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是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制度信仰的、负责任的公民”,因此它成为国家开放大学行管专业学员公民教育的“必修课”。从公民教育意义上说,课程教学应适应培养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通过课程教学达到公民文化传播的目的。国家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对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员实施公民教育必须突出信息化和成人性两大特色,才能增强实效性。
关键词:国家开放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学员 公民教育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我国社会政治的深入发展需要公民具有现代政治文明的素质,因此公民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政治学角度看,公民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即阿尔蒙德与西德尼·维巴定义的“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学校系统显然是最系统化的强有力的影响因素之一”。学校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不仅要开设一两门相关课程去专门实施公民教育,还应在专业课教学中,尤其是与公民这一主题紧密相关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注入公民教育理念。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是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和探讨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架构及其发展和运作,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制度信仰的、负责任的公民”,因此它成为国家开放大学行管专业学员公民教育的“必修课”。从公民教育意义上说,课程教学应适应培养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通过课程教学达到公民文化传播的目的。
国家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对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员实施公民教育必须突出信息化和成人性两大特色,才能增强实效性。
二、公民教育理念下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如前所述,公民教育可理解为“参与型政治文化”即公民文化的形成。在公民文化影响的社会里,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及其政治机构和政治过程都有着明确的认知和态度,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参与政治过程,就能够影响國家的政治事务,决定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见,公民教育不仅在于使公民能够对某些政治事务有所认知,更在于使公民知晓如何作为,最终期望公民能真正通过行动来实现自身合法合理合情的政治诉求。因此,公民教育在内容上应通过大量操作性训练使公民学会“行动”。
从这个视角审视《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教学内容,不能将课程教学仅限于对中国政治的一般性介绍和分析,还应当在教学中注入自主、理性、实践这样一些内容。据此,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知识积累、观念培养、理性思考和操作训练。
1.知识积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它首先的目标是使学员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架构有较为全面和准确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学安排应尽可能涉及到当代中国各项政治制度。杨凤春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政治制度》一书介绍的政治制度包括:宪法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审判与法律监督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干部人事制度、选举制度、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除此之外,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政治协商制度也应列入教学安排。当然,鉴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上述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可以根据轻重缓急作出取舍。
2.观念培养。这里所谓观念培养,是指民主观念的培养。一百多年前,严复在谈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时候,就曾提出要开民智、新民德、强民力,以作为自由民主在中国发展的先导。历史经验与现实国情表明,公民的政治素质和态度对于塑造和维持一个民主的社会政治结构非常重要,因此,发展中国的民主政治,不仅要改革与完善相关政治制度,还需要形成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公民文化。《中国当代政治制度》这门课不仅要关注中国政治的现状,还应重视对中国政治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将自由、民主、人权、正义等概念引入课程教学,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十分必要。
3.理性思考。国家开放大学对《中国当代政治制度》这门课程所设定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学员理性的政治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这既是大学教育本身应设定的一个目标,也是这门课程自身特点决定的。《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是一门与现实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它需要学员对现实政治予以足够关注,并且通过阅读与思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完成这门课的学习。也就是说,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应将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与现实政治相结合,用理论解释现实,用现实证实或证伪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对课程有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学员理性思考的能力明显欠缺。首先,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员习惯于记诵教材的知识点,却极少对相关问题正确与否作出判断和思考,更缺乏关注现实政治的问题意识。其次,现实的就业、工作压力也使许多学员学习的功利性越来越强,一些学员将大量时间花在一些应用性强的课程的学习上,而对于包括本课程在内的一些所谓“无用”课程缺乏足够重视。缺乏理性思考,导致学员问题意识缺失,创新能力丧失。因此,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员的理性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内容。
4.操作训练。公民政治是“行动的政治”。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教学中的操作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如此,《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本身就是一门与现实结合紧密的课程,操作训练有助于学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操作训练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让学员通过社会实践与调查直接参与到政治过程中。此外,在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团队辩论等方式也可以达到操作训练的目的。
综上所述,从公民教育出发,《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教学内容应是多元化和实践性的,不仅应带给学员相关的知识,还应当提高学员的民主素养。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员对中国政治的兴趣,更重要的,应当提高学员政治行动的能力。 三、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整合
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实践中,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就课程教学而言,最终可以归为三个方面:教师讲授、学员个体自主学习、学员团队合作学习。从教学实践来看,这三个方面虽各有特点,但如何整合为一体,非常重要。
国家开放大学学员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成人学员的个体学习属性决定了他们主要的实践、学习场所是在社会中,社会环境对学员产生了较大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不良现象也影响着他们。国家开放大学公民教育如果不能采取有效途径,简单进行理论灌输,忽视学员主体性发挥,或者理论与现实脱节,容易造成学员思想上产生混乱与怀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加强教师的有效引导,势在必行。
1.重视“学导式”教学,实现教师有效引导。首先,因材施教,优化讲授内容。就教材知识点而言,总体上,学员通过自学基本就能掌握。学员较为欠缺的主要是两点:一是理论层面的分析与理解,二是实际的体会和感受。这要求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对相关理论的讲解,根据开放学员的个性特征、工作环境等因素因材施教,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传授;另一方面可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和讲解使学员在不走出课堂的情况就能对实际的政治运作有一定的认识。
其次,重视微课,创新讲授形式。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新课堂讲授,使讲授内容通过图像、声音、数据等媒介显示,使学员获得综合感知,摆脱枯燥的课本说教,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当前,微课是开放大学乃至整个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在网络微时代,微课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微课与快节奏、网络化的现代生活相适应,能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和快速消化知识的需要,尤其适合以成人为主体、工学之间存在矛盾的开放大学学员;通过微课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能促进学员自主学习和混合学习,促进教学模式向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以“学”为中心的问题探究模式转化,实现“以学员为本”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开放大学教师应高度重视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微课教学手段的应用。
第三,加强“学导式”教学,将讲授、自学、研讨等有效结合起来。“学导式”教学有多种不同模式,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教学特点来选择。实践中,一般做法是:(1)引导,教师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2)自学,学员查阅资料,写阅读笔记或研讨提纲;(3)研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学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观点,会后各小组提交学习报告,如有必要,可以再进行课堂讨论;(4)批改学员的学习报告;(5)点评学习报告,并对相关问题选择重点进行精讲。
2.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团队合作学习。学习型组织是全体组织成员能全身心投入并持续增长学习力的组织,是能让组织成员体验到学习中团队互助成长意义的组织,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应用于课程教学的通常做法是:将学员分成若干固定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合作学习是指团队成员经过不断对话与讨论,产生集体的智慧,并培养集体的共识与行动,使组织发挥最大的效能。团队合作学习既可以在现实中进行,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以团队为基本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如作业、研讨、社会调查,等等,是不错的选择。从教学实践来看,团队合作学习能够发挥一定作用。首先,由于团队人数较少,学员在团队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参与,避免被动学习的局面。其次,团队研讨时,由于老师不在场,一定程度上使学员感到“放松”,他们更能畅所欲言。研讨前,针对相关论题,学员会主动做大量准备工作,这激发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求知的欲望,同时将学员个体自学融入团队学习中。再次,团队学习过程中,学员通过交流互动,往往能擦出思想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最后,团队合作学习还有助学员课外消化老师讲授的知识,学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又进一步询问老师,老师再作解答,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师生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互动。
除教学作用外,团队合作学习本身就具有公民教育的意义。理论上说,团队学习过程中,个人分担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对此负责,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责任感。团队合作学习还使学员有机会学到在团体中有效地与人沟通、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等社会技巧。团体内部研讨时,学员可以学习如何应对团队冲突,以及如何在冲突中进行妥协。以上这些,正是一個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品质。因此,加强团队合作学习,使之不仅成为教学的有效手段,而且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
3.依托网络,关注心理,促进学员有效自主学习。第一,整合与建设网络公民教育资源,丰富学员的学习内容。开放大学学员绝大多数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求知欲强,追求新奇,厌恶单调、空洞、言之无物的说教。根据这些心理特征,必须按照一个阶段公民教育的重点,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具有较强教育意义的网络学习资源,让学员能随时随地接受公民教育。这些内容应能自然而然地渗入学员的心灵,不仅可以打开学员的心扉,而且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唤起他们对健康政治生活的向往,使学员的公民素养得以提高。为此,要在优化整合现有网络公民教育资源基础上,建设针对学员特点、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变化多样的开放大学公民教育专题网站。
第二,建设和参与网络论坛,正确引导论坛舆论,创设教育活动的长期场所。开放大学学员所处的社会地位及文化水平、思想觉悟千差万别,因而学习动机、思想感情和道德行为也不会“千篇一律”。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他们,学员的思想观念很复杂。尤其在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和林林总总的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学员的辨别能力、选择能力及参与能力都有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主动建设网络教育论坛或利用已有网络论坛,创设教育活动的长期场所,用正面舆论引导学员,不断提高学员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等沿着健康轨道发展。 第三,普遍性与差异性结合,运用网络个别化交流方式对学员进行针对性引导。开放大学学员的个性化、自主化、社会化,决定了学员的差异性。学员之间的年龄、工龄、职务、学习基础及家庭环境等差异,必然形成学员群体在思想品质、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均衡性。从学员的自身情况看,又具有角色的多重性特点。学员结构的差异性和自身角色的多重性给开放大学的公民教育带来了复杂性,而网络个别化交流方式能适应差异性教育,为学员个体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四、结语
在公民教育理念下构建《中国当代政治制度》课程内容体系,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整合《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教学手段和方法,这是我们在《中国当代政治制度》课程教学中对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员进行公民教育的探索。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教学效果是可喜的,不仅能多方面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是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开放大学学员具有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对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员进行公民教育的《中国当代政治制度》课程教学必须在突破以往传统教学思路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学员鲜明的个人特点,将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员敏锐的政治意识、正面的政治思维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负面思想的辨析能力和批判精神,将《中国当代政治制度》这一课程的公民教育意义真正落实到学员的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去。这样的探索也能为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当代政治制度》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丰富的教学实例。
参考文献:
[1]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07.
[2]刘延东.努力办好中国特色开放大学[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2/0731/c64094-18640195.html.
[3]高峰.關于公民教育的政治学解读:价值与意义[J].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1).
[4]郭云贵.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团队学习法探索[J].新余高专学报,2007,(8).
[5]谢苏燕,严建新,罗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J].中国远程教育,2007,(5上):52-55.
[6]郝继明.网络政治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5):89—94.
[7]李金花.试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其对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11):70—72.
[8]曹婧,刘铁芳.个体发展与公民成长: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7,(5):42-45.
[9]冯冰宇.成人教育与公民素养的辩证统一[J].现代商贸工业,2016(8):69—74.
[10]齐幼菊,蒋融融.瑞典成人职业教育对我国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6(5):48—50.
作者简介:谢苏燕(1971—)女。江苏宜兴人。副教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崔鸣敏(1987—)女。江苏常州人。研究实习员,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开放学籍及教学管理。秦晓菲(1981—)女。江苏连云港人。讲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关键词:国家开放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学员 公民教育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我国社会政治的深入发展需要公民具有现代政治文明的素质,因此公民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政治学角度看,公民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即阿尔蒙德与西德尼·维巴定义的“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学校系统显然是最系统化的强有力的影响因素之一”。学校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不仅要开设一两门相关课程去专门实施公民教育,还应在专业课教学中,尤其是与公民这一主题紧密相关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注入公民教育理念。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是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和探讨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架构及其发展和运作,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制度信仰的、负责任的公民”,因此它成为国家开放大学行管专业学员公民教育的“必修课”。从公民教育意义上说,课程教学应适应培养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通过课程教学达到公民文化传播的目的。
国家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对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员实施公民教育必须突出信息化和成人性两大特色,才能增强实效性。
二、公民教育理念下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如前所述,公民教育可理解为“参与型政治文化”即公民文化的形成。在公民文化影响的社会里,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及其政治机构和政治过程都有着明确的认知和态度,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参与政治过程,就能够影响國家的政治事务,决定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见,公民教育不仅在于使公民能够对某些政治事务有所认知,更在于使公民知晓如何作为,最终期望公民能真正通过行动来实现自身合法合理合情的政治诉求。因此,公民教育在内容上应通过大量操作性训练使公民学会“行动”。
从这个视角审视《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教学内容,不能将课程教学仅限于对中国政治的一般性介绍和分析,还应当在教学中注入自主、理性、实践这样一些内容。据此,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知识积累、观念培养、理性思考和操作训练。
1.知识积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它首先的目标是使学员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架构有较为全面和准确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学安排应尽可能涉及到当代中国各项政治制度。杨凤春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政治制度》一书介绍的政治制度包括:宪法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审判与法律监督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干部人事制度、选举制度、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除此之外,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政治协商制度也应列入教学安排。当然,鉴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上述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可以根据轻重缓急作出取舍。
2.观念培养。这里所谓观念培养,是指民主观念的培养。一百多年前,严复在谈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时候,就曾提出要开民智、新民德、强民力,以作为自由民主在中国发展的先导。历史经验与现实国情表明,公民的政治素质和态度对于塑造和维持一个民主的社会政治结构非常重要,因此,发展中国的民主政治,不仅要改革与完善相关政治制度,还需要形成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公民文化。《中国当代政治制度》这门课不仅要关注中国政治的现状,还应重视对中国政治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将自由、民主、人权、正义等概念引入课程教学,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十分必要。
3.理性思考。国家开放大学对《中国当代政治制度》这门课程所设定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学员理性的政治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这既是大学教育本身应设定的一个目标,也是这门课程自身特点决定的。《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是一门与现实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它需要学员对现实政治予以足够关注,并且通过阅读与思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完成这门课的学习。也就是说,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应将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与现实政治相结合,用理论解释现实,用现实证实或证伪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对课程有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学员理性思考的能力明显欠缺。首先,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员习惯于记诵教材的知识点,却极少对相关问题正确与否作出判断和思考,更缺乏关注现实政治的问题意识。其次,现实的就业、工作压力也使许多学员学习的功利性越来越强,一些学员将大量时间花在一些应用性强的课程的学习上,而对于包括本课程在内的一些所谓“无用”课程缺乏足够重视。缺乏理性思考,导致学员问题意识缺失,创新能力丧失。因此,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员的理性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内容。
4.操作训练。公民政治是“行动的政治”。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教学中的操作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如此,《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本身就是一门与现实结合紧密的课程,操作训练有助于学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操作训练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让学员通过社会实践与调查直接参与到政治过程中。此外,在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团队辩论等方式也可以达到操作训练的目的。
综上所述,从公民教育出发,《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教学内容应是多元化和实践性的,不仅应带给学员相关的知识,还应当提高学员的民主素养。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员对中国政治的兴趣,更重要的,应当提高学员政治行动的能力。 三、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整合
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实践中,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就课程教学而言,最终可以归为三个方面:教师讲授、学员个体自主学习、学员团队合作学习。从教学实践来看,这三个方面虽各有特点,但如何整合为一体,非常重要。
国家开放大学学员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成人学员的个体学习属性决定了他们主要的实践、学习场所是在社会中,社会环境对学员产生了较大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不良现象也影响着他们。国家开放大学公民教育如果不能采取有效途径,简单进行理论灌输,忽视学员主体性发挥,或者理论与现实脱节,容易造成学员思想上产生混乱与怀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加强教师的有效引导,势在必行。
1.重视“学导式”教学,实现教师有效引导。首先,因材施教,优化讲授内容。就教材知识点而言,总体上,学员通过自学基本就能掌握。学员较为欠缺的主要是两点:一是理论层面的分析与理解,二是实际的体会和感受。这要求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对相关理论的讲解,根据开放学员的个性特征、工作环境等因素因材施教,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传授;另一方面可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和讲解使学员在不走出课堂的情况就能对实际的政治运作有一定的认识。
其次,重视微课,创新讲授形式。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新课堂讲授,使讲授内容通过图像、声音、数据等媒介显示,使学员获得综合感知,摆脱枯燥的课本说教,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当前,微课是开放大学乃至整个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在网络微时代,微课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微课与快节奏、网络化的现代生活相适应,能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和快速消化知识的需要,尤其适合以成人为主体、工学之间存在矛盾的开放大学学员;通过微课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能促进学员自主学习和混合学习,促进教学模式向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以“学”为中心的问题探究模式转化,实现“以学员为本”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开放大学教师应高度重视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微课教学手段的应用。
第三,加强“学导式”教学,将讲授、自学、研讨等有效结合起来。“学导式”教学有多种不同模式,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教学特点来选择。实践中,一般做法是:(1)引导,教师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2)自学,学员查阅资料,写阅读笔记或研讨提纲;(3)研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学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观点,会后各小组提交学习报告,如有必要,可以再进行课堂讨论;(4)批改学员的学习报告;(5)点评学习报告,并对相关问题选择重点进行精讲。
2.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团队合作学习。学习型组织是全体组织成员能全身心投入并持续增长学习力的组织,是能让组织成员体验到学习中团队互助成长意义的组织,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应用于课程教学的通常做法是:将学员分成若干固定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合作学习是指团队成员经过不断对话与讨论,产生集体的智慧,并培养集体的共识与行动,使组织发挥最大的效能。团队合作学习既可以在现实中进行,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以团队为基本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如作业、研讨、社会调查,等等,是不错的选择。从教学实践来看,团队合作学习能够发挥一定作用。首先,由于团队人数较少,学员在团队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参与,避免被动学习的局面。其次,团队研讨时,由于老师不在场,一定程度上使学员感到“放松”,他们更能畅所欲言。研讨前,针对相关论题,学员会主动做大量准备工作,这激发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求知的欲望,同时将学员个体自学融入团队学习中。再次,团队学习过程中,学员通过交流互动,往往能擦出思想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最后,团队合作学习还有助学员课外消化老师讲授的知识,学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又进一步询问老师,老师再作解答,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师生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互动。
除教学作用外,团队合作学习本身就具有公民教育的意义。理论上说,团队学习过程中,个人分担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对此负责,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责任感。团队合作学习还使学员有机会学到在团体中有效地与人沟通、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等社会技巧。团体内部研讨时,学员可以学习如何应对团队冲突,以及如何在冲突中进行妥协。以上这些,正是一個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品质。因此,加强团队合作学习,使之不仅成为教学的有效手段,而且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
3.依托网络,关注心理,促进学员有效自主学习。第一,整合与建设网络公民教育资源,丰富学员的学习内容。开放大学学员绝大多数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求知欲强,追求新奇,厌恶单调、空洞、言之无物的说教。根据这些心理特征,必须按照一个阶段公民教育的重点,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具有较强教育意义的网络学习资源,让学员能随时随地接受公民教育。这些内容应能自然而然地渗入学员的心灵,不仅可以打开学员的心扉,而且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唤起他们对健康政治生活的向往,使学员的公民素养得以提高。为此,要在优化整合现有网络公民教育资源基础上,建设针对学员特点、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变化多样的开放大学公民教育专题网站。
第二,建设和参与网络论坛,正确引导论坛舆论,创设教育活动的长期场所。开放大学学员所处的社会地位及文化水平、思想觉悟千差万别,因而学习动机、思想感情和道德行为也不会“千篇一律”。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他们,学员的思想观念很复杂。尤其在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和林林总总的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学员的辨别能力、选择能力及参与能力都有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主动建设网络教育论坛或利用已有网络论坛,创设教育活动的长期场所,用正面舆论引导学员,不断提高学员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等沿着健康轨道发展。 第三,普遍性与差异性结合,运用网络个别化交流方式对学员进行针对性引导。开放大学学员的个性化、自主化、社会化,决定了学员的差异性。学员之间的年龄、工龄、职务、学习基础及家庭环境等差异,必然形成学员群体在思想品质、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均衡性。从学员的自身情况看,又具有角色的多重性特点。学员结构的差异性和自身角色的多重性给开放大学的公民教育带来了复杂性,而网络个别化交流方式能适应差异性教育,为学员个体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四、结语
在公民教育理念下构建《中国当代政治制度》课程内容体系,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整合《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教学手段和方法,这是我们在《中国当代政治制度》课程教学中对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员进行公民教育的探索。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教学效果是可喜的,不仅能多方面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是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开放大学学员具有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对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员进行公民教育的《中国当代政治制度》课程教学必须在突破以往传统教学思路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学员鲜明的个人特点,将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员敏锐的政治意识、正面的政治思维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负面思想的辨析能力和批判精神,将《中国当代政治制度》这一课程的公民教育意义真正落实到学员的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去。这样的探索也能为国家开放大学《中国当代政治制度》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丰富的教学实例。
参考文献:
[1]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07.
[2]刘延东.努力办好中国特色开放大学[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2/0731/c64094-18640195.html.
[3]高峰.關于公民教育的政治学解读:价值与意义[J].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1).
[4]郭云贵.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团队学习法探索[J].新余高专学报,2007,(8).
[5]谢苏燕,严建新,罗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J].中国远程教育,2007,(5上):52-55.
[6]郝继明.网络政治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5):89—94.
[7]李金花.试析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其对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11):70—72.
[8]曹婧,刘铁芳.个体发展与公民成长: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7,(5):42-45.
[9]冯冰宇.成人教育与公民素养的辩证统一[J].现代商贸工业,2016(8):69—74.
[10]齐幼菊,蒋融融.瑞典成人职业教育对我国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6(5):48—50.
作者简介:谢苏燕(1971—)女。江苏宜兴人。副教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崔鸣敏(1987—)女。江苏常州人。研究实习员,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开放学籍及教学管理。秦晓菲(1981—)女。江苏连云港人。讲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