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一度加深,网络时代导致的各种思潮的相互冲击和融合,另一方面随着面全世界同性恋群体的维权活动的开展,人们对于同性恋的看法也在发生着改变。笔者通过对大学生这个承担着祖国未来发展的群体对于同性恋的认识和态度作为切入点,去深入分析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现状,从而提出相关的教育对策,以期为大学生同性恋的相关教育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现状与对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学士+硕士+博士)人数约为:2804万人,根据同性恋在人群中百分之三的比例,对于思想更为开放和活跃的大学生群体,比率应该更高,假设用百分之四来估算就有112万余人,对于这么大的一个基数并且在过去受到歧视和侮辱的人群,相关的研究是必要且重要的。所幸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的加深和传统观念的不断被革新,逐渐开始有人给与其更加客观的看法了。同性恋群体得到了更多的宽容。
一、大学生对于校园同性恋群体的认知分析
我们通过对于大学生的一些调查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出几个特点,首先,不同的性别对于同性恋的态度是不同的,女生对于同性恋的了解远高于男生,同时大部分女生会愿意平等对待同性恋群体,而男生只有少部分愿意。同时,在调查是否注意到周边有同性恋的时候,注意到的女生远大于男生。这从侧面说明女生同性恋群体人数多余男生同性恋群体或者女生同性恋比男生表现的更为呈现出显性,这也说明女生的包容也促成了其相对显性特点。其次,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大学生对其并没有科学的认识,而所有的了解大多数都止步于“性”等一些敏感问题上,而了解到同性恋的渠道也是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这样会使得认识变得片面化。再次,不同的专业对于同性恋的认知程度也会不一样,文学艺术体育专业的了解程度远高于理工农医专业的学生,这跟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学习方式都有一定的关系。最后是对于同性恋现象更为包容,然而对于同性恋性行为方面观点偏颇或者保守。同时,其对于同性恋婚姻也有将近一半的人支持,然而随着我们深入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这些理解和包容的背后更多的是因为无所谓或者同情作为背后的情感支撑,那么这将导致这份包容来的十分的单薄和无力。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对同性恋了解的更为全面的学生对于其包容程度越高,反之则会要求更为苛责。
二、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自我认知状况和处境分析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同性恋群体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其基础首先是作为一个人,同时是一个大学生,来进行自我的认知和剖析,所以他们和普通大学生的自我探究过程是有一部分共性的,然而又由于其同性恋群体的特殊性,使得其自我认知过程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阻力。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少数一部分同性恋大学生觉得同性恋是一种生理疾病或者精神问题,而将近一半的学生都经历了从迷茫到顺其自然的过程。他们当中的极少数会选择将自己的性取向告诉亲人和朋友。在婚姻问题上,除了选择单身的少部分人以外,只有少数人会坚持选择和同性结婚,而大多数会选择迫于外界压力与异性结婚。且不说我国关于同性恋婚姻立法的不完善,就单单这个调查结果就足以让人担心了。大学生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困难,即是想得到外界理解和认可的同时又因为害怕承担相应的压力从而自我保护式的隐藏自己的身份,甚至会想要逃离正常世界,消极,悲观,形成了割裂式的身份认同。
通过上述描述我们不难看到同性恋大学生所面临的处境。首先,大学生的自我认同障碍导致了其变得孤独、自卑,心理健康状态让人担忧。在调查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字眼是抑郁、焦虑、迷茫和恐惧。其次,身体健康状况堪忧,由于心理的原因,一些同性恋大学生患上了神经衰弱,甚至会有自虐现象和自杀倾向。而远离人群的他们跟少有机会去参加一些运动和健身来提高体魄,甚至连去食堂正常作息都变得不规律。再次,学习状况不理想。大学生进入学校的目的本来就是来学习的,然而由于心理和生理健康堪忧,只有极少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的十分优异,而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学习困难,而在社交和实习活动中也十分的吃力,从而对今后的就业造成负面的影响。最后,教育缺失与安全隐患。我国性教育一直以来进展不是十分顺畅,这与我国的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同性恋方面的性知识推广就显得更为的吃力了。调查显示大学生同性恋群体中很少有了解到同性恋群体中有爱滋或者性病患者,而有些同性恋大学生会通过一些黄色小说或者电影来了解这个群体,从而容易走上歧路。而从调查可以看到,大学生同性恋性行为较为普遍且难以维持较为稳定的关系,这种状态将会对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教育对策
(一)主动构建开放包容和谐的校园氛围
以往学校对于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策略往往是顺其自然,尽量不会去抑制,而是通过老师或者辅导员进行引导。然而这种方式首先难以定位人群中的同性恋群体,其次,老师或者辅导员与同性恋群体的沟通也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其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并且其自身对于同性恋人群的认识必须较为深刻才能在一定的高度去引导学生。种种困难导致以往的方式效果不是十分显著。我们应该转换以往的被动为主动的形式,主动营造一种更为开放、包容、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同性恋群体少一些恐惧和自卑,多一些温暖和感恩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实现自我认知。
举办一些关于同性恋的讲座或者活动,让大家改变观念的同时,也让同性恋本身对其有着更深的了解并且感到这个社会的善意。另一方面,学校的培养策略必须将同性恋大学生的培养单独拟出一份方案出来,逐步落实来实现一个让同性恋群体能够很好的生存和学习的环境。
(二)做好教育工作者的相关知识技能培训
我们应该对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或者辅导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让他们能够真正成为同性恋学生的人生导师。老师们不但肩负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同性恋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误区,解决他们真实遇到的困难,这需要更多的付出和经验的积累。
(三)做好危机预警体系
应该从老师到班干部再细化到各个寝室的学生,建立好一个预防-发现-上报-处理的预警体系,从根源上杜绝因为同性恋学生的心理问题骤变导致发生危机的情况。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榜样和带人头,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身边的同学。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要充分发挥离同学最亲、最近和最了解的优势,在班级中倡导无条件的宽容、接纳和支持的方式对待同性恋学生,建立同性恋大学生的班级支持系统,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和烦恼,重新面对美好人生。
大学生同性恋群体作为其根本,也是我们祖国未来的人才,我们应该将对其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给当代同性恋大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多一份温暖和付出,相信这会是我国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处境发生质的改变。
参考文献:
[1]樊素敏. 大学生对同性恋问题的认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2]刘晓倩. 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葛营营. 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另类媒体使用与满足情况分析[D].山东大学,2014.
【关键词】: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现状与对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学士+硕士+博士)人数约为:2804万人,根据同性恋在人群中百分之三的比例,对于思想更为开放和活跃的大学生群体,比率应该更高,假设用百分之四来估算就有112万余人,对于这么大的一个基数并且在过去受到歧视和侮辱的人群,相关的研究是必要且重要的。所幸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的加深和传统观念的不断被革新,逐渐开始有人给与其更加客观的看法了。同性恋群体得到了更多的宽容。
一、大学生对于校园同性恋群体的认知分析
我们通过对于大学生的一些调查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出几个特点,首先,不同的性别对于同性恋的态度是不同的,女生对于同性恋的了解远高于男生,同时大部分女生会愿意平等对待同性恋群体,而男生只有少部分愿意。同时,在调查是否注意到周边有同性恋的时候,注意到的女生远大于男生。这从侧面说明女生同性恋群体人数多余男生同性恋群体或者女生同性恋比男生表现的更为呈现出显性,这也说明女生的包容也促成了其相对显性特点。其次,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大学生对其并没有科学的认识,而所有的了解大多数都止步于“性”等一些敏感问题上,而了解到同性恋的渠道也是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这样会使得认识变得片面化。再次,不同的专业对于同性恋的认知程度也会不一样,文学艺术体育专业的了解程度远高于理工农医专业的学生,这跟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学习方式都有一定的关系。最后是对于同性恋现象更为包容,然而对于同性恋性行为方面观点偏颇或者保守。同时,其对于同性恋婚姻也有将近一半的人支持,然而随着我们深入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这些理解和包容的背后更多的是因为无所谓或者同情作为背后的情感支撑,那么这将导致这份包容来的十分的单薄和无力。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对同性恋了解的更为全面的学生对于其包容程度越高,反之则会要求更为苛责。
二、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自我认知状况和处境分析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同性恋群体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其基础首先是作为一个人,同时是一个大学生,来进行自我的认知和剖析,所以他们和普通大学生的自我探究过程是有一部分共性的,然而又由于其同性恋群体的特殊性,使得其自我认知过程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阻力。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少数一部分同性恋大学生觉得同性恋是一种生理疾病或者精神问题,而将近一半的学生都经历了从迷茫到顺其自然的过程。他们当中的极少数会选择将自己的性取向告诉亲人和朋友。在婚姻问题上,除了选择单身的少部分人以外,只有少数人会坚持选择和同性结婚,而大多数会选择迫于外界压力与异性结婚。且不说我国关于同性恋婚姻立法的不完善,就单单这个调查结果就足以让人担心了。大学生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困难,即是想得到外界理解和认可的同时又因为害怕承担相应的压力从而自我保护式的隐藏自己的身份,甚至会想要逃离正常世界,消极,悲观,形成了割裂式的身份认同。
通过上述描述我们不难看到同性恋大学生所面临的处境。首先,大学生的自我认同障碍导致了其变得孤独、自卑,心理健康状态让人担忧。在调查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字眼是抑郁、焦虑、迷茫和恐惧。其次,身体健康状况堪忧,由于心理的原因,一些同性恋大学生患上了神经衰弱,甚至会有自虐现象和自杀倾向。而远离人群的他们跟少有机会去参加一些运动和健身来提高体魄,甚至连去食堂正常作息都变得不规律。再次,学习状况不理想。大学生进入学校的目的本来就是来学习的,然而由于心理和生理健康堪忧,只有极少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的十分优异,而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学习困难,而在社交和实习活动中也十分的吃力,从而对今后的就业造成负面的影响。最后,教育缺失与安全隐患。我国性教育一直以来进展不是十分顺畅,这与我国的文化有一定的关系,同性恋方面的性知识推广就显得更为的吃力了。调查显示大学生同性恋群体中很少有了解到同性恋群体中有爱滋或者性病患者,而有些同性恋大学生会通过一些黄色小说或者电影来了解这个群体,从而容易走上歧路。而从调查可以看到,大学生同性恋性行为较为普遍且难以维持较为稳定的关系,这种状态将会对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教育对策
(一)主动构建开放包容和谐的校园氛围
以往学校对于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策略往往是顺其自然,尽量不会去抑制,而是通过老师或者辅导员进行引导。然而这种方式首先难以定位人群中的同性恋群体,其次,老师或者辅导员与同性恋群体的沟通也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其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并且其自身对于同性恋人群的认识必须较为深刻才能在一定的高度去引导学生。种种困难导致以往的方式效果不是十分显著。我们应该转换以往的被动为主动的形式,主动营造一种更为开放、包容、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同性恋群体少一些恐惧和自卑,多一些温暖和感恩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实现自我认知。
举办一些关于同性恋的讲座或者活动,让大家改变观念的同时,也让同性恋本身对其有着更深的了解并且感到这个社会的善意。另一方面,学校的培养策略必须将同性恋大学生的培养单独拟出一份方案出来,逐步落实来实现一个让同性恋群体能够很好的生存和学习的环境。
(二)做好教育工作者的相关知识技能培训
我们应该对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或者辅导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让他们能够真正成为同性恋学生的人生导师。老师们不但肩负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同性恋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误区,解决他们真实遇到的困难,这需要更多的付出和经验的积累。
(三)做好危机预警体系
应该从老师到班干部再细化到各个寝室的学生,建立好一个预防-发现-上报-处理的预警体系,从根源上杜绝因为同性恋学生的心理问题骤变导致发生危机的情况。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榜样和带人头,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身边的同学。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要充分发挥离同学最亲、最近和最了解的优势,在班级中倡导无条件的宽容、接纳和支持的方式对待同性恋学生,建立同性恋大学生的班级支持系统,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和烦恼,重新面对美好人生。
大学生同性恋群体作为其根本,也是我们祖国未来的人才,我们应该将对其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给当代同性恋大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多一份温暖和付出,相信这会是我国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处境发生质的改变。
参考文献:
[1]樊素敏. 大学生对同性恋问题的认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2]刘晓倩. 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葛营营. 大学生同性恋群体的另类媒体使用与满足情况分析[D].山东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