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展:多媒体倩影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198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日前在美丽的广东佛山市南海区落下了帷幕,包括6件多媒体收藏作品在内的数十件金、银、铜质收藏作品,以及特别设置的“评委推荐奖”各自尘埃落定。
  本届影展因推出了多项与时俱进的改革而备受期待,尤其是新增的多媒体单元,聚集了众多业内人士的目光。顺应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应运而生,中国摄协此举被评价为“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大构架、大格局”。不过,如何去定义这个新生儿、它的茁壮成长还需要哪些必须的养分等问题也随着影展的评选过程而渐渐呈现,并随着专家们的反复讨论而逐渐明晰。
  概况
  本届国展最终收到了257件参展作品,涵盖了纪录类、艺术类、商业类各种题材,形式丰富多样。这些作品表现出浓厚的“非传统媒体”特性,同时有大量的动画片、微电影和纪录片。这也许就是多媒体的形态:视觉和听觉相结合,静态图像与动态画面相穿插。评委评价,在此次参赛作品中,已有相当部分作者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从单一静态图像到立体多维、多元素视听表现的跨越。
  2013年1月10日,初评告捷,评委们从257件来稿中,甄选出47件作品进入第二轮评选。
  2013年1月25日,终评落幕,多媒体类金、银、铜质收藏作品尘埃落定,《青春思密达》摘得桂冠,《美丽中国——莆田篇》、《工业记忆》斩获银质收藏,《汉旺母亲》、《我的十八大》、《流水线上的爱情》分获铜质收藏。
  出现:与时俱进 应运而生
  不知从何时起,“多媒体”旋风席卷了我们的视野。一段广告、一段短片,一篇手机彩信新闻,都属于多媒体的范畴。而近几年,新闻摄影行业的权威大奖“荷赛”也开始设立“多媒体”单元,由“静”至“动”,或许能算这项有着60多年历史的摄影奖项最大的华丽变身了。
  多媒体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新媒体的繁荣,带来了受众接受信息方式的日益多元化,毫不夸张地说,全世界的媒体、摄影师都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所以多媒体应运而生。多媒体的创作方式,更为轻松和随意,从本届国展收到的作品来看,涵盖内容非常之广,手法更是富有相当的创作力。
  广泛的创作范围是多媒体所独具的特性。“自媒体”概念不是一件新鲜事了,它和多媒体一样,都生根于交互式的网络信息传递方式。以往媒体创作人员需要动用专业的拍摄、录音、剪接设备,通过专有的卫星传播渠道,节目经过精编细制,这显然不是业余人员能够做到的。多媒体的创作,更多的是平民创作,使用是业余的器材、软件,甚至使用手机,实现随时随地的录像、上传、即时分享。
  定义:是限制还是涵盖?
  在对257件来稿进行初评的过程中,评委们普遍提到了关于多媒体的定义问题,并引起了多番的讨论。
  多媒体译自英文Multimedia,是指一种把多种不同的媒体,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网络等综合集成产生的一种存储、传播和表现信息的全新载体。国际电信联盟对多媒体含义的表述是:使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技术处理多种媒介——数值、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交互系统。
  在本届国展的征稿启事中,对多媒体类别作了如下描述:“多媒体是指将静态影像与动态影像结合,并配以音频、特效等多种艺术手段创作的影像作品。注重叙事性、观赏性、创新性及静态影像技巧的运用。”多媒体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更大的原因是其表达方式更为方便、自由,它唯一的目标是讲好故事。最终结果显示,创新的手段和多元的表达更能够获得评委的青睐,进入终评。
  本届国展多媒体类规则的制定参考了荷赛对多媒体的圈定和目前我国的多媒体创作实践,从这些不同的定义描述中可以感受到,对多媒体的定义准确的应该是涵盖,而不是限制。或者说,让多媒体实现在“去定义化”中成长,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我们知道它不是什么。
  参赛规则上明确规定每部作品不得超过5分钟,但有的评委提出,按照国际惯例,一部作品作为完整的时间艺术,或多或少都会多出几帧,因此最后大家达成一致,一部作品的总时长限定在5分30秒。同时,也有评委提出,对于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时长需要,因此制定不同的时间标准也不失为一个方法。
  由于是第一届各类题材的参赛作品混在一起,所以对于多媒体并没有分类。但是从题材上看,多媒体作品也分为纪实类、艺术类、商业类,具体如何分类,有没有必要分类,是一个需要认真商定的问题,亟待在今后不断完善。
  多媒体是综合艺术,其中有文学、导演和音乐诸多元素,摄影表现手段是其中核心之一。在摄影界评选多媒体优秀作品,强调其中的摄影创作无可厚非,毕竟在征稿启事中便提示多媒体类作品需“将静态影像与动态影像结合”,然而本届影展许多来稿都是简单的照片罗列加上音乐背景,这样的作品让评委啼笑皆非。多媒体的必需元素是一条时间轴线,但这条时间轴线是为了方便讲故事,却不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
  多媒体的创作集合了各种各样的元素: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涉及到授权问题,制作影片时使用的软件是否正版也需要明确。最明显的是,几乎所有的参展作品都含有音乐。作品一旦获奖,将会在公开场合进行传播,此时会面临各方面的版权问题。最后,组委会对所有入选作品提出了要求,在作品片头添加了相关声明。
  郜南
  评委语录
  多媒体就像一个星云,给我们呈现了它的轮廓,却让人看不清里边的星系。换句话说,多媒体所隐含的各种实用性和由此引发的潜在新型行业还没有完全显露。多媒体到底是什么,取决于人们以后怎么用,而不取决于我们现在怎么说。打个比方,如果给评委会面前放一些文字,评委们心里却没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诗的概念,然后让评委评出一篇最好的文章。这就是不确定性。我们面对的“多媒体”概念更像“文学”这个笼统的概念,有待于条分缕析。因此,在多媒体的评比中,不存在正襟危坐、胸有成竹、君临上界的评委。这里的评委首先是欣赏者、探索者和学习者。“虚心”与“包容”是两个重要的主题词。虽然评的是“多媒体”,可评委们或多或少用的是“非传统媒体”这个概念,显然更具操作性。   韩丛耀
  评委语录
  它与传统的静态影像相比,既有了静态影像的瞬间精彩、精致形象,又有了更大的内容展示空间和叙事时间,视觉的内在更为饱满。
  与电影相比,电影的所有视听元素它都具备、具有和具体,但同时它的瞬间性形象的确凿和确定又是电影不可比拟的,在对现实生活的即时性触摸上,它有一种来自土地的温度。
  与电视相比,既有电视媒体介入生活的真实性,但又是一种诗化的纪实。它是在时间轴线的刀尖上跳一段有生活味道的芭蕾,需要功力更为精绝,甚至是一种出神入化。它是一种真正可以使视觉体积飘逸起来的足尖功夫,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灵魂舒展。
  与动漫、动画相比,它形象纪实的肯定性让它与时代、与社会、与身边的生活贴得更近更适切,让你感同身受……
  概况
  本届国展最终收到了257件参展作品,涵盖了纪录类、艺术类、商业类各种题材,形式丰富多样。这些作品表现出浓厚的“非传统媒体”特性,同时有大量的动画片、微电影和纪录片。这也许就是多媒体的形态:视觉和听觉相结合,静态图像与动态画面相穿插。评委评价,在此次参赛作品中,已有相当部分作者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从单一静态图像到立体多维、多元素视听表现的跨越。
  2013年1月10日,初评告捷,评委们从257件来稿中,甄选出47件作品进入第二轮评选。
  2013年1月25日,终评落幕,多媒体类金、银、铜质收藏作品尘埃落定,《青春思密达》摘得桂冠,《美丽中国——莆田篇》、《工业记忆》斩获银质收藏,《汉旺母亲》、《我的十八大》、《流水线上的爱情》分获铜质收藏。
  出现:与时俱进 应运而生
  不知从何时起,“多媒体”旋风席卷了我们的视野。一段广告、一段短片,一篇手机彩信新闻,都属于多媒体的范畴。而近几年,新闻摄影行业的权威大奖“荷赛”也开始设立“多媒体”单元,由“静”至“动”,或许能算这项有着60多年历史的摄影奖项最大的华丽变身了。
  多媒体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新媒体的繁荣,带来了受众接受信息方式的日益多元化,毫不夸张地说,全世界的媒体、摄影师都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所以多媒体应运而生。多媒体的创作方式,更为轻松和随意,从本届国展收到的作品来看,涵盖内容非常之广,手法更是富有相当的创作力。
  广泛的创作范围是多媒体所独具的特性。“自媒体”概念不是一件新鲜事了,它和多媒体一样,都生根于交互式的网络信息传递方式。以往媒体创作人员需要动用专业的拍摄、录音、剪接设备,通过专有的卫星传播渠道,节目经过精编细制,这显然不是业余人员能够做到的。多媒体的创作,更多的是平民创作,使用是业余的器材、软件,甚至使用手机,实现随时随地的录像、上传、即时分享。
  定义:是限制还是涵盖?
  在对257件来稿进行初评的过程中,评委们普遍提到了关于多媒体的定义问题,并引起了多番的讨论。
  多媒体译自英文Multimedia,是指一种把多种不同的媒体,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网络等综合集成产生的一种存储、传播和表现信息的全新载体。国际电信联盟对多媒体含义的表述是:使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技术处理多种媒介——数值、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交互系统。
  在本届国展的征稿启事中,对多媒体类别作了如下描述:“多媒体是指将静态影像与动态影像结合,并配以音频、特效等多种艺术手段创作的影像作品。注重叙事性、观赏性、创新性及静态影像技巧的运用。”多媒体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更大的原因是其表达方式更为方便、自由,它唯一的目标是讲好故事。最终结果显示,创新的手段和多元的表达更能够获得评委的青睐,进入终评。
  本届国展多媒体类规则的制定参考了荷赛对多媒体的圈定和目前我国的多媒体创作实践,从这些不同的定义描述中可以感受到,对多媒体的定义准确的应该是涵盖,而不是限制。或者说,让多媒体实现在“去定义化”中成长,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我们知道它不是什么。
  参赛规则上明确规定每部作品不得超过5分钟,但有的评委提出,按照国际惯例,一部作品作为完整的时间艺术,或多或少都会多出几帧,因此最后大家达成一致,一部作品的总时长限定在5分30秒。同时,也有评委提出,对于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时长需要,因此制定不同的时间标准也不失为一个方法。
  由于是第一届各类题材的参赛作品混在一起,所以对于多媒体并没有分类。但是从题材上看,多媒体作品也分为纪实类、艺术类、商业类,具体如何分类,有没有必要分类,是一个需要认真商定的问题,亟待在今后不断完善。
  多媒体是综合艺术,其中有文学、导演和音乐诸多元素,摄影表现手段是其中核心之一。在摄影界评选多媒体优秀作品,强调其中的摄影创作无可厚非,毕竟在征稿启事中便提示多媒体类作品需“将静态影像与动态影像结合”,然而本届影展许多来稿都是简单的照片罗列加上音乐背景,这样的作品让评委啼笑皆非。多媒体的必需元素是一条时间轴线,但这条时间轴线是为了方便讲故事,却不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
  多媒体的创作集合了各种各样的元素: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涉及到授权问题,制作影片时使用的软件是否正版也需要明确。最明显的是,几乎所有的参展作品都含有音乐。作品一旦获奖,将会在公开场合进行传播,此时会面临各方面的版权问题。最后,组委会对所有入选作品提出了要求,在作品片头添加了相关声明。
其他文献
2012年火爆异常的微电影,在进入2013年后,品牌建设成为各制作机构、创作者以及发布平台的首要。那些知名的影片,诸如《一个馒头的血案》、《老男孩》这些名字被一再提起,令媒体工作者几乎汗颜自己的寡闻。在网络视频传播史上,它们成为时代的里程碑;作为标签和榜样,它们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影片本身。在网络视频还是单纯模仿秀,微电影还不叫做微电影,且必须要以植入方式方能获得商业认可时,正是这些作品改变了时代和
期刊
2013年3月8日,北京—— 在索尼高清影视技术学院,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举办“Sony PMW-F55和PMW-F5 4K摄影机中国首台交接仪式”。索尼向北京鼎盛东极影视器材租赁有限公司交付了中国首台PMW-F55,向北京星光影美影视器材有限公司交付了中国首台PMW-F5。据悉,这些设备将主要用于数字电影拍摄及电视剧拍摄的租赁业务。PMW-F55/F5两款摄影机的出现,填补PMW-F3摄影机与F
期刊
《雷锋侠II:热血雷锋侠》的播映在网上引起热烈反响。技术上的提高是必然的,而在精神层面上,这个关于“雷锋侠第二代”心灵成长的故事,显然比第一集要丰满得多。  “雷锋侠”拍摄续集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自网络到现实又重新回归网络的故事。如果有精神上的传承,这个故事又传承了什么?  有一天,我忽然顿悟:实际上每部影片都是一位导演的话语,只是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在表达中,他们对这个世界极尽赞美。  续集
期刊
作为新媒体领域的代表作,“微文化”几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在这场文化风暴的中心,微电影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一席。自前几年视频大战初打响至今,微电影风生水起,迎来了最好的时光,从艺术高地到平民表达,再到集文化、娱乐、商业等元素于一身的综合体,其内涵愈丰富,其道路愈广阔。实际上,以新媒体为主要传播渠道的微电影,无论是从内容创作、商业模式、增值潜力或其他方面,其可操作性都比票房电影更强,参与
期刊
上一次,我们着重学习了标记点的使用,来为视频添加更为精准的背景音乐和环境音效。这节课我们将更深一步,学习更多FCP X的全新功能。在这节课中,我们将看到著名的杜比环绕声到底是如何制作的。  好了,现在我们就步入正题,看一看更有趣的FCP X新加入的立体声制作功能。  在上一次课中,我们为一段战争场面的段落,添加了两段子弹飞过的背景音效,使得画面更加真实。选中位于上面一层的子弹飞过的音效,我们注意到
期刊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立春开始,我们又来到了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对于BTV纪实频道的拍摄小组来说,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拍摄也渐渐进入了尾声。时至2013年的1月,中国北方依然是一片天寒地冻的景致。为了能够拍到春天的感觉,我们将最后一站选在了福建。回望一年来的拍摄,我们大部分的拍摄手法都是确定一个主题,然后现场随拍的方式,主要是以唯美的空景为主,这当然与节气题材本身有很大关系。这次福建之行我们决定改变一下
期刊
烟雾是导演在渲染电影电视中渲染氛围的一个手段,无论是在剧情片或者在纪录片中都可以充分加以利用。  烟和雾的不同  烟是人为的结果,雾是自然环境中的一种特殊天气现象,它是由空气中微小的水珠和冰粒形成后的结果,一般出现在水气比较多的区域,比如早晨、河边、湖面、湿地、森林等。它是一种流动的时隐时现变幻莫测的景致。比如“海市蜃楼”就是一种特殊环境下自然形成的一种“雾像”的气象景观,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自然现
期刊
静与动,是电影画面的两种基本表现方式,所谓“静”,可以是画面内容的静态形式,也可以说成镜头的客观静止状态。而“动”,则包含画面内容的运动属性,或者说,是镜头进行客观的物理运动,我们今天就一起探讨一下有关“动”镜头的拍摄技巧。  由于电影电视画面本身以动态影像来传达信息,演员的形体之动,取决于导演对角色特性的考虑,属于软层次的运动,这个我们以后找机会再细说。而拍摄之中,运用镜头的自身运动和物理光学的
期刊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中国观众可能对它不甚熟悉,但是小说的原著作者约翰·勒·卡雷在英国可是人尽皆知的。卡雷在英国写谍战小说就像现在国内的麦家那样,因为卡雷的确从事过情报工作,退役后又主攻文学,因此他的侦探小说描摹的极端真实,大受西方,尤其是欧洲的读者欢迎,并曾在1979年就拍成了电视剧,曾风极一时。  这次的大银幕版,由瑞典导演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执导,北欧人细腻
期刊
“微电影”问世时间很短。虽然概念朦胧,在定义和界定范畴都不甚明朗的情况下,却意外而迅速成了各界的宠儿。2011年,各路人马争相杀入微电影领域:视频网站、影视公司、广告公司、导演都希望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  从最早的创意营销、病毒营销开始,微电影的盈利点和商业模式被广告人反复探讨。作为一个偏重于营销和商业的概念,作为网络视频和商业模式结合的手段,作为电影与广告重合处的新事物,专业制作和社会化传播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