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胫腓联合分离不同平面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来源 :中国医药实践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jiu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胫腓联合由胫腓骨远端和下胫腓韧带复合体构成,下胫腓联合分离是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常见并发损伤。踝穴上横向螺钉固定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但容易导致螺钉断裂、胫腓下联合骨化、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活动度变小等并发症[1,2,3]。不同的螺钉固定的位置对下胫腓关节的影响已引起骨科医生的关注,但是尚没有定论。作者进行了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为临床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与设备   8 具近期成年男性防腐下肢标本(河北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提供)。仪器包括 CSS-44020 生物力学试验机(长春试验机研究所)、位移传感器(长春试验机研究所)、NWS-10000扭转试验机(长春试验机研究所)等。   1.2 试验方法   标本的准备   8具近期防腐成人男性尸体标本。肉眼观察及X 线摄片骨骼系统的疾病。自踝关节上25cm离断,保留小腿及足、踝。小心去除踝关节以上的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保留胫腓骨骨间膜、踝关节三角韧带、外侧副韧带及下胫腓韧带和关节囊。将所截小腿的胫腓骨近端用皮质螺钉自腓骨向胫骨穿三皮质骨固定,模拟上胫腓联合。   标本的分组和测试   所有标本随机分为两组,足外翻位垂直压力试验和扭转试验各4具。   足外翻位垂直压缩试验 将肢体固定在夹具中保持胫骨竖直。足外侧缘垫以楔形木块与足固定,制作踝关节外翻10°模型。位移传感器的探针固定于踝关节上1cm,同时测量下胫腓联合前、后位移,一切就绪后,使生物力学试验机在胫骨处通过底座垂直向下加压,以 25 牛顿/秒的速度加载至 700 牛顿,维持半分钟。记录下胫腓联合的前方位移及后方位移。   扭转试验 将肢体与扭转试验夹具连接。扭转力学试验机以足侧向外旋转,以6°/分钟速度扭转至30°,维持半分钟。记录所抗扭矩。   测试顺序:每组试验首先测量下胫腓联合韧带完整条件下下胫腓联合的位移、扭矩。然后切断下胫腓联合韧带造成下胫腓联合分离,分别于踝关节上1、3、5cm处置入三皮质螺钉固定,分别行外翻位垂直压缩试验和扭转试验,测量下胫腓联合的位移或扭矩。   1.3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软件SPSS15.0做单因素方差分析,Newman-Keuls法q检验进行均数间的两两比较。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实验数据   各组实验数据见表(1-5),各组数据均经方差齐性检验,证明方差齐,有可比性。   2.1下胫腓联合位移   2.1.2足外翻位组   足外翻位下胫腓联合前、后位移,(1)完整标本组下胫腓联合位移:前0.706±0.045mm,后0.516±0.038mm;(2)踝穴上1cm组下胫腓联合位移:前0.883± 0.051mm,后0.745±0.044mm与完整标本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3) 踝穴上3cm组(三皮质)下胫腓联合位移:前1.049±0.050mm, 后0.911±0.042mm与完整标本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4) 踝穴上5cm组下胫腓联合位移:前1.211±0.049mm, 后0.911± 0.042mm与完整标本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进一步作两两比较发现,(5)踝穴上3cm组(三皮质)与踝穴上1cm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6)踝穴上5cm组与踝穴上3cm组(三皮质)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7)踝穴上5cm三皮质组与踝穴上1cm三皮质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在本组试验中下胫腓分离前方位移均较后方位移大,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2.2 下胫腓联合扭矩   下胫腓联合所抗扭矩,完整标本组足外旋30°所抗扭矩32.157±1.976Nm;踝穴上1cm组下胫腓联合扭矩28.093±2.083Nm,与完整标本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踝穴上3cm组(三皮质)下胫腓联合扭矩23.916±2.011Nm,与完整标本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踝穴上5cm组下胫腓联合扭矩22.682±2.023Nm,与完整标本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进一步作两两比较发现,踝穴上3cm组(三皮质)与踝穴上1cm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踝穴上5cm组与踝穴上3cm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踝穴上5cm组与踝穴上1cm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Table 2 Distal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displacement of vertical compression on neutral position(mm)   Table3 Distal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displacement of vertical compression on Strephexopodia position(mm)   Table 5 Distal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torque with three cortices fixed   讨 论   下胫腓螺钉的植入位置与踝关节距离尚无统一标准。有人主张将螺钉置于踝关节上1~5cm内任何地方或距下胫腓联合1cm处,或距踝关节4cm处,螺钉位置过低可能会通过骨间韧带,造成局部钙化或疼痛,过高又会造成腓骨螺钉承受过大的剪力易致螺钉断裂。McBryde等[4]通过生物力学实验发现,踝关节面上2cm处植人螺钉稳定,可发挥最大的抗踝关节外旋的作用。Miller等[5]则认为螺钉植入的最佳位置在踝关节面上5cm处,固定效果优于2cm处固定。马宝通等[6]建议螺钉位置不应超过踝上3cm。而AO的建议是,螺钉一般应置于下胫腓韧带近侧,距踝关节水平间隙2-3cm。关于踝穴螺钉置入方向目前较为统一,自后外向前内倾斜25~30°,与胫骨纵轴垂直且平行于胫骨关节面。Kukreti等[7]分析比较经下胫腓联合(踝关节面上2cm以内)和经下胫腓联合近侧(踝关节面上2-5cm)植人螺钉,发现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认为螺钉植入位置对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无影响。Hahn等[8]认为经下胫腓联合植人螺钉时下胫腓联合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高,但损伤本身、螺钉植入时钻孔、丝攻等操作也都是异位骨化的诱因。   本试验比较了在踝关节上1cm、3cm、5cm处进行固定后的效果,发现固定位置越接近踝关节,螺钉对下胫腓联合的控制越有效。踝穴上1cm螺钉固定较踝穴3cm螺钉固定下胫腓位移小,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踝穴上1cm、3cm螺钉固定较踝穴上5cm螺钉固定下胫腓位移小,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踝穴上1cm螺钉固定易损伤下胫腓韧带,而踝穴上3cm螺钉位于下胫腓韧带近侧(下胫腓韧带高度约2.5cm)符合AO观点,生物力学稳定。   8 本试验的临床意义   踝穴螺钉位置越接近踝关节,螺钉对下胫腓联合的控制越有效。踝关节上3cm螺钉固定,生物力学接近正常,螺钉位于下胫腓韧带近侧,避免对下胫腓韧带的进一步破坏。   参考文献   Ajay M, David W Sanders, Christina T, et al.   5 马宝通,曹清,叶伟胜,等.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断裂的治疗与预防.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17(4):306-307.   4 McBryde A. Chiasson B. Wilhelm A, et al. Syndesmotic screw placement; a biomechanical analysis. Foot Ankle Int. 1997; 18(5); 262-266   6 Miller RS, Weirzhold PS. Dahners LE Comparison of tricortical screw fixation versus a modified suture construct for fixation of ankle syndesmosis injury; a biomechanical study. J Chthop Trauma.1999; 13(1): 39-42   7 Kukreti S. Faraj A.Miles JN. Dozs position of syndesmotic screw affect functionat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 In ankle fractures? Injury, 2005: 36(9):1121-1124   8 Hahn DM, Colton CL Malleolar fractures[A]. 1n: ruedi TP, Murphy WM, eds AO Principle of Fracture Management[M].Thieme:NewYork-Stuttgart,2000:559-58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60例胫腓骨骨折均采用锁定接骨板外固定治疗。按就诊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锁定接骨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伤口感染及延迟愈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期刊
摘 要: 冬虫夏草具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功效。近代药理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拓宽了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开发前景。本文结合临证验案做一些研究分析。  关键词:冬虫夏草 临证 研究  冬虫夏草始载于《本草备要》。功效记述《本草丛新 》 “甘平保肺益肾 ,止血化痰 , 已劳嗽”。 详叙《本草纲目拾遗》“味甘性温 ,秘精益气 ,专补命门”及“治疗腰膝间痛楚 ,病后虚损 ,蛊胀”和《本草正义》“温养肝
期刊
摘 要: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评估在护理程序中十分重要,以理解、关心、耐心、严肃、果断、急病人所急的态度和病人沟通交流,以熟练的操作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建立信任感,使病人主动的参与评估,才能全面的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准确的做出诊断、实施护理措施,赢得抢救或手术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急腹症护理评估 挽救生命  外科急腹症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急腹症病因复杂,病情
期刊
葡萄糖酸钙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常用于急慢性低钙血症的治疗;髙钾血症的辅助治疗;心脏骤停的复苏;过敏性疾病的治疗;高镁血症的辅助治疗和高磷血症的治疗;[1]输库血后枸橼酸钠的中和。葡萄糖酸钙静注时可有全身发热感,应缓慢注射,又因钙盐可兴奋心脏,静注过快时易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博骤停。[2]致心律失常临床报道比较少见。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本院心胸外科360例手术后患者输库血后使用葡萄糖酸钙,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替扎尼定对伴有头痛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伴有头痛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42例,男20例,女22例,予替扎尼定2 mg,3次/d,餐后口服,疗程2周。给药1周后、2周后对各临床症状的变化与给药开始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头痛总有效率85.7%,起效时间75.0%在1周之内,其他症状有效率76.2%。3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安全的39例(92.8%)。结论:替扎尼定治疗伴有头痛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对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行阑尾切除术(OA)围术期护理的观察,比较二者在护理中的异同和侧重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OA54例和LA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围术期护理分析及评价。结果:两种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阑尾与开腹阑尾住院时间相比较,腹腔镜阑尾住院时间少于开腹阑尾患者,两种术式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特征,观察二者之间关系。  方法: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各100例,应用高频超声检查所有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于颈总动脉远心端距分叉0.5cm,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测量斑块范围、大小并采图记录,分析二组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尿蛋白排泄率、病程之间的相关性,斑块性质、位置,大小及回声特点。  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对78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护理,实验组进行强化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饮食营养管理、用药指导、运动宣教、血糖监测、心理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与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及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值明显下降(P<0.01);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液氮冷冻治疗鼻部肿物的疗效,达到即治病又不影响面容效果。方法 38例鼻部肿物患者,鼻腔内采用鼻内冷冻头接触法冷冻治疗,外鼻采用棉签蘸取液氮法冷冻治疗。结果 38例患者,恶性肿物8例7例治愈,30例良性肿物全部治愈。结论 液氮冷冻治疗鼻部良、恶性肿物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鼻部肿物 液氮 冷冻治疗鼻部肿物(鼻前庭,鼻背部生长的疣、乳头状瘤、早期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其生长部
期刊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管套管;固定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技术,而气管切开后往往需要置入气管套管。常规的气管切开套管固定方法是将单根白扁带从患者颈后绕过,穿过套管两翼分别打两结固定。我科自2012年7月起采用单根白扁带穿过一次性输血器皮管后固定气管切开套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传统气管切开套管固定方法的不足  ①白扁带无弹性,松紧不易掌握,太松易引起气管套管脱出导致严重不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