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具有选题密切联系教学实践、研究框架较为合理、文献有综无述、运用理论创新不足、科研方法不够规范等特点。根据扬长补短的原则,应促使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由经验性向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转变,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由知其名向会其用转变,论文写作的指导由零散向系统转变。
关键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扬长补短
随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是反映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位论文入手,寻求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对策。杨启亮先生指出,教育硕士的培养应该致力于“扬长补短”的思路,即发扬长处,弥补不足[1][2]。在此意义下,对学位论文进行质量分析,了解学位论文的特点,有助于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文以2007年徐州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方向双盲送检论文为基础,探求提高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途径。
一、教育硕士论文质量分析
(一)整体情况
为保证硕士培养质量,徐州师范大学实行学位论文答辩前的抽检双盲审制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全部进行双盲送检。2007年学科教学(数学)方向双盲送检论文共计52份。论文满分为100分,总体评价有4个等级:100~90分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74~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表1、表2分别是论文总得分和总体评价情况。
统计结果表明,论文平均得分84.1923,优良率达到96.15℅,送检论文全部合格,论文整体质量较高。同时,我们也看到,论文最高分95,最低分69,极差26,标准差5.31383,论文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从总得分、总体评价上难以看出论文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下我们结合专家评议意见,从评议指标上对论文质量作进一步分析。
(二)各项指标情况
本次学位论文评议指标共有3个一级指标:A1论文选题与综述(30分);A2论文水平(50分);A3论文写作(20分),每个一级指标又细化为2个二级指标:B1论文选题对我国基础教育视野发展、改革与管理的价值(15分);B2综述得当,参考文献数量合理(15分);B3运用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结合所学专业解决基础教育、教育管理中的问题的创新(30分);B4解决策略或方法合理(20分);B5体例结构规范(5分);B6使用方法科学、合理,观点明确,阐述准确、清晰,逻辑性强(15分)。鉴于专家在二级指标上给分,以下分析均在二级指标上讨论。表3是论文各项指标得分情况。
1. 选题价值
该指标平均得分13.3846,得分率为89.23%,得分率最高。
就专家评议而言,如果论文在某一指标上表现较好,专家会作出明确肯定评价,如果表现一般或较差,专家或者指出不足,或者给出建议,或者不予评价。对选题价值而言,所有专家都给出了正面评价,比如:“作者选择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作为选题具有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论文选题较好,对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有积极指导意义。”
进一步看,对选题价值的肯定主要体现在“实用价值”、“现实意义”上,如:“该文能对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进行深入细致的理性思考,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有评价肯定选题的理论价值、学术价值,但相对较少。结合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论文的现实意义主要源自教育硕士自身的实践体验,与其职业背景较为一致,即如专家的评价:“论文选题对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是对作者个人教学实践的很好的反思结果。”例如,职高学校教师的论文选题与职业教育相关:“五年制高职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农村学校的教师选取了与农村数学教学实践相关的论题:“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调查与研究”;高中教师的选题与高中数学教学相关:“研究性学习在高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初探”;初中教师的选题则聚焦于初中数学教学:“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研究与分析”,还有教师将学位论文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或科研课题联系在一起,比如“在新课标理念下指导初中生开展‘数学写作’的实践研究”。
可见,论文选题表现出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可以说,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论文选题,选题也因此体现出对实际教学的指导意义,体现出较好的实践价值。
2. 综述、文献
该指标得分率为85.26%,组内有一定差异。
多数专家对该指标作出了肯定评价:“作者阅读了较多的相关文献资料,”“资料翔实,”“引用参考文献较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也还存在有8分的成绩以及多个10分的成绩。
分析该指标,它实际上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综述得当,二是参考文献数量合理。我们发现,仅有6例评价涉及对文献综述的正面评价:“作者参阅大量的文献,并进行了适当的整理和分析,”等,更多专家没有对此评议,同时还有2份评议意见直接提出了不足或建议:“该文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尚缺乏充分的文献综述,”“建议论文再加强综述。”
可见,该指标得分主要来自于参考文献的合理性,虽然许多论文阐述研究现状,但多数是对相关成果的罗列,缺乏梳理和述评,已有文献研究呈现出“有综无述”的特点,文献综述是教育硕士论文写作的一个薄弱环节。
3. 运用理论、创新
该指标得分率最低,标准差为2.02427,组内差异相对较大。
该指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结合专业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反映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二是这种运用的创新性。很多评议没有对该指标评价,仅有6份评价提到能运用现代理论解决问题,如:“这些分析和论述注重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和渗透,”“论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仅有9份评议肯定了论文的创新性,如:“在分析影响数学学习习惯的因素及培养高职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对策方面有一定新意,”“实验方法和对实验数学题目的评价表设计等有个人新见解。”另一方面,有7份评议指出理论联系实践不足:“论文在理论分析上较为薄弱,没有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2份评议意见指出创新性不足:“不足之处是文章创新性不强。”这些评价与指标的量化统计结果是一致的。
从论文内容看到,理论联系实践的薄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理论水平不足,理论分析能力差,诸如“论文不足之处在于理论分析上尚不够深入,”二是理论仅是摆设,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开了,诸如“建议加强第二章内容对第三、四章内容的统领或渗透作用,更加地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而创新性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已有论点或论据进行重复研究,或者是验证理论,或者是采用已有的研究方法,只是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结论上的创新、内容设计上的新异、见解的独到性等都不足。
可见,教育硕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较薄弱,论文普遍存在创新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将现代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解决基础教育中问题的能力较差。
4. 解决策略
该指标得分率为84.33%,组内有一定差异。
该指标主要反映论文提出的策略或方法的合理性情况。近一半评议意见给出了正面评价:“策略科学实用,”“结论符合实际,建议切实可行,”等。同时,也有部分论文存在很大不足:“该文的成果对于应用推广的可操作性不强,真正付诸实施的空间值得进一步商榷,”“所提出的弥补对策有待于检验,”等。进一步考察发现,“策略不够合理”的问题与上一指标关系较大。由于许多研究借用别人的研究理论、方法,忽视了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从而使得策略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因此,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在该指标上可谓是良莠不齐。评价指标B3和B4都是论文水平的反映,但在权重最大的一级指标中,论文得分率较低,说明教育硕士的论文水平有待提高。
5. 结构规范
该指标得分率为86.54%,居于第二。
在评议意见中,多数专家对论文的结构规范持肯定评价:“论文结构合理”,“结构体系完整,格式规范。”可见,教育硕士在确定选题后,已经能较好地构建论文框架,论文整体结构较为合理、规范。
考察论文可看出,论文常以如下方式展开:首先根据实际数学教学中的现象或问题提出研究问题;其次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说明已有的研究成果;第三给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对研究问题进行现状调查或实证研究,并进行分析;第五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也有部分教育硕士对采用对策后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也就是说,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基本采用以下结构:提出问题;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现状研究;对策研究,而且这一框架基本上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6. 方法、观点
该指标得分率为83.46%,居于第五。
该指标主要反映论文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观点的明确性、阐述的逻辑性等方面的情况。很多评议意见对此有正面评价:“使用方法科学,观点明确,思路清晰。”但是较多的正面评价为何却有较低的得分?进一步看,正面肯定虽多,但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集中体现在研究方法不够科学、规范上:“文中调查设计问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结论缺乏数学尤其是统计学的分析,”“建议在各论题的比较中更多地使用统计方法,克服单一的个案说明问题的方法之不足,”等。
可见,教育硕士在论文写作的条理性、观点的明确性上反映较好,但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不好,或者方法运用不规范,或者研究方法单一。由于大部分论文都采用调查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所以实证研究方法的不规范是论文突出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对策
以上表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在各项指标上有不同的表现。综合起来看,论文具有选题密切联系教学实践、研究框架较为合理、文献有综无述、运用理论创新不足、科研方法不够规范等特点。因此,在确定选题、构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如何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将较为合理的研究框架充实起来,成为提高教育硕士论文质量的关键。根据“扬长补短”的思路,结合以上论文分析情况,我们认为,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特别是提高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由经验性到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
教育硕士具有较为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但是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教育硕士培养中有必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育硕士的理论水平。但是,单纯的学术性理论教学不仅使得理论难以理解和运用,而且会导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将理论与实践孤立起来,这正是教育硕士论文中的实际表现。
如果仅仅看到教育硕士的实践优势和理论弱势,这种视角本身就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长于实践弱于理论的特点实际上表明了教育硕士实践的经验性,教育实践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因此,“扬长补短”就要充分利用教育硕士丰富的教育实践来提高教育硕士的理论水平,在实践中强化教育理论学习,将经验性的教育实践上升到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从而,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教育硕士的教学应该多采用案例教学、行动学习等方式[3],在教育理论的探讨中凸显鲜活的实践活动,比如,利用教育硕士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成功经验,收集、总结教学案例并进行科学分析。结合教育实践进行的理论学习,不仅可提高教育硕士的理论水平,而且使其教育实践得以理论提升,教育硕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会有较大提高。同时,教育硕士也会自觉把一线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困惑、教训收集起来,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就会言之有据,有话可说,以详实的教学事实进行论证。
(二)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由知其名到会其用
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顺利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特别是确定好研究课题后,研究方法就起着决定的作用,方法合理、科学,就可以达到研究目的,研究结论就有说服力。正因为此,几乎所有的教育硕士课程都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为学位课程或者专业必修课程。但是,在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后,为何论文写作仍出现方法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硕士只知方法之名,不擅长方法之运用。因此,我们应改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一是加强研究方法的运用指导,二是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国外一些大学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美国乔治亚大学的教育硕士(数学教育)课程极为重视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不仅有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学习,还设有强调方法指导与实践的课程“教育上的应用统计方法”,主要帮助研究生培养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如何描述和收集教育研究方面的数据,如何应用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正态分布、中位数、比例、相关等,如何应用一些统计软件(如SPSS软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系列核心课程“教育探究”是用来帮助研究生掌握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技术,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对“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这样的集成化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都作了专门介绍。[4]
(三)论文写作的指导:由零散到系统
一般地,教育硕士专业课程结束后就进入了学位论文环节。虽然在专业课教学中也涉及论文写作的有关知识,有时也开设与论文有关的讲座,但整体来看,对于学位论文的指导较为零散,教育硕士关于论文写作的知识不系统、不全面,特别是他们以前几乎没有接受专门的科研训练,真正写论文时难免出现不规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学位论文撰写指导工作的系统性。
首先,要及早确认指导教师,保障教育硕士研究生与指导教师的定期联系。教育硕士研究生虽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但大多数教育硕士不知道如何依据自己已有的实践经验确定选题,因此导师的指导、启发就至关重要。双方有必要对论文选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进度、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设计,共同拟订论文进度表,保证双方定期联系,另外,论文写作中出现的一些困惑或问题也可以及时得到解决,确保学位论文的正常进行。
其次,学校应专门为教育硕士开设针对论文写作的系列讲座,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指导。比如,如何查找文献、如何进行文献梳理和分析、怎样依据教育理论进行问卷设计、如何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这样的讲座对学位论文写作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教育硕士论文写作更加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再者,需要向教育硕士明确论文写作的一系列规范,包括学位论文的标准、书写格式、文体以及论文的送审、提交、答辩等若干要求。
以上是针对徐州师大学科教学(数学)方向论文盲审结果所作的一些分析,但教育硕士的培养是一个整体工程,仅仅做到以上几点并不意味着学位论文能高质量完成,需要在收集资料、开题报告、调查或实验、论文写作、中期检查、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各个环节加强指导、引导、检查。比如,收集资料阶段应加强文献梳理、分析的指导;论文选题应结合教育硕士研究生已有的实践经验;调查研究应加强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预答辩阶段应重视论文的格式、规范;等等。了解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特点,才能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严把论文质量,真正做到扬长补短,进而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启亮.偏失与合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选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8).
[2] 杨启亮.差异平衡: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教学评价理念——兼论教育硕士的科研优势[J].教育科学,2001(2).
[3] 张培,狄雁.教育硕士教学方式的转变: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到行动学习[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8).
[4] 龙兰.教育硕士(数学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
关键词: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扬长补短
随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是反映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位论文入手,寻求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对策。杨启亮先生指出,教育硕士的培养应该致力于“扬长补短”的思路,即发扬长处,弥补不足[1][2]。在此意义下,对学位论文进行质量分析,了解学位论文的特点,有助于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文以2007年徐州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方向双盲送检论文为基础,探求提高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途径。
一、教育硕士论文质量分析
(一)整体情况
为保证硕士培养质量,徐州师范大学实行学位论文答辩前的抽检双盲审制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全部进行双盲送检。2007年学科教学(数学)方向双盲送检论文共计52份。论文满分为100分,总体评价有4个等级:100~90分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74~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表1、表2分别是论文总得分和总体评价情况。
统计结果表明,论文平均得分84.1923,优良率达到96.15℅,送检论文全部合格,论文整体质量较高。同时,我们也看到,论文最高分95,最低分69,极差26,标准差5.31383,论文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从总得分、总体评价上难以看出论文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下我们结合专家评议意见,从评议指标上对论文质量作进一步分析。
(二)各项指标情况
本次学位论文评议指标共有3个一级指标:A1论文选题与综述(30分);A2论文水平(50分);A3论文写作(20分),每个一级指标又细化为2个二级指标:B1论文选题对我国基础教育视野发展、改革与管理的价值(15分);B2综述得当,参考文献数量合理(15分);B3运用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结合所学专业解决基础教育、教育管理中的问题的创新(30分);B4解决策略或方法合理(20分);B5体例结构规范(5分);B6使用方法科学、合理,观点明确,阐述准确、清晰,逻辑性强(15分)。鉴于专家在二级指标上给分,以下分析均在二级指标上讨论。表3是论文各项指标得分情况。
1. 选题价值
该指标平均得分13.3846,得分率为89.23%,得分率最高。
就专家评议而言,如果论文在某一指标上表现较好,专家会作出明确肯定评价,如果表现一般或较差,专家或者指出不足,或者给出建议,或者不予评价。对选题价值而言,所有专家都给出了正面评价,比如:“作者选择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作为选题具有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论文选题较好,对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有积极指导意义。”
进一步看,对选题价值的肯定主要体现在“实用价值”、“现实意义”上,如:“该文能对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进行深入细致的理性思考,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有评价肯定选题的理论价值、学术价值,但相对较少。结合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论文的现实意义主要源自教育硕士自身的实践体验,与其职业背景较为一致,即如专家的评价:“论文选题对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是对作者个人教学实践的很好的反思结果。”例如,职高学校教师的论文选题与职业教育相关:“五年制高职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农村学校的教师选取了与农村数学教学实践相关的论题:“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调查与研究”;高中教师的选题与高中数学教学相关:“研究性学习在高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初探”;初中教师的选题则聚焦于初中数学教学:“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研究与分析”,还有教师将学位论文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或科研课题联系在一起,比如“在新课标理念下指导初中生开展‘数学写作’的实践研究”。
可见,论文选题表现出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可以说,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论文选题,选题也因此体现出对实际教学的指导意义,体现出较好的实践价值。
2. 综述、文献
该指标得分率为85.26%,组内有一定差异。
多数专家对该指标作出了肯定评价:“作者阅读了较多的相关文献资料,”“资料翔实,”“引用参考文献较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也还存在有8分的成绩以及多个10分的成绩。
分析该指标,它实际上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综述得当,二是参考文献数量合理。我们发现,仅有6例评价涉及对文献综述的正面评价:“作者参阅大量的文献,并进行了适当的整理和分析,”等,更多专家没有对此评议,同时还有2份评议意见直接提出了不足或建议:“该文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尚缺乏充分的文献综述,”“建议论文再加强综述。”
可见,该指标得分主要来自于参考文献的合理性,虽然许多论文阐述研究现状,但多数是对相关成果的罗列,缺乏梳理和述评,已有文献研究呈现出“有综无述”的特点,文献综述是教育硕士论文写作的一个薄弱环节。
3. 运用理论、创新
该指标得分率最低,标准差为2.02427,组内差异相对较大。
该指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结合专业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反映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二是这种运用的创新性。很多评议没有对该指标评价,仅有6份评价提到能运用现代理论解决问题,如:“这些分析和论述注重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和渗透,”“论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仅有9份评议肯定了论文的创新性,如:“在分析影响数学学习习惯的因素及培养高职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对策方面有一定新意,”“实验方法和对实验数学题目的评价表设计等有个人新见解。”另一方面,有7份评议指出理论联系实践不足:“论文在理论分析上较为薄弱,没有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2份评议意见指出创新性不足:“不足之处是文章创新性不强。”这些评价与指标的量化统计结果是一致的。
从论文内容看到,理论联系实践的薄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理论水平不足,理论分析能力差,诸如“论文不足之处在于理论分析上尚不够深入,”二是理论仅是摆设,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开了,诸如“建议加强第二章内容对第三、四章内容的统领或渗透作用,更加地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而创新性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已有论点或论据进行重复研究,或者是验证理论,或者是采用已有的研究方法,只是研究对象发生了变化,结论上的创新、内容设计上的新异、见解的独到性等都不足。
可见,教育硕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较薄弱,论文普遍存在创新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将现代教育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解决基础教育中问题的能力较差。
4. 解决策略
该指标得分率为84.33%,组内有一定差异。
该指标主要反映论文提出的策略或方法的合理性情况。近一半评议意见给出了正面评价:“策略科学实用,”“结论符合实际,建议切实可行,”等。同时,也有部分论文存在很大不足:“该文的成果对于应用推广的可操作性不强,真正付诸实施的空间值得进一步商榷,”“所提出的弥补对策有待于检验,”等。进一步考察发现,“策略不够合理”的问题与上一指标关系较大。由于许多研究借用别人的研究理论、方法,忽视了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从而使得策略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因此,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在该指标上可谓是良莠不齐。评价指标B3和B4都是论文水平的反映,但在权重最大的一级指标中,论文得分率较低,说明教育硕士的论文水平有待提高。
5. 结构规范
该指标得分率为86.54%,居于第二。
在评议意见中,多数专家对论文的结构规范持肯定评价:“论文结构合理”,“结构体系完整,格式规范。”可见,教育硕士在确定选题后,已经能较好地构建论文框架,论文整体结构较为合理、规范。
考察论文可看出,论文常以如下方式展开:首先根据实际数学教学中的现象或问题提出研究问题;其次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说明已有的研究成果;第三给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对研究问题进行现状调查或实证研究,并进行分析;第五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也有部分教育硕士对采用对策后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也就是说,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基本采用以下结构:提出问题;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现状研究;对策研究,而且这一框架基本上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6. 方法、观点
该指标得分率为83.46%,居于第五。
该指标主要反映论文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观点的明确性、阐述的逻辑性等方面的情况。很多评议意见对此有正面评价:“使用方法科学,观点明确,思路清晰。”但是较多的正面评价为何却有较低的得分?进一步看,正面肯定虽多,但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集中体现在研究方法不够科学、规范上:“文中调查设计问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结论缺乏数学尤其是统计学的分析,”“建议在各论题的比较中更多地使用统计方法,克服单一的个案说明问题的方法之不足,”等。
可见,教育硕士在论文写作的条理性、观点的明确性上反映较好,但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不好,或者方法运用不规范,或者研究方法单一。由于大部分论文都采用调查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所以实证研究方法的不规范是论文突出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对策
以上表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在各项指标上有不同的表现。综合起来看,论文具有选题密切联系教学实践、研究框架较为合理、文献有综无述、运用理论创新不足、科研方法不够规范等特点。因此,在确定选题、构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如何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将较为合理的研究框架充实起来,成为提高教育硕士论文质量的关键。根据“扬长补短”的思路,结合以上论文分析情况,我们认为,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特别是提高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由经验性到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
教育硕士具有较为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但是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教育硕士培养中有必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育硕士的理论水平。但是,单纯的学术性理论教学不仅使得理论难以理解和运用,而且会导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将理论与实践孤立起来,这正是教育硕士论文中的实际表现。
如果仅仅看到教育硕士的实践优势和理论弱势,这种视角本身就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长于实践弱于理论的特点实际上表明了教育硕士实践的经验性,教育实践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因此,“扬长补短”就要充分利用教育硕士丰富的教育实践来提高教育硕士的理论水平,在实践中强化教育理论学习,将经验性的教育实践上升到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从而,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教育硕士的教学应该多采用案例教学、行动学习等方式[3],在教育理论的探讨中凸显鲜活的实践活动,比如,利用教育硕士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成功经验,收集、总结教学案例并进行科学分析。结合教育实践进行的理论学习,不仅可提高教育硕士的理论水平,而且使其教育实践得以理论提升,教育硕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会有较大提高。同时,教育硕士也会自觉把一线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困惑、教训收集起来,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就会言之有据,有话可说,以详实的教学事实进行论证。
(二)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由知其名到会其用
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顺利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特别是确定好研究课题后,研究方法就起着决定的作用,方法合理、科学,就可以达到研究目的,研究结论就有说服力。正因为此,几乎所有的教育硕士课程都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为学位课程或者专业必修课程。但是,在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后,为何论文写作仍出现方法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硕士只知方法之名,不擅长方法之运用。因此,我们应改进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一是加强研究方法的运用指导,二是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国外一些大学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美国乔治亚大学的教育硕士(数学教育)课程极为重视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不仅有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学习,还设有强调方法指导与实践的课程“教育上的应用统计方法”,主要帮助研究生培养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如何描述和收集教育研究方面的数据,如何应用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正态分布、中位数、比例、相关等,如何应用一些统计软件(如SPSS软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系列核心课程“教育探究”是用来帮助研究生掌握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技术,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对“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这样的集成化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都作了专门介绍。[4]
(三)论文写作的指导:由零散到系统
一般地,教育硕士专业课程结束后就进入了学位论文环节。虽然在专业课教学中也涉及论文写作的有关知识,有时也开设与论文有关的讲座,但整体来看,对于学位论文的指导较为零散,教育硕士关于论文写作的知识不系统、不全面,特别是他们以前几乎没有接受专门的科研训练,真正写论文时难免出现不规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学位论文撰写指导工作的系统性。
首先,要及早确认指导教师,保障教育硕士研究生与指导教师的定期联系。教育硕士研究生虽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但大多数教育硕士不知道如何依据自己已有的实践经验确定选题,因此导师的指导、启发就至关重要。双方有必要对论文选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进度、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设计,共同拟订论文进度表,保证双方定期联系,另外,论文写作中出现的一些困惑或问题也可以及时得到解决,确保学位论文的正常进行。
其次,学校应专门为教育硕士开设针对论文写作的系列讲座,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指导。比如,如何查找文献、如何进行文献梳理和分析、怎样依据教育理论进行问卷设计、如何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这样的讲座对学位论文写作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教育硕士论文写作更加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再者,需要向教育硕士明确论文写作的一系列规范,包括学位论文的标准、书写格式、文体以及论文的送审、提交、答辩等若干要求。
以上是针对徐州师大学科教学(数学)方向论文盲审结果所作的一些分析,但教育硕士的培养是一个整体工程,仅仅做到以上几点并不意味着学位论文能高质量完成,需要在收集资料、开题报告、调查或实验、论文写作、中期检查、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各个环节加强指导、引导、检查。比如,收集资料阶段应加强文献梳理、分析的指导;论文选题应结合教育硕士研究生已有的实践经验;调查研究应加强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预答辩阶段应重视论文的格式、规范;等等。了解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特点,才能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严把论文质量,真正做到扬长补短,进而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启亮.偏失与合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选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8).
[2] 杨启亮.差异平衡: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教学评价理念——兼论教育硕士的科研优势[J].教育科学,2001(2).
[3] 张培,狄雁.教育硕士教学方式的转变: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到行动学习[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8).
[4] 龙兰.教育硕士(数学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与启示[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