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被遮蔽”的教育家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en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幸运地,在新学期伊始即读到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文集《如果我当教师》,真的要感念有心的编者杨斌老师。叶圣陶先生著作等身,但生前并未有教育专著存世。而杨斌老师却在 “文学家、出版家叶圣陶”之外,独具慧眼地“还原”与“发现”了“被遮蔽”的“教育家叶圣陶”。这样的发现,虽不能说是石破天惊,却也是有情可喜。
  开学第一天,当我站在讲台前跟“小朋友”谈心的时候,从教二十年的我,生平第一次知道了“小朋友”这三个字的真正内涵。从来以为这只是一种称呼,颇具亲和力的称呼而已。甚至,我和很多教师都会在孩子们升入高年级后把“小朋友”这样的称呼改为“同学们”。而在开学前的静夜里,读《如果我当教师》,不禁为自己误读甚至轻慢“小朋友”一词二十年而无比羞愧!叶老先生说:“如果我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衷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多少年来,我都是把“小朋友”与“孩子们”等同看待,在我心里、嘴里,“小朋友”只是年龄比较小的低年级学生而已。叶老先生补充说明了他对“小朋友”的态度:“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乐;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防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做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好一个“本该如此”!“教师对学生本该忠诚”——这样的言说,叶老先生发声于六十多年前。时至今日,依然觉得它令人耳目一新!六十多年来,会有教师遵循吗?
  在质疑大多数教师的时候,也试问自己:可有忠诚于学生?可有全然地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为己乐?可有全然地视学生的羸弱和拙钝为己忧?答案心知肚明,不无汗颜。
  展卷阅读,叶圣陶老先生之温言细语,直抵如今多少的教育弊端!他坚持:“我不想教学生做有名无实的事情。”如果设立学生自治会了,组织学艺研究社了,创办图书馆了,经营种植园了……但是这一切在一阵高兴之后,很多时候总是没有下文。学生团队没有后续活动,图书馆里只有七零八落几本书,种植园里蔓草丛生。叶老先生对这样的细节看不下去,他说:“如果学生习惯了,终其一生,无论做什么事总是这样有名无实,种种实际事务还有逐渐推进和圆满成功的希望吗?”他在反问之后提出来自己的观念:“决不是一时乘兴。既然已经干了起来,便须一直干下去。”不然“不足以养成学生的好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正是叶圣陶先生的教育主张之一。学习习惯也好,自我教育习惯也好,叶圣陶先生皆有论述。而我最看重他提出的养成“不妨碍他人的习惯”。开门时候要轻轻推门不要妨碍安静看书的人,不要随地吐痰可能会有病菌传染给他人。——这样简朴实在的“不妨碍他人”的实例,比空洞地对学生说教“举止要文明”更容易让学生明白事理并从此身体力行。我深信叶圣陶先生的推论:“凡是为非作歹的人,他们为非作歹的原因固然有许多,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包括,他们的病根在养成了妨碍他人的习惯。他们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他们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习惯偏向妨碍他人的方面,他们就成了恶人。”可见,“不妨碍他人”的习惯之养成,是一件多么有益于社会福祉的事。身为教师,必须高度警惕,并帮助学生养成“不妨碍他人”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的谦虚与实在也让我心折。他不肯将自己从事的行业叫做“教书”,也不肯将学生进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他认为学生到学校里来是在老师帮助下积蓄并消化前人的经验,而身为教师,就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这样的言说深获吾心,我愿意自己就是那个真正“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的人。
  文字真的很奇妙,葉圣陶先生得以藉此留下精妙的言论。当初虽未曾留存成教育专著,却被后世有缘人细心代为编纂,可以让如我这样的普通中小学教师跟着一起“发现”并品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聆听”大师的声音,相信我们的教育之路一定会越走越有底气。
  (作者单位:苏州市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江苏苏州 215122)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摘 要  班主任接手新班后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非常重要。注意首次“亮相”建立良好形象,巧用书信增进彼此情感,借助平台及时树立榜样,有效推进家校沟通,是班主任必须掌握的实践策略。  关 键 词  新班级家长;家校沟通;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7-00-03  班主任接手一年级新班后,需为这个新集体做好各种筹划,尤其要和学生家长
德国哲学家费罗姆说:“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境界的作用……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但不可或缺而且影响独特。研究表明,如果父爱缺位会导致男孩“粉气”,无责任感、无远大目标、无道德感,甚至藐视法律;女孩则表现为不能建立良好的品行,缺失自尊自爱,容易导致早恋、自恋等。现实是,我国的家庭普遍存在父爱缺位现象。作为班主任,想要
摘 要 让儿童“在场”的小组探究学习,聚焦儿童真实的生活困惑,让儿童自己“发现”探究问题,激活其已有的真实生活经验,展开有效的对话思辨,从而浸入生活“现场”,探究解决生活“问题”;并借助课后延伸体验探究,引领儿童回到日常生活“现场”,在道德践行中实现道德自主建构。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探究;在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7
摘 要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需要在确定学校德育目标,建构一体化的德育课程结构基础上,设计课程实施的知行合一路径,使德育认知功能课程与德育实践功能课程相匹配,发挥两种课程功能的合力作用,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 键 词 德育课程一体化;知行合一;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6-00-04  目前德育存在的问题不少,其中之一就是德育课程结
【德育生活片段分析】  近期,响应文明城市建设,垃圾分类成为城市生活的新时尚,小区、街道、校园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日常校园生活,老师们每天都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践行垃圾分类,并形成了相应的评价细则。学生出现分类错误的现象,会在班级管理考核中扣分。其中,三年级小邹同学出错次数过多,引起了班主任的关注。班主任对他进行了多次专门教育。一天,小邹看到教师办公室的垃圾分类有错误,于是在同学中大肆宣扬:“老师
摘 要 深圳市龙华区“积极德育”立足人本立场,贯彻“主体性唤醒,正能量传递,实践化推进,全人格培养”核心理念,发挥区域和学校积极性,激活教师与学生主体性,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建立健全新时代区域德育工作体系,推动区域德育工作整体提升,助推全体学生道德生命的真实生长,为新时代区域德育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关 键 词 积极德育;区域德育;道德实践主体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摘 要 根植学校文化底蕴,提炼“乐道·培真·广文·美华”之课程理念,以此为引领,绘制“新四维”课程图谱;引领师生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从课程教学转向生命成长,实现课程实施路径的转型,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一体化新格局。  关 键 词 德育课程一体化;学校文化;新四维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
劳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性。对于人类而言,劳动不仅是工作,更是生活本身。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都信奉着“工作美丽”“劳动光荣”的信条,并在生产和生活中维护之,力行之。可以不夸张地说,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人们都把劳动视为光荣的使命和责任。  与此对应,劳动教育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成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重要一环,在学生品行塑造和习惯养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劳动
截至2019年12月30日,北京市共有法治副校长2095名,覆盖中小学、职业院校1643所——作为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办公室单位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牵头单位,团北京市委日前公布了最新数据。他们法律专业知识强、审判经验丰富,成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法治教育机制的纽带。来自北京市法院系统的法治副校长注重宣传教育工作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效融合,不仅在教育内容上从传统预防青少年犯罪,
吉标在《课程·教材·教法》2020年第4期《走向协同教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时代呼唤》一文中指出,作为课程整合的重要途径和教学优化的有效策略,协同教学对促进当前我国中小学整体改革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协同教学有助于增进团队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 ”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开始由专家单向提供知识的阶段转向合作交流与共享发展的阶段。协同教学以团体的方式开展教学,其教学小组成员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