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4日是农历七月七日,正是七夕。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那么在以风雅著称的苏州,过七夕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近日,在姑苏区双塔街道百步街社区,人们就感受了一番传统的七夕习俗。
做巧果,品兰花豆
在七夕这个浪漫的日子里,品尝时令美食巧果是苏州人的一大习俗。巧果其实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成的油氽点心。民间管这种食物叫“苎结”。据《吴郡岁华纪丽》记载:“吴中旧俗,七夕,市上卖巧果,以面和糖,绾作苎结形,或剪作飞禽之式,油煮令脆,总名巧果。”
吃巧果,是以此寄托让食用者心灵手巧的美好愿望。社区居民上官星星在家中用馄饨皮油炸成小点心,撒上芝麻,再放上一点白糖,吃起来一口一个酥脆,在七夕这个日子里,让你甜到心里。在苏州,还有七夕节吃兰花豆(老蚕豆)的习俗,各家各户都分要食蚕豆,谓之“咬鬼头”,有点驱邪的意思。
凤仙花,染指甲
在民间,七夕时少女会捣凤仙花汁染指尖。《清嘉录》中记载,捣凤仙花汁,染无名指尖及小指尖,谓之“红指甲”。凤仙花是一种极易种植的花卉,有红、白两色。初夏至深秋,次第开放。这种不怎么起眼的草本小花,却受到历朝历代年轻女子的喜爱。因为用它来染指甲,可以使自己显得更加妩媚靓丽。“古时染指甲用的涂料不是指甲油,而是用凤仙花捣成碎末,再加明矾和水做成的,涂在指甲上晾干,做出来的红指甲颜色特别鲜艳,而且能保持几个月不掉色。”居民上官葛彬正用捣好的花敷在指甲上。
祈种生,沿习俗
在旧时习俗里,七夕前几天,人们会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它被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几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称为“五生盆”或“生花盆”。“种生求子”是七夕节中旧时的习俗,实际上也是生育信仰之一。居民孜孜正用红丝绳将种植的绿豆苗扎成一束,来体验一番这个有趣的习俗。
乞灵巧,变聪明
相传七夕这天,妇女们还要事针线,谁穿针引线多,就代表谁比较聪慧。浮针比较有趣,七夕节的前一天晚上,用杯子盛一杯沸水和冷水混合起来的水,放置在中庭,等天明日出之后,在太阳底下晾晒,直到水面慢慢生成一层薄膜,捏一枚小针放在水面上。这个时候观察水底小针的投影,来检验一个人是聪明还是愚笨。刘侗《帝京景物略》谓之“丢巧针”。这时候倒影若呈现出动物或者花草等各种形状,就预示人会变聪明。如果影子是直的,像一根棒,就预示人会变笨。“今天就让我丢一根巧针,让我看看这影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居民吴晴说道。
送健绳,搭座“桥”
“来,我要扔一根彩绳,让喜鹊为牛郎织女搭一座桥。”在江南有七月七送健绳的风俗。传说喜鹊因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急需大量绳子,当初为这对情人说媒的老黄牛,想起民间在端午节给小孩手腕拴彩绳以求健康,取名“健绳”的风俗,就发动人们献绳。于是大家相约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绳扔到屋顶或窗台,让喜鹊衔去搭桥。
观天河,望星空
古人云:“七夕天河去,以河来日久速,卜米价贵贱,大约十日则一两。”古时七夕之后,人们就会观看银河明亮还是昏暗,可以预测米价的高低。昏暗代表米价会昂贵,明亮则说明米价会便宜。在桥上抬头望一望星空,是否也有一种回到过去的感觉,我们也仿佛感受到了古人的七夕情怀。
七夕虽然是一年一度,但当天的传统却值得细细品味。它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情人节,更重要的是,能夠让人们在体验习俗中立足于真实的生活,唤起人们心灵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长存记忆之中。
做巧果,品兰花豆
在七夕这个浪漫的日子里,品尝时令美食巧果是苏州人的一大习俗。巧果其实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成的油氽点心。民间管这种食物叫“苎结”。据《吴郡岁华纪丽》记载:“吴中旧俗,七夕,市上卖巧果,以面和糖,绾作苎结形,或剪作飞禽之式,油煮令脆,总名巧果。”
吃巧果,是以此寄托让食用者心灵手巧的美好愿望。社区居民上官星星在家中用馄饨皮油炸成小点心,撒上芝麻,再放上一点白糖,吃起来一口一个酥脆,在七夕这个日子里,让你甜到心里。在苏州,还有七夕节吃兰花豆(老蚕豆)的习俗,各家各户都分要食蚕豆,谓之“咬鬼头”,有点驱邪的意思。
凤仙花,染指甲
在民间,七夕时少女会捣凤仙花汁染指尖。《清嘉录》中记载,捣凤仙花汁,染无名指尖及小指尖,谓之“红指甲”。凤仙花是一种极易种植的花卉,有红、白两色。初夏至深秋,次第开放。这种不怎么起眼的草本小花,却受到历朝历代年轻女子的喜爱。因为用它来染指甲,可以使自己显得更加妩媚靓丽。“古时染指甲用的涂料不是指甲油,而是用凤仙花捣成碎末,再加明矾和水做成的,涂在指甲上晾干,做出来的红指甲颜色特别鲜艳,而且能保持几个月不掉色。”居民上官葛彬正用捣好的花敷在指甲上。
祈种生,沿习俗
在旧时习俗里,七夕前几天,人们会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它被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几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称为“五生盆”或“生花盆”。“种生求子”是七夕节中旧时的习俗,实际上也是生育信仰之一。居民孜孜正用红丝绳将种植的绿豆苗扎成一束,来体验一番这个有趣的习俗。
乞灵巧,变聪明
相传七夕这天,妇女们还要事针线,谁穿针引线多,就代表谁比较聪慧。浮针比较有趣,七夕节的前一天晚上,用杯子盛一杯沸水和冷水混合起来的水,放置在中庭,等天明日出之后,在太阳底下晾晒,直到水面慢慢生成一层薄膜,捏一枚小针放在水面上。这个时候观察水底小针的投影,来检验一个人是聪明还是愚笨。刘侗《帝京景物略》谓之“丢巧针”。这时候倒影若呈现出动物或者花草等各种形状,就预示人会变聪明。如果影子是直的,像一根棒,就预示人会变笨。“今天就让我丢一根巧针,让我看看这影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居民吴晴说道。
送健绳,搭座“桥”
“来,我要扔一根彩绳,让喜鹊为牛郎织女搭一座桥。”在江南有七月七送健绳的风俗。传说喜鹊因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急需大量绳子,当初为这对情人说媒的老黄牛,想起民间在端午节给小孩手腕拴彩绳以求健康,取名“健绳”的风俗,就发动人们献绳。于是大家相约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绳扔到屋顶或窗台,让喜鹊衔去搭桥。
观天河,望星空
古人云:“七夕天河去,以河来日久速,卜米价贵贱,大约十日则一两。”古时七夕之后,人们就会观看银河明亮还是昏暗,可以预测米价的高低。昏暗代表米价会昂贵,明亮则说明米价会便宜。在桥上抬头望一望星空,是否也有一种回到过去的感觉,我们也仿佛感受到了古人的七夕情怀。
七夕虽然是一年一度,但当天的传统却值得细细品味。它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情人节,更重要的是,能夠让人们在体验习俗中立足于真实的生活,唤起人们心灵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长存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