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CHD与品尼高Studio plus 11亲密接触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u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热衷于DV拍摄的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自己拍摄出自己的大片,以前也只是用个Canon的MV800i家用摄像机随便拍拍,毕竟只有80万像素,虽然画面质量一般,但是自己还是觉得乐在其中的,那时也不知道什么叫视频编辑,基本上就是使用原带软件采集进去就刻盘了。
  随着奥运来临北京迎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加之自己工作几年后有一定积蓄,也想换个比较高档点的摄像机,其实在准备买的时候也考虑过两个问题,首先,是买个DVD光盘的、硬盘的、还是磁带作为存储介质的,考虑再三觉得DVD的虽然方便,直接就刻录成光盘了,不过当时Sony专用的光盘很贵,使用其他品牌的光盘又怕兼容性不好,磁带式的还需要采集,比较麻烦,所以决定还是选择硬盘式的摄像机,其次,是买个家用的HDV还是Sony新出的AVCHD的机器,其实开始自己更倾向于HDV,但是在去卖场转了很多次,又在很多论坛上转了以后,还是决定赶个新潮,买了个Sony的SR7E家用数码摄像机。
  果然号称AVCHD不是徒有虚名,拍摄质量真的是非常的好,从那时起我就更加的被DV的魅力所吸引,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也拍摄了很多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也迷上了对自己的视频进行编辑。原带的软件虽然使用方便,直接就可以读到AVCHD的M2TS的文件,但是编辑功能太简单了,觉得完全发挥不出我摄像机的优势来,后来有一些资深的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些很专业的编辑软件,软件编辑功能确实强大、专业,但是有个问题确实比较复杂,就是很多软件不支持直接导入M2TS的文件,基本上都需要使用原带的软件将M2TS转格式为MPEG的文件才可以正常导入,确实比较麻烦,而且对于我这个视频编辑的小白来说,专业级别的软件太复杂了一点,觉得不太好上手。
  其实是一个颇为偶然的机会,我在大众DV看到了个品尼高的广告,介绍的是品尼高新出的一个叫做Studio plus 11 的软件产品,卖点就是支持AVC HD的直接编辑,无需转码,直接导入即可,虽然以前就听说过Studio系列的产品,但一直没有使用过,上了一些DV编辑的论坛,觉得这个软件口碑还行,而且有朋友试用过确实可以正常编辑M2TS的文件,犹豫再三还是去中关村买了一套产品,安装好后打开软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很友好、很方便的图形化的编辑界面。导入M2TS文件也很方便,只需要点相册右上角的文件夹的小图标(图1),就可以导入M2TS的文件了(图2)。
  


  相对与其他的软件,Studio plus 11编辑更加的方便,而且软件的特技和特效虽然跟专业级软件还有差距,但也足够一般家庭使用了,两条视频轨虽然相对于一些专业软件少了一点,但也足够可以进行一般的画中画或者色度键抠像的使用了。Studio plus 11尤其突出的是多种多样的输出格式,包括AVI、DIVX、MPEG1/2/4、RM、WMV等多种格式(图3),而且它还支持直接刻录到光盘(图4),只需要一个软件就能很方便地把视频编辑刻录成光盘了。
  因为我也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跟我当初有一样困扰,就是找不到直接导入M2TS文件的软件,而我确实在使用Studio Plus 11软件时感觉很方便,所以我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到跟我遇到同样问题的朋友,同样,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或者心得讲出来与更多的朋友分享,让我们大家可以共同的进步。
其他文献
石文燕  《大众DV》杂志编辑    《那天》这部作品出自在上海小有名气的“绿洲电影工作室”,而这个2007年才刚刚成立的工作室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林航。  我在南京独立影展上见到林航,他便滔滔不绝地说起《那天》的拍摄缘起,丝毫不忌讳地说影片是源自一场关于奥运的比赛,而他的目的简单而直接——为了奖金。这是很让我喜欢但也是让某些人很不喜欢的现实主义精神。然后,林航用了整整一个小时向我普及了绿洲电影工作
期刊
从前有座山。  一个故事开始了。讲故事可以复杂如《尤利西斯》,也可以简单到街头打油诗,故事讲好了可以换饭吃,讲歪了可以骗姑娘,还可以拿去给人拍成电影,这就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从前有座山,剧作基础入门栏目。    《太阳照常升起》是我近两年看到的最好看的国产电影,尽管有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不理解。《太阳照常升起》的剧本改编自叶弥的小说《天鹅绒》,相比小说而言,剧本以及后来的电影在结构
期刊
编前语:《风和玲》是一部风格淡雅的动画作品,作者陈鸿毅和牟莹都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像侠客一样自称“Z”和“M”。两位同“产自”福建安溪,这让我很佩服——他们除了会说标准普通话、人人必备的英语外还会说闽南话。所以,在这部影片中,他们采用了家乡的语言,让影片更多了一分故乡的味道。表面上看《风和玲》说童年,想小时候,但蕴含在其中的聚散离别,一生都难以割舍。    故乡的小巷    2007年暑假,在《风
期刊
今日开拍  我们的栏目总是在说着一些与拍摄无关的东西,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的。本栏目就是从实际拍摄的角度去说的,而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则是:朋友们放下杂志,关掉DVD机抄起家伙,投身广阔天地。今日开拍,拍摄基础入门栏目。      高清DV的拍摄    高清电视,即HDTV,是相对现有的标清电视而言的下一代主流广播电视标准。虽然,对于中国广大电视观众来说,高清电视节目尚属水中花镜中月,但这个趋势却是必然
期刊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名叫《剪刀手爱德华》,这次的剪辑专栏,正好借电影的标题一用,顺便借机重新推荐一下刚才提到的那部影片。并非电影如何不朽,而是一个奇怪的念头多年挥之不去:我们一个多彩的世界,爱情与憎恨,梦幻与残酷,单纯与伤感,它们是如何造就?  剪刀手,透过技术谈感触,本期开讲。    类型片剪辑之对话段落  一连讲了这么多期快节奏的类型片剪辑,想各位口味也腻烦了,这次咱们就来慢慢聊聊相对平静
期刊
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的老百姓有机会在家门口近距离地观看到了开闭幕式的盛况,也可以亲临赛场为各国体育健儿呐喊鼓劲,除了这种直接现场观看,更多的人选择其他“看”奥运的方式,同步感受奥运的脉搏跃动。新技术产生新的观看方式,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对奥运、对外界的认知,视听传播和收看都经历着一场革命。    模糊影像 温暖记忆    1984年,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中央电视台也开始第一次进行转播奥运。
期刊
空谷回音,听起来就是个很遥远深沉的意向,距离实际生活八竿子打不着,这栏目名称权当是兴一下。但DV爱好者要解决的最基本录音问题,影视录音基础入门栏目。    电脑上的工作平台  同学们好,以前我向大家介绍了录音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设备和前后期的一些相关知识,具体到我们平时所用的PC或者Mac上,则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音频处理平台,这就是这堂课我想要让大家了解的。  大家可能都接触过像Premiere或者V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初    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我们办公室最好的一个房间被腾空,开始装修。门窗都换了,在房间里加了一道玻璃门,里面的地面被从没见过的装修材料垫高了三十公分,还安装了空调。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一台精密的仪器——浪潮486计算机,为此我们办公室一个月前就派遣了两位最爱钻研的同志去浪潮公司进行培训。当他们带着486回来的时候,人的状态全变了,就像来自另一个星球,更让我们难以接受的是第二
期刊
饭局成就团队    刚去广州美术学院,适逢知己及师兄唐威。最初是他找我帮忙拍一个短片。大家都是喜欢电影的人,很快成了好朋友。在一次聊天中就有了成立一个团队的念头。希望在学校聚集一些同样喜欢电影的DV爱好者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当晚我们就开始找人,亲自到宿舍登门拜访在学校玩DV有作品的人,其一,看作品交朋友;其二,打听下一位目标人物。就这样我们用一个晚上把学校玩DV的“牛”人都找出来。一段时间后,我和唐
期刊
摄像机和机位的选择    摄像机的首选肯定是各种小体积、高性能的高清机了,如是硬盘或闪存机型,只要考虑存储时间是否足够。小型高清机不仅拍摄性能好,还容易被允许拍摄,因为一般认为这是业余拍着玩的,其实它的性能和效果我们是知道的,就“装”业余吧!  镜头焦距尽可能长些,在拍摄中会有很大的灵活性,推到近景和特写的镜头是不能少的。  由于业余拍摄是单机位,可在中场休息时更换一个机位,以拍摄效果更丰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