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原告资格问题研究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x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生态环境损害现象愈发严重,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现有的立法及制度设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作为新型的诉讼形式--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呼之欲出。本文将对提起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进行界定以及对原告提起该诉讼的权利限制进行理论阐述。
  关键词: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原告资格
  中图分类号:D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02
  2007年12月10日,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审理了贵州第一起由环境行政部门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是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被告贵州天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化肥(磷胺)的化工企业,该企业生产厂区位于平坝县高峰镇(属红枫湖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被告征用位于平坝县高峰镇白头村民组鸡窝坡的土地作为其在生产磷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磷石膏废渣的堆放场(即被告的磷石膏尾矿库)。由于被告没有修建相应配套的防水、防渗及相应的废水处理设施,该磷石膏尾矿库的渣场渗滤液通过地表、地下排入羊昌河内。贵州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对被告渣场渗滤点与羊昌河天峰段地表水进行监测结果显示:被告渗滤液的PH值均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被告磷石膏尾矿库的渣场渗滤液渗入羊昌河后,羊昌河水质总磷和氟化物均超标,且总磷为劣五类。法院据此认定被告环境侵权行为成立,判决被告立即停止其磷石膏尾矿库废渣场对环境的侵害,即停止该磷石膏尾矿库废渣场的使用,并采取相应措施,排除该磷石膏尾矿库废渣场对环境的妨碍、消除对环境的危险。
  本案的审理给我们提出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若干理论问题,其中包括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能否成为本案适格的原告?为了从法理上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问题进行阐述。
  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法益基础与公益理念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指为直接维护环境公益,任何公民或团体依法对侵害环境公益者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对环境公益予以救济的活动。它作为保护社会公共的环境权利和其他相关权利而进行的诉讼活动,是针对保护个体环境权利及相关权利的“环境私益诉讼”而言的。
  任何法律都有具体的保护法益,环境法自然也不例外。环境权作为一种新的、正在发展中的法律权利,不仅是环境立法、执法和诉讼的基础,而且是环境法学体系建立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据。在立法上是否确立环境权,直接关系到在司法实践中原告能否以环境权作为权利依据提起诉讼,法院面对这种案件是否受理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其作为环境权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途径,环境权能否成为一项独立的法定权利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当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引入我国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环境权的确立问题。目前,用来论证环境权的最有力的学说莫过于公共信托理论。公共信托理论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中,空气、海滩和河流等公共物品,由人类共同拥有,但委托给政府管理,以保障市民享有自由而不受阻碍地利用的权利。政府官员或者市民均可对损害公共财产(包括环境利益)的行为人提出“民众诉讼”以维护公共利益。此后,这一原则又以判例的形式被美国法所吸收,适用于河流、海岸以及自然领域。目前,公共信托理论已被许多国家的环境立法作为确立环境权的理论根据,从而也相应成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依据。
  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传统的诉讼强调原告适格,原告要获取当事人资格,必须证明其权利受到了侵害。这种理论使得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出现了司法真空。在环境保护领域有意识地放松诉讼主体资格,已成为世界各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发展的总趋势。环境侵权责任侵害的客体是生态环境本身。根据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自然资源属于全民所有,生态环境的这种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其原告资格应区别于传统环境侵权诉讼。由于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人,当发生环境损害时,除了国家有权委托其相关行政机关作为其诉讼代表人提起诉讼外,应当赋予其他主体原告资格,保护受损的生态环境。也就是国内相关学者一直在倡导的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同时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损害同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这里的附带民事诉讼无疑具有公益诉讼的性质。而《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环境保护相关立法也都规定,公民对于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和控告。这些规定表明我国立法上是接受公益诉讼的。但上述规定都只是原则性的规定,没有程序和制度保障,也不能在司法实践中付诸实施。
  三、环境行政部门能否作为原告
  对于环境行政机关是否应排除在原告范围之外,国内法学界争议很大。有观点认为,就环境行政机关而言,法律上已经赋予了其保护公共环境资源的权力,它们不但有管理权及一定的行政强制权(即它们只要做出具体的行政行为就可以制止侵害公共环境资源的行为),而且一旦这些行政行为不足以制止不法行为,其可直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因此,它们没有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必要。另一种观点认为,环境行政机关作为行使环境监管与环境行政处罚权的职能部门,只能用行政手段解决环境违法现象,对破坏环境资源造成的公众或国家的环境权益或财产损失等民事权益的保护却无能为力,因此,应允许环境行政机关以公众受托人和国家环境资源所有权代表人的身份,直接对侵害公众或国家环境资源权益的行为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具体说来,对于环境损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作为公众受托人和国家环境利益的“代言人”,有权针对环境损害的行为人提起民事诉讼,由于环保行政机关并不是环境损害的直接受害者和损害赔偿的收益者,所以,由其代为行使诉权而提起的民事诉讼只能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我国立法中已经有了相关尝试,《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就明确规定,破坏海洋环境并“给国家造成损失的”,由有关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该规定不但明确了国家作为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诉讼的主体地位,还提出了由有关部门代为行使该诉权的规定。虽然立法没有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具体指的是什么部门,但明显只有环境保护行政部门才具有该诉权。之后发生的我国海洋环境损害赔偿第一案“塔斯曼海”油污损害赔偿案中,天津市海洋局就根据该条法律规定,获得原告资格而提起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因此笔者认为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可以作为贵州天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环境侵权一案适格的原告。
  四、检察机关、环保团体和个人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
  除了行政部门可以作为适格到的原告以外,笔者认为、检察机关、环保团体和个人也可以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
  就检察机关而言,赋予检察机关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提起诉讼的权利,符合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能特点,也是环境公益诉讼国家干预原则的体现,特别是当环境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时,检察机关有义务对此进行监督,并可以采取包括环境公益诉讼在内的措施对环境资源破坏进行补救。这种环境诉讼既可以是对环境行政机关提起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也可以是对破坏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就环保团体和个人而言,当政府环保行政部门基于种种原因不追究损害环境侵权责任,以及检察机关没有注意到环境损害的发生,也忽视了追究侵权人责任时,环保团体和公民个人才有资格提起环境损害之诉,提请法院追究行为人损害环境侵权责任。赋予公民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诉权,是从法律上保障公民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对环境损害进行补救的根本途径。但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环境资源保护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等特点,个人难以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加之环境损害者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法人,使得公民个人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经常处于劣势地位。因此,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设计,在承认公民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拥有决定性诉权的同时,还应重视环境保护团体的作用。尽管我国的环保组织与国外相比还相当不成熟,但环保组织相对于个人而言,无论在经济上、组织上、还是技术上都比个人更有优势,他们时刻关注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情况,能够收集到最新的信息,并且能够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因此,由环保组织作和个人为原告提起公益诉讼更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
  五、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限制
  在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对四类具有原告资格的主体提起诉讼的权利做一定的限制。首先,在提起诉讼的顺序上,当发生生态环境损害时,毫无疑问,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将首先具有对损害行为人提起损害赔偿的诉权,要求行为人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或赔偿。而损害发生地的检察机关可以协助环境保护行政部门或直接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当环保团体和个人发现生态损害发生时,首先应该以书面形式告知环保行政机关或检察机关,提醒其提起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当相关机关拒绝提起诉讼或其得悉相关公权机关知道或应该知道生态环境损害一定时期内,没有采取相关行动,提起公益诉讼,则有权直接向法院提起环境侵权之诉,保护受损生态环境。其次,由于很多时候,环保团体和公民个人与受损的生态环境没有直接利益,所以为了鼓励环保团体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积极性,可对提起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胜诉的环保团体公民个人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如由政府对其提出表彰等,物质奖励如由政府从其财政拨款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奖励胜诉的环保团体和公民个人。最后,为了避免滥诉情况的出现,可由败诉的一方承担全部诉讼费用,用于警示那些为了得到奖励而轻率提出诉讼的原告,促使其谨慎提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减轻法院审理该类案件的负担。
  六、结语
  基于环境损害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和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有限性,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与监督。贵州省主要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系列文件和决定书的方式建立起了环保法庭受理和审理案件的基本制度,这些文件规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为检察院、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以及两湖一库管理局这样的特别机构。实践中环保法庭也接受社会团体作诉讼主体,如中华环保联合会诉清镇市国土资源局一案的受理和审结就是一例。总之,公众的参与及公益诉讼的提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环境执法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我国建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促进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张式军.环境诉讼原告资格研究[J].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5,(5).
  [2]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别涛.环境公益诉讼[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4]张丰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l0,(1).
  [5]王梅.论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的构建[J].林业经济问题,2003,(6).
  [6]曹明德.环境侵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7]戚道孟.论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中的诉讼原告[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8]张旭东.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1).
其他文献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大家庭中的“后起之秀”,承担了本科教育近三分之一的任务。近几来,随着毕业生人数尤其是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失业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就目前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会计专业;毕业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02 
期刊
摘要:学风是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作为一所高等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要想自己在飞速发展的高等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加强办学的硬件外,软件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项目。本文主要以新转制的贵州师范学院为例,通过调查研究,首先分析本校学风建设目前的状况,然后提出能进一步加强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各项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建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本文运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剖析了体育辅导员在大学体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必然性,分析了体育辅导员发挥作用的途径,探讨了如何在高校院(系)中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优秀体育辅导员队伍,。  关键词:高校院(系);体育教师;体育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02   一、前言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扩大,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高专采矿类专业CAD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煤矿行业为背景,以连续性工程实例为主导的教学内容改革以为基础,以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CAD绘图习惯,强化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改革途径。  关键词:采矿CAD;实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01  一、
期刊
摘要:阅读是现代社会中认知世界和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众多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都对阅读模式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缜密的研究。本文按照阅读理论的发展进程,着重阐释四大阅读模式,以揭示阅读理论研究对阅读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信息加工模式;心理语言模式;交互模式;图式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1    一、引言  
期刊
摘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根据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向全党提出的重大任务和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态势良好。作为一个新的课题,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如何认识、把握和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旨在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政治保障
期刊
摘要:当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面临尴尬的境地,为了学生将来更好的就业,促进他们健康的发展,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必须进行改革。在学生培养质量、政府提供政策保障以及职业院校不合格学生实行“回炉”机制上探索出学生“出口”畅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进口;出口;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0-02  《国务院关于
期刊
摘要:2010年开始实施的事业单位改革是河南省事业单位发展史上一次历史性跨越,而与之相配套的人事法律目前还不健全。改革后的人事制度如何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是随之而来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适用《劳动合同法》来解决事业单位人事法律的立法空白,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促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铁饭碗;人事法律;聘用制度;劳动合同法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清代,官员贪腐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统治者的更迭而时有不同。19世纪上半叶更体现出不同于前、后两个时期的特点,此一时期为嘉庆、道光朝,恰为清朝的中衰时期,处于转折阶段。在此期间发生的贪腐案件基本集中在中低级官员及吏役的层级,而少数高官被查处的案件则多见奇案,拟以个案为基础,点面结合,对此时期官员贪腐特点进行简析。  关键词:19世纪;中低级官员;贪腐;嘉庆;道光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作为人民法院严肃执法的核心——司法公正是其树立权威形象的重要基础。而呼唤程序公正逐渐成为了人民法院坚持严肃执法的迫切要求。本文基于此,以 “药家鑫案”为实例,阐述了程序公正对司法公正的保障。文章首先回顾了“药家鑫案”的整个发展过程,然后司法公正的含义、程序公正的优先地位,最后结合案例情况,阐述了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起点以及程序公正对司法公正保障的社会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