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用“分组教学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tag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学生之间的信息意识、知识水平、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差异更大,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与实际操作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这已经成为所有信息技术教师的共同课题。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采用“分组教学法”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给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对用“分组教学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作如下探讨:
  
  一、准备
  在期初第一至二周內成立学习合作小组。将每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可以是同质(学习程度、兴趣、个性、性别等),也可以是异质,一般以异质为宜,互补性强,更能体现和发挥互相包容、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精神。还能培养团队精神。每组推选一名理论水平较高、操作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成员担任组长,起联络、监督和指导作用。恰当地安排上机座位(各组连续坐一块且组长坐中间),有利于辅导组内成员。为互动提供条件,接着就实施互动协作学习。
  
  二、互动
  1.加强对组长的管理与培训。
  大家知道,信息技术课70%以上要在电脑室上,学生天性好动,上课只顾自己玩,经常做与课堂无关的操作,甚至打游戏,若不有效组织,那将会变成“放羊式”上机,老师要花费时间与精力来维持纪律,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其弊端有两方面:一是难以操作(一节课只要有那么十多个学生在玩,老师是无法管理的),二是显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加强对组长的管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监督、管好本组的成员,恰好能避免上述弊端。这样,老师才能分出身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老师要尽可能响应各组学生的提问,更多地点拨、辅导学生,增加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2.辅导与交流
  上课期间,老师布置“任务”在各组展开竞赛,在竞争的情境氛围中,对于较难的“任务”会使学生频繁的提问导致老师难以及时响应,许多学生仍处于“失助”状况,这时,组长的及时指导和组内互帮互助既能缓解燃眉之急,又加强了组内的协作,而组内成员间的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献计献策,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得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和体现,老师也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巡回指导、点拨各组,并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与个人,然后组间交流,组间小结,总结经验、方法,博采众长。教师也可以以学习伙伴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和协作学习的过程,指点学习路径,点拨学习疑难,丰富学习交流,深化学习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各小组长真正地成为组内成员的好帮手,教学的小助手。组内成员间的协作关系随之稳固下来,使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理论与操作水平不断提高。在此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能力与方法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存储器”。学生面对的认知材料也不再是教师单一的粉笔板书和口头讲述,变成一个个“任务”,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成长,而计算机形象友好的交互界面、逼真生动的实验模拟、饶有兴致的游戏探索,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他们在成为学习主人的愉悦体验中,情感得到健康发展,个性得以完善。
  
  三、评价
  当学生操作完毕,老师利用最后的时间,根据“任务”或课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各组的协作意识与组内成员的参与程度等项目对各组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指出不足,提出建议,还可展示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追求完美的品质,根据实际也可采用自评、组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旨在画龙点睛,重在鼓励。
  总之,在这种分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导航者。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实现了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者和“任务”互动,他们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培养了积极的学习习惯、学习情感。还培养了学习者的责任心、协作精神及创新品质,为他们提供了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其他文献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一位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教学观念的变化,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新课改,让教学更精彩,新课改,让课堂更活跃。但通过近几年自身的实践和调查发现,课堂的精彩和活跃呈现在形式上的多,体现出新课改要求的本质上的突破少。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不同程度地从认识、观念、角色、教法、教学设计等方面发生了转变,而我们的合作者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认识、角色、
期刊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经。小学生要开展语言综合性学习,由于年龄、经验的限制,肯定要有个从扶到放的过程。那就要求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与语文相沟通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自由地把书本和生活中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建构起来,探索出更利于儿童全面主动发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途经,从而提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无疑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不仅本身是课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往往起到主导作用。网络,是一个神奇广大的世界。中国有句古话,叫“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在今天的互联网上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尽管人们对现在的网络形象颇有微词,但网络上丰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观察和思维能力,其中表达能力是较为重要的一环。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教师发下作文后,大多数学生仅是看看分数,并不重视教师的评语,学生缺乏积极性,忽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体性。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
期刊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设计问题并引导学会分析解决,有利于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促进目标达成,高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有效地化学问题设计对于提高化学学科课堂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一、巩固和应用化学知识、技能    学生具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基础。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成,使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们面前展开,这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伴随课程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思想的革新、教材的变化,在这样的课改形势下,教师教学行为必然要发生改变。因此生物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一、备课方面  备课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和构思的过程。是一种
期刊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以多媒体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造思维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多媒体的使用目的不明确,对多媒体产生依賴性,不管有没有必要,符合不符合学
期刊
影视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文化类型,与其他艺术门类(如雕塑、音乐、美术等等)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在文化上承载了政治、经济、社会、哲学、法学、文学、教育等深邃的思想内涵。  现代影视艺术传播大众化走向趋势越来越显著,体现出"快餐式"、商品化、技术化、组织化、机械复制、标准化、偶像崇拜、娱乐化的特点,而各种影视媒介的发展创新,使这一趋势更加迅猛,影视文化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1.影视文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具有丰富的素质教育功能。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教材中共有74个实验,老师演示实验有53个,学生活動实验有21个。虽然这些实验的难度不大,但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中招考试中实验占的分值不大,近几年来,实验教学的模式仍是以教师演示
期刊
心理研究表明,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孩子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进入小学,是孩子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走好学习的第一步,从而把良好的习惯逐步内化成为素质,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受益终生。    一、小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应该做到突出一个“明”字,狠抓一个“严”字,坚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