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要多点“语文味”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ing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语文课堂正在逐步发生着变化。语文老师已越来越心平气和地追求着一种扎扎实实、“返朴归真”的课堂教学,上出了“语文味”。“语文味”其实就是语文课堂本身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
  一、 反反复复读出“语文味”
  朗读是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言语活动。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反过来说,抓住了一个“读”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了。这让我想起了特级教师薛法根上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堂示范课的精彩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
  生:(齐读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师:假如有人问: 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个词要读重音?
  生:(齐答)我。
  师:一起读课题。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我”读成重音)
  师:假如有人问: 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课题该怎么读?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自豪”读成重音)
  师:假如有人怀疑: 我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该怎么读?
  生: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才对”读成重音)
  师:(擦去自豪)假如不用这个词语,课题可以怎么说?
  生:我应该感到骄傲才对。
  师:“骄傲”在这里就是“自豪”的意思。假如换上“自豪”的反义词,课题又可以怎么说?
  生: 我应该感到不自卑才对。
  师:这样说就不对了。(众笑)把“不”字放句子的前面点,再说一遍。
  生:我不应该感到自卑才对。
  师:这样说才对了。还可以怎么说?
  生:我感到自卑是不对的。
  师:你们这样说都是对的。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说法就不一样。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多彩!看来,我们得好好学学这篇课文。
  薛老师仅仅就这个课题,就引导学生前前后后读了不下五六遍,所进行的教学似乎也很简单。但我们细细品味一下,其实简约而又不简单。这些看似简单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课堂教学中,同时又是对学生双基知识的一种夯实。一次次的读课题,使得语文课堂语文味十足。
  “语文味”从读中来。我们的学生往往会在朗读氛围中步入语言的殿堂。
  二、 真真切切品出“语文味”
  丰富、精湛、耐人寻味的语言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品——品词赏句!语文课往往是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语文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诺贝尔》一课中“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这一句,充分表现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这种为了科学事业而表现出的舍生忘死的精神,能不让学生好好品味一番吗?看对这句话品读的教学片断:
  师: (出示以上句子)好好读读这个句子,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学生自读思考。交流)
  生1:我从“近了!近了!”读懂了炸药马上要爆炸了,诺贝尔的危险也近了。
  生2:我从“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体会到了他的紧张。
  生3:我从“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体会到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不怕危险的精神。(学生注意到的仅仅是紧张、危险。)
  师:同学们体会得不错,再读一读,想一想“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仅仅是紧张吗?
  生:我想更多的是兴奋,因为“近了!近了”也就是说离成功也近了。他很兴奋,所以“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师:体会句子,不仅可以从文字中,还可以通过标点来体会。看看这一句中的标点,你能感悟到什么呢?
  生:我从三个“!”感悟到诺贝尔的激动和兴奋,为了研究炸药,“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而现在马上要成功了,所以他很激动,心情很急切。
  ……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正是由于教师对这句话的咀嚼和适时地引导,才使学生走进了语言文字,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使学生不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诺贝尔不怕危险的精神品质,而且也让学生领略了他对科学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学生就在这一次又一次地对文本的“咬文嚼字”中感受着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同时自己的心灵也被诺贝尔的品格所浸润。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带着学生去领悟课文词句的精妙,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地仔细品析,去触摸作者或故事人物丰富的内心,领悟出作者表达的方法和艺术,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三、 扎扎实实写出“语文味”
  语文课堂应该是具有开放性的,我们要超越课文,以课文里的言语运用实例为基点,延伸扩散到现实生活之中。倾注于笔端的“语文味”也是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一篇文章学到有味儿时,文之情上升为我之情,自然会产生一种感觉——不写不快。这时就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好时机。
  五年级上学期的一堂语文课上,《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我已教完,谈迁这个人物的形象也在学生头脑中清晰了起来。言已到此,可孩子们仍思绪万千,意犹味尽。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写话题:“谈迁,我想对你说——”。一时间,学生被激起的情感,犹如跳动的金梭,在本已荡起涟漪的湖面上织出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有的学生写道:“《国榷》,一部多么珍贵的明朝编年史!谈迁,这本书,就是你的杰作。”
  有的学生写道:“面对这么好的明史,你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可是,书稿在即将复印的时候,那一字千金的文章却被偷走了。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已是年过半百的你呢!你痛不欲生的想要一头撞死在南墙上。但你没有。虽然你苦不堪言,心如刀割,撕心裂肺,但你仍然决定从头再来!你,是我的榜样。”
  有的学生写道:“为了使新书初稿更加翔实、精彩,你千里迢迢,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四处寻访,有时则会遭到白眼与嘲笑。谈迁,你再次忍了。白天,你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夜晚,你不顾疾病缠身,面对孤灯,奋笔疾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国榷》再次降临人间!谈迁,你坚持不懈的精神告诉我: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
  学生们是在用语言赞美人间的美德,这些像春雨一样无声无息地进入了学生的心田,强烈地震撼着他们所不知道的人生观、价值观。
  从本质上讲,写是对听、说的积累内化。所以,当我们惊诧于学生发言的精彩时,我们应该想到写不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语言,还能使他们的精神得到提升。课堂上只有引导学生反反复复地读,真真切切地品,扎扎实实地写,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小学)
其他文献
与家长联系,这是每一个教师经常要做的工作,但对于我们这群刚出道的80后教师来说,却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怎样做好这件事?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 新学期前夕怎样与家长沟通  新学期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到,一位新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差不多有15年教龄)一起在教室为本班学生办报到注册。家长们好像约好了一样,都围着语文老师咨询这咨询那,即使语文老师说可以向班主任请教,有的家长也只是向新老师瞟一眼,对新老师笑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作了具体的量化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然而,现在的小学生面临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有多少学生能真正达到这个阅读量呢?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显得非常重要。  一、 了解意义,提高认识  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了解、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课外阅读的
期刊
【摘要】作者通过对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渗透德育的认识,阐述了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应坚持的原则,提供了通过体育教学、教材和体育教师本身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德育渗透  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在小学体育中对学
期刊
一、 尊重学习规律  以学生学习为主,应遵循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  尊重学习规律,语文教学要强化整体性,整体把握课标的追求:核心价值——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与引领;核心本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整体确定教学的内容,突显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理解
期刊
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提问”是教师教学的手段,是建构课堂内容的“骨架”,更是学生学习的起始。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多而碎。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教师大大小小的问题往往有二三十个,“为什么”“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不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只能“蜻蜓点水”式地浅尝辄止。二是杂而乱。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是“由着性
期刊
【摘要】2008年1月14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获得国务院批准以及2010年11月11日钦州市钦州港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广西的经济、文化以及全方位的发展态势来讲,就犹如一扇轰然打开的闸门,为这块拥有着多元资源的神奇土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
期刊
二十年前,吕叔湘先生大呼语文教学质量低下,亟待提高。现在,知识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广,如何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并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有效地扩大容量,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问题。我认为,应该让生活成为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源头活水。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生活是语文能力形成的源头活水  语文是交流交际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和服务于生活的。这里的“生活”是广义的,
期刊
语文教师的课堂永远是有缺憾的,甚至经常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茫。也许是出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许是编者的巧妙安排;也许是苏教版教材的精当之处……《语文》课本中有部分文章,学生阅读理解时是有困难的。这种困难,有的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足,有的来自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有的来自于时代的变迁……  如何针对文体、内容及情感表达等方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品词析句能力,熏陶学生思想情感
期刊
教育家布鲁贝克曾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这句话阐明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提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应尊重学生情感使其“敢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其“想问”,鼓励质疑问难使其“善问”,传授提问方法使其“会问”。  一、 尊重情感,使学生“敢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以便让学生敢于提出自
期刊
如果说,在我们的生命中,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动我们去追求更多的美好梦想,那么在我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同样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有时出现在优美生动的文章里,有时出现在让我们煞费心思的作文里,有时让我们为之兴奋不已,有时又会让我们感到苦难重重。它的名字叫“想像”。  语文学科上给想像下了这样的定义:想像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像在语文阅读、写作中都占据着极其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