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策略探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ith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教育首先是人学,是一项双边的活动,教育的施动者是教师,而受动者是学生,学生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力量,若不重视学生的现状,不了解学生,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也就无从谈起。新课标也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标的基本特点。”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可能获得成功。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对学生的人文思想渗透呢?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拙见。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愿学
  人道主义教育的最基本的观点就是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高度尊重学生。语文教育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求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交互活动中民主,在相处的氛围中和谐。教师应尊重学生,尊重个性差异,以心呼唤心,以自己的火去点燃学生的火。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以及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更应该主动去关心、鼓励他们,不让他们在心灵上受任何伤害。夸美纽约认为:“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由教育去完成。”而实际上只有将学生当作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个体,在教育中给予人文主义的关怀,教育才成其教育,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俗话说:“一碗水要端平。”成绩好的、成绩差的都是自己的学生,不能因为成绩好就包庇批评轻一些,而成绩差的学生犯错误就用放大镜来指责他们,这样做是不公平的。以自己的好恶做工作,不利于对学生的培养、成长和发展,不利于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更不利于形成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学生,对成绩好的成绩差的一视同仁。特别是对成绩差的学生要格外关怀,多走进他们的内心,鼓励他们积极进取,让他们愿意学习。
  二、树立信心,让学生敢学
  第一,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关心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研究对策,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如学生说他作文无话可说,教师可利用日记的形式要求学生将每天的经历,自己对老师、同学的看法,对某事件的评价记载下来,即使记流水帐也行,鼓励他慢慢进步。第二,教师可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利用课堂来增强学生自信心。第三,要坚持赏识教育,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都要留心,都要及时表扬;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多关心,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实际上是非常在乎老师的表扬的,教师的一次表扬可以鼓舞学生好长一段时间,可能会促使学生产生巨大变化,最终走向成功。第四,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加强形成性评价。对于基础差的和基础好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帮助学生不断修正目标,才能增强其自信心。老师要及时修正对学生的评价,多鼓励,少批评,尊重他们的人格,这是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三、注重差异,让学生能学
  首先,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和为人处事的态度等都有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教师可以重视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方式,让不同学生都能学到自己不能掌握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又可以利用差异,通过每一位同学的优点来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共同完善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可以帮助其他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不同的学生都参与到自己不熟悉的学习中去,通过交流、互动,探究知识的本源,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最终达到自己学习的目的。另外,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调动兴趣,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新课标也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入迷,才会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呢?
  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要学生对一门课感兴趣,应先要学生接受你,对你感兴趣,大多数学生有爱屋及乌的特性。学生喜欢某位老师,自然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因而教师在课下应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参加学生的一些活动,力图融入到学生中去,让老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接受这位教师,乐于接受其教育。另外,教师可通过课堂的改革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内容上,力求更生动,更形象,尽量将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在形式上,力求多样化,如辩论赛,看视频、演讲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又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渗透了人文素养,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当然,从教师自身来说,要从思想修养、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精神风貌、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不断修炼自己,只有当教师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才有可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完善的人。
  人文素养的渗透与培养,其核心是“学会做人”——教学生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身为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人格,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之人,我们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当代高中生的个人品德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利益的驱使下,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利主义等不良环境的影响中,高中生道德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个人品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促进与完善和谐校园建设势在必行。  一、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与和谐校园的关系  (一)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的前提  高中生个
期刊
翻开小学数学新教材,无论是哪个版本我们随处可见一幅幅五颜六色、生动有趣的主题图,一张张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图,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的特点。这就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气,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情趣的数学探究活动,同时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利用这些主题图教师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教学活动。那我们应如何使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呢?  一、读懂图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
期刊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教学方式和手段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运用。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图表、声音、动画、音像等组合在一起构成教育产品。在英语课堂上运用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场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弊端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对读的能力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里的读不是默读而是朗读。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读得很少,学生齐读一遍或者找一两位学生读一遍就算了事。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占大部分时间,学生读的时间和机会很少,更别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一、语文课上朗读少的原因  针对语文课上朗读少这一怪现象,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教师认为朗读占
期刊
一、当前信息技术课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的现状  当前信息技术课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的现状主要从教育信息技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化应用水平等方面来分析。  在教育信息技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村中小学的设施建设还不尽如人意。校园网普及率很低,网络建设情况远远不如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在资源建设方面,大部分农村学校还刚刚起步,
期刊
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在小学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
期刊
多媒体技术在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以多种方式传递信息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多媒体技术不能取代传统的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板书能够直观体现教师对一节课的设计,板书的生成过程能够体现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一节课的重点知识是什么?知识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怎样突破难点?怎样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问题?这些设计都可以伴随板书呈现出来。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板书的作用尤为明显,下面是我在高中教学和听课学习中的一点体会
期刊
一、引言  阅读和写作是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的语言技能,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以阅读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积累,把阅读技巧应用到写作中,同时提高阅读和写作技能。  针对学生的写作中存在的词汇匮乏、句法单一、语法错误多、表达不得体、逻辑不通、句间连接不紧密、中国式英语等问题,教师在实践中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以课堂教学为例,尝试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打开”课本,利用多种途径,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最大限度地彰显学生的个性。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基础和前提  钱梦龙的教学特点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