为(312.44±79.23)pmol/L;术后FSH为(4.87±1.36)IU/L,LH为(4.75±1.63)IU/L,E2为(316.14±89.15)pmol/L,术后均较术前水平有所改善。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保守疗法效果较不理想,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和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能受到一定的效果,但任由部分患者因上述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不得不选择切除子宫的治疗方案,导致患者彻底丧失了生育能力[2-3],给患者生理及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提出,给子宫腺肌病带来了希望,该术式对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栓塞能有效导致肌层长期处于缺血及缺氧状态而导致侵入肌层的内膜发生坏死,进而被溶解吸收,致使肌层病灶体积缩小甚至消失,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消失,子宫体积及宫腔面积的缩小能有效使月经量减小;新鲜明胶海绵颗粒是一种较安全较合适的栓塞剂,栓塞时要注意缓慢进行推注,其能够有效保证子宫动脉的栓塞,从而有效阻断血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且手术费用较低。本组研究中,经术后随访发现,患者的痛经程度较术前减轻,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式新颖,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成功保留子宫,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患者仍拥有生育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军军.CA125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研究中的价值[J].山西医科大学. 2012,78(12):78-79.
[2]钟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23):74-75.
[3]哈丽恰·霍加西.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5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24(15):72-73.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子宫腺肌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067-01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了子宫肌层导致其发生弥漫性或者局限性的病变。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多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等要求。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对其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探讨分析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5.4±2.0)岁;所有患者在术前常规进行宫颈刮片病理实验检查及临床诊断确诊;患者临床表现出进行性痛经、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贫血等症状;弥漫性病变24例,局灶型病变28例,均经药物治疗无效;均未发现恶变情况,未发现心、肺、肝肾等功能障碍及生殖道感染。
1.2 方法 于患者月经干净后的4天左右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DSA的引导下,在右侧股动脉采用Seldinger’s技术进行穿刺,将4-5F的Cobra导管经由右股动脉进入左髂内动脉,再有选择性地插入到左子宫动脉上行支,使用高压注射器将动脉造影剂注入血管,压力为136kPa,6ml/s连续注入,观察子宫动脉走行、子宫体造影染色及病灶分布情况。根据观察到的子宫动脉粗细状况及病灶位置,选择适量的直径为2mm左右大小的新鲜明胶海绵颗粒混合抗生素及造影剂经Cobra导管注入双侧子宫动脉以进行栓塞,栓塞过程可在X线的透视下进行。后进行DSA检查,栓塞效果达到后取出Cobra导管及导管鞘,对穿刺点进行压迫10min后进行止血操作,局部进行加压止血。右下肢6-8小时内限制活动。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1.3 观察指标 (1)在患者术后的第1、4、6、12个月每月月经干净后的一周内进行复查,观察经期、经量及痛经情况。采用慢性疼痛分级问卷进行痛经程度评估,疼痛程度为(0-100)分,影响活动程度为(0-100)分,活动能力为(0-6)点。分级标准见下,0级:疼痛程度为及活动能力均为0;Ⅰ级:疼痛程度小于50,活动能力丧失小于3;Ⅱ级:疼痛程度大于等于50,活动能力丧失小于3;Ⅲ级:不论疼痛程度,活动能力丧失等于3或4;Ⅳ级:不论疼痛程度,活动能力丧失等于5或6。级别越高说明痛经程度越严重。(2)月经量的判别根据患者月经周期时使用的卫生巾片数评价。(3)术后在月经来潮3-5天内检测患者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治疗后1、4、6、12个月痛经程度比较 52例患者中有43例在术后3个月内痛经完全消失;其余9例在术后3个月后痛经得到明显缓解。治疗前患者疼痛程度评分为(63.52±2.9)分,影响活动程度(44.21±21.25)分,活动能力丧失(4.21±1.31)点,疼痛分级(2.85±1.21)级;治疗后6个月其疼痛程度评分为(6.12±2.73)分,影响活动程度(4.67±2.16)分,活动能力丧失(0.41±0.26)点,疼痛分级(0.21±0.32)级。治疗前后相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月经量及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术前患者月经量为(100±0)%,术后月经量为(51.0±18.2)%,术后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SH为(5.58±1.93)IU/L,LH为(5.38±1.61)IU/L,E2为(312.44±79.23)pmol/L;术后FSH为(4.87±1.36)IU/L,LH为(4.75±1.63)IU/L,E2为(316.14±89.15)pmol/L,术后均较术前水平有所改善。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保守疗法效果较不理想,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和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能受到一定的效果,但任由部分患者因上述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不得不选择切除子宫的治疗方案,导致患者彻底丧失了生育能力[2-3],给患者生理及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提出,给子宫腺肌病带来了希望,该术式对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栓塞能有效导致肌层长期处于缺血及缺氧状态而导致侵入肌层的内膜发生坏死,进而被溶解吸收,致使肌层病灶体积缩小甚至消失,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消失,子宫体积及宫腔面积的缩小能有效使月经量减小;新鲜明胶海绵颗粒是一种较安全较合适的栓塞剂,栓塞时要注意缓慢进行推注,其能够有效保证子宫动脉的栓塞,从而有效阻断血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且手术费用较低。本组研究中,经术后随访发现,患者的痛经程度较术前减轻,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式新颖,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成功保留子宫,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患者仍拥有生育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军军.CA125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研究中的价值[J].山西医科大学. 2012,78(12):78-79.
[2]钟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23):74-75.
[3]哈丽恰·霍加西.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5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24(1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