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善而救其失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9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妙乐法师曾经在念佛堂留下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这是多么难得的心境和大慈悲的胸怀。作为班主任,这是必须具备的心态。我们要学会容忍,懂得思考,帮助学生发扬其长处,弥补其过失。教师要想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关键看心态。
   曾接手高三的一个文科班,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姑且称他为小风吧。刚开学的时候,经常是一个星期可以见到他一两次,每次见他我都会苦口婆心跟他做思想工作,强调要来学校,珍惜读书的机会。每次看到他不来,我就会联系他母亲,因为听同事和班上同学说他父亲比较凶,知道他旷课动辄打骂。为了不影响教育效果,我仍然是保持跟他母亲沟通。后来他父亲得知,冲到学校来质问,为什么他现在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旷课。我只好解释怕他教育孩子太过强硬,会适得其反。可是他父亲不依不饶,在办公室大骂了起来,态度特别凶。他发完脾气后,要求以后他孩子有什么問题都直接跟他联系。可是事情过后,每次跟他联系,他总是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认为我们没有尽到教育小孩的责任。因为这个学生和家长,我每天都处于非常生气和无奈的状态,严重影响我的工作情绪。哪个教育者不是在凭良心做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什么尽心尽力却总是被误解?
   我在反思,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一困境?这件事除了生气,是不是还给我留下了其他的东西?何冰老师告诉我们:“教师这个职业要我们用心去发掘才能体会它的魅力,我觉得幸福的生活是由幸福的思想造成的。你的态度决定你的心情,影响你的健康,甚至改变你今天的际遇。凡事多往好处想,这是心理健康之道,也是幸福快乐的不二法门。在教育教学的过程,我们会遇到很多难题,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是的,气愤、恼怒、压抑,不能解决问题,只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阴霾。
   每天回家都会走一段很窄很脏乱的小路。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这里可真脏,然后径直走过。不管路人怎样抱怨,这条路依然还是默默地送许多人回家。或许班主任就像这条小路,做的工作微小细致,很不起眼,甚至有时候会招来学生和家长的怨怼。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理解我们工作的辛苦,对教师的工作怀有感恩之心,但我们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我们要去承受,去默默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去淡然地付出。
   每一颗珍珠都需要磨砺,过程很痛苦,但最终会变得圆润,人亦是如此。漫漫人生之中,有太多的不如意,林清玄告诉我们要“常想一二”,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心为物役,那么必定整日悲戚不得开颜。现在越来越强调幸福感,教师因为来自社会和内心的压力,渐渐已经忘却自身的幸福感,更是很少人在工作中体会到幸福。在这时,我们更应该放下让自己苦痛的包袱,轻装上阵,一路高歌。
   《礼记·学记》有言曰:“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在教育学生之前,我们一定要先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才能够更好地做一名教育者。其实,人生如花开花谢,有得必有失,同时,有失也必有得。不必计较今日之得失,谁知道谁是这个世界上失去得最多的人呢?
其他文献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当前,我们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我们擦干眼泪、携手同行,我们克坚攻难、一路向前……  2020年1月28日 星期二 雪  抗击疫情,全民参与   躺在床上,深夜无眠。从武汉到全国,面对病毒来袭,科学家夜以继日,医护人员冲在一线,医药工厂加班加点,清洁人员保驾护航,建筑工人连夜施工建医院……我们从窗外望去,昔日热闹繁华的城市街道上,行人、车辆寥寥无几,但我们身边的超
期刊
一、 品读“词语”,让其开口说话   阅读就是寻找一种语感。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感是私人化的语言经验,是对语言形式的一种直觉。比如要表达一个意思,我们会想一想怎么表达比较好,但我们不会想为什么这样表达比较好,这就是“语感”。语感不需要言传,而需要反复练习获得。   1.由词悟境:把握文本情感基调。   我的《背影》课堂,抛开了新课教学中单纯的字词疏通,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说说朗读“祸不单行、满
期刊
哲学中常讲,物质的作用是相互的,应用于人身上,也同样成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相互影响。在许三多的军旅生涯中,对他产生影响的人有许多。他们是许三多人生中不折不扣的“贵人”。但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许三多也在这些“贵人”中扮演着他们的“贵人”的角色,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值得我们为之感动。   “许三多不是教父,不是哲人,也不是傻瓜,他是为这个时代量身定做的”。我们的时代需要真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质疑,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一、质疑法是语文教学创新的源泉   学贵在“疑”。“疑”是思维的发动机。例如,学习古文《卖油翁》,这个文言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满。但是,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却没有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走。有的同学对课文中卖油翁“睨之,久而不去”一句有不同看法,因为它的解释是:斜着眼睛看,久久不
期刊
摘要:笔者结合我县教育的教学现状、19年的教学经历以及外出学习的心得体会,对怎样给学生搭建学习的“巧”径,让学生乐于学习,轻松学习,学有所长,作了一些思考,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素养;学科特色;主题活动;评价机制   我曾无数次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老师咀嚼书本,学生圈圈画画;课堂上,老师口若悬河,学生奋笔疾书;下课时,老师埋头批阅,学生躬耕题海;测试后,老师怒发冲冠,学生
期刊
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包含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徽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平话土话等多种方言,异彩纷呈。此文中,本人将结合自己和学生们近两个月的调查、研究、讨论、展示等,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所感知的方言的魅力。   一、方言的多样性   比如著名主持人汪涵主持的节目《越策越开心》中有一个片段:武汉、广东、上海、台湾、长沙五个地方的方言表述“大热天喝热茶,越喝越热”。同一句
期刊
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任教高一兩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进入高中学习后,语文学习的难度越来越高,教师基本上将全部的课堂时间和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古文和诗词的学习中,但是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课堂学习效果与教师期待却相差甚远。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习惯于被动学   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在高一年级的5个文科班
期刊
假期里埋头苦读学校下发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以下简称《新》)。“苦读”一说绝不是耸人听闻,实在是这么多年来读理论的书籍甚少,常读的是简单实用的案例集,犹如吃快餐一般,痛快且实用,这道理论型大餐,我觊觎良久,竟无从下嘴,鼓起勇气硬嚼起来,也非得嚼个三五回才能品出其中两三分的味道(除了在书上圈画,我还做了笔记),但只这品出的几分味道,也在我的教育观世界里掀起了狂风巨浪,让我不得不低下头来静静地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也。”要达到此境界,非一日之寒,需要不断探索。在教學中,我不断地摸索,对作文教学与文本结合有所感悟、反思,在课堂上构建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共享空间。   一、生成性模仿   冰心说:“模仿是最大的喜爱。”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初中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在写作方面最大的困难是不会运
期刊
歧义句是常见病句之一,属于表意不明类语病。所谓歧义,是指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甚至多种可能。歧义句与其他病句有一个不同的特点,就是念上去很顺口,如果不仔细琢磨,你很可能不会意识到它有歧义。为了便于识别,人们对常见的歧义句型进行了分类,并附上例句,条分缕析,让人一望便知,特别适合学生复习之用。   然而,有一种句子实为“伪歧义句”,却常常被各类参考书归入歧义之列,甚至堂而皇之登上语文试卷,其典型特征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