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嘹亮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r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大江东去”,你就得是苏轼;读《卖炭翁》,你就得是白居易;读《满江红》,你就得是岳飞;读“生当作人杰”,你就得是李清照。
  “我家有个读书人,但没有读书声”,这是爷爷讽刺我的话。爷爷对我读书不出声不满意。
  其实我读书并不是不出声,只不过是读得快,无标点,声音小,呜呜啦啦,全篇读下来,看似紧凑,其实我把词句都读碎了,像一盘剁碎的黄瓜,乱七八糟,没油没盐没滋味。爷爷说我读书像“羊吃豆”。说白了,就是没有抑扬顿挫的语调,不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的。我读书是为了给老师背书,没注入那么多感情,没韵味,所以读过的课文多半都忘记了。
  爷爷让我学习姑姑的读书方法。姑姑读得确实好,我曾经听她读过一篇名叫《太行风》的散文,她的语调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声音浑厚而有分量,好像真有太行风在呜呜地响。
  这几天,姑姑的腿受了伤,在我家休养。每天下午,她都辅导我读《论语别裁》。有一次,我读到“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姑姑以《论语别裁》作者南怀瑾的语调解释道:“孔子听到别人唱歌好听,必定让别人再唱一遍,然后自己跟着唱和。”她拿着书,继续抑扬顿挫地念道:“孔子是很喜欢音乐的。音乐和诗歌,用现代话来说,即是艺术与文学的糅合……”哎呀,姑姑的声音真像个老夫子。姑姑读到兴头上,马上把书递给我,我就顺着姑姑的那种语调读下去,姑姑在一旁微笑地听着。等我的语调淡了,走味了,她再接着读,再把书递给我……就这样,我和姑姑轮流朗读,家里的书声开始嘹亮起来了。
  姑姑看我愿意跟她学,很高兴,又给我读了“大江东去”。语调生动感人,我全神贯注地听着。她说:“读‘大江东去’,你就得是苏轼;读《卖炭翁》,你就得是白居易;读《满江红》,你就得是岳飞;读‘生当作人杰’,你就得是李清照。读书就是向好人学习。”
  (指导老师:刘明华)
  
  [点评]
  这篇文章写了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个场景——读书,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绘声绘色。其原因有二:首先这是作者亲身经历、深有感悟的一件事,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有关读书的故事,但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与别人不一样的,所以同样的题材,是可以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文章的。其次,作者对经历过的小事观察得细致入微,自己读书怎么不好,姑姑读书怎么好,姑姑如何教自己读书,都写得比较真切,有情趣,有鲜活的生活气息。
  编者对这篇文章特别点评,就是要告诉初中生朋友,写作文不要忽视身边的小事,再小再普通的素材,只要用心体会,深入挖掘,都能写出好文章。
  (当当)
其他文献
前些天我批阅了一篇学生作文,题目叫《温暖》,记叙的是这位同学周末放学回家,到车站搭车时,不料发现了班主任的身影。知道班主任也在等车,这位同学就决定与几个同学步行,不坐车了。走了里把路时,后面恰好来了一辆车,同学拦下了,没想到班主任正在这辆车上。这位同学看到其他班的几个同学大大方方地上了车,自己也只好硬着头皮钻进去。人多没有座位了,更没想到班主任一把把自己抱在怀里,颠簸了十几里路。与老师告别的时候,
期刊
课堂上,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课。突然,窗外传来一声震耳的巨响,明亮的教室刹那间漆黑一片。好像突然坐上了急速飞驰的列车,黑暗一片片闪过,疑惑像烟花一样在头脑里爆裂,恐惧渗入了每个同学骨髓。  当教室里慢慢亮起来时,初三(4)班50名同学的嘴巴变成了“O”形,讲台上的语文老师不见了,窗外是一望无边蓝色的水。教室里死一般沉寂,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突如其来的一切击蒙了大家。  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发
期刊
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课。突然,窗外传来一声震耳的巨响,只觉得整个教室都在晃动,过了约五六分钟,才停了下来。明子老师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了一跳,望着惊慌失措的同学们,她用手扶了一下眼镜,用慈爱的目光安抚着同学们说:“孩子们,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勇敢面对,老师和你们一起承担!”为了弄清究竟,明子老师走出了教室。每一个同学都在静静地等着老师,心中默默地祈祷着。  老师出来后,发
期刊
鸡毛信    朋友们,时间好快呀,2004年就要结束了。但是,2005年我们还将与你继续同行。好朋友间精神上的联结和沟通是任何东西也隔不开的。本刊的编辑大朋友们有个愿望,唯愿这一本小小的刊物,能够伴随你走完难忘的初中时光,让你的人生之笔,在这三年里由衷地写上“美好”、“精彩”、“不悔”之类的字眼。  如果你真心喜爱这个刊物,请现在翻开本期第62页,对你最喜爱的十个栏目投上神圣的一票,然后寄来。别忘
期刊
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课。突然,窗外传来一声震耳的巨响,将大家的思绪从黑板上的粉笔字中拉了出来,教室内一片混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些同学小心翼翼地来到了窗边,枫就是其中一个。  透过浓重的烟雾,枫模糊地看到地面上被炸药炸出的深坑,惊慌中,他微微将头抬起,这才看见远处有一个身穿黑衣的匪徒,无声无息地用一把“M24”瞄准了他……  枫想躲避,但刹那间,乌黑的枪口已喷射出令人惊恐的火
期刊
我曾经有一个姑姑,我父亲的亲妹妹。但现在没了,她已经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她在那里,望着我们,保佑着她用生命换来的另一个生命——她的孩子。  我清楚地记得,那年我12岁,而年轻的姑姑也才25岁。姑姑很漂亮,笑起来小酒窝很迷人。在我的印象中,姑姑好像从来没哭过,总是那么乐观、豁达,满脸洋溢着幸福。我喜欢跟着姑姑去各种地方——她女朋友家里,还有些风景名胜区。我觉得她不像我的长辈,倒像是我的大姐。其实我是有
期刊
今天一大早,有人送来一只大公鸡。它被装在一个大袋子里,扔在厨房的地上。我一向对各种小动物都有爱怜和好奇之心,便悄悄绕到它的正面。它把头伸出来,大半个身子蜷缩在袋子里一动不动,眼睛紧紧闭着,大红冠子也歪在了一边。我看它很可怜,就用小碟子装了一些米,放到它面前,它仍是动也不动。我又倒了一些在地上,它还是不看一眼。我有些急了,便用盛了米的小碟子碰碰它的嘴。忽然,它一个激灵,挣扎了一下,把我吓了一跳,然后
期刊
段考前的一天,班主任曾老师进来说:“大扫除后,记着将课桌……”话未落音,同学们异口同声接道:“转过去!”  我正埋头拖地板,当时真想直起身子对老师认真地说:“老师,我不愿课桌反向放置。”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全校都这么做,不是曾老师的个人行为。  自从来到这所学校,每逢考试(不论大考小考还是将教室借给外单位做考场)都遵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课桌反向放置(即抽屉口朝讲台)。据说是为了防止作弊,也便
期刊
嘉宾方阵:天津四十三中书虫  指导教师:马琳    【虫虫的话】    乡下的7月是美丽的。  淡淡的雾贴着田垄游走,像一条缓缓流动的乳白色的河;玉米的叶子全被打湿了,却愈发嫩绿,精神得像孩子们刚洗过的小脸儿;露珠坐在狭长的狗尾草的叶子上,慢慢地往下滑,草叶深深地弯下腰去,眼看就要坠断了,它们却只是在叶尖上调皮地荡了一下秋千,跳到土壤里就不见了;一群大白鹅排着队,嘎嘎地叫着,神气活现地从摇荡着炊烟
期刊
罗伯特·林德先生(英国评论家)曾经这样评论过简·奥斯丁(英国18世纪著名小说家,《傲慢与偏见》、《艾玛》的作者)笔下的人物:“他们是这样一些人,在他们的生活中,稍微下点雪也会成为一件大事。”即便是冒着这样的危险,在这位诙谐而真挚的批评家面前成为又一个乌德·豪斯先生(小说《艾玛》中的人物),我还是要坚持说,昨天夜里那场雪确实是件大事。今天早晨我几乎跟那群孩子一样兴奋,我看见他们都扒在托儿所的窗边,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