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来的学问,“问”出来的科学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vili1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提出了问题化情境组织课堂教学的策略,即通过设问、提问组织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外部知识与学生的内部活动相结合,用源于生活的问题推动教学的进程,通过问题的连接展开全部的教学内容,实现科学从“问”中来,学问从“问”中来,最终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问题;情境课堂;探究策略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把科学探究活动灵活地贯穿课堂始终,注重学生的创新与探究。初中生的探究活动往往无目的性,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特别是需要教师激发问题。
  教师如何将教学内容归纳出重点、难点,并将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针对性、引导性或者层次性的问题,应该是很值得我们初中教师研究的。问题化情境组织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将所要教学的知识隐含在所设计的问题中,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各知识的联系,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科学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三个有效的问题化情境教学策略。
  一、引发主题,拓展学习空间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所以,教师最需要做的是运用学生已有知识或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层层点拨、设问诱导,引出主题。
  1.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情境
  在导入新课前巧妙设疑,以独到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大气压强》的新课导入,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小器材:塑料吸盘、玻璃板、底部有小孔上口旋紧盖子的矿泉水、饮料和破的吸管,让一个同学为老师倒一杯矿泉水,一个同学用吸管吸饮料。同学们对接下来发生的现象哈哈大笑:盖子一打开水却从瓶底流了出来;饮料怎么吸也吸不上来。这时我适时地投出问题:①矿泉水怎么从瓶底流出来了?盖子没打开时为什么水不从底下流出来?②饮料为什么吸不上来?③你能用你桌上的器材为大家做一个利用大气压的小实验吗?不知不觉中,新课的主题“大气压”呈现了出来。这一过程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又如《能量转化》导入,我播放了电影《生死时速》的片尾——大量的海鸟被惊起而使飞机无法飞行,投出问题:你知道片中主人公运用了什么科学道理吗?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投“问”激思,引出课题——能的转化。
  2.过渡处提问
  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转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就难以理解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注意各知识点的联系,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如《电阻》教学中,从电阻的定义到变阻器的教学具有一定的跨度,我从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创设问题的情境,提问学生:有时候我们希望这种阻碍作用大,有时候又希望这种阻碍作用减小,怎么办呢?如台灯的亮度、收音机的音量、风扇速度等,那么如何改?从而过渡到变阻器的结构教学。
  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时提问
  经常听学生说,“老师你上课讲的我都听得懂,可到我自己做题的时候我怎么就不会做呢?”产生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并不能把他们所学的技能和概念联系起来。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并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不因这是重点难点而主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我曾经听过一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让学生理解地方时和区时是该课的重难点。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利用图示设置了两个问题来突破难点:①当太阳位于A地的正南方时,那里就是正午12时,那么此时的B地处于什么时间呢?②B、C两地此时的时间和A点相比有什么差别?原因是什么?教师用了两个设问,轻松地让学生理解了地方时的概念,并且得出不同经度东边的地方时比西边的地方时来得早的结论。在学生掌握了地方时这一重点以后,教师抛出第三个问题情境:如果世界各地都采用各自的地方时,会引起什么问题?全世界都统一使用某个地方时,又会产生什么问题?通过问题情境,一步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科学知识的掌握皆在情理之中。
  二、激发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有层次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才能不断被激活。一位优秀教师关于“科学探究”的公开课教学设计让我耳目一新,教师整节课依次主要设计了六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推动着教学的进程和情节的发展。问题1:同学们,老师讲台上有两杯液体,一杯是盐水,一杯是清水,你能帮老师把他们分别开来吗?问题2:你能选择教室中现有的实验器材与药品给以区分吗?问题3:你能对刚才那么多的方法加以归类吗?问题4:以上分类方法给你什么启示?你又想出新的方法了吗?问题5:说说你区分水和盐水时遇到了什么问题。问题6:说说这节课的感悟。这些问题不是一下子呈现给学生的,而是随着教学环节的延伸逐一呈现的。水和盐水的区分这一话题来源于生活,学生给出的方法也就各种各样,毫无规律,凭的是学生自己的经验。而授课教师正是因为巧妙地选择了生活话题,使学生自然地进入了学习情境。然后又层层深入,使生活化的问题变得具有科学性,将区分的方法分类成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豁然开朗,向着规范的方向前进。这样就将生活中的科学做成了学问。一堂课上,学生始终在围绕水和盐水的区分这一问题探究,而正是对这一“问题”锲而不舍的探究,直至“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执著,才有了解决问题后“蓦然回首”时的惊喜。科学探究的兴趣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提供参与机会,促进个体发展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一种灌输式“去问题”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讲解,既没有向学生提出“问题”,也没有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未能充分体现。这样的课堂教学只是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学生对科学知识没有深刻的理解,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能够把以“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主体的探究活动以及交流合作的精神。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氛围能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流,使师生之间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现个性,发挥潜能。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例如,在晶体熔点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海波熔化时温度是上升,下降,还是不变?通过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协作,得出了海波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结论,这时大多数同学脸上露出了喜悦之情。接着通过交流,发现各小组之间所记录的温度有差异,于是,各组讨论,查找资料,忙得不亦乐乎,大家劲头很大,分析出差异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如海波颗粒的粗细不一,不同的温度计本身的差异,读数不准等。通过一次次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难看出,用问题化情境组织的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正是科学新课标的要求。中国的教育太相信知识的直接传递,而美国开放教育中一些流于放任的失败例子,又太强调源自小孩直觉经验的再创造,忽略基础知识能力的提升。所以,笔者认为,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化情境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学生的“直觉经验”与“文明知识”的学习之间结合在一起而没有断层,做到科学从“问”中来,学问从“问”中来,这是比较符合学习规律的。
  
  参考文献:
  [1] 丁念金.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 杨九俊.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杨九俊.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王耀村.初中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蛟镇中学)
其他文献
赞科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中所产生的最崇高的道德情感,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那如何去爱学生呢?结合特级教师和特级优秀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加之自己平时教学管理中的经验,我认为只有“爱得深、爱得真、爱得严”,才是使学生成为跨世纪挑战者的最好出路,应该相信只有教师全心全意的付出,才能
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具有操作性、真实性及社会性等特点。种植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亲历种植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探索、表达、表现的能力及活动相关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究的欲望和爱心、耐心、责任心等品质,并体验到劳动收获的快乐。为了帮助孩子们亲近自然,关注周围环境,浙江省绍兴市柯桥裕民幼儿园对园区的一块空地进行了规划,把它作为种植区,用于孩子们种植活动的开展。  1.合理、科学地布局种植园地和选
几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教育改革,以和谐发展为大局,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人人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视宣传思想工作为学校发展的原动力,使我校的教风和学风再呈现可喜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使学校各项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干预和培养留守幼儿的健康心理。通过对留守幼儿从加强情感联系、培养独立能力、树立自信心、增强集体温暖等方面进行定向干预,并观察效果,我们证实了这一系列综合干预和培养措施可靠易行、收效甚佳。  关键词:留守幼儿;心理培养;体会    近年来,留守幼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幼儿留守对社会、家庭、幼儿园和幼儿带来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我所在的江苏省海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大班年级共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马无夜草不肥”,初始说的是养马者的经验之谈,要给马儿另外加夜餐才能使它们肥壮。而笔者觉得,引用到我们教学者身上来说,必须给孩子们很多课本外的东西,才能吊足他们的胃口,将他们喂饱,并使他们茁壮成长。    一、课堂上进行课外拓展的必要性及意义  实施“新课标”以来,广大教师都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教材”行为理应转变为“用教材教”,拓宽视野、解放课堂、丰厚课堂才是“以学生为本”的根本追
摘要:“天才源于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在推动力。针对新课改教学理念、地理学科特点和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教师要不断创设教学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效果;能力;途径    兴趣是指对事物感觉喜爱或关切的情绪,是一种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带着欢悦、愉快的情绪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母亲河——黄河的基本知识,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并拥有综合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本节课对我们地处西北地区的学生具有难度,作为教师,我必须让抽象的黄河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并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拨动他们纯真的爱国之情。让本节课成为同学活动充分,思维活跃,快乐合作,课堂高效,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代表课例。    二、教学目标
摘要:郁达夫和安妮宝贝一个是现代文学大师,一个是当代网络作家,但他们的创作手法很相似,都是自叙传。他们都是处于社会边缘的知识者,他们的情感都很真诚,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抒发着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同时他们都很关注社会人生。  关键词:郁达夫;安妮宝贝;边缘知识者;自叙传    自叙传创作,是郁达夫和安妮宝贝共同的创作方式。他们的自叙传创作不是自我生活的类似拷贝的纪录,而是借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虚构故事、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赋予了音乐课堂教学以崭新的面目,音乐课堂由于“动”而显得充满活力。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上的“片面性”和认识上的“极端性”,使课堂实践活动进入了误区。本文从现状着手,分析了误区所在,并就如何走出误区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音乐课;现状点击;理性思考;策略改变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各地的音乐课程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新的教学行为不断涌现,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
摘要:探究、改进课堂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的源泉,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及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探究;演示实验;学习兴趣;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提出:  HNO3的氧化性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Cu与