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视野下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_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高中生的个人品德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利益的驱使下,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利主义等不良环境的影响中,高中生道德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个人品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促进与完善和谐校园建设势在必行。
  一、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与和谐校园的关系
  (一)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的前提
  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是指高中生将学到的道德知识内化为自身日常的道德行为。和谐校园是提高个人品德建设重要的外部环境。它深刻地影响着高中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围绕和谐校园开展个人品德建设是其内在要求之一。
  (二)提高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健康发展
  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教育教学的和谐,校园与社会的和谐,学校管理的和谐,学生言行与身份的和谐等等。而高中生个人品德的状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建设可以加快与完善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缺失问题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
  (一)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当代高中生社会公德行为的总体现状是积极规范、健康向上的,大多数学生都认同“德为万事先”的观点,认为德性是安身之本,认同社会公德是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石。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则缺乏内省精神 ,难以做到“慎独”“笃行”,甚至做出一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行为。如无文明礼貌意识,无节约意识,无助人为乐的精神,无爱护公共财物意识……
  (二)全局观不强,过度关注个人利益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导致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相互交织、碰撞,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一些高中生在理想信念上产生了困惑和动摇,蔑视高尚的道德理想,以自我为中心,价值取向个人至上,人生价值观带有不同程度的功利主义倾向,从而迷失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当代高中生社会公德意识的淡薄、全局观念不强……已经严重影响和谐校园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问题对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修养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中的不和谐因素营造了不良的德育环境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社会中的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界限混淆,对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政治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诱惑:以权谋私利、贪赃枉法、造假、偷税漏税、生活作风腐化;经济领域,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大量滋生。欺骗、讹诈行为随处可见。这些不良因素的存在毒化着整个社会风气,其产生的负效应大大降低了正面教育的效果。高中校园是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高中生不可能不受到这些社会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方面的不和谐造成当代高中生德育知识的缺失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党的教育方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知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中校园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德育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可是多年来高中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人文道德教育,出现了重智轻德的现象。
  四、提升当代高中生个人品德修养促进和谐校园健康发展
  (一)加强学生自身道德修养
  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当代高中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将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品德。加强学生自身修养的第一步就是自身努力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第二步就是培养坚强的毅力。第三步就是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二)加强学校道德教育
  第一,完善道德教育途径,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所谓显性教育就是指通过思想品德课和各种团、队、班的活动实施的道德教育。而这种“教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且这种教育模式具有单向性与强制性的特点,其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在显性教育的基础上结合隐性教育,而所谓的隐性教育就是指教育者精心设计良好环境,营造积极身上的氛围,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
  第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防止知行脱节。新时代新形势的到来以及西方思潮的侵袭形成了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的局势。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传统的德育模式---灌输模式,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认识教育的同时,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社会实际生活。
  第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的道德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选择,同时结合教师的积极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需要,这样才能保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校园道德环境建设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现在部分高中里到处出现“厕所文化”“课桌文化”,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建立惩罚机制来约束学生的不道德行为,在教学活动中举行道德知识竞赛,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众所周知,和谐校园的建设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学校环境的和谐、学校教育的和谐。而加强学生自身修养,学校道德教育,校园道德环境可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五、结语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高中生的个人品德一方面可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另一方面又可以创建优良的学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道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点滴积累与终身实践相结合,如此一来,当代高中生的个人品德建设才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贴近生活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能让学生深刻体会自己身边有数学,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利用。”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
期刊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予一个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是给予这个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不同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有一点我是确信的:好的教育一定是有共性,即有着共同的目标。而这目标最终依赖于教师不断成熟的教育意识、反思习惯和自主成长的能力。进一步说,归根结底是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情趣课堂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那么怎么样的课堂是情趣课堂呢?  一、教师情感丰富,学生兴趣盎然  情
期刊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是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激励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并导向某一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学习动机作为人类行为动机之一,是推动人们学习,掌握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是一种为满足个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世界的心理状态。学习动机能鼓起学习的干劲,唤起和维持学习的行为。动机的性质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确立了正确
期刊
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之间,三宝太监郑和七次率领二百余艘海船、接近三万人的队伍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途径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此举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迪亚士57年远赴非洲。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对现代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体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的技术,营造动态画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来感受周围的事物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
期刊
语文是中职文化基础课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深造和就业都起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不少学校偏重于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意识较浓,再加上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本身不太好,学习目的也不够明确,因而语文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笔者以为,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  一、电视+课本  中职语文教材的部分课文已被拍成电视剧或电影。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
期刊
一、教材个人分析  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是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有利于提高计算的效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并在生活实践运用数学解决生活的数学问题。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安排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册下册第三单元,是学生在充分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在学习了掌握四则运算后,紧跟着让学生进行运算定律的学习,从安排上是紧凑、连贯的,有利于知识系统性的掌握和深入,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的教学是这一单元的重点
期刊
通过国培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后我才茅塞顿开,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想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我们老师除了吃透教材,明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以外,我认为老师要时刻让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尽量吸引学生的兴趣更为重要。  我认为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在于三方面:思维的发展;教学切入点;正确的引导。如果这三方面能够做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很容易被调动起来的。下面我将从以下
期刊
语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载体,高中语文教育不仅要完成应试教育背景下对学生高分的要求,还应该发挥出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和陶冶审美情操的作用。  究竟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注重什么,什么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语文知识,怎么教,教什么,学生语文基本素养及其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如何形成,这些都应该在语文的教学中得以明确和细化。  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以人为
期刊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课题具有求知的需要,认识的兴趣以及获得知识的胜利感和欢乐感。其中,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的一种情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只要能够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愿学,想学,乐学中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可见,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我们在全面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