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geous12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对读的能力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里的读不是默读而是朗读。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读得很少,学生齐读一遍或者找一两位学生读一遍就算了事。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占大部分时间,学生读的时间和机会很少,更别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一、语文课上朗读少的原因
  针对语文课上朗读少这一怪现象,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教师认为朗读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急于赶教学进度,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占用大量时间朗读浪费时间,害怕赶不上或延长教学进度影响复习,进而影响考试成绩。
  第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面对学校和家长单方面对学生成绩的要求,以及教师晋级评职称与学生成绩挂钩的压力,教师把视线集中到了与学生成绩密切相关的考试上,然而书面的考试并没有对朗读做出考核评价,当然朗读也不会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受这种功利思想的影响,教师自然不会重视朗读。
  第三,许多教师认为朗读只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则不作要求,认为高年级的学生应以默读为主。
  二、朗读在教学的作用
  针对以上几点,笔者有不同的想法。笔者认为朗读在教学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朗读并不会拖延教学进度,相反会有利于教学的展开,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会遇到许多障碍。尤其是小学生会遇到许多生字词。因为教材编者选编课文时设置了一定的识字任务,因此生字词会给课文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碍。再加上学生对词语搭配,句子停顿不熟悉,阅读起课文来会磕磕绊绊,这时学生的思维也是不连续的。学生初读课文时把精力放在了读通课文上,而不是理解课文,更不要说做到课表中要求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中认识并理解了生字词的意思,做到了随文识字。并且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清了词语搭配、句内停顿及句间停顿,读顺了课文,学生的思想也就顺了。
  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会拉近与文本及作者的距离。一篇文学作品,如果我们只是看,只能了解基本意思,但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氛围、语势情态是很难感受到的。如果把它读出来,用声音还原沉默文本的语气语调,借助声音传达文章的意境、作者的思想及感情。在朗读中将文本及作者的感情宣泄出来。在朗读中,学生就会拉近了读者与文本、与作者的距离,用心灵与文本与作者对话,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同时也训练了我们的想像能力。即使心有疑惑,在教师点拨和和同学讨论,思维激荡中理解了课文。相比教师的大量讲解,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如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那气势恢宏的钱塘江大潮,潮水的奔腾壮阔,潮声的巨大震撼,只能朗读出来才能感受得到。
  2.朗读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以课文解析为主,忽视了学生朗读。结果造成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往往出现学生不知所措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没有反复朗读的情况下对课文内容不熟悉,教师没有给学生没有深入思考课文的时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教师的发问,学生慌了神不知如何作答,这时再去翻看课文,势必会拖延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这时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很少的时间作答,或者转叫其他学生回答,或者干脆让学生坐下,教师一人解析。这样打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会出现教师一言堂的局面。
  默读只是用眼把所有的内容传送到大脑,这只是一遍的信息流程。而朗读首先由眼把信息传入大脑,大脑再把信息传到语言中枢用嘴把声音读出来,然后声音又通过颅腔再传入大脑,有三个信息流程。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之后,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感悟和理解,学生的思想被激活了,在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文章时,学生就会有所准备,敢于发言,将朗读中所悟表达出来,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互相讨论,争相发言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这比教师的生塞硬填效果要好得多。
  3.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阅读欣赏能力,增强学生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语感太差,尤其是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如只注意对而调读不准。学生读起文章来,不流畅,没节奏,更不用说抑扬顿挫了。我曾在我们班做过实验,找出平常用的一些字,让学生注音标调,并当场朗读出来,结果令我吃惊,一共二十个字,注音、标调、发音都准确的全班几十个学生只有四、五个学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一、二声调读的不准确,甚至分不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朗读太少。只有经常朗读,逐步缩小之间的差距,才能弥补以上的不足,提高学生们的语感能力。
  由于学生在达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时,不自觉地对文章的词语组合、句内停顿、句间停顿、句子的语气语调进行了揣摩判断,这样反复练习后,对文章里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和格调很熟悉,在阅读时形成了较强的语感,更好地体会出文章的意境和思想情感,提高阅读水平。并学会模仿与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朗读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和性情,净化心灵
  由于汉语言本身具有平仄、扬抑的音乐特征,特别是韵律感较强的诗歌,在大声朗读中把沉默文字变得鲜活律动起来,从琅琅书声中体会到文字的音乐美,使人感到心情愉悦,在琅琅书声中与作者的思想及情感碰撞,产生美的感受,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性情。
  朗读的益处很多,在此笔者仅列出以上几点。朗读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也适合高年级学生。让朗读促进教学,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朗读这美好的语言和它产生的美好作品。请各位语文老师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快乐和收获知识吧。
其他文献
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之间,三宝太监郑和七次率领二百余艘海船、接近三万人的队伍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途径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此举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迪亚士57年远赴非洲。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现代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体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的技术,营造动态画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来感受周围的事物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
期刊
语文是中职文化基础课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深造和就业都起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不少学校偏重于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意识较浓,再加上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本身不太好,学习目的也不够明确,因而语文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笔者以为,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  一、电视+课本  中职语文教材的部分课文已被拍成电视剧或电影。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
期刊
一、教材个人分析  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是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有利于提高计算的效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并在生活实践运用数学解决生活的数学问题。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安排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册下册第三单元,是学生在充分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在学习了掌握四则运算后,紧跟着让学生进行运算定律的学习,从安排上是紧凑、连贯的,有利于知识系统性的掌握和深入,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的教学是这一单元的重点
期刊
通过国培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后我才茅塞顿开,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想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我们老师除了吃透教材,明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以外,我认为老师要时刻让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尽量吸引学生的兴趣更为重要。  我认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在于三方面:思维的发展;教学切入点;正确的引导。如果这三方面能够做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很容易被调动起来的。下面我将从以下
期刊
语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载体,高中语文教育不仅要完成应试教育背景下对学生高分的要求,还应该发挥出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和陶冶审美情操的作用。  究竟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什么,什么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语文知识,怎么教,教什么,学生语文基本素养及其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如何形成,这些都应该在语文的教学中得以明确和细化。  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以人为
期刊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课题具有求知的需要,认识的兴趣以及获得知识的胜利感和欢乐感。其中,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的一种情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只要能够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愿学,想学,乐学中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可见,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我们在全面素质
期刊
当代高中生的个人品德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利益的驱使下,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利主义等不良环境的影响中,高中生道德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个人品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促进与完善和谐校园建设势在必行。  一、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与和谐校园的关系  (一)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的前提  高中生个
期刊
翻开小学数学新教材,无论是哪个版本我们随处可见一幅幅五颜六色、生动有趣的主题图,一张张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图,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的特点。这就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气,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情趣的数学探究活动,同时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利用这些主题图教师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教学活动。那我们应如何使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呢?  一、读懂图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
期刊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教学方式和手段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运用。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图表、声音、动画、音像等组合在一起构成教育产品。在英语课堂上运用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场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弊端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