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下如何教好语文课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接受与否,课程改革已经开始。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必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学会“IT”,学会创新,学会思考,在课程改革中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让教师去借鉴,而要靠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积极而认真地尝试。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实践和体会,在此和老师们一起交流探讨。
  一、引导探究学习
  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究问题。这样远比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东西让他们兴奋得多。
  比如在讲《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我事先设计了几个题目:(1)老舍其人其事;(2)济南的名泉;(3)济南的大明湖;(4)济南的千佛山;(5)写一篇济南的导游词;(6)老舍的作品简介(《骆驼祥子》)。确定这几个与课文有关的题目之后,我再给学生提出要求:6个学习小组按不同题目查找资料,每小组推出一位发言人。
  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资料,不断分析和互相交流。
  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做小组汇总分析,一起确定所需要的信息,准备在下一次“展示会”上展示。这几个题目让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上网收集资料,有的在图书馆一泡半天,有的跑到书店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这期间,我并不是对此不闻不问,撒手不管。因为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会很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这样的准备使我看到了学生真我的风采。在展示会上,每个小组拿出的东西异彩纷呈。有关于作家的照片、故居的图片、生平介绍等等一应俱全;有介绍济南的美丽画册,秀丽的千佛山、澄净的大明湖、千姿百态的泉水,让没去过济南的同学们叹为观止;有假设自己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而写的导游词;有对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的详细介绍,以及学生自己对文章的透彻独到的感悟赏析。
  学生的反映也使我增强了信心,我想: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师必须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那种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的思想,非改不可;那种认为学生们只是被动听讲,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不变不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
  二、进行小组合作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班有56名学生,上课时我常常并不是按照教师“一对几十”的面对面授课方式,而是将学生分作14个小组,每组4人。上课时教室里出现的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而是4个学生聚集在一起的学习小组。我以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要由过去的“教师中心”、居高临下,变为以学生为本,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
  以前学生们不爱学文言文,普遍以为枯燥乏味。在《塞翁失马》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我又一次采取了小组学习这种方式。
  课堂上,学生按最近的座位将2张桌子对在一起,相对而坐,每组指派一个负责人(主要负责组织讨论和纪律提醒),主要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学习。首先,我要求学生将本课中包含文言文常用虚词“之、其、为、以”的所有句子找出来,分类整理在笔记本上。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畅所欲言,共同讨论这几个文言虚词在不同句子的具体含义,共同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这种方式使学生耳目一新,他们兴奋地坐在了一起,针对这几个词和整篇文章的意思热烈地进行讨论。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都认真而积极,他们没有放掉老师给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地探讨,肯定正确的,改正错误的。在这期间,我所做的,是在各个小组之间巡回、发现、答疑、解惑。最后时间,明确地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家共同提出的疑难问题。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是不错的,每一个学生都在“动”:动脑(想)、动嘴(说)、动手(整理)。他们快乐地笑着,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记录着他们合作学习的果实。这种方式达到了我以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达到的效果,打破了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几个学生跟着老师走、大部分学生无动于衷的文言文授课方式,真正地让学生坐在了一起,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动脑,都发言,都有收获,都有所得。
  三、实施评价激励
  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出现了阅读课。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七年级阅读中的第一条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如果能够做好这一点,对于他们欣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和感受作品的内涵,培养语感、学好语文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我在两个方面做了比较细致的工作。
  1.示范诵读。或是我在课上给学生们配乐朗诵,或是让一些有朗读特长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或是用电教手段给学生播放名家的朗诵名品。总之,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2.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来激励学生朗读。有朗读还要有听众,如果只是学生自己在默默地体验还达不到让学生“爱读”的目的。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改由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和同学等多方评价。除教师评价外,我还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诵读评价方式。
  (1)两人互评。在诵读课上,以前后座的两个学生为单位互评。每人都有一张评价表,记录的是对方的朗读成绩,评价标准与以前一样,总分3分,读错一字、有停顿或不流利分别扣0.1,严格要求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丰富饱满。学生两人互读,读完互评。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学生们都很投入很专心。他们积极地练,热情地读,认真地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2)以小组为单位比赛。依然是4人小组,每组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算分。就象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一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评委。每人发一张评分卡,当一个成员朗读完毕,其他同学开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评成绩。负责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出这个同学的最后得分,最后评出本组前2名,由老师发给纪念品。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们来说非常新颖,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赛场上热闹非凡但井然有序。学生们积极参与,许多以前想读而不敢读的学生声情并茂,朗读得十分出色,“诞生”了许多老师以前没发现的朗读苗子。爱读的读得更好,不敢读的急于表现,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师来说,是否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与教师自身的学识是否渊博同等重要。当然,宽松并非不要纪律,不要学校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教师要在营造宽松愉悦环境的同时,让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要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学生产生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最有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说它常用,是因为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的思考、迅速地回答问题的习惯。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本文就教学中怎样使提问更艺术化提出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提问 艺术 阅读教学 人才
期刊
翻开低年级的语文课本,我们都会被其中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插图所吸引。试想如果书中少了这些插图,那我们的语文课本该会多么枯燥乏味!那孩子们翻越它时,我们也不会看见他们那欣喜的表情。学拼音的课文,配有与字母形状相似或发音一样的图片,写景的文章,配有各色的风景图片,生动有趣的文章则有可爱的物体形象的图片,甚至连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都配有有趣的图片。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图片激发学
期刊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成为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是学习的重要结构变量,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指: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字表示具体的数据和数量关系的能力;能够制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能力进行计算,并具有选择适当的方法(心算、笔算、计算器)实施计算的经验;能依据数据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
期刊
近年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形势要求教师必须有新的教育理念。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使之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学”转变为“我好学”,是每一个思想政治课教师面临的热点问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孔子
期刊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成绩差的原因,除天赋外,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恰当以及个别教师教法欠妥,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学得非常轻松,减轻负担,跳出题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这一状况,我开展了以培养学习习惯为目标的教学实践和探索。  一、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调查表明,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知识有75%—80%是他们离
期刊
谈到教说明文,语文教师都说教起来枯燥无味,缺乏形象性,没有教头,弄不好就把这类文章当成自然常识来教学,从而失去了语文味。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都是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大自然的语言》等。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文具有很明显的语文工具性和实用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这表明了说明文在整个教学中与记叙文、议论文具有同样
期刊
如何培养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现结合我长期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真正体现。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才能敞开心扉,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才能
期刊
科学、有效地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是高效课堂操作技术层面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高效课堂能否高效实施的关键所在。由于高效课堂所倡导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框定”了教师课堂的教学程式,而这一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的少说或者不说,要求学生要尽量地多说、多问。因此,有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担忧心理”——“怕说”“不敢说”“不敢多说”“不敢
期刊
摘 要;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入,但是提高课堂的效率始终是其关注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高中重要的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内容、结构、理念,就需要我们加强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水平,提高其学习成绩。本文提出了实现思想政治新课程有效性教学的方式,旨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水平,更好地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  关
期刊
随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中考语文试题结构逐步趋于稳定,大多呈现出“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三大板块,其中记叙文阅读在阅读板块中占居重要地位。记叙文是初中生最熟悉的文体,读起来文从字顺,多数命题给了考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所以命题注重了答题的主观性、开放性。命题的灵活多样性,的确让大部分学生有了用“武”之地,但考生答题时出现的失误也在所难免,我们只要找出好的对策,就能有效地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