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高端奶粉就一定好卖?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JFASDJFASDJF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姓林,现在做奶粉生意,是地级市的经销商,经营澳大利亚原装进口的M品牌。产品有两个系列,六个单品:金装一段、二段、三段(零售价格均是298元/听);铂金装一段、二段、三段(零售价格均是338元/听)。因为是原装进口,所以只有听装,盒装袋装都没有。
  从8月1日开始做,主要渠道是宝宝店和大超市。市场上同类产品是多美滋、美赞臣、雅培、惠氏、澳优、迈高、合生元等等。现在货才铺了不到10家宝宝店,超市暂时不上。但是终端销售非常少,县城我也去了,非常不好开发,一个月才卖几听!
  病例诊断
  营销战略切忌跟风,做市场切忌想当然。
  根据上述情况,我认为你犯了想当然的毛病:
  其一,在代理该品牌之前,你没有对所在市场的高端奶粉销售状况,进行过全面彻底的调查。尤其是对高端奶粉的市场容量,没有做到心里有数,只是看到一些高端品牌在该市场销售,就认为自己存在销售机会。事实上,高端奶粉的主要市场在一级城市。
  其二,你在具体操作高端奶粉品牌时,也只是按照同等级品牌的常规操作模式进行,主要表现在渠道的跟进上,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营销理念。
  就目前情况而言,你要改变销售困境,需要在营销上做大手术。
  治疗方法
  选择目标市场
  中国市场上主要存在四类消费者,他们分别是感性者、攀登者、现实者以及节俭者。这四类消费者呈现出各自独特的消费型态。根据高端奶粉的情况,主要分析一下攀登者和现实者的消费模式。
  攀登者主要包括城市中的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他们愿意多花钱购买高品质商品;看重符号价值,消费被当作证明自己成功的途径;强调品牌的国别,倾心外国品牌;讲究消费品味,重视文化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对时尚保持敏感,热衷于属于他们阶层的时尚装备;重视休闲消费;喜欢去高档百货商店、品牌专卖店购物;对奢侈品抱有消费热情。
  现实者包括大都市中的普通白领、收入较高的蓝领以及二三级城市中的较高收入者,他们看重品牌,但不太在乎品牌的国别;质量、功能、品牌知名度及价格是购买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希望以适中的价钱买到高品质商品;偶尔会奢侈一下,但大多数时候量力而行;小步快跑追逐时尚;高档商品打折时才会购买。
  由于新品牌难于接近最高端的消费者,所以,建议你在现阶段将目标市场锁定现实者族群。
  针对现实消费者的营销要点为:提升品牌知名度;打造品牌的时尚形象;包装高档、时尚;值得信赖的品质;在既定的价格下,增加质量美誉度;中等或中上价位;以现代商超为主渠道;建立终端的展示系统。
  定价策略
  定价策略的核心是要让消费者得实惠!
  如果你与大企业做相同一件产品,是否定价就该保持一致?回答是否!但有些企业想不通,认为自己的产品在质量、功能、包装等方面并不比大企业的产品差,甚至还略胜一筹,凭什么就不能与大企业的价格相同?
  讲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一个朋友在上海代理了新疆某品牌牛奶,这个品牌的牛奶有一个卖点就是有鲜奶标识,这在其它品牌的常温牛奶中是没有的。由此,这位朋友就认定自己代理的产品在品质上比光明、蒙牛、伊利几个大品牌都略胜一筹,因而在定价上也要领先它们。
  当时,蒙牛的定价是22元、光明是21元、伊利是20元,新疆那个品牌定价为28元(均指500克×8袋纯牛奶),整整比蒙牛价格高出21%。为此事,我们与这位朋友讨论过,他始终坚持他的产品有差异性。
  结果又是如何呢?产品铺到终端,消费者不卖账,认为品牌名气不够,不应该卖这样的价钱。僵持一段时间后只能搞卖赠,随着新产品的市场不景气,卖赠力度愈来愈大,走了一条典型的“高开低走”道路,跌入了亏本泥潭,最终偃旗息鼓。
  这位朋友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没有考虑过品牌,另一个是他所认为的差异点并不是真正的差异点,或者说消费者并不认为这个差异化给自己带来实质性利益。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经销商将定价着眼点放在产品层面,而消费者则将着眼点放在品牌层面。不难看出,消费者决定出价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品牌的考量。
  一个产品的定价是由三个力支撑的:产品力、品牌力、购买力。因此,即便在产品力上不分伯仲,同样一个产品,知名品牌与一般品牌间存在价格落差,知名品牌拥有溢价利润。根据我们多年来对乳品价格监测表明,知名品牌拥有至少15%的溢价利润(见图)。
  从图中可知,知名品牌定价至少会比一般品牌的定价高出15%,这额外的15%利润完全来自于品牌影响力。
  新品牌进入高端市场应该做一个价格实惠型品牌。这是一种新的营销思路,认为中国的消费结构正逐渐呈现“橄榄形态”,中间所占比例最大的这部分人群承载着巨大的消费能量,他们有见识有品味,对高端品牌青睐有加,但现实又让他们无法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因此他们身上存在着一种矛盾:对生活品质的讲究与消费能力有待提高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如何抓住这部分顾客呢?
  1.定价低多少。
  一般情况下,比同类产品中的最高价位低10%~15%。当然,可以根据品类特征、品牌影响力以及企业成本状况做出适当调整,调整幅度控制在比同类产品最高价位低10%~25%之间。得实惠策略是比性价比,它接触的是那些接近高端产品的人群,如果价差过大,产品就定位于低端群体了。据研究,比同类产品最高价格低10%~25%的属于中档市场,低26%~40%的属于低价位市场。
  2.不要搞“准高端”。
  虽然定价低了,但不能降低产品质量、功能、包装等标准,而是应该保持与高端产品相等档次,让消费者从产品层面感觉到物超所值。   3.提升知名度。   要加强品牌推广,有了品牌知名度,产品的价值感就会上升;价值感上升了,实惠感就会更加强烈,为什么“中等价位+明星代言广告”的营销模式对消费者有巨大杀伤力?道理就在此。
  新产品铺货策略
  1.小区域大终端。
  县区、乡镇市场与大中城市相比较,平均购买力与销量占比都比较低,算是名副其实的小区域。进入小区域时,要占领区域内的大终端,为取得领先市场份额提供基本保证。
  一般来讲,一个县城只有四到五家大终端,一个乡镇只有一到二家大终端,然而它们往往占到当地零售市场60%~70%的份额,真正算得上小区域内的商业航母。任何品牌只有占领这样的零售终端后,才有可能在当地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2.“盘中盘”。
  小盘带大盘。小盘内的是核心终端,大盘内的是一般终端。
  新产品在刚铺市阶段不应该四面出击,不要追求全面开花的效果,而是应该将目标锁定核心终端。集中兵力强攻核心终端,一来可以用相对较低费用产生较大销量,二来可以提升新产品的市场人气。
  当新产品在核心终端中有了一定的活跃度,也就意味着小盘开始转动起来了,再驱动大盘转起来。
  “盘中盘”的操作关键是确定核心终端的标准,这个标准通常设定为同类产品的月或日均销量,比如,我们对上海社区奶站制定的核心终端标准为日均销量150箱(日均营业收入约3500~4000元)。
  3.刺激终端。
  零售终端对新品尤其是非知名品牌的新品都抱有观望心理,进货比较犹豫,因此,除了新品有较高利润外,还需要销售奖励措施来刺激零售终端。制定销售奖励政策要吃透零售商的心理,像销量返利一类的政策对零售商来讲犹如隔靴搔痒,因为新产品到底能做多少还是一个未知数,最有效的奖励政策是搭赠。
  4.造成畅销印象。
  假定,A终端进货量5件,一星期内售完,B终端进货量10件,一周内也卖掉5件,同样的销量,但对这两家零售店造成的印象不一样,A家感觉到新产品动销快,而B家则感觉动销一般或差,因为它还有5件库存。因此,要控制单个终端的进货量,切忌压货,保持勤进少存,加快流转速度,必要时可以人为地造成断货,创造畅销的氛围。
  5.提高可见度。
  铺货率不等于产品可见度。提高产品可见度要依靠两大系统:展示系统和体验系统。展示系统主要包括货架陈列、堆码陈列、广告看板、POP、广告雨棚(伞)等;体验系统主要包括产品演示、游戏互动、产品试用、试驾、试吃、试饮等。
其他文献
2001年,郎酒亏损1.5亿元,累计负债逾10亿元,几乎沦为川酒“六朵金花”末位。业内称“郎酒将绊倒在WTO的门槛前”。  就在郎酒坠入没落的深渊之时,一个灵魂人物汪俊林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并让郎酒以“狼性”的“杀气”扑面而来,在此后近十年间实现了超常规的崛起和增长。  2002年,郎酒销售额为3亿元;2005年,郎酒销售额接近5亿元;2007年郎酒销售额达13亿元,同年,郎酒集团不断钻研品牌定
期刊
中国乳业一定会从分散走向集中,这是必然趋势。    中国乳业史上最严厉的清理、审核已经结束,全国1031家乳制品企业和145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审核通过率不到55%。马太效应正在乳业显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中国乳品企业的下一步棋,该怎么走?蒙牛乳业集团总裁杨文俊为中国乳业“出招”。    从分散走向集中    我们可以看一看国际上乳业的现状。比如丹麦,阿拉现在控制了该国80%以上乳品供应,
期刊
理想的促销结果是:1000个目标客户当中,有200~300人直接参与促销活动,700~800人受促销影响在促销结束后购买,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次促销。  问题1:消费者知不知道你在做促销?  这是解决促销信息的告知问题。一个促销活动成功的前提,是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  在利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广播、终端等媒介传播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两点:  第一,并不是知道的人越多越好。你要告知的是你的目标客户
期刊
任何一个企业在营销上,只能模仿到竞争对手的“形”,却很难模仿到竞争对手的“神”。    品质、成本、效率、便利、个性是食品企业营销模式的基本规则,企业只有努力改进、优化与创新营销模式,以确保营销模式的竞争力与销售力,并致力于客户价值最大化,否则产品很难在市场上“成气候”。    合作“稳定器”    营销模式一旦形成,就会起到固化合作关系的作用。在合作中,如何使竞争对手无法把“脚”插进来,可以发挥
期刊
X  病例诊断  案例的问题基本上是集中在铺市难度大和产品动销困难。原因也简单,该产品刚进入地级市市场,尚属于新品牌,认知度低,又没有市场基础,加上价位较高,从零售商到消费者的接受度自然都高不到哪去。  这里就有个根本性的问题出来了:这个产品是否合适这个地级市?  养活任何一个产品都是需要有成本的,关键是得投入多少成本,是不是合算。当然了,该经销商若是看好该产品,坚持做下去,也是有办法的,以下有几
期刊
郎酒在没有特色的情况下,单靠多香型、大市场、高销售战略运营,必定大大降低其品牌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00亿,一个响亮而激动人心的数字,就像很多企业要进入世界500强一样,但这个数字看似孕育着伟大的梦想,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孕育着陷阱,中国有多少企业是在这些数字中迷失自我?  彩电行业的TCL、长虹,食品饮料行业的旭日升、健力宝,曾经都是行业中冉冉升起的巨星,都因为对庞大销售数字的过度追求,而
期刊
郎酒从亏损十几亿,到2010年销售额58亿,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是产品驱动市场,而非品牌拉动市场。    如果一定要用“定位”和品牌理论的观点来解释郎酒的复苏,那么很遗憾,无论如何也解释不了2010年郎酒58亿的销售额。  有人认为,郎酒的品牌定位,实施的是不同品牌采取不同定位的策略,即存在“酱香典范·红花郎”、“神采飞扬·中国郎”等不同香型产品的不同定位,这种产品定
期刊
三元介入太子奶重组,不仅有土地、生产线等固定资产保本,而且还可以借机做大三元在南方市场,即使未来不成功,还有地产可转售,何乐而不为?  渐趋平静的中国乳業突然又被扔下一颗重磅炸弹:北京三元股份将联手新华联,拟以不高于人民币7.2亿元的金额,参与湖南乳酸菌巨头太子奶公司的破产重组。  太子奶重组迷雾似乎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三年前,三元因入主三鹿奶粉而震惊業内,但随后便背上重负至今仍消化不良。此次,
期刊
越来越多的调味品企业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手段进行融资,由此带来企业更深程度的发展。资本运作也必将成为调味品企业扩充产能、做大市场的有利杠杆。    海天味业最近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首次申请上市环保核查信息公开告示”:拟申请A股上市。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曾对媒体宣称,“要在群雄纷争的市场中不断扩大版图,除了技术创新之外,还需要依靠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加加集团也正在上
期刊
“中等价位+明星代言+全国媒体广告”的营销模式掀起了大规模的广告攻势,这对国内二、三线市场的杀伤力极大,也成就了广东的日化企业群、福建的食品企业群、福建的运动鞋和服装企业群……  产品对路开发  空档占位  中小企业迅速崛起的法则之一就是创造新的细分品类,集中资源迅速做大新品类,最终成为该品类的领导品牌。  中国本土“黑马”企业多数熟稔于品类空档占位,比如“宁夏红”首创健康果酒,雅客首创维生素糖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