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合理运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f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小学数学新教材,无论是哪个版本我们随处可见一幅幅五颜六色、生动有趣的主题图,一张张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图,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的特点。这就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气,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情趣的数学探究活动,同时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利用这些主题图教师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教学活动。那我们应如何使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呢?
  一、读懂图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师要全面领会和理解数学主题图,这是合理运用主题图的基础。教材上的主题图一般都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也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首先,数学教材及主题图是静态的,主题图出示的也只是情境中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考虑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对主题图进行动态的还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演示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再现情景,让学生经历主题图所描述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主题图的理解,在活动中让小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其次,在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实际,注重动态教学设计,以期更好地达到主题图所要求达到的预期目标。教师因当根据学生的自身经验和生活常识去开发利用主题图。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主题图,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一幅主题图往往涵盖的是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对于主题图的教学目标,教师比较容易把握。新课标下的主题图新增了许多单元主题图,它的特点是把单元各个知识点之间进行串联、融合,放在同一个活动场景里。图中的各个知识板块既是整体的一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所以,当一幅主题图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使原本相对信息容量大的主题图,转化成相对信息量单一利于学生理解的“分解内容”,不仅仅要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跟要让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思维到图中搜取数学信息,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从而体现主题图应有的价值。
  二、让主题图符合实际
  教材中的有些主题图信息量过大,不利于学生对图片中信息的提取,有些主题图创设的场景则是学生较少接触或是没经历过的,对知识的引入帮助较少,教学中可以将主题图适度改编,使其更符合实际,才更有利于教学。例如五年级下册《2、5、3的倍数特征》一节中,在讨论2的倍数特时书中用一个进电影院的图片引入,图中孩子们根据电影票的单双号进入电影院,现在的电影院大多数是小厅放映,很少有单双号进入的情况,老师可以换个例子导入,例如五年级上册学过的身份证,身份证的号码倒数第二位表示性别,这时可以提问学生,女性是单数还是双数,男性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样既引入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
  三、让主题图适时呈现
  新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配以相关的主题图。但是主题图并不一定都要在新课伊始时呈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需要适当调整。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本节课是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载体,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学时首先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直接出示一道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又该怎样算?然后试算,讨论总结方法,再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用总结的方法算一算。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学生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主题图教学放在哪个环节其实都可以,作为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起点及材料的特点等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教学,才能发挥主题图的最大功效。
  四、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改编,适当增减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虽然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是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经验选择的,目的是调动学生愿意学习的积极情感。但毕竟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活动经验以及思维方式不尽相同,他们无法设计出适合所有地区学生的学习材料,因此,在运用主题图时,根据实际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改编。如《认识圆柱》这一课,就不能只呈现主题图,还需要利用教具,让学生摸一摸切实感觉圆柱与其他图形的区别。还有的主题图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不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质疑的眼光看待主题图,替换不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难以再现的主题图。本着“缘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主题图进行合理加工处理。
  五、注意事项
  我们若能有效地运用好主题图,一定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光彩。然而其丰富的内涵往往令教师很难真正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有的教师忽视主题图弃之不用,主题图成为了摆设;有的教师只是开课创设情境用,对主题图的功能价值定位不够;有的教师使用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还有的只停留在表面与浅层上,不能正确把握、合理利用,缺乏有效开发与深加工,使得主题图失去了其应有的数学价值。过分崇拜和依赖主题图,照本宣科、一成不变,是教学缺少灵活性、创造性,不应让主题图牵着走,而是要让主题图成为有效教学的辅助工具与手段。
  如不注意这些问题就会严重阻碍了主题图的正确使用,不能有效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作为主题图的使用者——教师,必须克服这问题,充分认识主题图在数学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准确理解主题图所反映的学习内容和所蕴涵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对主题图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创造性地运用。
  总之,新教材主题图的使用拓宽了我们的教学视野,为我们有效落实课标理念提供了载体。它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具有灵活性,开放性,易接受等特点。图画的风格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便于学生观察,也便于教师利用图中景物与学生交流,学生能从中受到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中“主题图”这一特色,理解其意义和它的价值所在,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予一个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是给予这个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不同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有一点我是确信的:好的教育一定是有共性,即有着共同的目标。而这目标最终依赖于教师不断成熟的教育意识、反思习惯和自主成长的能力。进一步说,归根结底是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情趣课堂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那么怎么样的课堂是情趣课堂呢?  一、教师情感丰富,学生兴趣盎然  情
期刊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是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激励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学习动机作为人类行为动机之一,是推动人们学习,掌握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是一种为满足个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世界的心理状态。学习动机能鼓起学习的干劲,唤起和维持学习的行为。动机的性质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确立了正确
期刊
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之间,三宝太监郑和七次率领二百余艘海船、接近三万人的队伍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途径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此举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迪亚士57年远赴非洲。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现代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体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的技术,营造动态画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来感受周围的事物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
期刊
语文是中职文化基础课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深造和就业都起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不少学校偏重于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意识较浓,再加上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本身不太好,学习目的也不够明确,因而语文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笔者以为,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  一、电视+课本  中职语文教材的部分课文已被拍成电视剧或电影。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
期刊
一、教材个人分析  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是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有利于提高计算的效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并在生活实践运用数学解决生活的数学问题。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安排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册下册第三单元,是学生在充分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在学习了掌握四则运算后,紧跟着让学生进行运算定律的学习,从安排上是紧凑、连贯的,有利于知识系统性的掌握和深入,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的教学是这一单元的重点
期刊
通过国培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后我才茅塞顿开,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想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我们老师除了吃透教材,明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以外,我认为老师要时刻让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尽量吸引学生的兴趣更为重要。  我认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在于三方面:思维的发展;教学切入点;正确的引导。如果这三方面能够做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很容易被调动起来的。下面我将从以下
期刊
语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载体,高中语文教育不仅要完成应试教育背景下对学生高分的要求,还应该发挥出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和陶冶审美情操的作用。  究竟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什么,什么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语文知识,怎么教,教什么,学生语文基本素养及其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如何形成,这些都应该在语文的教学中得以明确和细化。  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以人为
期刊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课题具有求知的需要,认识的兴趣以及获得知识的胜利感和欢乐感。其中,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的一种情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只要能够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愿学,想学,乐学中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可见,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我们在全面素质
期刊
当代高中生的个人品德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利益的驱使下,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利主义等不良环境的影响中,高中生道德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个人品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促进与完善和谐校园建设势在必行。  一、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与和谐校园的关系  (一)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的前提  高中生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