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缺水等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sat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日,阿富汗喀布尔郊区,两名男孩在砖廠等待取水。
其他文献
相对于万余名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大群体,这只是三个普通个体的故事:梦想与现实,光环与失落,爱与哀愁。  “十个月,我把一辈子的钟声,差不多都听完了。”  说这句话时,方美正坐在济南夏日傍晚的一个餐馆里,周围是一片闹哄哄的嘈杂。这与她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听各种钟声的法国岁月形成鲜明对比。  2008年9月,方美从山东济南来到法国昂热,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  每周的周一和周二,她独自一人穿过那些迷人的城
期刊
世行刚刚归来,林毅夫就背上了一个标签,“国内放卫星,唱红中国;国外放烟雾,唱衰世界。”  林毅夫总是笑眯眯的,嘴巴弯成月牙,这是他的“标准笑容”。  这样的笑容又出现在了北大。6月初,林毅夫结束在世界银行的四年任期,回到中国。在北大为其召开的各种欢迎仪式和相关活动上,林毅夫从出场到结束,一直挂着这样的笑容。他的学生们评价说,“笑容显得温和,包容,你和他探討一些不同的看法,不会有障碍。”  学生们还
期刊
刚进初中的时候,教国文的杨老先生是清末的廪生,他留着长长的白胡子,授课时精神矍铄,语言流畅而有节奏,非常受听。杨老先生是学校和县里有名的“老古董”,大家都称赞他精于古文,知古、懂古,久而久之“老古董”就成了他的雅号。  就是这位老先生,在批改作文时发现学生的错字多,专门用一堂课讲了:“明白四个字,可以当秀才。”当时听了并未在意,只觉得先生虽老,但不失诙谐,“老古董”也会在讲课中加点笑料,增加趣味性
期刊
圣经里说,爱如捕风,音乐何尝不是?  所有的音乐,在落笔的这一刻,已然无法复原。  我们倾力来描述的,只是各自深深浅浅的感触与体验。  音乐本体永远只属于作曲与演奏者,对他们而言,操作与实践是音乐的全部意义。如果音乐家们能更好的用文字来替代音符,或许他们会改行,选择书写来表达情感。  八年前,我从雪枫的文章中认识了他,当年《爱乐》和《人民音乐留声机》的主编。  “音乐不但鼓动时间,更鼓动我们以精妙
期刊
一个30岁的中国人的父亲,在他30岁时,该如何想象自己的老年生活?  这或许是不需太多思量。  养老金那时不叫养老金,叫退休金自然照例由“公家”发放。公家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那时只有国企),它们当时并无太大差别,当然也会千秋万载地存在下去。  在企业办社会、政府大一统的年代,养老似乎是一个无需考虑的问题。  那时候,养老是一个已完成的命题。  可事实证明,企业会破产,政府办养老根本是一个
期刊
“用一张纸来表达你现在的情绪。”  这是艺术治疗工作坊的老师林惠爱设置的一个题目。一位慰安妇阿嬷把纸团成一团,说:“我的心纠结。”  林惠爱是一位专业的美术心理治疗师,曾以艺术治疗工作坊的形式为台湾慰安妇阿嬷进行心理治疗。  拍摄台籍慰安妇是黄子明在台湾拍摄二战亲历者的一个衍生议题。开始关注到这个议题源于2000年的一次活动,其时台湾妇女救援基金会等台湾社运团体偕同多位当事人阿嬷前往东京参加“20
期刊
一个人读过的所有书能看出他的品味,一个人生产的垃圾便能了解他的生活方式。从古至今,人类对待垃圾都是随手一丢,眼不见为净,但大多数人不曾察觉的是,垃圾是人类祖先留给后世巨大的具体遗产之一,什么样的人就能产出什么样的垃圾,人们所拥有的与所丢弃的,往往比他们自身更能精确详尽而且真实地说出他们曾经过往的生活。如果人类能充分了解我们所丢弃的东西,便能更加了解自身置身其中的世界。  垃圾考古学便由此诞生,分析
期刊
全球轿车的豪华品牌,位列第一方阵的,今天当属德国的奔驰、宝马、奥迪。无论品牌力、总销量,比起第二方阵的欧美日本诸多品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然而,在全球市场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轿车品牌的排位也在不断变动着。前五六年,采访奔驰、宝马的高层,谈及奥迪,他们都很不屑地撇清:奥迪算不上是我们的对手。  然而,奥迪一直在铆劲赶超奔驰宝马。到了这两年,豪华品牌德国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态势,已经毋庸置疑。  
期刊
“这会是一个伟大的励志电影剧本吗?”  在林书豪率领纽约尼克斯篮球队节节胜利后,美国最大体育传媒集团ESPN的招牌节目《SPORTS CENTER》中,主持人这样说道:“如果在一个月前,有人告诉好莱坞,有一个亚洲第二代移民的小男生,率领无名高中球队拿下创纪录的32胜1负,成为加州最佳球员,却被家门口的斯坦福大学拒收;他跑遍加州,找不到肯给体育奖学金的学校,最后考进哈佛,在创下一大串纪录后参加选秀,
期刊
知道苗秀侠是好多年前了。在我家乡那个依江而在的小城,她文学的才华与浪漫的爱情很让人羡慕——因为文学,她当年从安徽的北方嫁到安徽的南方,在南方的小城里,她结婚、生子、写作,然后又携夫带子回到故乡,几经辗转,到省城工作……我们虽然没见过面,但她却一直生活在我们一些朋友间的传说里。等到和她真正地见面时,她已在一家文学杂志做编辑了——她青春全部的浪漫与苦闷,欢畅与痛苦,我只能在她的散文集《青梅如豆》中品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