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宫冬天如何取暖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k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的冬天是漫长的,一年内约有一百五十余天比较寒冷,最冷时可达摄氏零下二十度。冷天这样长,昔日的皇宫里是怎样取暖的呢?
  紫禁城内的宫殿建筑大都是座北朝南,这种建筑设计,有利于依靠日照取暖。此外,无论正房、偏房,都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十分保暖。再加上一道又一道高大的宫墙,也可以抵挡寒冬季节西北风的侵袭。当然,建筑上的设计,仅能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室内取暖,还要另外有一套设备和措施。
  在紫禁城内一些宫殿的地面下都挖有火道,添火的门设在殿外廊子下,是两个一人多深的坑洞,即灶口,这就是有名的暖阁结构。昔日康熙、同治和光绪帝结婚的洞房——坤宁宫东暖阁和绝大多数宫殿,现在都还保留着这种设施。殿前的灶口覆盖着木盖,至今可见,暖阁之外,还有暖炕,上至皇帝、皇后,下至宫女、太监,凡是居室,都有炕床,炕下有火道,结构与今北方农村中的炕床差不多。
  除上面这些设施之外,室内还设有火炉,又叫火盆,或叫熏笼。熏笼的制作十分精美,分为盆和笼两部分。大的熏笼重达数百斤,通高一米多,或三足,或四足,有的是青铜鎏金的,有的是掐丝珐琅的,十分华贵。如今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官、坤宁宫等处,都陈列有熏笼。小的火炉,随手可以提动,像西瓜那么大小,放在脚下暖脚的叫脚炉,用来暖手的叫手炉,制作更加精美讲究。当然,这只有帝、后及妃、嫔们才能使用。
  火炉中所用的燃料是木炭,上好的木炭叫“红罗炭”,是由涿州、通州、蓟州、易州及顺天府等地用硬实木材烧制的。成炭以后,运送到红罗厂(今西安门外),按尺寸锯截,盛入涂有红土的小圆荆筐,再送入宫内使用。所以名为“红罗炭”。
  优质的木炭,乌黑发亮,燃烧耐久,火力特旺,既不冒烟,又没有味,不至于污染室内的空气。紫禁城内,房屋数量多,人口也众多,在漫长的冬季,所需用木炭数量是相当可观的。乾隆年间,宫内按例供应木炭,每日供应的标准是:皇太后,一百二十斤;皇后,一百一十斤,皇贵妃,九十斤;贵妃七十五斤;公主,三十斤;皇子,二十斤;皇孙,十斤。
  上面仅是住在宫内的一部分人的日常用炭量,有时还有额外用途。如: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年)殿试,一次就用木炭一千多斤。清光绪朝记载:“今年(雍正元年)殿试,天气已寒,诸贡士若照旧例在丹墀对策,恐砚池冰结,难以书写,著在太和殿内两旁对策。再传喻总管太监,多置火炉,使殿内和暖,诸贡士得尽心作文写卷。”
  明、清两代专管供应皇宫内薪炭的机构叫做惜薪司,衙署设在西安门内。在明代惜薪司官员可以直达皇帝御前奏事。故有“近侍牌子”之称。清代在皇宫内还设有三个机构,一为燕火处,没八品首领太监二员、太监五十员,专管安装火炉,运送柴炭;二为柴炭处,有首领太监二员,太监二十五员,专管柴炭的存储和分发;三为烧炕处,有首领太监二员,太监二十五员,专管点火烧炕。此外,各宫殿还有若干名太监听差,专管宫内的火盆、打更和守夜。
  (责任编辑/杨剑鸣)
其他文献
所谓“三巨头”,即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这三位首脑人物聚会原本不易,给相聚的这三位首脑拍照就更难了。而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约翰·菲利普斯却独享此福,为“三巨头”拍照,在世界历史的转折时刻留住了关键的一瞬。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三巨头”聚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著名的“德里兰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
期刊
古城竟陵(今天门市),位于汉水之阳,是我国唐代诗人、《茶经》作者陆羽的故乡。  我背着行囊走在竟陵大街上.依稀听见诗人的《六羡歌》在耳边回响:“不羡黄金窑,不羡自玉杯;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城内大小商店、旅馆、车队等多名之以陆羽、陆子、鸿渐(陆羽的字),茶社就更不用说了。据县志载,城内有关陆羽的遗址有13处之多,如文学泉、涵碧堂、陆羽亭、古雁桥、雁叫关、陆羽祠、西塔寺等。由于兵荒马乱和
期刊
清代,在广东珠江一带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们,时人称为蛋户或蜑民(亦作疍民),他们靠捕鱼、运输为生,以船为家,常年游弋在珠江及沿海一带,最多时这种蛋船有七八千艘,蜿蜒七八里,里外十多层,全都植木架船,十分稳固,虽大风大浪也不大摇晃。其间往往空出一条水街,另有小船数百艘穿梭其间,动作迅捷,出入方便。后来,在这规模巨大的水上居民中,出现了一支以脂粉为生的队伍,他们虽也以船为家,处于水上,但并非正宗的蛋民,
期刊
陈璧君,南洋华侨陈耕基的女儿,老同盟会会员中的名人、大汉奸汪精卫的夫人。她的身材不高,乍一看去,不算威武。但她的性格却泼辣无比。在国民党内的高级官员中,人人都知道陈璧君不怕天,不怕地,敢哭敢闹,威风凛凛。人们对她最一般的称呼是“汪夫人”。恭敬她的人,誉她为“女中豪杰”,厌恶她的人,贬她为“母老虎”。    投身革命 不失英雄虎胆    陈璧君确有虎胆。当年汪精卫抱着“求仁得仁”的决心去炸摄政王时,
期刊
1853年7月和1854年2月,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开到东京湾,以武力强迫德川幕府结束二百多年的锁国政策,同美国签订通商条约。鲜为人知的是,当时的美国军舰上载有一位普通中国人。他亲眼目睹了日本在炮口下被迫开放的全过程,并写下《日本日记》流传后世。这位日本开国的见证人名字叫罗森。  在美国舰队到来之前,日本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国家。1635年德川幕府全面锁国,幕府对出国、传教和接触西学的惩罚很厉害。锁国期
期刊
马尾位于闽江下游,在福州东南部。距市区二十余公里,自古有地形“层峦复嶂,暗礁硊沙,有山皆石,开险著名”之称。  时代的风风雨雨,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的痕迹……    罗星塔    罗星塔,俗称“磨山塔”,传说为宋时柳七娘所建,石质七层八角,高三十一点五米。  风雨沧桑,罗星塔也历尽坎坷。明万历年间,塔毁。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重建,此后,历经兵燹之灾,几毁几建。今天所看到的罗星塔,是1963年重修
期刊
“印加”,在印第安语中的含意是“太阳的子孙”。有一则神话是这样说的:太阳神在的喀喀湖中的岛上创造了一男一女,并让他俩结为夫妻。太阳神吩咐他们说:“我的孩子,这岛上的生存空间太小了,不利于你们千秋万代繁衍发展。你们一定要到另外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地方去,才会有更多的幸福。”并给了一根指引他们路径的金杖。他们听从太阳神的旨意,带着金杖一直朝北走着,这天,来到了一座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正想歇息一会儿再朝
期刊
缘起    爱情问题,自古以来,人们就怀着极大的兴趣不断地探索它的秘密,以图揭开它的真实面目;然而,爱情问题又往往因人而异,见仁见智,十分复杂。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领域争论不休。  不过.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人们的婚娶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撮合的,男女双方常常像牲口一样,被人机械地捆绑在一块,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公开探讨爱情问题。  直到20世纪初叶,以陈独秀、
期刊
广告业自诞生之后,就与传播媒介——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结下了不解之缘。广告有时可以影响甚至左右媒介的正常操作,而且这种影响的强度与状况可以说触目惊心,是局外人根本难以想象的。    1    在美国电视业刚起步的时期,新闻与娱乐节目都由广告户出资制作。这使得广告户能够直接控制非广告类节目,他们可以让节目体现自身的观念意识与商业利益。美国是1970年开始禁止香烟的电视广告的。在50年代,全国广
期刊
儒商一词,究竟起于何时,目前众说不一。有人认为,儒商古已有之,孔子的弟子子贡就是典型的儒商。子贡“善货殖”长于经商理财,他不仅是儒商,而且还是政治家、外交家,对春秋末期东方的几个诸侯国吴、越、齐、鲁,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子贡最大的功绩,在于弘扬了孔子学说,应该说他是儒商的祖师爷。也有人认为越国的范蠡、郑国的弦高、赵国的吕不韦,都可以算是古代的儒商。  传说原是楚国人的范蠡,在越国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