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在建立高校全程就业指导体系中的作用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Nian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高校甚至是全社会的一个难题,通过分析其现状和原因,在高校中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对解决这一难题是非常必要的。但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面临着许多困难。辅导员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辅导员优势,逐步建立高校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将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全程就业指导体系;辅导员
  
  随着我国经济、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模式转化为大众式,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瓶颈,甚至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多停留在安置指导的层面,人员单一,时间仓促,内容具有局限性,方法单调不科学,没有形成从入学到就业的全程化、系统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体系。这不符合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要求,更无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因此,从就业现状出发,借鉴国外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探索建立适合本校发展特点的,贯穿大学全程的,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又鼓励个性发展为目标的全程就业指导体系是当前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在要求。在此过程中,由于辅导员的角色、地位及自身的工作特点,对于逐步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必要性
  
  全程就业指导体系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就业为目标,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依据最新的职业发展理论及大学生的发展规律,以指导就业的全程化、系统化和个性化为特点的就业指导模式。与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在目标、实施对象、方式方法及指导内容上都有所不同,而这些也体现了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必要性。
  (一)转变目标,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往往是面向毕业生,以提高就业率为目的而进行的安置性就业指导。时间仓促、内容单一、方法单调的特点难以改变就业难的现状,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无益。即使部分高校从原来简单的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指导转变,如果难以贯穿大学全程、全方位,不能使其系统化,效果也是难以实现的。市场经济对求职者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转变观念,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标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
  (二)全程规划,根据不同阶段特点进行系统指导
  全程就业指导体系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时期,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进行系统科学的指导。例如,大学一年级从专业特点出发,立足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启迪学生的职业理想,使其初步树立职业理念,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初步的规划和实施。二三年级使学生不断完善和深化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不同的职业特征及自身的能力倾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对于毕业年级的学生则侧重就业信息的收集与筛选、就业政策的了解及求职方法、求职心理的调适等各种技能性的指导。全程就业指导是系统规划的,又是循序渐进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又是注重个性的。
  (三)拓展内容,着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传统的就业指导是一种季节性的“快餐式”指导,其内容也局限于就业的政策宣传、技能提高以及就业手续的办理,而这些对于短期的就业安置有一定效用,但对于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解决就业难的现状收效甚微。全程就业指导体系从各方面拓展内容,改变方式,在整个大学期间致力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学习能力、拓展就业能力、加强就业诚信教育以及帮助学生制定并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着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全员参与,就业指导从课堂走向教育生活
  以往的就业指导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及就业咨询来实现的,实施者主要是就业指导专业教师及就业部门工作人员。若要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高校领导者的系统规划和管理、专业教师的重视和指导以及学生社团和本人的积极参与都是必不可缺的。这样才能形成全方位的管理运行体制,而指导方式也从课堂说教与传授变为咨询、服务与参与,就业指导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二、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面临的困难
  
  在高校中要真正建立起全程就业指导体系面临着很多的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高校没有真正树立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观念,缺乏行之有效的统筹管理机制。就业指导虽然普遍受到重视,但是缺乏对学生系统、可持续发展指导的意识。第二,时间安排不科学,指导覆盖面过窄。第三,缺乏全员参与的机制,组织力量薄弱。管理者、就业指导专业教师、部门工作人员、专业教师、学生社团,这些都是参与就业指导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缺乏联络机制,都不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四,指导方式难于改变,个性化指导难以实现。就业指导专业教师往往限于课堂教授,无法了解学生实际。而就业部门指导人员往往陷入事务性工作,缺乏服务意识。以往的指导方式难以对学生实施全面而又具有个性化的指导。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全程就业指导的模式,确实面临着很多困难。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有一类人员在学生的整个高等教育阶段以及就业的全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高校辅导员。辅导员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困惑和问题的最理想的人员,这既是辅导员的职责使然,更是其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学生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梦想的启发者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谋者;是大学生求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者;是学生求职单位或岗位的推荐者;是学生求职方法与技巧的指导者;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心理压力、困惑的疏导者;是国家、社会、学校就业政策、就业需求信息、就业工作程序等的宣传者;是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过程中具体困难的协助者;是学生就业后发展跟踪考察的联系者。[1]
  
  三、辅导员在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中的作用
  
  在高校中,辅导员不仅对大学生进行日常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其工作内容甚至涉及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个性品格、兴趣爱好、能力倾向及家庭背景等都颇为熟悉;在高校中更是各个部门、教育工作者、学生社团之间联络的桥梁,是国家、学校政策的执行者、各部门及专业教师的联系者以及学生社团的指导者,对于就业指导的各种因素都能非常了解。因此,若要真正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辅导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目标的一致性,是实现全程就业指导的前提条件
  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辅导员,(下转第46页)(上接第28页)其目标就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最重要的实际问题,也是造成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以往仅靠几节就业指导课式的指导模式已无法解决实际的难题,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就业指导也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
  (二)辅导员工作的机制,是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保障
  若想进行全程就业指导,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并且要将整个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要将这一点很好的落实,必须由与学生密切接触,能够连续指导学生的辅导员来完成。辅导员在学生的高校学习过程中是相对固定的,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机制也是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他们深入学生中间,对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个性品格、能力倾向以及家庭背景等等非常了解,对于学生的专业特点、求职目标也是清楚的。现在高校日益科学的师生比,以及辅导员连续性的工作机制对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都是很好的保障。并且,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需要管理者、各部门、专业教师、学生社团及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能够将这些人员密切联系起来的只有辅导员,例如:学生入学时请专业领域专家、专业教师或者成功的校友对新生的入学教育,是对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的很好的机会;日常对学生社团进行提升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指导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必需等等。辅导员工作的机制使其将常规工作与就业指导有机结合,成为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保障。
  (三)发挥辅导员的角色优势,是实现全程就业指导的关键
  高校辅导员多由青年教师担任,他们年轻而有活力,与大学生有着相同的大学生活阅历,工作的特殊性又使他们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密切接触,亦师亦友。与高校的其他教育工作者相比他们更加了解学生,更易取得学生的信任,能够在整个大学阶段帮助学生解决就业的困惑和难题,这也使实现全程就业指导得以实现。另外,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还要积极改变指导方式,使“大一统”的课堂“灌输式”、“说教式”指导转变为个性化、“量体裁衣”式的咨询指导,增加实践环节,采用多种形式。要真正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个性特点,按照市场需求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而辅导员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利用角色优势加强组织实践活动,鼓励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决策能力等就业能力。最后,充分发挥辅导员擅长做思想工作的优势,加强就业诚信教育与就业心理的咨询辅导工作,也是做好就业指导的重要部分。
  总之,就业现状呼吁高校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在此过程中,辅导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优势,才能有助于实现全程就业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建等.论学生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作者简介:
  杨新颖(1980—),女,教育学硕士,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秦秋霞(1978—),女,教育学硕士,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本研究从胜任特征模型这一角度来研究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首先运用建构出的优秀学生干部的评定标准,选出优秀的学生干部和一般学生干部,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进行研究,挖掘隐含在优秀学生干部中的隐性知识和技能,建构出高校学生干部胜任特征模型。  【关键词】学生干部;行为事件访谈;胜任特征模型      一、前言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核心力量,是高校学生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期刊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大学生能否就业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体自我价值实现、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出发,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难现状    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2001年以后,大学毕业生数量连续每年以30%左右的比例递增。毕业生人数由2001年的114万,到200
期刊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院2011届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准备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英语教育专业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笔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
期刊
【摘要】为了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党中央已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建设, 全面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 把其纳入整个反腐倡廉的大格局之中,这是我党在新时期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与创新。本文旨在通过解读廉政文化内涵,分析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最后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思想教育    一、高校
期刊
【摘要】学生社团作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在校园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大学生课余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展现自我才能、锻炼自我才能的重要平台,而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以其自身的特色赋予了独立学院学生社团区别于其他学院学生社团的的自身特色以及魅力。但是,在现实中,独立学院的社团发展还是存在着如经费短缺,自身活动不够创新,自身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独立学院社
期刊
【摘要】在阐述新自由主义内涵和观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个人观念上的消极影响,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采取辨证分析、启发引导、严格管理等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影响;大学生;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洞开,西方思潮像潮水般地涌了进来,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各种不良的影响,其中,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危害最大,它所推崇的一些思想,如自由主义、个人主
期刊
【摘要】孔子推崇“礼”,将其看作古人取法天地而创设的一套理想的人间秩序;孔子强调“仁”,将其视为个体立足社会以慎独的一套完备的责任体系;作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以礼为先、注重仁道”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阐释了“乡土中国”特有的社会关系结构,具有深刻而久远的社会学意义。本文以“差序格局”为例,从“差”、“序”两方面论证了孔子文化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和渗透,揭示了隐藏在孔子思想背后的“人伦差序”,为全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北京正在努力建设世界城市。大学教育成为这个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而双语教学又是推进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部分院系已经连续开展双语教学授课5年以上。但一直以来对双语教学效果的研究很少。为此,作者针对此内容,成立了课题组,对学生和教师双方面进行分析,从双语教学的思想,语言水平,教材,师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期能在将来的双语教学中取得更好的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人才与栋梁。面对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新旧道德观念的更迭造成大学生道德价值体系的不稳定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双重现实情况下,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被大大削弱。本文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指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原因,进而提出社会责任感的重塑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削弱;重塑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最有力的建设者,是国家民族振兴的希望。但
期刊
【摘要】该文通过向三所中等规模普通全日制高校的3000份调查问卷和20余个典型案例的深度访谈调查分析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和择业期望。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    为了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择业价值观做进一步的了解和定量分析,向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传递属于2009届大学生群体真实的声音。笔者对三所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问卷的设计和样本的来源    本次研究以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