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识与回归: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劳动教育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m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性。对于人类而言,劳动不仅是工作,更是生活本身。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都信奉着“工作美丽”“劳动光荣”的信条,并在生产和生活中维护之,力行之。可以不夸张地说,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人们都把劳动视为光荣的使命和责任。
  与此对应,劳动教育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成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重要一环,在学生品行塑造和习惯养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劳动”也因此与“爱学习”一样,成为当时学校的流行风尚和“好孩子”的重要标签。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形式的演变,劳动被逐渐异化和“沦落”,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也不复有其崇高的含义,变得边缘化和形式化。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责任感的淡薄甚或丧失,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品行失格问题。
  为此,在核心素养培育渐成教育主流的今天,教育界的众多有识之士开始重新认识劳动在教育中的意义,构建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推动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回归,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其中,我们既看到理论工作者们对劳动教育价值的重新审视,也看到了一线教师对于呼唤劳动教育回归所作出的种种努力,让我们对新旧形势下的勞动教育有了更全景的了解和更深度的解读,也让我们对当下的劳动教育有了新的愿景和期待。
  为了展示近年来劳动教育的探索成果,为劳动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回归推波助澜,在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三周年之际,我们特地策划了本期专题,以飨读者。
其他文献
摘 要 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面临的教学瓶颈。通过引入并合理运用影视资源,拉近法与儿童生活的距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道德思辨情境,激发儿童对法治生活的思考;通过模拟体验,让儿童切身体验、感悟、理解法治生活,从而以法引领儿童生活行为,让法治意识浸润心灵。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情境教学;生活体验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編号2095-1183(2020)05-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印發《中小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明确了五项重点任务,加快构建一体贯穿、循序渐进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头脑。二是不断丰富德育活动的形式内容,激发爱国主义真挚情感。三是积极运用校园文化的浸润功能,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浓厚氛围。四是注重发挥实践育人功能,促进中小学生爱国行为养成。五是始终坚
摘 要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提倡综合学习观,关注热爱的双重含义,超越群体的局限性,理解、接纳儿童的负性行为,认识儿童自我的多维性,见到物背后的人及人心,激发社会性探究。教育者可以从这些教育思想中见真见善见美。  关 键 词道德与法治;教材;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8-000-03  做教材是一件既费心力又显功力的事情,编写团队的学识
摘 要  班主任接手新班后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非常重要。注意首次“亮相”建立良好形象,巧用书信增进彼此情感,借助平台及时树立榜样,有效推进家校沟通,是班主任必须掌握的实践策略。  关 键 词  新班级家长;家校沟通;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7-00-03  班主任接手一年级新班后,需为这个新集体做好各种筹划,尤其要和学生家长
德国哲学家费罗姆说:“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境界的作用……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但不可或缺而且影响独特。研究表明,如果父爱缺位会导致男孩“粉气”,无责任感、无远大目标、无道德感,甚至藐视法律;女孩则表现为不能建立良好的品行,缺失自尊自爱,容易导致早恋、自恋等。现实是,我国的家庭普遍存在父爱缺位现象。作为班主任,想要
摘 要 让儿童“在场”的小组探究学习,聚焦儿童真实的生活困惑,让儿童自己“发现”探究问题,激活其已有的真实生活经验,展开有效的对话思辨,从而浸入生活“现场”,探究解决生活“问题”;并借助课后延伸体验探究,引领儿童回到日常生活“现场”,在道德践行中实现道德自主建构。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探究;在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7
摘 要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需要在确定学校德育目标,建构一体化的德育课程结构基础上,设计课程实施的知行合一路径,使德育认知功能课程与德育实践功能课程相匹配,发挥两种课程功能的合力作用,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 键 词 德育课程一体化;知行合一;课程结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6-00-04  目前德育存在的问题不少,其中之一就是德育课程结
【德育生活片段分析】  近期,响应文明城市建设,垃圾分类成为城市生活的新时尚,小区、街道、校园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日常校园生活,老师们每天都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践行垃圾分类,并形成了相应的评价细则。学生出现分类错误的现象,会在班级管理考核中扣分。其中,三年级小邹同学出错次数过多,引起了班主任的关注。班主任对他进行了多次专门教育。一天,小邹看到教师办公室的垃圾分类有错误,于是在同学中大肆宣扬:“老师
摘 要 深圳市龙华区“积极德育”立足人本立场,贯彻“主体性唤醒,正能量传递,实践化推进,全人格培养”核心理念,发挥区域和学校积极性,激活教师与学生主体性,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建立健全新时代区域德育工作体系,推动区域德育工作整体提升,助推全体学生道德生命的真实生长,为新时代区域德育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关 键 词 积极德育;区域德育;道德实践主体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摘 要 根植学校文化底蕴,提炼“乐道·培真·广文·美华”之课程理念,以此为引领,绘制“新四维”课程图谱;引领师生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从课程教学转向生命成长,实现课程实施路径的转型,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一体化新格局。  关 键 词 德育课程一体化;学校文化;新四维课程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