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小学数学新教材,无论是哪个版本我们随处可见一幅幅五颜六色、生动有趣的主题图,一张张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图,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的特点。这就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气,融入了生活气息,变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为富有情趣的数学探究活动,同时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利用这些主题图教师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教学活动。那我们应如何使用教材中的主题图呢?
一、读懂图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师要全面领会和理解数学主题图,这是合理运用主题图的基础。教材上的主题图一般都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也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首先,数学教材及主题图是静态的,主题图出示的也只是情境中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考虑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对主题图进行动态的还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演示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再现情景,让学生经历主题图所描述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主题图的理解,在活动中让小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其次,在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实际,注重动态教学设计,以期更好地达到主题图所要求达到的预期目标。教师因当根据学生的自身经验和生活常识去开发利用主题图。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主题图,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一幅主题图往往涵盖的是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对于主题图的教学目标,教师比较容易把握。新课标下的主题图新增了许多单元主题图,它的特点是把单元各个知识点之间进行串联、融合,放在同一个活动场景里。图中的各个知识板块既是整体的一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所以,当一幅主题图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使原本相对信息容量大的主题图,转化成相对信息量单一利于学生理解的“分解内容”,不仅仅要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跟要让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思维到图中搜取数学信息,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从而体现主题图应有的价值。
二、让主题图符合实际
教材中的有些主题图信息量过大,不利于学生对图片中信息的提取,有些主题图创设的场景则是学生较少接触或是没经历过的,对知识的引入帮助较少,教学中可以将主题图适度改编,使其更符合实际,才更有利于教学。例如五年级下册《2、5、3的倍数特征》一节中,在讨论2的倍数特时书中用一个进电影院的图片引入,图中孩子们根据电影票的单双号进入电影院,现在的电影院大多数是小厅放映,很少有单双号进入的情况,老师可以换个例子导入,例如五年级上册学过的身份证,身份证的号码倒数第二位表示性别,这时可以提问学生,女性是单数还是双数,男性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样既引入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
三、让主题图适时呈现
新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配以相关的主题图。但是主题图并不一定都要在新课伊始时呈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需要适当调整。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本节课是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载体,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学时首先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直接出示一道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又该怎样算?然后试算,讨论总结方法,再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用总结的方法算一算。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学生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主题图教学放在哪个环节其实都可以,作为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起点及材料的特点等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教学,才能发挥主题图的最大功效。
四、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改编,适当增减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虽然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是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经验选择的,目的是调动学生愿意学习的积极情感。但毕竟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活动经验以及思维方式不尽相同,他们无法设计出适合所有地区学生的学习材料,因此,在运用主题图时,根据实际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改编。如《认识圆柱》这一课,就不能只呈现主题图,还需要利用教具,让学生摸一摸切实感觉圆柱与其他图形的区别。还有的主题图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不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质疑的眼光看待主题图,替换不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难以再现的主题图。本着“缘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主题图进行合理加工处理。
五、注意事项
我们若能有效地运用好主题图,一定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光彩。然而其丰富的内涵往往令教师很难真正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有的教师忽视主题图弃之不用,主题图成为了摆设;有的教师只是开课创设情境用,对主题图的功能价值定位不够;有的教师使用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还有的只停留在表面与浅层上,不能正确把握、合理利用,缺乏有效开发与深加工,使得主题图失去了其应有的数学价值。过分崇拜和依赖主题图,照本宣科、一成不变,是教学缺少灵活性、创造性,不应让主题图牵着走,而是要让主题图成为有效教学的辅助工具与手段。
如不注意这些问题就会严重阻碍了主题图的正确使用,不能有效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作为主题图的使用者——教师,必须克服这问题,充分认识主题图在数学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准确理解主题图所反映的学习内容和所蕴涵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对主题图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创造性地运用。
总之,新教材主题图的使用拓宽了我们的教学视野,为我们有效落实课标理念提供了载体。它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具有灵活性,开放性,易接受等特点。图画的风格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便于学生观察,也便于教师利用图中景物与学生交流,学生能从中受到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中“主题图”这一特色,理解其意义和它的价值所在,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一、读懂图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师要全面领会和理解数学主题图,这是合理运用主题图的基础。教材上的主题图一般都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也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首先,数学教材及主题图是静态的,主题图出示的也只是情境中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教师考虑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对主题图进行动态的还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演示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再现情景,让学生经历主题图所描述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主题图的理解,在活动中让小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其次,在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实际,注重动态教学设计,以期更好地达到主题图所要求达到的预期目标。教师因当根据学生的自身经验和生活常识去开发利用主题图。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主题图,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一幅主题图往往涵盖的是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对于主题图的教学目标,教师比较容易把握。新课标下的主题图新增了许多单元主题图,它的特点是把单元各个知识点之间进行串联、融合,放在同一个活动场景里。图中的各个知识板块既是整体的一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所以,当一幅主题图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使原本相对信息容量大的主题图,转化成相对信息量单一利于学生理解的“分解内容”,不仅仅要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跟要让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思维到图中搜取数学信息,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从而体现主题图应有的价值。
二、让主题图符合实际
教材中的有些主题图信息量过大,不利于学生对图片中信息的提取,有些主题图创设的场景则是学生较少接触或是没经历过的,对知识的引入帮助较少,教学中可以将主题图适度改编,使其更符合实际,才更有利于教学。例如五年级下册《2、5、3的倍数特征》一节中,在讨论2的倍数特时书中用一个进电影院的图片引入,图中孩子们根据电影票的单双号进入电影院,现在的电影院大多数是小厅放映,很少有单双号进入的情况,老师可以换个例子导入,例如五年级上册学过的身份证,身份证的号码倒数第二位表示性别,这时可以提问学生,女性是单数还是双数,男性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样既引入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
三、让主题图适时呈现
新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配以相关的主题图。但是主题图并不一定都要在新课伊始时呈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需要适当调整。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本节课是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载体,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方法。教学时首先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直接出示一道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又该怎样算?然后试算,讨论总结方法,再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用总结的方法算一算。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学生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主题图教学放在哪个环节其实都可以,作为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起点及材料的特点等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教学,才能发挥主题图的最大功效。
四、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改编,适当增减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虽然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是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经验选择的,目的是调动学生愿意学习的积极情感。但毕竟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活动经验以及思维方式不尽相同,他们无法设计出适合所有地区学生的学习材料,因此,在运用主题图时,根据实际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改编。如《认识圆柱》这一课,就不能只呈现主题图,还需要利用教具,让学生摸一摸切实感觉圆柱与其他图形的区别。还有的主题图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不利于启发学生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质疑的眼光看待主题图,替换不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难以再现的主题图。本着“缘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主题图进行合理加工处理。
五、注意事项
我们若能有效地运用好主题图,一定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光彩。然而其丰富的内涵往往令教师很难真正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有的教师忽视主题图弃之不用,主题图成为了摆设;有的教师只是开课创设情境用,对主题图的功能价值定位不够;有的教师使用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还有的只停留在表面与浅层上,不能正确把握、合理利用,缺乏有效开发与深加工,使得主题图失去了其应有的数学价值。过分崇拜和依赖主题图,照本宣科、一成不变,是教学缺少灵活性、创造性,不应让主题图牵着走,而是要让主题图成为有效教学的辅助工具与手段。
如不注意这些问题就会严重阻碍了主题图的正确使用,不能有效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作为主题图的使用者——教师,必须克服这问题,充分认识主题图在数学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准确理解主题图所反映的学习内容和所蕴涵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对主题图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创造性地运用。
总之,新教材主题图的使用拓宽了我们的教学视野,为我们有效落实课标理念提供了载体。它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具有灵活性,开放性,易接受等特点。图画的风格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儿童情趣,便于学生观察,也便于教师利用图中景物与学生交流,学生能从中受到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中“主题图”这一特色,理解其意义和它的价值所在,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