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众说,集体智慧的具体表现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教师比赛常用的“说题”引入到高三日常的数学集体备课中,可大大丰富传统的备课方式. 教师在“说题”前,要精心选题,选好题,在集体备课中做到一题四说,同题众说,说背景、说解法、说变式、说教法与学法. 把教师的智慧进行资源共享,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说”以致用,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说题;高三数学;集体备课;同题众说
  [?] “说题”的概述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说:“解题既要展示‘解’的思维过程,又要探索‘解’的内部境界.” 而这正是数学“说题”活动的精髓所在,当然也是它长盛不衰的关键的因素.
  教师“说题”是一种新兴的教研活动方式,类似于说课但又不同于说课. 教师说题:是指执教者在精心做题的基础上,阐述对题目解答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及依据,进而总结出经验性解题规律. 说题通过“做题、想题、改题、编题、说题”等一系列活动,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研究“考试命题”三者结合. 说题是数学教师教学智慧生成与表达的重要方式,同时又是一种教研活动,必须居高临下,站在教师角度研究数学题目,且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以让学生听懂为基本原则.
  查阅关于“说题”的文献,发现关于教师“说题”的文献并不多,教师“说题”是个新兴事物,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陈斌杰与张维忠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说题比赛的过程及其评价标准》中提出说题的含义及其与解题的区别,题目的选取,说题的程序,说题的评价标准中有说题目的背景、解答、思想方法、题目的变化、教态及时间等.
  目前所提到的说题,针对学生的多,而对教师,基本上都用于教师比赛,而对于平常的教研活动中结合说题研究很少. 而高中数学教学对题的研究要求很高,高中数学集体备课要求同样很高.教学工作,教师先行,基于此,将教师“说题”融入平常的集体备课中显得很有必要,可实现教师智慧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更好地为高中数学教学服务.
  [?] “说题”在集体备课中的组织实施
  对于高三复习,特别是二轮复习,要处理大量的练习,面对大量的试题,我们可以从中精选题,选好题,然后在集体备课中进行“说题”,然后通过精讲,达到以一当十之效,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在高三二轮练习中发现一道填空题的得分不理想,作为填空题,本不应该出现如此局面. 对此,备课组决定选取此题来集体备课中进行“说题”.
  题目展示:已知
  a
  =
  b
  =1,a·b=0,若向量c满足(a-c)·(b-c)=0,则
  c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 .
  1. 追本溯源:说背景
  本题从所求的目标来看,考查的是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在近几年高考中对此内容进行多次考查,在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也多次出现,这方面的试题多以小题的形式出现. 向量知识经过这几年的锤炼,考查的方向已从最初的以“三点共线”为代表的初级阶段,过渡到“以三角形四心”为代表的提高阶段,直到现在的“以各种运算的几何意义”为代表的灵活运用阶段.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仍有部分教师只停留在用孤立的、静止的眼光看待这些试题,就题论题,浮于表面,成为阻碍自身专业发展的桎梏之一. 之所以要用更高的观点审视这些试题,一方面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是要尝试猜想新的结论,进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推理论证,领会、掌握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2. 多方探究:说解法
  既然要求向量的模,通常的路径有两种,一是利用向量的模的定义,二是利用坐标表示. 本题可从多个角度切入,方法灵活多样.
  解法1:代数法,利用数量积的定义以及cosθ≤1进行放缩,进而得出关于
  c
  的不等式.
  解法2:解析法, 利用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及解析几何的思想把向量c的轨迹表示出来.
  解法3:几何法,利用向量的几何意义找到向量c的轨迹,进而求
  c
  的最大值.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 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个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因而也就产生不同的解法.如向量问题,我们即可从代数角度考虑,也可从几何角度审视.
  3. 延伸拓展:说变式
  我们可以尝试对此题进行改编.
  变式1:已知
  a
  =2,
  b
  =2,a·b=2,若向量c满足(a-c)·(b-c)=0,则
  c
  的最大值是______.
  变式2:已知
  a
  =2,
  a-b
  =
  b
  =2,若向量c满足(a-c)·(b-c)=0,则
  c
  的最大值是______.
  变式3:已知
  a
  =1,
  a-b
  =
  b
  ,向量c满足(a-c)·(b-c)=0,若对每一确定的b,
  c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m,n,则对任意的b,m-n的最小值是______.
  变式4:已知
  a
  =
  b
  =2,   c
  =1,向量c满足(a-c)·(b-c)=0,则
  a-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对一道试题适当的变式、引申、拓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探索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 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过程的整体性、严密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变式的前提是教师对试题本身进行深入思考和挖掘,一般在每评讲完一道题之后,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出变式,能否推广,引导学生掌握解这类题的一般规律与方法,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4. 知己知彼: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对此题处理得不那么得心应手,通过试卷调研发现,有如下情形:
  1. 部分易掌握:学生对向量的数量积公式比较熟悉,也能够结合不等式求解.
  2. 知识薄弱点:向量的分解转化.
  3. 能力薄弱点:分析能力弱,思路比较单一,选择运算路径不佳,缺乏转化与化归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时,要着重复习向量数量积的知识. 要利用好“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同时,指导学生要认真阅读题干,刑警有一句名言是“现场勘查一百遍”,放到数学里也是可以的,即对数学题要多读,精读,弄清题意,谋定而后动,合理选择运算路径,不要匆忙下笔.
  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应着重分析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学生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与技能及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等. 教学设计理念包括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设想. 现在常说“教”是为了“学”,为了学生的“学会”和“会学”. 但要想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会”和“会学”,尤其是“会学”,是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引导、指导、促动的工作,而不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仅要体现在教学的导向上和内容的掌控上,还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上,包括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结合学情,精选例题,选好题. 所选题目具有代表性,体现“活”、“巧”,难度适当,教师要用新课标理念设计出“最近发展区”的知识“生长点”,和学生一起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寻找题根,剖析思路,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统摄作用,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然后再探究变式,当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编题活动,在编题并求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摆脱数学学习的枯燥感与恐惧感,逐渐喜欢数学且会增加自信心.
  [?] 集体备课中“说题”的启示
  通过在高三集体备课中对“说题”实施应用,深受备课组教师的欢迎,也尝到了甜头,也体会到教学的成功,一言蔽之,感触颇多.
  1. 深化对问题的探究
  高三数学教学,解题教学是重点,“解题教学”四字中,当数“题”最重要. 高中教师每天都在做题,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试题,这就需要教师静下心来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什么样的题最值得研究,最值得在课堂上对学生评讲. 也就具备“说题”的题显然很重要,说题的对象是一个典型的题,教师应该具有发现好题的慧眼.如在试卷评讲中,根据学生在做卷中暴露的问题,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解题教学要从解题分析过程入手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剖析,让学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解题的每一步是怎样想到的,教师应该做魔术师的教练,解释魔术的前因后果. 抓住典型好题,借题发挥,对学生进行有价值的训练.
  2. 强化教师的思维
  我们经常见到学生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也常见教师如此抱怨“我都已经讲了无数遍了,学生还是不会做”等.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教师在备课时,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易忽视学情,高估学生的能力,不是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这样,无形中让教师的思维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存在差异,不合拍,很难引起“共鸣”,当然教学效果就不尽如人意. 而在集体备课中通过“说题”来展示教师的思维轨迹,结合学情说出学法与教法,可有效地“强化”教师的思维.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出发剖析问题,既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说题”作为一种新兴的教研活动,更应体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集体备课便是说题的合适舞台,让数学教师将“说题”活动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备课教研活动,“同题众说、百家争鸣、智慧共生”,让我们的备课由繁变简,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成为集体研修、自我提高、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很广,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要培养他们发现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能力,并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融入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获得更多的数学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把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学习环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教学环节;学法指导;数学基础;运用技能  数学学科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最广,和现实密不可分的学科,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他
期刊
摘 要: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集体认识的过程.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需要而顺势产生的. 本文以《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为案例,浅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空间向量;教学设计;教学感悟  教学过程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十分复杂的动态性总体,是教师和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集体认识的过程.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又互为客体.学习总是与一定知识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从2009年全国高考卷I的一道向量高考试题联想到解决向量问题的常规通俗的解决方法即代数法和几何法,挖掘和探索高考试题的解决途径,探讨向量问题的一题多解和变式训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向量;变式;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题目,教师不能就题论题,而应认真挖掘题目的丰富内涵和背景,通过对一个有价值的基本问题
期刊
摘 要:笔者对于一次试卷讲评课的作了新的尝试,遴选部分学生,通过指导其评阅试卷、总结错误和经验,让学生对试卷进行讲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对此次新尝试进行了思考和小结,探讨了用发挥榜样作用与自我归纳和反思这两种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优越性. 其中还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的转变,即从传统的教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的高要求.  关键词:轻负高效;
期刊
摘 要:数列问题是历年来高考和各级数学竞赛命题的热门课题之一,它既具有函数特征,又能构成独特的递推关系. 在中学阶段,周期数列问题的一般解法是列举前有限项观察其周期性,再利用其周期求解,显然,列举前有限项的方法只能解决一些最小正周期不大的数列问题,对于最小正周期较大的数列我们就不易解决了,而且,由数列有限项得出它是周期数列的结论也缺乏科学证明,因此有必要对数列中的周期类型做一些探讨,从而解决相关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教学愈来愈显得重要,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来求一类最值简捷方便.  关键词: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求最值;数形结合;简捷方便  《中学数学杂志》2010年第6期第62页例3:求+的最小值.该题原解答中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的,当0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一个以椭圆为背景的问题出发,对“巧合”的数据进行探究,挖掘出一般性的结论,并寻根究源,探求与某些考题和知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深化对数学解题思维方式的认识和了解,进而体现解题反思的重要性。  关键词:椭圆;定值;反思;抽象
期刊
摘 要:与两定圆相切的动圆圆心轨迹涉及问题复杂,需要构建技术环境以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在详解问题情境的画板构造后,分情况进行详细探究,并得出结论:当动圆与两定圆同时内切或外切时,圆心轨迹为长轴长(或实轴长)为半径之差的椭圆(或双曲线);当动圆与一定圆外切一定圆内切时,圆心轨迹为长轴长(或实轴长)为半径之和的椭圆(或双曲线). 而应用技术在帮助学生认知的同时,也为数学课堂转型提供了一重要方向.
期刊
摘 要: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如何提高我们高中数学学习的实效性. 本文通过对一类代数综合题的归纳,让学生体会如何突破思维障碍,解决数学问题.进而让学生了解归纳意识对数学思维的重要作用,并有意识地进行训练.  关键词:思维能力;归纳;代数题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本质和内部的规律. 而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是指高中学生在对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比较、归纳
期刊
摘 要: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在中学数学中的一条主线,更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 本  文通过具体的函数概念的教学片段的展现和分析,充分体现了发挥教师学生的双主作用、钻研教材、关注主体等在优化课堂、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构建有效课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概念教学;主动思考;有效课堂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函数思想作为基本的数学思想,贯穿于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