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里的吴地七窍玲珑心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4日是农历七月七日,正是七夕。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那么在以风雅著称的苏州,过七夕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近日,在姑苏区双塔街道百步街社区,人们就感受了一番传统的七夕习俗。
  做巧果,品兰花豆
  在七夕这个浪漫的日子里,品尝时令美食巧果是苏州人的一大习俗。巧果其实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成的油氽点心。民间管这种食物叫“苎结”。据《吴郡岁华纪丽》记载:“吴中旧俗,七夕,市上卖巧果,以面和糖,绾作苎结形,或剪作飞禽之式,油煮令脆,总名巧果。”
  吃巧果,是以此寄托让食用者心灵手巧的美好愿望。社区居民上官星星在家中用馄饨皮油炸成小点心,撒上芝麻,再放上一点白糖,吃起来一口一个酥脆,在七夕这个日子里,让你甜到心里。在苏州,还有七夕节吃兰花豆(老蚕豆)的习俗,各家各户都分要食蚕豆,谓之“咬鬼头”,有点驱邪的意思。
  凤仙花,染指甲
  在民间,七夕时少女会捣凤仙花汁染指尖。《清嘉录》中记载,捣凤仙花汁,染无名指尖及小指尖,谓之“红指甲”。凤仙花是一种极易种植的花卉,有红、白两色。初夏至深秋,次第开放。这种不怎么起眼的草本小花,却受到历朝历代年轻女子的喜爱。因为用它来染指甲,可以使自己显得更加妩媚靓丽。“古时染指甲用的涂料不是指甲油,而是用凤仙花捣成碎末,再加明矾和水做成的,涂在指甲上晾干,做出来的红指甲颜色特别鲜艳,而且能保持几个月不掉色。”居民上官葛彬正用捣好的花敷在指甲上。
  祈种生,沿习俗
  在旧时习俗里,七夕前几天,人们会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它被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长出几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称为“五生盆”或“生花盆”。“种生求子”是七夕节中旧时的习俗,实际上也是生育信仰之一。居民孜孜正用红丝绳将种植的绿豆苗扎成一束,来体验一番这个有趣的习俗。
  乞灵巧,变聪明
  相传七夕这天,妇女们还要事针线,谁穿针引线多,就代表谁比较聪慧。浮针比较有趣,七夕节的前一天晚上,用杯子盛一杯沸水和冷水混合起来的水,放置在中庭,等天明日出之后,在太阳底下晾晒,直到水面慢慢生成一层薄膜,捏一枚小针放在水面上。这个时候观察水底小针的投影,来检验一个人是聪明还是愚笨。刘侗《帝京景物略》谓之“丢巧针”。这时候倒影若呈现出动物或者花草等各种形状,就预示人会变聪明。如果影子是直的,像一根棒,就预示人会变笨。“今天就让我丢一根巧针,让我看看这影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居民吴晴说道。
  送健绳,搭座“桥”
  “来,我要扔一根彩绳,让喜鹊为牛郎织女搭一座桥。”在江南有七月七送健绳的风俗。传说喜鹊因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急需大量绳子,当初为这对情人说媒的老黄牛,想起民间在端午节给小孩手腕拴彩绳以求健康,取名“健绳”的风俗,就发动人们献绳。于是大家相约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绳扔到屋顶或窗台,让喜鹊衔去搭桥。
  观天河,望星空
  古人云:“七夕天河去,以河来日久速,卜米价贵贱,大约十日则一两。”古时七夕之后,人们就会观看银河明亮还是昏暗,可以预测米价的高低。昏暗代表米价会昂贵,明亮则说明米价会便宜。在桥上抬头望一望星空,是否也有一种回到过去的感觉,我们也仿佛感受到了古人的七夕情怀。
  七夕虽然是一年一度,但当天的传统却值得细细品味。它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情人节,更重要的是,能夠让人们在体验习俗中立足于真实的生活,唤起人们心灵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长存记忆之中。
其他文献
透过建筑,可以读到的不仅是建筑本身。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曾说过,“更是阅读我们的城市、我们城市的文化以及城市当中的人。”以故居建筑和周边空间环境为载体,把名人时代文化、生活文化与街区社会环境合为一体,营造历史氛围,形成名人故居的联动规模效应,正是保护区、姑苏区古保委当下负责实施的名人故居文化展示项目。  从名人故居看生动的城市历史  德寿坊是苏州城区西部的一条街巷,位于富郎中巷南侧。
期刊
新学期,姑苏区两所学校正式投用。  一起跟着记者的镜头去看看吧!  苏州市吴门教育集团沧浪新城第四实验小学校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地學校。学校以“办一所充满爱和智慧的学校”为办学目标,致力于培养有“高尚品质、多元素养、关键能力、创新精神”的现代少年。  苏州市劳动路实验小学校坐落于胥江河畔,校园的外观设计融合了姑苏传统园林式白墙黛瓦的元素,  处处映衬着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姑苏教育的源远流长
期刊
杨明媚 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校校长  亲爱的同学们,“双减”政策的出台,是祖国妈妈对我们青少年的关心与呵护。在“双减”政策下,学校、家庭也会倍加努力,寻求更科学、更适切的方式来陪伴大家成长。建议同学们也自主思考一下:“双减”之后,我想要加点什么?比如“加一点选择”,自由地选择艺体类特长;“加一点互动”,与小伙伴加强沟通交流;“加一点自律”,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相信同学们会有属于自己的更好
期刊
从校长的角度,如何看待“双减”政策?  曹伦华 伦华教育创始人,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总校长  其实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包括我自己,一贯坚持的实际上就符合国家的“双减”制度。校外培训搅乱了整个教育的秩序,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课堂内完成的,还得到校外去补充,使得很多的事情被推给了家长。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还是希望能够看到,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学习,度过自己快乐的童年。我觉得“双
期刊
面包、衣服、木材、食材都有边角料,其实城市也有边角料。随着道路的扩张和城市的飞速发展,摩天大楼的“身高攀比”日趋激烈化,“城市绿地”变得越来越少。一些道路、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被违法占用。但都市人对公园、绿植的渴望一刻也没有停止。在这样的矛盾之下,“口袋公园”应运而生。  绿色,是一座人民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清新的亮色,开放共享、多彩可及的高品质生态空间彰显着城市的软实力。现如今,苏州的城市功能不
期刊
节气是古人的智慧,蕴藏着天人合一,是古人追求与自然达成某种平衡的生活态度。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南山社区通过邀请民俗专家及本地老苏州开展一系列节气活动,引领社区家庭尤其青少年体悟自然奥妙与先民智慧,不但让社区成为居民领略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力量之一,也成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挂蛋斗蛋上秤,开怀安闲迎立夏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南山社区为社区的孩子
期刊
受到传统观念、经济条件、养老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安土重迁思想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到养老院度过余生,于是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也成为他们的主要选择项。  作为苏州市体量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之一,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宝祥苑有退休关系登记在册的老年人800多人,而实际居住的老年居民达1100多名,约占居民总数的七分之一,已达到老龄化小区的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升老年居民的生活质量,是社区工作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期刊
劳动路100号小区西侧附近,有一块约2000平方米的空地,长期存在着垃圾乱堆放及随意开荒施肥的现象,令附近居民困扰不堪。近日,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这块空地将被改造成智能停车场。吴门桥街道以党史学习教育的“温度”来提升为民解决实际问题的“力度”,列出百件“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汇总表,并一件件认真落实到位。为民办事,走“新”走心,一面面居民送来的锦旗便是最好的回答。  小区焕然一新,厂房再现生
期刊
从三伏酷暑到秋老虎,持续的高温难免让古城里的人感到燥热。但越是高温,越是要注意生产生活的安全保护。  安全治理一直是不少老城区的难题。在姑苏古城西北部,辖区老旧小区、城中村众多,外来人口流动性大的虎丘街道也同样面对着安全基础薄弱的问题。为此,虎丘街道以“心防”“人防”“技防”“三防”齐下,牢固筑就了一道辖区安全防线。  “知”“行”合一,筑安全“心防”  尽管气温时不时飙升至35℃,古城的街巷也变
期刊
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做手工了?记得小时候,妈妈总会为我们亲手织毛衣、织围巾,一针一线里编织着妈妈全心的爱意。今天的我们被碎片化的快节奏生活推动着向前,总拿没时间说事儿,更别说有闲情逸致去玩编织活儿。不过有的年轻人对手工因一时兴起渐而“越陷越深”,从单一的模仿到开发原创,成为生活里新的仪式感。  吴门桥街道四季晶华社区80后社工沈莉是一位钩织爱好者,2018年她因为膝盖受伤,在家里休养了大半年的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