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1918年暑期的家庭讲学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u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启超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短短五十六岁的一生却留下了一千五百余万字的著作。近年来,梁启超家书的结集出版使梁氏家庭教育走进了人们的研究视野。梁启超有九名子女,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卓有建树,这与他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从梁启超与子女的书信中可以发现,他对国学教育非常重视,不仅督促子女多读国学经典,还亲自为他们讲学。在梁启超1918年夏秋间写给弟弟梁启勋的信中,就曾三次提到在家中为子女讲授“国学源流”的实践,现将三封信抄录如下:
  致梁启勋(1918年)
  棠郝、仲麟书寄上。吾廿一日本拟来,因含沙射影且多,只得在家致心敬而已。一月来为儿曹讲“学术流别”,思顺所记讲义,已褎然成巨帙(《史稿》仅续成八十余叶耳)。惜能领解者少耳。疾已愈,勿念。
  两浑十八日
  致梁启勋(1918年7、8月间)
  得棠郝书,叔华未归,由美寄家书请延期,然则无复问题矣。吾为群童讲演已月余,颇有对牛弹琴之感,尚余一来复,学术源流(吾所讲却与南海有不同)卒业矣。来复二将讲“前清一代学术”,弟盍来一听?当有趣味也。
  两浑 来复六夕
  致梁启勋(1918年)
  书悉,孝觉凶问,咋晨瘿公书来已报,世法无常,我佛不我欺也。死者解脱,生者难为怀耳。不审其家景况如何,妻子可免冻馁否,瘿当略知耶?可询之,旅葬若有需,我当任也。
  为群儿讲“学术流别”,三日后当了,更拟为讲《孟子》(非随文解释,讲义略同学案也)。彼辈如何能解,不过予以一模糊之印象,数年以后,或缘心理再显之作用,稍有会耳。吾每日既分一半光阴与彼辈,亦致可惜。弟能来听极善,但讲《孟子》亦总须两旬乃了,弟安能久住耶?(曼宣有书画等托孝觉带来,若沪上有人来,能了此,亦佳。请告瘿。)
  两浑二日
  三封信的写作顺序
  丁文江、赵丰田编纂的《梁启超年谱长编》中写道:“夏秋间,先生从事著述以外,曾为长女令娴等讲国学源流甚久。”并列举了梁启超在1918年写给弟弟梁启勋的三封书信,里面都提到了梁启超在家中给子女讲学一事。这三封信的署名均为“两浑”,根据单凌寒的解释,这是“当时一种熟人间的署名方式,意思是互相认识的人,类似如今的‘知名不具’”。然而无论是在《梁启超年谱长编》中,还是在2018年最新出版的《梁启超全集》中,这三封信的具体写作时间和顺序都没有经过考证,学界也很少有人讨论过这三封信的内容。其中两封信的落款有日期而无月份,另一封落款则仅写“来复六夕”。
  1899年12月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就说过“以后所记皆用西历”,这几封信里所记的日期自然不可能是农历。在落款为十八日的信中,梁启超说“吾廿一日本拟来,因含沙射影且多,只得在家致心敬而已”。根据夏晓虹在《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中的考证,信中所说“廿一日事”指的是定于1918年7月21日举办的戴戡逝世周年追悼会,戴戡在日本留学期间师从梁启超,辛亥革命前后历任贵州都督府参政、省长,护国运动中作为云贵两省核心联络人,为倒袁做出巨大贡献。1917年7月为反对张勋复辟,与川军力战阵亡,享年三十八岁。由此可知,这封落款为十八日的信应当写于1918年7月18日。
  另一封落款为“二日”的信在《梁启超年谱长编》中被放在最前,但稍加考察便不难发现,它应该写在7月18日的信之后。这封信开头提到的“孝觉”是与梁启超同为康门弟子的岭南诗人黄文开,孝觉是他的字。1918年夏天,他在广东财政厅厅长任上奉召晋京,却在道经上海时突发急病去世。1918年8月21日和23日《时事新报》“广东特约通讯”栏目披露了这一消息。另有友人刘乃勋和伍庄所写的两首悼亡诗,均在小序或附注里提到黄孝觉去世的时间是“戊午六月”,公历应在7月8日至8月6日之間。又据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1918年7月3日呈送给军阀段芝贵的一封战况报告中有如下记载:“而黄孝觉来函,则又曰莫荣新将攻肇庆,殊难见信。”由以上材料可知,黄孝觉去世时间应该是1918年7月8日至8月初。而梁启超7月18日的信里尚未提到黄孝觉去世的消息,那么他这封获悉“孝觉凶问”的家书的写作时间就应该是当年的8月2日或9月2日。
  夏晓虹认为该信写于1918年8月2日。我很赞同这一判断,但对于证据材料略有些不同看法。夏晓虹引1918年梁启超致陈叔通、张菊生的一封信,梁启超在该信中自述患呕血症一事,并说写信时经看诊服药病已经好了大半,信末落款为“十一日”。夏晓虹又根据《张元济日记》中记载他曾于9月6日致信梁启超,推断出梁的回信应在几天后的9月11日,再扣除治病服药的十五天,由此得出讲学结束的时间约在1918年八月末。然而梁启超这一时期提到患病的几封书信里无一处明言他因病终止了给子女们讲学,夏晓虹由此判断讲学结束于八月末,进而推断出落款为“二日”的家抒写于8月2日似乎不够充分。
  在这封落款为“二日”的信中,梁启超写道:“为群儿讲‘学术流别’,三日后当了,更拟为讲《孟子》(非随文解释,讲义略同学案也)。”可见在写这封信时,“学术流别”的讲学已进入尾声,接下来将进入有关《孟子》的讲学,并很可能已经为此预备了讲义。梁启超在1918年8月4日赠予徐志摩的文章《饮冰室读书记》中写道:“戊午,儿曹暑假,为讲《孟子》,得笔记数十则,此其发端焉。”根据梁启超的措辞,他在8月4日给徐志摩写这封信时,关于《孟子》的讲学可能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始,那么这封“拟为群儿讲《孟子》”的书信则最有可能写于在此之前的1918年8月2日而非9月2日。
  最后一封落款为“来复六夕”的信,《梁启超全集》记载写于1918年七八月间,“来复”即星期”,说明这封信写于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根据信中所说的“尚余一来复,学术源流卒业矣”,可见写信时“学术源流”还有一周就讲完了,结合上封信中曾提到“为群儿讲‘学术流别’,三日后当了”,可见这两封信写作的时间间隔应不超过一周。如果上一封信确写于8月2日,那么落款为“来复六夕”的家书则很可能写于8月2日前几日的星期六,即1918年7月27日。
其他文献
摘要:访谈录,亦是一种对话形式。所谓对话,并非简单的口头之交,而是以“灵魂在场”的方式完成一次平等而共情式的思想交流。王红旗的新著《灵魂在场》便是以这样一种平等对话的方式处理了多种诸如作家与学者、男性与女性、东方与西方、故乡与海外等二元对立的命题。它的出版问世,不仅对对话式批评的复兴提供了最专业化的模范,也极大地丰富了世界华文女性作家与文本研究的资料汇编,蕴含着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的双重价值和意义。 
期刊
摘要:《南霁云睢阳庙碑》是柳宗元传记类文章中的代表作。文章以骈体的形式,叙述了忠臣义士南霁云牺牲前后的故事,是一篇骈体叙事的典范之作。文章叙事细密,简要精致,用典贴切,语言精美,充分体现了骈文的文体特征。本文的写作,是柳宗元贬谪初期写作的创意,也是写作此文政治背景的需要。  关键词:柳宗元 《南霁云睢阳庙碑》 骈文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大家,其古文创作影响深远,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古文的成
期刊
《处女地》是屠格涅夫(1818—1883)于1877年发表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在我国有广泛影响的《俄国文学史》(布罗茨基主编,蒋路等译,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中说:“这部小说的失败使屠格涅夫感到很难过。”我国普遍接受了该书中《处女地》是失败之作的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易漱泉等主编的《俄国文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说:“作者错误地否定暴力革命,继续宣扬渐进论。”在我国自己编写的专著中
期刊
无风的午后,还是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一切都像静止了的画面,几乎没有一点声音可以传到画外来。一群洁白的鸭子,三三两两,或理羽,或相戏,更多的似曾睡去,懒懒散散,在有意无意间,弥漫着秋的气息。草自然是金黄色的,而在金黄色的世界中,一切的存在,无不流露出一份温情来。如果说明快、清丽是散淡、迷蒙的另一面,那么一种不持态度的表述便属于两者间的游离与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游离和不确定性,能给予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期刊
编者按:2019年10月10日,诺贝尔奖官方宣布:201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201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获奖理由如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她叙事中的想象力,充满了百科全书般的热情,这让她的作品跨越文化边界,自成一派。”  彼得·汉德克:“他兼具语言独创性与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围和特殊性。”  诗人、小说家育邦与邵风华
期刊
摘要:元好问在冠氏县生活三年多时间,与李天翼、赵天锡等人交往,得到他们的照拂,先后游历济南、泰山等地,写下一系列纪游和写景抒怀的作品,尤以济南之行所作既多又好。定居冠氏期间,与赵天锡感情深厚,应邀为赵氏撰写独特的《紫微观记》。前辈诗人冯璧抱病来访,又让元好问感慨良多。  关键词:元好问 冠氏县 赵天锡 济南  蒙古太宗七年(1235)三月,元好问自聊城移居冠氏(今山东冠县),太宗十年(1238)八
期刊
北宋时期的著名画论家郭若虚,撰写画论名著《图画见闻志》,其宗旨是继唐代张彦远之后再续画史。是书上接《历代名画记》所记最末年代会昌元年(846),历经五代,至北宋熙宁七年(1074)近230年的绘事,载284位画家小传并加以评论。全书分为六卷,分别为:卷一,叙论;卷二,纪艺上;卷三,纪艺中;卷四,纪艺下;卷五,故事拾遗;卷六;近事。卷一的“叙论”中,又列如下专题:一、叙诸家文字;二、叙国朝求访;三、
期刊
摘要:《齐物论》意在阐释庄子深奥精微的齐物思想,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结构方面,《齐物论》使用了首尾照应、段段回顾的艺术手法;作者擅长于用寓言故事去提醒哲学概念,从而使该哲学范畴具备文学的形象性;作者常常把叙事、抒情和议论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形成奇峰突起、神态各异的不同段落;同时,也写出了许多让后人叹赏不已的千古名句。  关键词:《齐物论》 艺术手法 提醒法  《齐物论》是《庄子》全书中篇幅
期刊
摘要:《元代北方文学家族研究》全面搜集元代北方文学家族史料,重点对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高昌等北方地区12个家族的世系、家风以及文学创作情况进行了细致勾勒,并从宏观上探讨了文学家族的成因及其与社会、政治、地域文化的关系,具有选题精当、逻辑清晰、材料翔实、考订精审、问题意识突出、学术规范性强等特点,不仅以其全面的资料性和完善的系统性集元代北方文学家族研究之大成,而且以其科学严谨的学术品格成为近年来
期刊
英国符号学家丹尼尔·钱德勒(Daniel Chandler)曾写过一本符号学方面的学术畅销书《符号学基础》(Semiotics:The Basics)。这本书的前身是1994年创作的网络超文本版,曾在网上广为流行。2002年,该书由著名的Routledae出版社出版,至今已发行至第3版,成为世界符号学学者人人必备的案头书。《符号学基础》的附录中,钱德勒专门对符号学的重要人物和学派逐一列为词条,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