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理贴近我们的生活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t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现象,物理课堂中的很多理论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教师就是要通过课堂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充满物理,并学会用物理知识服务于我们的社会生活,真正做到课标中指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既然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
  [关键词] 物理 生活 生活化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而物理又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现象的总结和归纳,同时,它又反馈于生活。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使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有好奇心理,这样在课堂上的学习才能高效,积极去探寻并解决学习物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都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思考物理问题,让学生体会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教师再将物理知识生活化,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物理,感受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物理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进行努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物理问题
  物理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因此,要善于挖掘物理知识的生活情境,让物理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物理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物理问题的存在,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之中。如:在《压强》的教学中,在引入课题时展示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同学们的书包背带越宽,背起来越觉得舒服些;菜刀为什么隔一段时间要磨一磨?这些生活中的情景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纷纷提出了各种物理问题:为什么书包背带要做得宽而不是很细的带子?菜刀为什么磨一磨更省力?从而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的情景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到乏味,增强了教学的实效。因此,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时,学生自动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二、借助生活经验,思考物理问题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比比皆是,这使学生获得很多的生活经验。因此,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思考物理问题是物理学习的基本途经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物理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物理意识,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如: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一个题目:小明同学将一湿的篮球从不同高度自由落下后,地面上留下了大小不同的两个印迹,问哪个印迹是球从较高的地方下落留下的?为什么?学生借助自己在体育课或平时打篮球的生活经验,知道高处的球落下撞地后变形大,变形大的在地面上的印迹也大,由此,迅速得出印迹大的是球从较高的地方下落留下的印迹,并且能量转化关系也分析得非常透彻。在教学设计时,除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物理问题外,还要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物理问题。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着学习物理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三、运用生活实例,学习物理知识
  在生活中要让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物理教学中也是如此,要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学习《压强》时,讲授“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我设计做两个小游戏让学生体验压力的作用效果:游戏一,请同学们用右手拿住铅笔中间,将笔尖压在左手食指上,先向下轻按,再向下重按(如图1), 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游戏二,将笔尖和笔尾分别压在左右手的食指上(如图2),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按,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同学们露出了很痛的表情,于是接着说,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同学们立刻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思考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习《大气的压强》时,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找原型,并现场演示了一个小魔术:用杯子装满一杯水,上面覆盖一硬卡片,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小卡片居然把整杯水都托起来了。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经过学习之后发现,原来生活中的这些实例都是我们学习物理时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此,教师应把物理课堂放开,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走”出物理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课堂上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都要到生活中去寻找物理,学习物理。
  四、联系日常生活,生活化物理知识
  教科书是传授知识载体,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物理又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揭示的是自然规律。教师要把教科书中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从生活中搜取相关的信息,加强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那么,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掌握和了解学生获取的经验,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及时收集和整理,对于课本中的练习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尽量联系生活来解决,从而使物理知识也生活化。如,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热传递和做功。那么我们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我们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如果你的手很冷,想变得暖和些,你会怎么办?学生很快会想到捂暖水袋或者搓搓手,那么这两种方法就是这两种方式的体现,“捂暖水袋”就是利用热传递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所以感到暖和;“搓搓手”就是利用做功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所以也会感到暖和。用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将物理知识生活化,使物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学习就更加轻松有趣,可以促进物理教学的质量。
  五、学好物理知识,服务社会生活
  学以致用是物理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物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把其应用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物理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产生活”的道理。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如,在日常生活中,精明的妈妈在家中炖汤时,往往会用大火将汤料加热至沸腾,然后改用小火慢慢炖,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这位妈妈懂得液体沸腾时,温度是保持不变的。这样做既省天然气又环保,炖汤所用的时间有差不多,这样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物理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生活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生活化,并要运用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利用物理学科感兴趣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萌发创新的欲望,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培养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使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 俞丽萍.物理课堂中“生活化情景”的生成策略[J].物理教学研讨,2009.1
  [3] 方晓平.取生活之水 活教学之水[J] .物理教学探讨,2012.3
其他文献
[摘 要]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课程标准制定后,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就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学生如何自主发展问题意识两个方面,并结合一些教学实例浅显的谈谈自己的
期刊
晨间谈话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一个过渡性较强的环节,在整日活动中有着其特殊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我们每天都会经历的一个环节。成功的谈话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融洽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好地促进教学。利用晨间谈话这段时间,有针对性地与幼儿进行集体或个人的晨间谈话,以灵活多样的谈话方式和广泛的谈话内容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谈话活动中,教师应合理运用有效策略,选择有趣的中心话题,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引导幼儿自由交
期刊
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有规律的午睡习惯,能够为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节奏;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等。但是在日常管理中,由于教师在行为意识上欠缺,致使幼儿午睡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低、睡眠习惯差等。  
期刊
一个亲切的笑容,一个信任的眼神,带来了心灵的愉悦,内心的感动;一个鼓励的手势,一句期望的话语,带来了信心的增强,行动的果断。这就是赏识,这就是赏识教育的魅力!作为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用赏识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不再师道尊严,不再严词呵斥,给学生一个良师,给学生一个益友,还学生一份自信,还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本文就是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赏识教育的成功典型案例,现与大家描述分享如下:  [案例
期刊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学困生。他们往往心理承受力差,认知前提差,思维能力差,始终把自己定位在班级的最末端。课上无精打采,思想神游;作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考试乱涂一气,不知“云里雾里”。毫不客气地说:“错误”总是伴随在他们日常的学习中。如何妙用“错误”对症下药,让“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飞翔?下面我结合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的“一波三折”谈几点体会:  一、初次交
期刊
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如今,新课标又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语文教师们普遍感到:作文更难教了。有人认为:学生极为有限的生活范围使他们缺少写作素材,只有把他们带到社会中去,带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然后写作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这种想法固然不错,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但我们总不至于每写一篇文章都得如此大张旗鼓、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学习活动日益受到教师的青睐和孩子们的喜欢。幼儿只有在自主活动中其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智慧的潜能才会得到激发,童心童趣才能得以激活,从而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更能促进孩子多元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 倡导 自主 飞扬 个性  “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勿宁展个性。”这是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名言。
期刊
写在文前:很奇怪的,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独立的与众不同的个体,演绎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不同情节的故事。不管是怎样的孩子,他们出生的时候都是可爱的天使,作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我们该做的就是在他们迷失方向的时候,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不偏离社会的轨道,继续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健康茁壮成长!  又迎来了新一届的高中生,阳光的男孩女孩们聚到了一起,不管认识不认识,三五成群,叽叽喳喳的,兴奋得有讲不完的话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倡多读善思的同时,特别强调重视语文材料的积累,引人注目地在阅读方面作出了前所未有的量化要求,其意义非同一般。应该说,这为改革语文教学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因此,对语文积累的重新认识与研究成了语文教学的新课题。  语文积累包括语言积累、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因此我们要跳出“小语文”的习惯思维,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使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