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体育课教学质量观的变化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课教学质量观是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具有时代特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教育发展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80年代的体育课教学质量追求与现在的体育课教学质量追求,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体育课教学质量观的变化。
  关键词:例说;体育课;质量观;变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07-03
  改革开放的30多年,特别是以扬州会议为标志,我国学校体育逐步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取得了巨大成绩,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尤其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体育课堂教学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体育课教学质量观也有了相应改变。那么80年代体育课教学质量观与现在体育课教学质量观,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认识这一问题,在深化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今天,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非常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案例选择说明
  本文所选案例,一是1983年10月第一版印刷的,由《学校体育学》编写组编写的《学校体育学》中的初二山羊分腿腾越,短跑的教学案例。二是2008年6月第二版,由潘绍伟、于可红主编的《学校体育学》中的七年级快速跑,柔韧练习的教学案例。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教学案例,一是由于两个教学案例隶属相同的水平段,具有相同的学习内容(其中),便于比对,利于分析。二是尽管选择教案具有个人质量取向,但是通过对两本不同年代《学校体育学》中的案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个不同年代的人们对体育教学的追求(质量观),以及时代特点。
  二、案例描述与对比分析
  本文从两个教学案例中,选取与体育课教学质量观相关的共有元素,然后将完整的课例,切分成案例片段进行描述与对比分析,增加对比分析的清晰度。
  1.案例片段一——教学内容
  (1)案例描述
  这是80年代初二的一节体育课,课次是第15次,学习内容是山羊分腿腾越和短跑。同时,教师在宣布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还有实心球练习。而现在的体育课是七年级的一节体育课,周次11,课次31,执教教师是上海市第三初级中学陈巍老师(女),上课时间是2004年6月,学习内容快速跑和柔韧素质。
  (2)对比分析
  两节体育课用现在水平段来划分,都属于水平四。从教学容量来看,80年代的体育课教学容量较大。如果将实心球练习作为现在的“课课练”来看,那么仍有两项教学内容,可见,课程学习内容“繁”。这么大的教学容量,课堂教学质量有谁能够保障。一定程度上说明,80年代体育课教学,在教学质量观上比较追求“量”,教学容量尽可能大。在追求“量”的同时,不可避免会牺牲“质”。80年代体育课追求的教学质量是偏重于“量”的质量。从现在的体育课教学内容来看,同样是45分钟的一节体育课,只学一项教材,再配以柔韧素质练习。学生学得会更加充分、透彻,也会给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留足时间和空间。同时安排与快速跑密切相关的柔韧素质练习,可使在单元教学的学习中,运动技能学习具有关联性和促进性,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显然,课堂教学质量观是既关注适宜的“量”,更关注“质”,即完整的质量。
  2.案例片段二——教学目标
  (1)案例描述
  在80年代的这节体育课中,教师将教学任务确定为:进一步掌握山羊分腿腾越技术;改进跑的基本姿势,提高跑的能力;发展上、下肢及腰腹肌力量;培养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上海陈老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体验快速跑,尝试观察、比较和分析动作,发现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合的练习方法,改善快速跑奔跑的质量,提高快速跑的能力,发展速度、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积极参与的态度,感受合作互助的快乐,表现出对同伴的关心和集体荣誉感,并逐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对比分析
  从80年代体育课教学目标表述上来说,体育课教学质量观追求的是教师教的目标结果。现在的体育课教学目标则追求的是学生学的目标结果。这是一个显著变化,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同时,从体育课教学目标表述的内容来分析,80年代教学任务仅是指向运动技能学习,身体素质发展和学科德育培养。这是那个年代对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追求。而现在体育课教学则追求的是学生经过体育课学习后,在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体能、情感的变化与发展。可见,现在体育课教学质量追求比80年代体育课教学质量追求更多元。
  3.案例片段三——活动内容
  (1)案例描述
  80年代这节体育课,学习短跑是在学完山羊分腿腾越和实心球练习后进行的。教学步骤是:①组织学生集体听教师击掌做原地摆臂20~30次练习。②组织学生集体听教师击掌做原地高抬腿20~30次练习。③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快步走动加摆臂练习25米×1。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放松跑体会正确的摆臂及上体姿势2~3次×25米。⑤组织学生进行曲线跑接力游戏。陈巍老师上的快速跑课是这样进行的,将主体环节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快速跑练习;第二阶段快速跑垒——与传接球比速度;第三阶段柔韧性练习。第一阶段快速跑练习活动内容是:①让学生体验与观察——对角线跑。②传授快速跑的知识与方法,即影响跑速的主要因素(步频与步幅)、途中跑正确动作方法。③学生自主学练。第二阶段练习活动内容是与传接球比速度,方法是:传球队员接到回球向对角传出。第三阶段活动内容是做腰部和腿部的柔韧性练习。
  (2)对比分析
  80年代的体育课教学活动设计,从质量观上看,追求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学习循序渐进,规范地把教材教好。如原地摆臂、原地高抬腿摆臂、快步走摆臂、放松跑体会摆臂、游戏活动强化摆臂。现在体育课教学活动设计,从质量观上看,尊重教材特点、学生特点,积极创新寻求变化,用发展的理念设计教学活动,想方设法用教材教。如快速跑练习,体验与观察——对角线跑、渗透快速跑的知识与方法——影响跑速的主要因素步频与步幅,途中跑正确动作方法。快速跑垒——与传接球比速度,是创新、整合的游戏化活动。柔韧性练习,“课课练”发展腰部与腿部柔韧性练习,运用已学过的动作自主学练,互相合作,协调配合。通过比较看,80年代体育课教学质量观,在教学活动内容设计方面,比较追求系统化的,运动技能形成的练习。而现在的体育课教学质量观,在教学活动内容设计方面,则比较追求体验性地、自主性地、创新性地、发展性地练习。   4.案例片段四——教与学
  (1)案例描述
  80年代这节体育课,针对教学内容,教与学过程是教师讲解练习动作要领,示范技术动作,组织学生有序练习。游戏教学也是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组织学生游戏活动。而陈老师上的快速跑课教与学过程是将学习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结合学习内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示学习要求,给出学法建议。如第一阶段快速跑练习采用教法:提出要求——观察体验练习——设疑点共同探讨——揭示要点——探究练习。针对第一阶段教学教师提出观察不同速度同学的步频与步幅的学习要求,提供活动人体模型等图示。同时,陈老师对这一阶段学习给出了学法建议:①相互观察同伴步频和步幅,思考比较。②学生用模型做正确动作演示、讨论。③互相合作,选择针对提高步频或步幅的练习方法。④组间互动交流、探讨点评。
  (2)对比分析
  从教法采用来对比分析。80年代体育课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的质量观是注重讲解法、示范法和练习法运用。那一时代评价体育课教学质量也比较关注教师的讲解是不是准确,示范是不是规范,学生练习是不是像样。而现在体育课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的质量观是注重教法的启发性、引导性、互动性、创新性。通过教师富有启发性的教,唤醒学生自主建构学,合作探究学;从教学过程来对比分析。80年代的体育课教学,在教学过程方面体现的质量观是以教为主,以学为辅,关注学习结果。而现在则是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既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体验。质量观变化明显。
  5.案例片段五——运动负荷
  (1)案例描述
  在80年代的这节体育课中,与运动负荷相关的内容描述是,基本部分30分钟,短跑练习原地摆臂20~30次,原地高抬腿20~30次,快步走动加摆臂25米×1次,放松跑体会正确的摆臂及上体姿势,2~3次×25米,曲线跑接力游戏,基本部分的运动负荷,以平均心率达到140~150次/分为宜。现在的体育课与运动负荷相关的内容描述是,课序三(基本部分)29分钟,第一,快速跑练习3次,一分钟,运动强度中;第二,快速跑垒——与传接球比速度,练习次数1~2次,6~7分钟,运动强度小—中;第三,柔韧性练习,练习次数2次,6~7分钟,运动强度中—大,练习密度40%以上。
  (2)对比分析
  80年代体育课,在运动负荷方面体现的质量观是,比较重视整体运动时间的预计和每一项练习的次数,即负荷量。而现代体育课既重视整体时间预计和每一项练习次数及持续时间,也重视每一项练习的强度,即运动负荷。大家知道,运动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只是重视负荷量而忽视运动强度,这样的做法,一是对体育课运动负荷设计不够严谨,二是不够科学,三是不够具体。如原地高抬腿20~30次,究竟是什么强度下完成,没有强度规定,不好评价完成质量。
  6.案例片段六——教学组织与要求
  (1)案例描述
  在80年代体育课中,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的教学要求是,如动作要求:摆臂时上体正直,以肩为轴,上臂带前臂,前后摆动。教学组织,如原地摆臂、高抬腿练习在实心球练习的位置上做,教师可穿插进行讲解示范。进行快步和放松跑练习时成纵队,听哨音依次做。接力游戏按路线进行,见习生在红旗及起点处当裁判员。结束时各组面向大排头向左、右转、齐步走到山羊练习的位置上走成双圆,中间两行踏步,两边向外拉成圆圈。现在体育课教学提出的要求是针对每个阶段学习内容提出来的,既有观察学习要求,也有练习活动要求。如针对第一阶段快速跑练习提出的观察学习要求是:观察不同速度同学的步频与步幅,思考影响跑速的主要因素。提出活动要求是:另两角对角跑动交错时,迅速起动,对准角上跑直线,注意安全。快速跑练习教学组织是两路纵队相向对角交错跑进。
  (2)对比分析
  80年代体育课教学,在教学组织方面体现的质量观是:比较追求有序前后活动的衔接,教学组织形式更多地是利于统一指挥下的教教材,着眼点更多的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围绕提高教的质量去设计。现在体育课的教学组织追求形式的变化与新颖,迎合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在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时充分考虑学生满意度,采用学生喜欢、有趣的形式进行练习。着眼点则更多地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围绕提高学的质量去规划。从教学要求看,80年代体育课更注重技术动作要求,而现在体育课则既重视技术动作要求,也重视学习要求、活动要求和安全要求。体现了现在体育课教学组织与要求多元化与人文化的特点。
  三、体育课教学质量观的变化
  体育课教学质量观就是人们对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总体看法与评价。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质量观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通过以上教学片断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总体上体育课教学质量观从80年代的“以教为主”“体质论”“技术论”的教学指导思想和工具理性的课堂教学质量观,向现在课堂教学质量追求“以学为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价值理性的质量观转变。
  但是回顾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特别是在扬州会议之后,进入80年代,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拨乱反正,学校体育教学迎来了春天。从那一时期开始我们逐步在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特点的体育课堂教学,也由此积累了许多可继承发展的经验。如体育课教学讲规范。规范是基础,这一点永不可丢。只不过现在体育课教学,既讲规范,也讲创新。如对课堂教学中运动技能的系统学习。运动技能教学永远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线,只不过80年代,不分学段讲系统学习显得有些以偏概全。而现在我们讲运动技能教学,是强调根据学生运动需要、学生特点、能力,合理地、有选择地、有价值地去学习。如对增强学生体质追求。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永远不能忘记,它与体育课发展学生体能是一个道理,只不过80年代,有些过于中心论了。而现在我们追求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如对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指标重视。80年代体育课重视程度比现在要高,客观地讲这种重视,在学生体质增强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只不过在落实与把握上有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颇。而现在我们更讲科学把握和适宜施加。
  而从选取的讨论要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活动内容、教与学、运动负荷、教学组织与要求来看,体育课教学质量观的变化,概括地说:教学内容,80年代求“多”,偏重于求质量的“量”,现在则是求适宜的“量”和应达到的“质”,即完整的质量。教学目标,80年代更多追求的是教师教,现在更多追求的是学生的学,教学目标指向现在比80年代更多元。体育课教学质量核心要素,现在比80年代添加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这是显著变化。活动内容,在课堂教学质量观上,80年代注重教教材,现在注重用教材教,变化还体现在80年代比较尊重教材,而现在既尊重教材,也尊重学生,让学生学会,乐学。教与学,在课堂教学质量观上,80年代偏重教法解读教材,而现在体育课则不仅关注教法解读教材,而且注重教法激活教材,激活学生,让学生释放学习潜能,学习情感。80年代体育课教学过程追求的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教学过程,即教师教学生练,学生练得整齐划一,卖力气,练得好,就是效果好质量高,这是80年代体育课教学质量观的诉求。而现在的体育课教学过程的质量追求是开放的过程,即内容开放,方法与形式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开展教学,追求课堂教学过程的活力、张力、创新力与生命力。课堂教学既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还关注“会学”。如针对性的学法提示等。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质量观上,80年代高度重视与积极追求运动负荷、练习密度。而现在随着对运动负荷的重新认识,不但追求运动负荷,而且追求运动负荷的适宜性、合理性。教学组织与要求。在课堂教学质量观上,80年代追求为教服务,尊重教材、尊重教师。现在追求为学服务,尊重教材、尊重学生。
  参考文献: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2]学校体育学编写组.学校体育学(第一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10.
  [3]邵伟德,黄海滨,李启迪.论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概念与意义[J].体育教学,2016(1).
  [4]祝芳.体育教学质量的内涵与解构[J].体育教学,2016年(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勤学博采,厚积薄发;退去浮华,返璞归真;破旧立新,勇于开拓”这三方面详细阐述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做到“破而后立”。  关键词:体育教学质量;思维定式;破而后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6-0008-02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是秦末“巨鹿之战”中西楚霸王项羽为我们留下的战争经典,不墨守陈规敢于突破是其精髓。同时我们
(编者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不应该只限于运动和体能活动,还应从思想和情操上培养青年。因此,顾拜旦坚持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艺术相结合。  罗格说:“没有人文精神和奥林匹克教育,就是一届平庸的奥运会”。北京向世界承诺要办一届高水平和有特色的奥运会,将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北京特色的教育遗产。2005年12月6日,北京启动了“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计划”,这个计划是以“新北京、新奥
我和占春老师是忘年交。1981年我调到《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后才与他相交相识的,是他指引和帮助我走上了编辑与学者相结合之路。  记得我初到杂志社工作时,有点不知天高地厚,误以为编辑工作没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改改稿嘛。可当我真正进入状态之后,才如梦初醒,“学校体育”对我来说竟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天地。不说别的,就拿审稿来说,面对一篇稿子,既不知道在这方面别人都有哪些研究成果,发表过什么文章,基本观点是什么
摘 要:对教案编制的过程不够重视;教材根本没有分析透,走入了误区;教学重难点与学习内容离散,没有形成新的认识;教学法不能有效地解读文本,不能引导学生体验文本,是导致教案编制教学技能不能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教案编制;教学技能;提升发展;方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0-0035-02  体育教师一周写几个教案是经常事,总
关键词:师资队伍;教学技能;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22-03  北京代表团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取得了团体总分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与第一届取得的成绩相比,在一等奖中的排名有所进步,作为北京8千名体育教师的一员,我们感到欣慰和喜悦。冷静下来,我们理性思考,认真梳理了过去十多年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体育
目标:提高腿在水中的打水能力,促进游泳腿打水时的向前性。  方法:用3根拉力带在中间打个结、6个浮板和2个浮标。在一定的距离内用腿打水然后用手去触碰浮标,哪个组先碰到浮标谁就获胜。  规则:全班分成8个人数相同的小组,学生下水相隔一定距离背对背站立。在距离目标物4~6m的地方放置浮标,每组每人双手放到浮板上,腿打水向浮标游去直到哪个组先触碰浮标,谁获得胜利。  讨论与分享:此游戏是陆地角力游戏的水
摘 要:体育课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正确、漂亮的动作示范可以在学生大脑里很快建立表象动作;同时还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体育教师会遇到各种情况的“示范困难”。本案例就是笔者在一次锻炼意外受伤之后,大胆尝试把常态课堂交给学生,以此引发的收获与感受。  关键词:示范困难;体育教学;常态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摘 要:针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田径系列项目的特点要求,经过多年探索性和尝试性的实施,我校自2010年将田径类的跨栏项目作为学生必选必修的模块内容。通过学习—考试—比赛循环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跨栏的技术,体会到跨栏项目带给他们的切身感悟和实际的教育价值。通过对实际教学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共同探讨跨栏项目列入必修内容的必要性及如何采取新方法和新措施,使得此项目作为田径类标志性内容得以延续性开
摘 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加拿大安大略省学校体育在课程设置、社团活动、教学内容和分组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一是每位学生都可以有选课和选择进校队进社团的权利,而且项目和训练负荷能做到量身打造,因人而异。二是加国很多学校能做到体育课男女分班教学、残疾人单独教学,还有的学校是根据宗教信仰择校学习的,充分体现了因性施教、因残施教、因信施教。三是加拿大各省可以自己根据季节和气候特点设置地方课程,内容很丰富,也很具有
摘 要:笔者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选手上报的教学设计、模块计划和教案统计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共性问题,让更多的体育教师能够在今后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加以注意。  关键词:第三只眼;基本功大赛;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2-0043-04  2014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高中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在徐州一中取得圆满成功。笔者有幸作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